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复一日,天空一成不变的白色,像一块晕染着蓝絮的白棉布。清晨的朝阳慢慢地从东天升起,慢慢地照射着尘世间一片灰蒙蒙的人群。在睡梦中我朦朦胧胧地听见,妈妈悄悄地带上了门,爸爸也不久踏着沉重的步伐,推开厚厚的门,门“吱呀”了一声便紧紧扣死,继而屋里是死一般的沉寂。
我静静地爬起来,披上了件衣服,蹚着脚慢慢地推开对面的房门,看见妹妹正在橘光的笼罩下安谧地熟睡。我蹑手蹑脚地跪在床边,一点点的往里挪动着身子。我看到:她那温柔的脸庞肉嘟嘟的,小嘴巴轻轻撅起,一道口水流过的痕迹清晰可见,长长的睫毛微微翘起,装点着娇小的脸庞。
突然感觉自己似乎完全没有尽到一个姐姐的责任,我是否应该在他醒来的时候给她一个拥抱?是否应该多花些时间陪她读会儿书?是否在她心烦气躁的时候陪她一起看动画片?我忍不住地惭愧起来。
妹妹翻了个身眨巴了几下眼睛,开始大声地叫姐姐,我立马呼应着,轻轻拍着被窝里的她。整整一上午,我不再守在电脑桌前,而是陪她吃完饭,静静地看了会童话,无聊了,就看会电视,与动画片中的主人公一起“咯咯”笑一场,困了,就在暖阳的照射下甜甜地睡一场午觉,一天就会过去。
广垠夜幕悄无声息地降临,一盏盏灯都已熄灭,人们都陆续进入了梦乡。万物无声无息,在这屋的'我,清晰的听见那屋里的声音:
“妈妈,我爱姐姐。”
那是真心的馈赠,是真爱的馈赠,是人与人间爱的交流,给予我了莫大的支持。
前几天抽空回了一趟老家。仲夏时节,乡村里到处绿油油的,玉米在拼命地拔节,瓜果争先恐后地成熟,最让我留恋的是那蕴涵着生命力的蝉鸣和蛙鸣,还有对生活充满美好期待的乡邻。
在路上偶然碰见了表姐,感到亲切不已,她拉着我的手,跟我谈起了自己现在的生活和自己的孩子、媳妇。她说大儿子跟媳妇在上海干得如何好,已经买了房买了车,言语间透出幸福和满足。我听了震惊不已,靠小夫妻俩打工能在上海买房买车,听来像是天方夜谭。
表姐,我平常叫二姐,是大姨家的二女儿,由我娘介绍给本村的一户人家,嫁到我们村来。我记得刚结婚的时候,表姐颇有怨言,嫌家太穷,没啥盼头,经常哭哭啼啼地去我家,说日子太苦了。我娘尽量帮她,给她一斤白糖,送十几个鸡蛋什么的,还一边劝她,别看你家现在家底不厚,但只要你们肯干,啥日子都能过好了。的确是这样,姐夫老实巴交的,干了一项最苦最累的营生,正应了他的小名“小砖”——箍了个砖窑,靠烧砖为生。砖窑就在他家院子的东南角,一天到晚地发出红红的火苗,映红了姐夫黑黑的'脸膛,还有他手里摔得啪啪响的砖坯子。靠着这门手艺,表姐夫跟表姐把苦日子硬是给扛过去了。后来,表姐生了三个孩子,一个女孩,两个男孩,家里的生活日渐好转。再后来,表姐家聪明漂亮的女儿晓荣考上了大学,如今在一个大企业干主管。大儿子晓存,上到初三,看着不是学习的那块料,就跟本村的很多男孩子一样,辍学,出去打工。到了结婚的年龄,表姐就托人给儿子说了门亲事。儿媳妇晓凤是个苦命人,在家里排行老大,早早地没了亲娘,她一边在家照顾弟妹,一边干着农活。每年过年蒸馒头时,我娘就把表姐和她儿媳妇请来帮忙。晓凤忙前忙后的,喜得我娘笑不拢嘴,说这样能***媳妇不多见了,直夸赞个不停。这不,结婚后,儿媳妇生了个男孩,一家子都很开心。
后来,晓存夫妻俩就去上海一家生产口罩的工厂打工,并且一呆就是8年。这期间,他们俩可以说是以厂为家,把儿子放在老家,俩人不分白天黑夜地加班。为了多挣点加班费,有好几年春节小两口都没回来过年,说大部分人都回家过年了,他们主动留在单位值班。小夫妻俩别看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忍耐和吃苦精神谁也比不上。当别人纷纷跳槽时,他俩不为所动,怀着一份痴念一直在这个单位坚持干下去。每次儿子在电话里说想爸爸妈妈时,他们都安慰儿子,说再过几年,等买了房就把你接到上海来上学。为了未来美好的生活,他们在上海这个大城市执着地工作着。付出总会有回报,在他们打工的第五个年头,两口子都被提拔为车间主任,一人分管一摊。尤其是媳妇晓凤,让人刮目相看。她只读了两年小学,跟文盲差不多,那些英语字母对她来说犹如天书一般。可她不服输,晚上只要有空,就埋头自学,向老公请教,一点一点地提高自己。表姐说,现在单位很重视儿媳妇,有时候外商来厂视察,经常派她接待。还说,她手下也不乏专科生、本科生。想想,一个打工妹,能在人才济济的上海站稳脚跟,那是多么不容易,得付出多少汗水才能换认可和尊严。再说说儿子晓存,表姐说,这大儿子可能吃苦了,为了买房子,他在干好工厂里的工作的前提下,晚上还抽空去披萨店打工,有时候一晚上仅能睡两三个小时。
