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还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并不在钱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您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是的,有着悠悠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文明,懂礼仪,涵盖了一个人的品质。谦让,本身就是一种文明,就是一种人人需具备的传统美德。
风和日丽,万里无云,凉爽的天气令人心旷神怡。我漫步在大街上,忽见一位年轻的男士大概是因为有急事,满头大汗地冲向巴士站,迫不及待地抬脚跨进一辆刚刚进站停靠的巴士。“呀”的一声,和一位正整备下车的阿姨撞了个满怀。阿姨打了个趔趄,摇摇欲坠。突如其来的意外,让所有的人都楞住了,似乎等待着一场“唇枪舌战”的暴风雨的来临。年轻人楞了一下,但他马上反应过来,迅速伸手稳稳地扶住了阿姨,侧身从车梯上退下来,伸出左手示意让女士先下车,还连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真是不好意思!来,请您先下!”话语中的真诚令人感到温暖而舒服。而此刻,被撞的阿姨并没有如我所料,大发脾气,而是朝男青年温婉一笑,仿佛多大的矛盾也在瞬间变得云淡风清。目睹着这一切,让我感慨万千:“是啊!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谦让,是一种美德;谦让,令人间平添许多温情!
又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天气,我和叔叔一起去银行存款。人可真多,排成了一条长龙。我们选了一个“A”窗口,开始了耐心的等待,紧接在我们后面的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伯伯。叔叔无意中发现“C”窗口也有工作人员,以为可以排队存款,就拍拍我的肩膀说:“小斌,我们去那个C窗口,人少,走!”可当我们走到“C”窗口排队等候,轮到我们存款时,工作人员却告诉我们,我们的存款数不符合这个窗口的要求,让我们去A窗口重新排队。我们无可奈何,只好重新排队。正在这时候,刚刚那位老伯伯朝着我们招了招手说:“过来,排我前面吧!”我真是不敢相信,每个人到银行都是抢着排队存款,而这位伯伯却如此好心,主动把位置让给我们。我和叔叔连忙对伯伯说:“谢谢!谢谢!”伯伯温和一笑:“你们本来就排在这里的,只是银行没有写清楚存款的要求,让你们排错地方了。”说完,大家相视一笑。
谦让,是一种美德;谦让,让人间更添温情。
一代名将韩信在一次外出时,对一位屠夫咄咄逼人的气势作出了退让。他,让出了明智,让出了风度;小小孔融,把最大的梨让给了别人,把最小的梨留给了自己。他,让出了亲情,让出了文明;晋文公退避三舍,让出了气势,让出了诚信。谦让,展现了一个人的胸襟大度和远见卓识,真正是文明的表现。古语说得好:“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学会谦让,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平安,最快乐的良方;是一个社会安定和谐的关键。愿我们每个人都学会谦让!
刚吃完午饭,我家的门铃就响了,我透过“猫眼”一看:啊,是我的朋友天天!我高兴极了,连忙请他进来,妈妈帮天天倒果汁,爸爸帮天天找玩具。天天酷爱读书,他顺手从书架上拿了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我也从书架上抽出了一本书。天天发现这本书写得不错,就对我说:“能不能把这本书借给我?”我本来想点头的,可又想:这本书我还没看完呢,怎么能借给他呢?于是,我为难地对他说:“这本书我还没看完,是不是等我看完了再借给你,可以吗?”谁知天天一脸不高兴地对我说:“不就是一本书嘛,有什么了不起的,哼!”我生怕他抢走我的书,就把手里的书攥得紧紧的。他趁我不备,抓住我手中的书,说:“还是先给我看吧!”“我偏不!”我边说边把书藏到身后,天天也不甘示弱地来夺我手中的书,我们俩推推搡搡,一不小心,书被撕成了两半……我和天天不欢而散。
事后,妈妈批评了我,我也进行了反思:是啊,在幼儿园时,老师就曾经教过我们“好东西要与别人分享,朋友间要处处谦让”的道理。当天晚上,我主动把修补好的书拿给天天,让他先看。
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凡事要先人后己,不能太自私,要处处想着别人。谦让是一种美德。
相互谦让议论文三:
今天,我看了《独木桥》动画片。
动画片里有一条小河,小河上面有一座独木桥。独木桥上有很多小动物和人走过。有很多人和动物都相互谦让着过,但有一些就谁也不让谁。
有一头牛和另一头牛抢着过,一不小心就掉下河去了。一个拿着自行车的男的和一个拿着鸡的女的,因为谁都想先过,就吵了起来了。男的一死劲跺脚,独木桥就断了。结果他们都受到了惩罚。
这个动画片告诉我们小朋友:一定要相互谦让!
