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的`读后感,可“感”的点很多,要写好读后感,必须选好“感点”。什么叫“感点”呢?感点是由书中某一个地方的内容引起的,引发我们体会的地方,它不是凭空产生的。面对众多的感点,我们必须指导学生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一个或几个感点,作为自己写读后感的切入点,切不可面面俱到。例如这篇文章,有这么三个方面可以作为感点:一是对诸葛亮粗鲁无礼,很莽撞。二是写的语句和写的语句对应起来可以看出态度很谦恭。三是从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完成统一国家大业,从中体现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我们可发现第三个感点是这个故事的中心,也就是反复读这个故事后感受最深的一点,那么我们就选第三个作为读后感的切入点。
一、写出该物特点。只有把物品的形象描写得具体、有特点,才能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例如:“这盏小台灯全身披着粉红色的外衣。蘑菇盖儿形的灯罩罩着奶白色的灯泡。灯柱是一根圆形的管子,光洁如玉。灯座是长方形的,揭开盖子一看,还是一个漂亮的文具盒呢。最有趣的是灯座上伸出的两只小手臂——两根细细的粉红色的横竿……”(习作《台灯》)这就把台灯的外形展现在读者眼前了。
二、充分展开联想。要把物品写“活”,还必须结合物品的形象展开恰当的联想。例如:
“这匹瓷马好威武啊!它高昂着头,好像在远眺;它张大了嘴在长啸……奋起前蹄,要腾空而起,那强壮的后腿,微微弯曲,好似鼓足了劲,已经做好了冲锋陷阵的准备。脖子底下的那个铃铛,小巧玲珑,在马奋力奔跑时准会发出清脆动听的丁当声……我久久地端详着这匹千里马,仿佛自己正骑在它的背上,向前驰骋……”(习作《瓷马》)这丰富的联想以形传神,使瓷马跃然纸上。
三、倾注自己的感情。在描写物品的外形、结构、用途后,还必要倾注进自己的感情,喜爱或赞美之情。例如:“小闹钟啊,你日日夜夜,分分秒秒,毫不疲倦,不停息地向前走,向我准确地报时,使我的生活、学习有条不紊;你那清脆悦耳的铃声常催促着我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小闹钟啊,你是我最忠实的朋友。”(习作《小闹钟》)托物言情,使文章的内涵丰富而深刻。
状物作文——动物的写法
同学们,你饲养过小动物吗?你仔细观察过身边的小动物吗?选择你最喜爱的一只小动物,描述它的外貌,介绍它的生活习性,说说它的趣事,让读过你的文章的人也喜爱它。
要求描述它的外貌,介绍它的生活习性,说说它的趣事。
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没有情感的读后感苍白无力,有情感的读后感才能感染人。以为例,可以这样去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孩子们对时光老人送的礼物很珍爱,表现在哪里?你觉得应该珍惜时光老人送的礼物吗?平时你有哪些珍惜时间的事例或不珍惜时间的做法呢?以后你会怎样对待时光老人送的礼物呢?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学生就把文章内容、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写出真情实感,倾吐真实心声。而在指导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时,不要就事论事,要注意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从古到今,从近到远,从己到人,从正面到反面,只要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关系,都应允许他们大胆自由地写,如果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经验教训与作者的切身体会结合起来写,那么他们的读后感一定更真切,更有感染力。
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揭示了被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之后,说明文的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因为说明文的教学目的不仅要提高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和读写说明文的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以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例如前面提到的《中国石拱桥》一课,作者对芦沟桥的桥面装饰作了生动的描绘,“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姿万态,惟妙惟肖”。对石狮子的这种神态逼真、活灵活现的刻画,显示了桥的高度艺术价值,增添了说明的文采,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带解说性的生动、形象的描绘语段,无须多做分析,只要张口诵读,闭目神思,细细品味,便可以想象到作者观桥时的那种喜悦之情,体会到作者作此文时那种对祖国古代灿烂文化和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的赞颂之情。同时,学生对我国劳动人民、科学家、科学事业的热爱景仰之情就会涌上心头,增强民族自豪感,立志为振兴祖国而努力学习。
