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承认,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片,也是我第一次对冯小刚有更直接明了的认识和敬意,当然也得益于演员们的精湛而恰如其分的演技。
这部片子成功在那些真实而贴切的细节,以下是一些我感触很深的'场景:
1 张国立(原谅我如此不专业,演员在电影里名字都没记清楚)被小三的哪儿吸引且不说,我很在意他一开始就叫她“傻丫头”。我没有依据,可就可以断定它就是出事的征兆。片中那个胖子说话很中肯(是不是傅彪啊),他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确实,你叫她“傻丫头”,就是把你的蛋清抖搂出来,给苍蝇发了邀请函。
2他原配问他,你爱她吗?张沉默。她又问,那你爱我吗?张说了这么一段话:
晚上睡觉的时候,握着你的手,就像握着自己的手一样,没有感觉;可如果要锯掉你的手,又像锯掉自己的手一样,疼。
这说到多少人的心坎儿上了,貌似很有道理,可它就是个假命题。一般人握自己的手,可不锯自己的手。这是问题的关键。
千百年来,人生,生活,电影,小说,老人们,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老天爷公平得很,它随你选。你要爱平静,珍惜平静,它就给你,圆圆满满,平平淡淡的幸福;你要爱刺激,它也肯定给你折腾,给你提心吊胆,心无安宁之刻的生活。
3 原配苍白无力地说,“他们都劝我说,文艺界的人事儿都复杂(他老公是个写小说的),你搞不清楚。可我偏不信,我觉得你跟他们不一样。”
这句话的亮点不在说文艺界的人,而在于文艺这两个字儿。文艺往大了说,就意味着衣食无忧了,基本烦恼没有了,不光是写书的,人,他们就得制造高级烦恼,开始折腾。
4 片子里有一场景是小三儿和原配,男人,还有女儿直面的。他们女儿给小三儿倒水的时候,加了少半杯的盐。这是用小孩儿的视角,对人物做的最单纯最直白最简单的善恶划分,爱憎表达。
小孩没有所谓的大人们复杂,我们看问题的时候,往往觉得谁都不是坏人,谁都不应该被完全否定,必要时候冠以所谓的辩证思维。其实,细细想来,这又何必?
小孩儿的思维值得我们思考:没有小三,天下太平。
不需要同情小三,不应该美化小三,小三就是小三。你立志做小妾那一刻,就要做好被举世唾弃的觉悟。
5 最后的场景是,自经典的主人公对簿以后,张和小三断绝了联系许久,有一天,他们一家三口在海边玩,张的手机响了。他喂了几声没有人说话,不说也能猜到是小三。他回头看,看到什么没有拍,拍到的是他吃惊的表情,还有他老婆和孩子从正面走过来的样子。
我当时以为会拍出来,拍出张看到的是小三上吊了的一幕。因为之前小三和他甜蜜期间,她就装上吊吓过张,称自己对张一直的结婚诺言绝望了。
我的猜想自然是错误的。
导演没拍他看到什么,但那刺耳的、不和谐的电话铃声一直在回荡。
个人觉得,这是本片的点睛之笔。
一方面,这是诱惑,主人公前方有妻儿走来,后边有情人呼唤,他朝前坐着,头朝后看。留给观众的,只能是,一声叹息,和标题接洽得天衣无缝。
另一方面,这又是警醒,它不和谐,搅乱了应有的美好。你接电话可以,但要慎重反应。
-------------------------------
感触颇深。
人高级就高级在了可以自制。
没人可以决定你应该怎么做,你的行为准则。
你要认定做小妾,你担得起后果,你放开做;
你要愿意轻浮,你其实伤害不了谁,就是在作践自己,你乐意,没办法;
你要是爱犯罪,坐牢服刑,你要想大不过一死,那没辙,你犯,趁被法律发现之前。
但周边会有对我们不厌其烦地好言相劝的人们。
他们不图什么,他们只图我们好,希望我们是他们能像他们心目中的那么好,他们知道我们最后会自食其果,想在趁事情没有变大之前帮我们收手,他们对我们有信心,愿意相信才一次又一次地给我们机会。
我渐渐懂了。
路上,偶然发现学校的鸟竟将巢建在高高的地路灯上,先是为校园里这小生灵的加入而兴奋不已,环顾四周,整齐的广玉兰树上却没有一个鸟窝。诧异之余,仰首看在蓝天为背景的图上,高大路灯上孤独的鸟窝略显得有些凄清。
隔壁的小学中传来阵阵欢愉的声音:“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啊,春天在不知不觉中来了,可你还记得曾经的.麦田,吹来阵阵稻香,鸟儿或在树上庇荫,或围着稻草人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扇着蒲扇乘凉的老人脸上绽开的菊花,眯着眼,轻轻的摇头细细地品味,那才是真正天籁之音啊!