谦让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在处处讲求竞争的现代社会,似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主张谦让的人说“谦虚忍让不仅是修养好更是大智慧。”反对谦让的人说“谦让早就过时了。弱肉强食,竞争就该当仁不让。”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类似谦让的事情在你我身边似乎已很难发生了。无论是乘车、购物、排队、买票,还是与人合作、相处,优先考虑个人利益不仅是人性使然,也是现实生活所激发出的人生存的本能。
梁实秋曾在一文中写道:“小时候读到孔融让梨的故事,觉得实在难能可贵,自愧弗如。有人猜想,孔融那几天也许肚皮不好,怕吃生冷,乐得谦让一番。我不敢这样妄加揣测。不过我们要承认,利之所在,可以使人忘形,谦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孔融让梨的故事,发扬光大起来,确有教育价值,可惜并未发生多少实际的效果:今之孔融,并不多见。”难道谦让真的过时了吗?当然没有。谦让是一种胸怀,一种美德,一种风度,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养。我们需要谦让精神,这个时代也呼唤谦让精神,今天,谦让不过时。
清朝时,有一大户人家想垒一道院墙把自己与邻居家隔开。为墙基的位置,两家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大户人家虽财大气粗却因不如邻家子孙繁盛而吃了眼前亏,深感面子不保,马上给在京城做大官的儿子写家书一封,细述了家中烦恼,要求儿子快返乡想办法整治邻居一下,为家族捞回面子。这位在京高官见信后迅速给家中回了一封急信,信中语重心长地说明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并在信尾文采飞扬地写了四句话:“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大户人家见信后深受教育,迅速与邻家修好,并决定两家之间不再垒墙,永不隔心!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谦让不是吃亏,是给自己留有余地。
有一则公益广告,除了人们拥挤在公共汽车门前,始终是画外音,一男一女为了自己能先挤上公共汽车而与对方大吵起来,一位老者则平心静气地劝告两位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了”。
这两个故事都体现了谦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与一位为人极其乐观豁达的朋友讨论谦让的问题。她说谦让实际上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哲学,因为谦让有时不仅可以化解矛盾,还体现了为人的一种风度与涵养。“不争”就是心境方面的一种修养。现代社会要求人必须积极进取,没有人愿意主动让出自己的利益给别人。谦让并不是说不去面对真正残酷的竞争,这与个人能力无关,而是因为谦让寻求一种内心的平和,内心平和才会静,心静才能生出大智慧。抛开斤斤计较的睚眦必报,谦让展现出的气度与修养、个人魅力会增加自己的人缘,获得更多信任与好感,谁说不会给自己留有更多发展的空间与机会。
当然谦让也是有选择性的。有些事情,即使我们谦让了也看不出丝毫修养,而且在我们谦逊礼让过后,事件所附带的影响难以衡量,它所产生的不良因素会困扰我们的心灵,挥之不去。例如爱情是彻底自私的,恋爱或许需要天才,需要分秒地进行比赛。恋人之间相处可以谦让,但是爱情本身来不得谦让,千万别以为自己的谦让是伟大,事实上这不但伤害了自己,更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再例如工作中一项任务,明明自己可以胜任,却要表现出谦让的礼仪,我推你,你推我,明明自己可以做得很出色,却还要退居幕后,似乎就变成了一种虚伪的生活态度,纵容了名不符实的欺骗,这何尝不是自欺欺人。“不谦让,并不意味着捣乱,或在需要协调配合的工作中互不相让、暗地使绊子。不谦让,更多的是种精神上的自信,我行,我来,而不是人格上的萎缩。工作的协调配合是需要无数不谦让之人的有机组合,而不是谦让之士的一盘散沙。”所以,有些事还应当仁不让。
这是否又与我们所主张的谦让有所冲突呢?其实不然。“谦让了爱情可能误人误己,甚至令自己遗憾终身。而当一个企业、一个集体在需要协调配合的工作中,其员工处处表现出强烈的互不相让的行为,那么这个企业、这个集体任何一项工作都会因为内耗而增大成本。”谦让不是拿原则做交易,而是要始终站在大局利益角度看待个人利益,当大局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自觉地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大局利益。
朋友在教育自己家孩子时曾说过,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想要的,就别轻易放弃,也别谦让给别人。没错,现代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争取。但事实上谦让对现代人来说更多的是自觉遵守一种秩序。而这种秩序的遵守,于人于己都会带来方便。大凡世间万事,无不是争则不足,而让则有余。你看谦让过时吗?
