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是我的孩子气终究没有让我的思想得逞,我还是一样自己一个人过自由自在的'日子,不需要他人的陪伴,我离不开的是父母,哈哈,还是父母,我还是孩子,孩子不就应该是呆在父母身边的吗?
阳光照耀的映刻在我米黄的桌子上,带着我复杂的思绪,一起在阳光离开的那一瞬间离开
载着那颗没落下的泪,告诉我自己,我还太年轻
年轻的我知道了什么?知道了那些不适合我的我不会再去追求,因为我累了。还因为我是个孩子
十六岁的孩子。
经历过风雨了,是否可以真正踏上梦想的旅程,追寻我青春的梦想?我想可以了。我再也不想在去实验,一种年龄做一种事,我该用心好好学习了。等以后,一场风雨带来的不将是一场寒,应是一种温暖。
十六岁这年,我懂得了“情”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的古代文化,给人类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而我们今天读《论语》,不仅仅是要了解传统文化,更要从中吸取精神的营养,借鉴古人为人处世的智慧。从其“仁”的思想中,我们知道要尊重生命,宽厚仁爱,正直做人;从其对教育的态度中,我们懂得应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这些充满睿智、发人深省的言论,值得我们细细品读,慢慢回味。我便从《论语》中,明白了真正的'学习是什么。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从这句话中,我看出了孔子对追求真理的积极。我想,作为学生的我们,也应该具有这种精神,这种积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人觉得真理离我们很远,“那都是伽利略那些伟大人物所挑战所发现的!”有人会这样想。其实不然,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学习、游戏……我们要善于发现它们,验证它们,即使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我们也要坚持下去,勇往直前。就像“匹夫不可夺志”,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志向,好好努力,任何人都无法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学习,要坚定目标,矢志不移的奋斗。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其中包含着一种非常积极的学习态度——不耻下问。但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反方”,因为怕难为情,明明不懂也不去问。我其实也有这种心理,但我现在明白了,问,是一条获得知识的捷径。不懂就问,大胆去问,这样知识才会越来越多——学习,要不耻下问,为自己而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谦虚的学习态度:要向身边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吸取他们的教训。人是独一无二的,人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有优点和弱点,当然,每个人的优点和弱点都不同,只要我们用心,不管什么人,我们都可以学习——学习,要谦虚,从生活中学起。
《论语》中的“学”,让我明白了很多。真正的学习,要有目标的学,为自己学,从身边学,不能只顾埋头于书中。
真是“读史使人明智”啊!
那一天,我吃过晚饭打算出去散散步活动活动,穿上鞋跨出家门,在大街上悠闲漫步。突然,我听见了不远处有叫声,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只母狗,它后面还跟来三只十分可爱的小狗。他们紧紧地跟在母狗后面,我敢肯定这都是它生的小狗。不知道为什么,其中一只小狗跑到了马路中央,母狗在马路边不停地对小狗叫着,好像在说:“快点回来,那里很危险!快回到我身边来!”小狗听到妈妈的呼唤,奋力地往妈妈那边跑,可是这一切都晚了。一辆面包车飞快地开了过来,不管小狗怎样拼命地跑,还是跑不过那无情的铁盒子,最终小狗还是倒在了血泊中。
真是可惜!这样一个可爱的生命就这么消失了。母狗悲伤地走到小狗的尸体旁,用头蹭了蹭小狗,随后发出了一声凄惨的嚎叫,连另外两只小狗也一起叫了起来,可能它们是在哭泣,也可能是它们在呼唤这世界的`不公。就在这时,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可能是上天的神仙也被这对“母子”所感动,哭出了眼泪。接着,母狗叼着小狗的尸体,将它放在了一个能遮风挡雨的角落,又撒开腿拼命地往面包车开的方向追去。看着母狗离去的身影,我才发现我的脸上多了两行泪。
上天的不公将这一对深爱的“母子”拆开了,不过这也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母子”情深。
我像泄了气的皮球,蹲在水桶旁边。不知什么时候爸爸走了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没关系的,你一定不能泄气,要尝试的去做。只要你努力,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你一定会成功的。”我以为爸爸会帮我,可是没想到说完爸爸就走了。听了爸爸的话,我鼓足了勇气。这一次我下定决心:就算是拖也要把它们拖回去。我又一次的握住了桶,尝试着把它提起来,我慢慢地把它们拎了起来,就飞快地走了几步,累了马上放下,如此循环。就这样,我向着目标前进,好不容易才到了树坑前。爸爸早已在那里等着我了,很高兴地对我说:“怎么样,我说得没有错吧,你成功了!”我也高兴地对爸爸说:“我不仅成功了,而且还知道了:只要有目标,只要努力,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我和爸爸一起把两桶水浇给了小树。看着小树饱饱地喝着水,我仿佛看到在不久的将来,它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也会成长为一棵苍天大树。
说起《论语》那么它的历史就非常悠久了。1998年,全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宣称: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了5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孔子曾说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这样的话;老师也曾经说过:“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离你们俩疏远也就不远了。”这些话都能告诉我们只要有距离,才能产生美。
有个哲学寓言,名叫《豪猪的哲学》,故事说的是:“有一群豪猪;身上长满尖利的刺,大家挤在一起取暖过冬;它们老是不知道大家应该保持一种什么样的'距离,才最好,离得稍微远些,互相借不着热气,于是就往一起凑凑;一旦凑近了,尖利的刺彼就刀彼扎身体了;就开始疏;离得远了,大家觉得寒冷………经过很多次磨合以后,豪猪们终于找到一最恰如其父距离,那就是在彼此不伤害的前提下,保持着群体温暖。”
这个例子举得多么形象啊!豪猪间距离,正是人与人交往,分寸的绝妙比喻。一个人说话有尺度,办事讲分寸,行为有节制,别人就很容易接纳你,帮助你,尊重你,满足你,满足你的愿望。《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留有余地。这很像弹宗所推崇的一个境界,叫做“花未全开月未圆,”这是人间最好的境界。花全圆仍使你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残缺了;而未全开,未全圆仍使你内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朋友之道,亲人之道亦如此,稍微一点分存,得到的往往是海阔天空。
父母与子女,朋友之间,常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小事争执或发生矛盾,一部分原因就是彼此没有掌握好距离,父母认为子女事情自己有权知道和修正;朋友认为,既然是好朋友,那么就不应该有什么隐瞒的事情了。就是这样产生了矛盾,有的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一位智者说过,距离产生美。保持距离就等于保持清醒,让彼此心灵都可以有片刻的安宁。保持距离可以让情更浓,让爱更深。《论语》使我真正认识到了什么是距离产生的美。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