记得小时候读过巴金的《鸟的天堂》,曾经是那样的羡慕。水中的小岛上,在高大的榕树环绕中,有很多的大的,小的鸟影。这样令人眼花缭乱,令人目不暇接。
现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近一步加快,城市外围的进一步拓展,庄稼地变成了平整的马路,一片片树林变成了高楼大厦。人类永不满足的心侵蚀着越来越多的土地,地球正悄悄褪去它绿色的裙摆,突兀出的是她干瘪,僵硬的骨骼。试问,又有谁能受的了朝不保夕的生活,流离颠沛折磨够了它们,有一个能永久安家栖息的地方就满足了。
环境伦理学大师利奥波德曾哀伤地叹息道:“那些在年轻时曾被一阵活生生的风动摇的树仍然活着,但是十年后,只有最古老的栎树还记得这些鸟,而最后,只有沙丘认识它们。”城市里的树,是孤独的游魂,黯淡,寂寞,像乞丐般的将垂死的手伸向苍穹。鸟儿也只是躲躲藏藏的,听到一丝声音就会马上飞走。悄悄害怕,害怕可能很久以后,当最后一丝退去后,画家会对着一片高楼林立的建筑物发呆。而不知鸟是什么样子,不知树是什么颜色。
一声声鸟鸣划过城市的喧嚣,穿过绿草地,像山野间奔去。如果再不保护环境,最后的绿色可能只是在颜料的色盘上而不是眼里。随着更多科技的发明创再让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造成了空气的污染,青翠的树上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嬉笑的鸟在电线上眺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但是保护了动物,更是保护了我们自己。
夜静了,听见鸟在歌唱,那是在安抚树的灵魂的梵音,一曲亘古的歌谣,那样悠远,那样深刻。
妈妈常笑我是“小钱串”,那是因为在我三岁还不懂事的年纪,只要听到硬币掉地“叮”的声音,就会无比迅速地趴到地上搜索,直到找着为止。
四岁生日时,爸爸送我一个储钱猪,可把我高兴坏了。把平时攒的硬币投进去,倒出来,又投进去,就为了听那美妙的“叮……叮”响声。如果那个调皮的硬币不听话,乱滚乱窜,我就会一脚用力踩停,不行就再扑上去,一个关门打狗,它就被抓住了。
硬币多了,玩法也多了。如把硬币搭成一座高楼或一面墙,再用几个硬币来打击,我都会觉得十分好玩。每一次哗哗的一声倒,无数的硬币滚成一地,我就会觉得自己是天下最忙碌的“富翁”。
但最过瘾的,也是最让我乐此不疲的'玩法是数硬币,一分一角,感觉好多钱,又是“富翁”的感觉。有一次数硬币的时候,妈妈逗我玩,让我给一元硬币用,我到底没舍得给啊,把钱紧紧护住,用爸爸的话说,就是典型的守财奴模样。
于是,我妈便叫我“抠门大王”。可我觉得这也挺好的,一点也不觉得有啥不好,至少我是个“王”呀。
当然,我也有“空罐”的时候。那是在一年级的时候,在湿地公园为一位患病女孩爱心义卖会上,我就把所有的硬币都捐了。说来也怪,那时候我一点也不心疼。妈妈那时候怕我难过,还安慰我说钱可以重新攒,病要及时治,我做得很对。
这就是我的童年,一段和硬币有关的美好时光。
那是上一次的月考,我被好友拉着去看考场排名,那十二张白纸,偌大的我,只蜷缩在一个阴暗的角落。而她,那一个我曾经的好友却在我左方的纸上闪烁,我彷佛看见她轻蔑的笑容和她母亲不屑的神情。是初夏,天气很热,我却瑟瑟发抖,一边舔着自己的伤口,一边听自己的灵魂结冰的声音。
家里,我平时依恋的避风港,此时却成了让我胆战心惊的战场。
我强颜欢笑,对父母毕恭毕敬,生怕会引来父亲的训斥和母亲的泪水。我默默地吃饭,心中的海水泛着黑色的泡沫,而我可怜的自信正撑着一叶扁舟,吃力地划着。“不要这样,想哭就哭出来吧!只要你尽力了,我们不会怪你。”一声呼唤忽然从海岸上传来。我抬起泪眼,看着妈妈温柔的眼睛,“只要你尽力了,我们不会怪你。”再也抑制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我一遍一遍地点头,那失落惶恐的海慢慢重归平静。
考场上,我不顾她得意的笑迈进考场,嘴角洋溢着自信的笑。她不会知道这一段日子里,就在她已进入梦乡时,我还在学习,只为那一声:“只要你尽力了,我们不会怪你。”只为母亲对我的期望与谅解,我要证明给她看,只要我尽力了,就没有达不到的目标。我认真答题,笔在试卷上不停地舞动,书写完美的词句,交出满意的答卷。
又是那一面墙,又是那十二张白纸,我看见我的名字在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的地方,每5考场,我也看见在另一边,那一个名字被人剪去的.地方,我仿佛能看到她母亲讨好的笑容和在她背后灰头土脸的她。
老师在讲台上,表扬我的话我似乎没有听见,耳边只听见妈妈的那一声呼唤:“只要你尽力,我不会怪你。”眼里是妈妈温柔的神情。看见了吗?妈妈,我尽力了!但我相信这次你一定会有舒心的笑容。
知了在树上呼唤夏天,风呼唤着树的歌,而我,也在用笔写那一声呼唤,我仿佛又听见妈妈一声声地唤着我的乳名,在呼唤着:“只要你尽力了,我不会怪你!”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