我现在知道,晓存夫妇俩能在上海买房买车,靠的就是心中种永不放弃的念想和自己勤劳的双手。那些像表姐一家把苦日子越过越甜的乡邻,是当下新农村很多人的生活写照,也是我心中永远不能忘记的根。
即使你没有读过几天书,没有高学历,但在当下公平竞争的社会,只要你认定一件事并坚持下去,你一样能做成一件事,并收获生活的馈赠。
四十万年以前,一个非凡的种群加入到了这个世界,他们是智人,我们的祖先。他们翻山越岭,不断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的每一处细微变化。一次又一次地他们失去了一切,然而他们总是可以超越自己的极限并最终幸存下来。他们学会了种植农作物、驯化动物,修建村庄,改善环境,他们在想象的世界中遨游,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美术和梦幻的能力。但种群又是怎样出现的,从哪里来的呢?
八百万年以前,这个星球突然变冷,水被冻结在地球两极,巨大的冰盖覆盖了整个欧亚大陆。在北方生命必需开始适应寒冷。热带地区,生命要和干旱进行绝望的斗争。而在非洲大陆人类发现他们的森林正在逐渐消失。他们中的奥瑞恩和图梅逐渐适应了大草原的生活,并学会了直立行走。四百万年前,他们消失了,进化成一种更具适应性的新族群——南方古猿。他们的后代继续直立行走,并靠着食用耐寒的植物生存了下来,但最终他们还是灭绝了,他们无法抵抗强大的肉食动物。
接下来出场的是哈比利斯人,事实上这个灵巧的人种才可以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代表。他们学会了使用工具,并开始了对整个地球的探索,他们发展成了一个新的人种——直立人。这些会站着的.人发现了火,他们完成了一个伟大的飞跃,并开始了他们征服世界的旅途。他们离开非洲,来到了欧亚大陆。在不知不觉中,一小部分男人和女人已经为现代人的形成做好了准备。而此时,生存了一百多万年的直立人也逐渐地消失了。
类现代人的时代到来了,经历了上百万年,他们的身体逐渐苗条,前额变平,大脑容量逐渐变大,结构逐渐复杂。而类现代人的探索也来到了中东地区,他们开始穿衣服,进化成新的人种。智人发现了亚洲大陆,在迁徙途中,他们的外貌有了很大变化,并与直立人融合,组成了亚洲人。一万两千年前,全球温度开始升高,各个大陆逐渐呈现现在看到的情况,类现代人开始定居生活。他们学会饲养家畜,史前文明结束了。
昨天看了部法国电影《智人》,一部反璞归真的影片。看惯了好来坞用金钱和炒作成就的所谓的大片,眼睛和思想开始疲劳,但是《智人》让人眼前一亮,没有宏伟的场景,没有过多的特技,更象是一部纪录片,很简单的手笔,简单的旁白,叙述了一段段人类在演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许多艰难与危险。也难怪在2005年1月首播立即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超过九百万的法国人都守在电视前面观赏这部巨作,创下法国电视史上最高的收视率。
《智人》是2003年法国第三电视台播出的电影《人类进化史》的第二部曲,是导演雅克?马拉特继《人类进化史》之后,再次用镜头记录人类世界的发展过程的经典之作。影片的拍摄周期长达13个月,素材影像超过120个小时。而在这之前,导演雅克?马拉特用了几年的时间进行筹备,了解有关人类发展的专业知识。《智人》用搬演的方法,。运用旁白的方式,片中由智人其中一员“开口”介绍他们的生活,也使我们更加贴近、了解智人的生活,
印象中法国人很浪漫,只是有点想像不出他们的浪漫怎么在拍我们的祖先的时候也能恰当地发挥出来,但是看到我们的祖先为风雪中找不到避难所就冻死的部落成员而难过,会为失去了自己爱人的部落女孩悉心照顾他人之子的做法,没有一个人无法不为之动容。身临其境和他们一起对抗恶劣的天气,为寻觅食物而发愁,为不同种族的相遇、融合而欣喜。
《智人》带领了我们去探究伟大的祖先是如何与大自然不屈不挠地抗争,也让我们对今日所拥有的生活心怀感恩,是的,有时候真的觉得我们的生活很累、很艰辛,但是,和我们的祖先比起来,我们真的是叫幸福很多了,最起码我们生活在科技发达的文明时代,不用时刻担心野兽的袭击,不再恐惧雷电的来临,不再天天为了食物的来源而发愁……感谢那些伟大的发现,人类的生活再也不像过去那样了。
