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追星”一词并不陌生,追星族更是随处可见。
对于“追星”,大部分青少年都是非常理性有尺度的,但是却有小部分表现出一种极度的狂热。
近日来,杨丽娟追刘德华一事被抄得沸沸扬扬。她追星追的名副其实,刘德华到哪,她就追到哪。她还追的疯狂,追的倾家荡产,追的让父亲客死他乡。
一切只因她十六岁时的花季一梦。梦到了刘德华,便放弃了学业,开始“追星生涯。”
她花了十三年时间。从十六岁到二十九岁,这其中本是一个女孩蜕变成熟的时候,本是一个该学习知识武装自己头脑的最佳时期。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她放弃学业来追星,她对于偶象的追求更胜于她对知识的渴求,实在是本末倒置、因小失大。葬送了十三年的青春时光,实在浅薄无知愚昧。
其父母也有责任。由于晚年得女而对宝贝女儿万分宠溺。她父亲本是一退休高级教师,应是有思想、有内涵的老人。却因着对女儿的宠溺变成一个失去理智,只为圆女儿心愿的疯狂父亲,更是不满刘德华只与女儿合影而跳海。遗书洋洋洒洒十多页,满是对刘德华的痛斥与指责。说刘不算什么东西,女儿为了他花费十三年青春。这真是无稽之谈。即然认为刘德华不算个东西,为什么还允许女儿花费十三年时间去追逐一个“不是东西”的人?而当初纵容女儿浪费十三年青春的人不也是他?简直让人又同情又感叹。只为女儿一个不合常理的追星梦,竟赔上自己一条命。他爱他的女儿,却用错了方式,反而害了她,也害了自己。
父亲跳海自***后,杨丽娟竟然不领父尸,仍要见偶象。后将父尸留在香港回内陆。虽然后又再次赴港,却己落得不忠不孝之名。中国一直讲究忠孝仁义。而她在违背这一传统美德后仍大言不惭自己并非不忠不孝,这是多么可悲啊。难道亲生父亲的死亡也不能带给她一丝的觉悟吗?明知家中苦困,却执意要见刘德华。全家人三次赴港,多次赴京,家中为了她己一贫如洗,父亲死后尸骨未寒,还想着见偶象。这难道不是不孝吗?
近三十岁的女性,本应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本应有一份工作自力更生。可她还仍不知足的徒劳的追逐一个梦!如今又没有自立,在父亲死后,还要靠母亲过活。难道不应该羞愧吗?
不否认,有些明星确实是很成功。我们不应该只注意到他们的风光无限和耀眼光芒。更应该崇拜他们的才气与不断充沛自己,学习知识的精神,当年他们也是一步一步才打拼出这个天地,而不是放弃学业,在梦幻中虚度青春。
追星本无错,但是我们要正确理智的追星。盲目而丧失自我价值的追星,只会酿成悲剧,结出苦果。
小溪向往海洋,因为海洋波澜壮阔;月亮羡慕太阳,因为太阳光彩夺目;世人崇拜明星,因为明星们超凡的才华与独特的人格魅力。
万物皆如此。
体育明星走红,是因为他们高超的球艺或永不言败的豪情。电影明星走红,是因为他们精湛的演艺或大方时尚的仪表。而学者从事学术走红,是因为他们深厚的内涵或独到的见解。总之,他们都是凭借自己的本事而博得大众喜爱和崇拜。
可为什么体育明星、电影明星走红没有引起这么大的争议,而学术专家、教授的走红却争议不断?原因其实很简单:在现代社会中,电影、体育明星的走红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学术追星者却寥寥无几。当某些喜爱学术的“易粉”“乙醚”出现时,自然便大受关注。
正如一次飞机失事丧失几十名战士和一位修单车的人,人们往往诧异的是为什么那位修车的人会丧命,而不会太在意那几十名战士。当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影星、体星,学者就自然而然被晾在一边吹冷风。偶尔有人发现其不凡之处与迷人之点并吹捧他,大众便会如潮水般涌来看一看,议一议,褒贬不一,毁誉参半。其实这是很普遍的。就好象前几年刮来的“韩”风,近几年兴起的“超女现象”,虽然支持者数以万计,但仍不乏有“‘韩风’让我心寒,超女现象应该禁止”等说法。
厦门大学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易中天迅速走红,同时也说明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把歌星、影星当作自己崇拜追求的偶像的同时,也关注着曾经一度“吹冷风”的学者,这从某人角度上来说,是全民思想认识的一种提高,不单古之学者像屈原那样有着“哀民生之多艰”的情怀,像鲁迅那样有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胸襟,让我们崇拜,今之学者像余秋雨、易中天也应用仰视的目光予以注视,毕竟,他们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所做的努力,我们是不能漠视,更不能予以否认并攻击的。
我们要像看待体育追星、影视追星一样去看待学术追星,不说要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至少我们不能把人家踩到脚下来污辱,否则是对文化的亵渎,更是对文化的玷污。
生活中,很多人有自己喜爱的明星,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我们平时总是说谁是谁最忠诚的粉丝,这种现象到底好不好呢?
