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曾说:“写文章不管长短,首先要考虑好结尾。有了结尾,如何开头,中间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好的结尾当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如鲁迅的《论雷锋塔的倒掉》,结尾只有两个字:“活该!”短短两字,可谓简洁 之至,力透纸背。
其实,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李渔曾说:“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 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结尾如有此种效果,整篇文章将增色不少。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议论文重在“议”,写作成败的关键在于分析说理能否做到深刻、出新,要写好“好写”的文,就更应该在这一点上下功夫。深刻,指的是能抓住问题的症结,透过现象挖掘其深层次的东西做鞭辟入里的阐述;新颖,指能言人之所未言,发人之所未发,或向纵深探求,或另辟蹊径。如写《成功与失败》,首先要弄清两者之间转化的关键在于一个人能否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能否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有的同
学未能作由表及里的分析,把两者之间的转化看作必然结局,犯了绝对化的错误;不少同学虽然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但却众口一辞,有千人一面之嫌。其次,如果能在论述胜不骄、败不馁的基础上,联系现实,有针对性地重点谈其中某一方面(最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就能给人论理深刻且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
①在失败中崛起,一步步走向成功,难;在成功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成功,尤难。为名利所累,陶醉于虚荣的满足中,沉湎于成功后的喜悦里,最终的结局只能是跌到再跌到;只有胸怀大志,把事业作为自己生命支柱的人才可能在成功面前不断前行,让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永放异彩。
这段分析针对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止步不前的情况,用对比的方法阐述了只有更上一层楼,才能领略到高处无限风光的人生哲理,具有启迪和警示作用。
“好写”的文题常常又是一些比较“老”(几十年来有很多人论述过,且均很详细很透彻)的题目,写作时必须开动脑筋,努力寻找文章中心与现实生活的切合点,“议”出新的时代内涵,才能写出新颖深刻的文章。如写作《知足者常乐》就可以联系生活中有些人生活上、享乐上贪得无厌,名利上毫不知足,整天费尽心机的实际,阐述生活、享乐、名利要知足,工作、事业永不满足的道理,这样文章也就有了一定的深度和新意了。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 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世上可怕的东西很多,我们应当敬畏,但黑暗与强大势利并不能将我们吞噬,因为无畏。虽然难犯,我们却不会被主宰,所以心怀敬畏之情,亦需勇敢无畏,正如做到有所怕,有所不怕。
我们不可逞匹夫之勇,轻视一切。世界上不缺乏有力气的人,需要的.是能看透平淡下暗藏***机的智者。也许在强敌面前,我们应该无畏,不能退缩,懦弱,可亦不可藐视轻看,以为凭借一双拳头和一颗不怕死的决心就可以取得胜利,全然不把对方放在眼里,最后只会一败涂地。项羽于我们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吗?但倘若能时刻谨慎,心怀敬畏,那结局就是另一番风貌了。所以在无畏之前,我们也应敬畏。
时刻怀有敬畏之心,心有无畏之勇,方能冲破黑暗,赢来光明。曾经热播网络剧《余罪》就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卧底的角色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是让人心生敬畏,因为走错一步,下一秒或许连尸首都不知在哪,在这种步步危机的处境中,我们需要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敢,更需要小心谨慎,心怀敬畏,这样终有一日才能重见光明,摆脱黑暗。
但我们理应明白敬畏并不是一味恐惧害怕,退缩懦弱,如若这样,倒不如拼死一搏,虽然不一定取得成功,但也还过畏畏缩缩,胆小如鼠,这便是无畏。我们对对手敬重和懂得害怕是为了更好的掌控时局,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松懈和放手,可当发现对方让人害怕的一面时,我们要坚持持有曾经无畏的心态,不要恐惧,不要被恶势力冲昏了头脑,乱了分寸,否则不就不攻自破了吗?
会敬畏之人很多,勇气可嘉者更是数不胜数,可若是两者兼有,却不是件易事,而这个时代需要的往往确实这样的人,我们要相信,兼具两者,我们才能在未来的战斗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为什么要记读书笔记?