写读后感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我们说,“读”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读”的结果和目的。读后感中少不了对原文的“叙”述,但它不像记叙文中的“叙”那样具体、形象、生动,读后感中的“叙”要做到简明。小学生写读后感常犯的毛病是复述原文,没有做到简明扼要。有的只“感”不“读”,离开原文意思漫无边际地胡编乱写,说道理时空发议论,而缺乏身边的实例。写读后感可以说,也可以谈教训。大多出色的读后感,总是受原文内容或情感触发,从而引起对生活、学习、思想等实际问题的思考。读后感,是有“读”有“感”,“读”、“感”结合的。可以先叙述文章内容,后集中谈体会,这种写法适于只谈一点体会。还可以边叙边谈体会,“读”和“感”交叉写,这种写法可以谈几点体会。无论用哪种方法写,必须叫学生做到二不要;不抄录课文:要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不离开文章的内容,要真切联系自己的实际抒发感想。
本来,形象思维的第一个特点是“神与物游”,而被解说事物的特征大都被体现在一些关键的词语上。如果我们让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能很好地把握这些关键词语,那么抽象的解说同样可以“活”起来,学生就有可能“神与物游”。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有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两句话。教学时,我先要学生图示这一物象,并要求依课文申述理由(在这个图示过程中,可以进行有意误导,在词语的解说中,可以进行斟换或删除的比较)。结果,大家都明确一边画两个小拱是由“各”字决定的;小拱不能画在大拱的两端或其他位置,是由“肩”字决定的。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讲解说明文的特点之一,就是用词的准确性。“各”字准确地说明了小拱的数量,“两肩”不仅准确地说明了小拱的位置,而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语言更加形象生动,把这座桥梁的石拱形状,形象而具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若换一个字,就很难收到如此的效果。这样,学生对赵州桥不但造型美观,而且结构坚固(小拱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在河水暴涨的时候,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的特点就有了深刻的理解。由此,深深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力量。此课中还有许多词语,如“大约”、“几乎”、“左右”、“有些”、“全部”“在当时”、 “最”等等,我把这些词都拿出来,让学生想一想,如果去掉它们换上另一个词,句子意思会不会有变化?是不是不够准确了?从而使学生懂得说话写文章用词造句都要经过认真的推敲,周密的思考,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学生在体会说明文用词造句的准确性、周密性中,思维也会渐渐变得周密起来。
“作文就是用笔写话”。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识,空讲文章作法是无济于事的。一定要勤动笔,少束缚,要放手让学生写,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既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要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各科学习之中、日常生活之中,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是不可能形成很强的作文能力的。作文还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有赖于长时间的培养,习惯的养成靠历练,而一旦习作习惯养成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将会影响一生。因此,教师要把勤于动笔的习惯培养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全过程。要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和积累的基础上勤于练笔。例如让学生将观察到的情况用一两句话记录下来,作素材笔记等。另外写日记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还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开展了一次体育竞赛,搞完一次大扫除等,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第一段;提起这个物品,并点明主题。
第二段:它的来历及位置,和动物状物作文一样,不可写的太详细,也不可以太简略,目的是要表达感情,突出主题。
第三段:这个物品本身的描写。一是它的感官效果,总体或各部分的形状、颜色、用料;二是内部结构,里面的情形;三是功能、用途、操作等方面的情况,其他特点等等。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由上到下、由先到后等。用准方位词。如:上边、下边、左边、右边、里面、外边、前边、后边等等。准确地运用方位词,才能把物品的部位写清楚,也会使文章的层次清楚。
静物要活写。一个物品是静止的,为了把它写得生动、活泼,要运用静物活写的方法。在描写的过程中,要运用多种表现方法,进行描摹和刻画,力求把物品写得传神、生动。
第四段以后写故事,用以进一步突出主题。
后面的段落按照主题的要求写感受、感想、抒情等等,在抒情中结尾。
上面所说的状物作文(动物、植物、物品)的具体写法只是状物作文的一般结构——平铺直叙的写法,在写作中,只要写出应有内容,过渡自然合理就行,不一定非得平铺直叙。但是,无论写成怎样的结构,一定要在内容上注意把状物作文与记事作文区别开来,也要注意把动物、植物、物品的状物作文与以植物、动物、物品为说明对象的说明文区别开来。不能写成四不象的文章。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