我会记住智人这个人类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之一,我会把他们的故事告诉他们的孩子,永远不要忘记了。无论我们的肌肤是什么颜色,无论我们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现在我们60多亿人的祖先是同一个祖先,他们生活在时间之初。我们就是来自我们父母亲的礼物,感谢他们,因为他们,我们才能在其它星球上开始新的旅途……
那是在上一年级时,老师布置作业抄写词语两遍。当时的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是自主意识,只知道应该保质保量的按照老师要求完成作业,但是一件事改变了我们的看法。
一天,老师像往常一样抱着一摞作业本走进教室,但不同的是脸上多了几分微笑。老师说:“我很欣慰我们班的同学已经有了自主意识,有一位同学作业抄写了五遍词语……”老师后来说话时我已经走神,感到这位同学真爱学习,这么有超前意识,对于老师的表扬我也感到了一点嫉妒。
下课后,我和最好的朋友凑到一起小声讨论,决定明天一定也让老师好好表扬我们。我们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吵后决定写作业时把词语抄写十遍。
第二天,老师进教室时却没有显得开心,而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老师说抄了五遍的起立,大多数人都站了起来。老师又一个一个的问下去,一直问到抄十遍。我和朋友对视了一下,自信的站了起来,期待着老师的表扬。
没想到,老师先问我:“为什么要抄十遍?”其实,我也没想过这个问题,只是一味的追求老师的赞赏罢了。当时我很紧张,只能结结巴巴的.编了一大堆话。老师说:“其实没有必要抄那么多遍,只要自己掌握牢固了,剩余的时间完全可以自主其他的知识。
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学习是为自己学的,要做有利于自己的事,不是追求老师的表扬。做事要学会变通,而不是没有思考的模仿别人。
这件事给予我的馈赠,让我一生难忘。
“凿冰捕鱼”主要介绍了鱼把头石大爷率领渔民在东北查干湖获得“自然的馈赠”的经过。所谓“凿冰捕鱼”就是在冰上打个洞,将绞盘固定在冰面上,通过牲口的拉力,将长达2千米的渔网放下去。至于放在什么地方,全凭鱼把头的丰富做出准确判断。定位不准,就捕不到鱼群。鱼把头石大爷从15岁起到现在77岁,一直“没离水,没离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渔民中有很高的`威信。
这次“凿冰捕鱼”,天气极冷,寒风嗖嗖,石大爷穿上了羊皮袄,戴上了狗皮帽。这样的低温,鱼群会在冰下聚集不动,如定位不准,就捕不到鱼群,一无所获。五匹马儿在不断地围绕着一个绞盘奔跑,渔网缓缓地放入冰下水中,渔民们各自干着活,不讲话,焦虑和紧张弥漫在冰面上。网在冰下走了8个小时,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候,令人感慨的一幕发生了,一条条肥大的鲢子鱼在渔网里拼命地跳动着、挣扎着,渔民们的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捕上来的鱼每条重量都在2公斤以上,没有一条小鱼,这个秘密只有鱼把头知道,这是查干湖渔民心口相传的严格规定,冬季的渔网是6寸的网眼,未成年的小鱼被人为地漏掉,所谓“猎***不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被上天厚爱的人群,又一次获得了馈赠。
观看了这个纪实片段,我深有感触。在什么地方凿冰放网,是能不能补到鱼群的关键,这完全取决于鱼把头石大爷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石大爷的经验是哪里来的呢?60多年的辛勤劳动不断总结来的,这是他作出准确定位的保证,否则,就不可能延续自然的馈赠。我们学习同样如此,平时多读书、多练习、多积累,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聪明在于学习,知识在于积累”,我要牢记并践行这个真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