首先,它可以帮助记忆。知识越丰富越好。知识的丰富是由积累而形成的;读了就忘,知识是丰富不起来的。必须记住,读书笔记便是帮助记忆、积累知识的最好途径之一。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就说明记笔记能帮助记忆。
其次,记笔记也是积累知识的一种好方式。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说,阅读时必须记笔记,才能积累知识。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就是一部读书笔记式的作品。
第三,记读书笔记还能帮助提高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归纳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是一种手脑并用、阅读和写作结合的综合训练。
从以上三点看,都应重视写读书笔记。
怎么写读书笔记?
首先,应了解读书笔记的类型。读书笔记一般有批注、摘录、提纲、心得等几种。写读书笔记时,可根据写笔记的目的、书的.类型及自己的习惯,确定写什么样的读书笔记。
1、批注笔记。即边读边把自己的看法、疑问等或在书上划出表示重点、次重点、疑问等等的符号,或在书的天头、地脑作些评语和注释。这种读书笔记简单易行,但首先得书是自己的,别人的书,不能乱画;即使是自己的书,下批注时也应先多想想:自己的看法对不对?怎么表述才简明,然后才写。因书上的空白处不多,想到就写,写了又感到不合适,那就会把书划得乱七八糟了。
2、摘录笔记。就是将书中的精彩观点、新颖材料及名言警句等摘抄下来,以备将来选用。这种读书笔记是大量的。做摘抄笔记时,最好让每段摘录自成一段。后面还应写上摘自什么书,多少页,该书的作者是谁,出版者是谁,哪一年出版的,都应写在摘抄的后面,以备将来查验、核对。两段摘录之间留下较大空白,这样做一是使摘录的眉目清楚,二是留下空白便于将来翻阅、运用时可以作批记。
3、提纲笔记。就是将读过的书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内容要点及写作方法等等,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写出来。
4、心得笔记。就是阅读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想等写出来。也叫。
5、仿写笔记。即模仿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学以致用。
6、评论笔记。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7、简缩笔记。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不同的读书笔记有不同的作用,可根据实际选择、确定。
其次,不论写什么样的读书笔记,有几点是共同的,也是应注意的。
(1)必须认真地读懂原作。这是写好读书笔记的前提。提纲笔记、心得笔记要以读懂原作为基础。就是摘抄笔记,也应细读原文。否则,你的摘抄就可能断章取义,就可能抄破了句。(2)态度要严肃、认真、细致。严肃是尊重原作,不要有意歪曲原作的意思,更不要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故意断章取义;认真,指应该认真阅读,认真分析,力求抓住原作的要点、重点、精彩的地方,不能马虎从事;细致,指摘抄原文后一字一句校对,不能有误差,连原书作者、出版者、出版时间等也要记得详细,不要怕麻烦。因为这时的任何粗心,都会在以后付出更大的代价。如多少年后,你想引用这段名言,却因没记原作者名字,你想查出名言的出处,那时恐怕连书也找不到了,想用也不好用。如果摘抄时记得细致,就不会有这种麻烦了。
⒉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味;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
⒊要仔细观察,抓住在不同季节里景物的不同特点进行描写,不要硬编乱造,凭自己的想象来写。
⒋写景中也可以具体地写些人和事,若让人、景、事三者交融一体来写,可以使更为感人。《乡村的今晚》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⒌写景物时不要忘掉自己与景物之间的.关系,要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感情、感受写进去,这样使人读了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叶圣陶老爷爷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不是具有这样的特点吗?
⒍适当地、正确地引用前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这就需要你平时多加阅读和积累,别等用时再去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具体而言,可鲜明,可形象,可简洁,可别致,可整齐,不一而足。总之,以能激发阅卷者阅读兴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 之感为最佳。
议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要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够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阅卷者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说议论文“好写”是指其题目简洁、明白,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写作范围及分析说理的方向,其所蕴含的道理显而易见,每个人都能说出点儿子丑寅卯来。如《说勤》《成功与失败》《有志者事竟成》《行百里者半九十》《知足者常乐》等题目,大多数同学平时了解得比较多,可谓耳熟能详,按理应能写出分析具体、说理深刻,现实针对性强,文笔流畅的佳作来。但实际情况却是,不少同学见到这类作文题,常常“轻敌”,放松了“警惕”,或浮光掠影地做一些表面文章,或不假思索地写一些人云亦云、没有新意的话,结果落入俗套,“好写”的文反倒没写好,泛泛之作俯拾皆是,好文章屈指可数。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好写”的文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