星期六上午,我和妈妈从超市回家,正好赶上红绿灯,在等红灯的时候,后面开来了一辆电动车,“咚”的一声装载了我们左边的自行车上。
随着一阵刺耳的刹车声,被撞的车子终于停了下来,上面下来了一个头发染成红色的长发女人,他刚一下车就是一句话:“你骑慢点会死呀!我看你的眼睛准是瞎了,撞谁不好偏偏撞上了我,要是我家的车坏了谁来赔我的钱呀!”说这边夸张的摸了摸自行车的后座,我看了看他的车想到:两个人又没受伤,车子根本就没怀,有他说的那么夸张吗?
刚好今天那个撞他的女人也窝了一肚子火,他破口大骂道:“我又不是有意的!是你自己倒霉,晦气星!”长发女人冷笑了一声:“哼,明明是你撞了我,你还有理了你!”“我就是有理了怎么样!”说着他还往地上吐了一口口水。这两个女人开始对骂,一点都不顾形象,一句比一句凶。围观的人开始劝架,可以这两个女人根本就听不进去。
就在这时,从人群中走出几名初中生,对两位阿姨说:“阿姨,你们别吵了,如果我们都学会谦让别人,那这个社会就不会有这么多事故了。”两位阿姨也都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都向对方道歉,然后大家都了呵呵的走了。就在人群疏散的过程中,一位叔叔踩到了另一位叔叔的脚,那位叔叔立即道歉说:“真是对不起,都怪我没看见您的脚。“另一位叔叔说:“没事,怪我走路不小心。”然后各自离去……
这两件事情也是告诉我们同学,要学会谦让,谦让是一种修养;要学会谦让,谦让是一种品质;要学会谦让,谦让是一种魅力。我们学会谦让,胸襟会变的更加况广。我们要学会谦让,谦让不是一叶扁舟,随泼逐流;谦让不是一叶浮萍,飘摇不定;谦让不是一束昙花,转瞬即逝。谦让是永恒的,正是因为这样,时间才充满着和谐。所以,如果我们中学生遇到这种问题,大家要学会谦让。我们要谦让生命,谦让自然,正因为有了谦让,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才能安定和谐。作文
今天,偶然读到“六尺巷”的故事,很有感触。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他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看完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下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劝告家人,不要为小事而斤斤计较,再有价值的东西也是身外之物,又何必争来抢去呢?张家人看罢来信,深深领会到张英和睦礼让、豁达明理的胸襟,立即让出三尺地。邻居看张家礼让三尺,也随即退后三尺。两家不仅化解了纠纷,还为过路的行人留下了一条六尺宽的通行巷道,大大方便了百姓。如今,这六尺巷已成为了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
从故事中我们看出,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谦让,张英劝家人谦让出三尺地,邻家就明白了张家的用意,也将院墙让出三尺。可见,宽容礼让是我们的生活中的一种美德。凡事要大度一点,做到谦让为怀,宽厚待人。豁达、谦让就是解决矛盾的金钥匙。古人的高尚品德应当传承,这也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说到“谦让”一词,我便不由得想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说过的一句话:“谦让也是一种美。”是啊,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素来就以谦让为美,以谦让为君子风度,以谦让为品德标准。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谦让。当你走到小路时,谦让一下人来人往,也是自己与他人先便的良好表现;当你坐公交车时,谦让一下老弱病小,也是自己与他人方便的特好善意;当你开车相碰时,谦让一下彼此损失,也是自己与他人得益的最好举动……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做到谦让,我们的社会将是多么和谐温馨。
朋友,请记住,谦让也是一种美。凡事都要学会去忍一步,退一步,不必去斤斤计较。这样,你的生活必将美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