有人说追星是错的,因为它会让一个人对自己的偶像如痴如醉而一味地去模仿自己的偶像,因此不再重视自己的学习和自己的生活。日常生活中,人民为了自己的偶像而吵架的事也时有发生;有人会像自己的偶像一样穿着,一样打扮,会去刻意地改变自己。其实,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必要去为了某个个人而改变自己本来的面貌,自己有几斤几两,不会因为相貌的改变而改变。
不过,也有人说追星是对的。因为它会让人取长补短,会让我们取一个明星背后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会让我们学习明星在困难面前那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有人说,当明星是世界上最美的差事,拍一部电影或电视剧,甚至是一个广告都会有几百万的身价。其实他们曾经遭受过常人难以忍受的挫折于打击。他们是换个角度去看明星,去体会明星。
对于追星现象,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只因为明星的出名而去喜欢他,崇拜他。更多的是要去学习他为梦而战的品质。因为没有人知道一个明星的成名背后要付出多少,没有人知道他要承受多大的痛苦,多大的打击……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敬的名人。这些名人,可能是伟人、专家、学者……当然,我也不例外。
我心中崇敬的名人,他就是贝多芬……
贝多芬,全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是十八世纪后年叶以来世界最著名的德国音乐家。
1797年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对一个音乐家说来,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
虽然他失聪,但是他于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说明他没有放弃他深爱着的音乐事业,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正是我崇敬他的原因。
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赋、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为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想。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他的九首交响曲像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
我崇敬他的叛逆气质,崇敬他的坚强性格,崇敬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崇敬他对社会的责任感……
贝多芬,我心中的明星……
当下校园里似乎到处都弥漫着流行歌曲的味道,校园里随处可以看到流行歌手的演唱海报,仿佛整个社会已经变成了流行歌手的天下,开放的青春校园,若没有流行歌手的存在,不能设想是什么样子。站在那截树枝上方面信息,模仿偶像的一笑一颦,美其名曰“个性”,他们整天沉浸在缠绵哀怨的流行歌曲中,置学业于不顾,却还以此为乐。他们哪里知道,一味模仿明星,会丧失自我,费尽心思向明星们学“个性”,最终会失去自己的个性。
中学生崇拜明星,无可厚非,但我们不要盲目地追星。对于明星们的个性风格我们不要一概收纳,而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天王周杰伦凭着自己独特的作曲风格,赢得歌坛霸主地位,拥有一大批铁杆歌迷,但他的自闭性格让人难以和他沟通。这一点我们是应该舍弃的。再有,“百变天后”蔡依林,她的每一个舞姿都凝结着辛勤的汗水,每一个造型都充满了诗意和新奇,但她太善变,太张狂。我们可以选择听她的歌曲,学她的创新,而不可刻意模仿她的造型。
现代社会是个个性张扬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为何有的歌手在歌坛的地位屹立不倒?这是需要思考的。现在大多数同学都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去追星,他们认为有些歌手之所以红得发紫,是因为他们长得漂亮,又有好运气。其实,这些明星和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他们只是凭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向红地毯的,明星也不是用什么特殊材料做成的。他们只是不喜欢坐以待毙,他们顽强地向命运挑战永不服输而已。
有些歌手每制作一张新专辑都有全新的创意,每唱一首歌曲都尽力追求完美。他们的辉煌就是靠自己的实力取得的,而不是单凭漂亮的身材和好运气就可以永立歌坛的。现实证明:只有勇于进取,才会不断取得成功,停滞不前就永远不能梦想成真。刘德华虽然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但他不骄傲自满,仍然不断进取,拍戏的间隙还写歌词,学舞蹈,成为流行歌坛一颗璀璨的明珠。相反,有的歌手如昙花一现,这常常是因为,这些歌手一时间取得了成就,就沾沾自喜,再也不肯向前迈进,最终只能在流行的漩涡中迷失自己。去年的超级男生海选早已拉下帷幕,胜出者曾经在一夜间红遍大江南北,然而发行了一张唱片后,就销声匿迹了。
目前,流行歌手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的,因而,我们应该擦亮眼睛,保持清醒的状态,我们可以学习林志炫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学习刘德华不断完善自己、超越自己的自强不息精神,学习S·H·E的天衣无缝,完善极致的合作精神,学习张韶涵为了梦想不懈奋斗的永不言弃的精神,追星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超越自己。
追星无妨,切莫疯狂!
我欣赏影视剧中演员们一颦一笑间的精湛演技,也赞赏娱乐节目中口齿伶俐的'嘉宾主持,更沉醉于歌手们绕梁三日的一曲高歌,但我不喜欢追星,也不在意自己欣赏的人是否是明星。不过,身边的追星现象可说愈演愈烈,从未有半刻消减。旁观之,感触良多。
追星有其积极一面,偶像是喜爱和崇拜的对象,是粉丝心中的榜样,成为粉丝奋斗的动力。在追星过程中,也可能认识志同道合的人,找到知心朋友。一些明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也能带动粉丝关注社会公益,起到积极的作用。明星也能引领粉丝的思想动向,如果明星价值观正确、传达正能量,便能够带动社会上的良好风气。
但是,现在人们视野中的追星族却有许多偏离正轨。他们有的模仿偶像的外貌,却不知道学习偶像的正确价值观;有的疯狂购买明星专辑、代言商品、海报等产品以向他人炫耀,却不懂得理性消费,让一些原本拮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有的因为追星而荒废学业或是事业,逃避了真实的生活……更可怕的是许多明星为博出位、吸眼球,故意大放厥词,传播不良习惯和偏激思想,粉丝们也常常在偶像光环面前失去了准确辨别是非的能力,忘记了正确的价值观,做出种种为人所不齿的事情。
放下追星的疯狂,把明星身上散发出的正能量融入到自己身上,在崇拜偶像的过程中获得催人奋进的力量,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才是追星应有的态度和方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世界,偶像提供的只是精神依托,却无法替粉丝完成生命中应该做的事情。所以,追星当理智,因为人生中的每一步都需要自己脚踏实地去走。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