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连自己的零花钱都没有,每当看见同学们一个个走进商店买好吃的东西时,我心里痒得受不了,可一摸口袋连一分钱都没有。我实在忍不住就去找爸爸妈妈申请要零花钱,每次都是“无攻而返”,最终,妈妈忍受不了我的“软磨硬泡”,便答应了。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差点把天花板给撞坏了。
可没过两个星期,我就发现:我还是跟以前一样,一贫如洗,还是个难民。我决定再次抗议,可能父母觉得我长大了,便把我的零花钱交到我的手里,并一再叮嘱不能乱花,而且,一个月只给10元钱,绝不多给。
拿到钱后,我的心里乐得开了花,这以后,我只要看到零食或是玩具,就大手一挥把它给买了下来,不出3天,我又变得和以前一样了。
我后悔的不得了,就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好好克制自己,把钱攒起来。从那以后,每当零花钱发下来时,我都把它们放在一个小袋子里,可有些时候看到别人买东西时,手就暗暗发痒,每当这时,我就告诫自己,不能买,然后装做没看见一样,快步走。
四川发生地震后,我们学校开始捐款,那天放学后,我呆呆地望着袋子里的钱,到底是捐还是不捐,捐了的话,这几个月我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都化为空气;不捐,心里又感到不安,思考再三后,最终,我选择了前者。
当我将钱放进暮捐箱时,心里感觉一阵轻松。我觉得,钱虽然重要,但不能与爱衡量。
钱。一个多么复杂的东西,有人说它好,有人说它坏。而我认为,任何事物,本身都是中性的,所谓的好坏,都是由人们对待它们的态度,利用它们的方式所决定的。
同样,给孩子零花钱是利是弊,也完全由方式决定。而我觉得妈妈对我零花钱问题,还是处理得相当不错的。
我的零花钱哪里来?最主要的途径还是“洗碗打工”,每一次连碗带锅地洗一次可以得1块钱。以前,我们家会在冬天铺上地毯,那时,吸尘也成了我赚取零花钱的一种方式。这样来的零花钱我哪舍得随便花?同时,为了能有更多的零花钱,我也自然会更积极地干家务。
我的零花钱哪里去?依我看,有不少同学的零花钱大都花在买零食上了。天天买,日积月累,这笔开销想必不少。我不爱吃零食,可我的开销也不小。看电影、买自己喜欢的非学习用书,妈妈从来不为我付全部费用。起初,几十块钱的《魔戒》、《哈利波特》,妈妈只要求我付10%或20%,那还好。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妈妈对我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始跟我玩起了五五对开。哦!这下子,我的钱可不经花了呀!
这还不算最狠的。最狠的一次,得算今年九月份,我跟同学去看《音乐之声》那回。我去买票时,最便宜的100元、200元的票都没了,只有300元及更贵的票,我跟妈妈商量,妈妈却只说:“第一个100元,咱们五五开,第二个100元,四六开,第三个100元,三七开,第四个,依此类推……”天哪!这样一来,一张300元的票,我可就得付180元啊!结果,我一时付不了这么多,只好“分期付款”,慢慢“还贷”。
妈妈不只一次跟我讲过,她这样做不是因为家里舍不得出钱,而是想让我有个意识,有点经济概念,知道得到一样东西不是那么轻松的,是要靠劳动换来的。我也懂妈妈的用意。
虽然每次交钱时总是那么心疼,但,每跟同学说起这些,我总是非常自豪。
假期读了《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一书,这是由酷爱艺术的女画家李跃儿撰写的一部关于教育的专著,她在经历了太多传统教育的失败后,大彻大悟:终于从高于孩子的“教育宝座”回到了以平等的生命来看待孩子的成长,开始享受欣赏孩子们创造的多彩世界。这是一部爱育的宣言,居高临下的教育会压抑、束缚甚至扼***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长,而平等的爱育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作者在书中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入阐述了成人、教育者、老师、父母——不当的教育对孩子身心造成的影响与伤害。
通过读这本书,也让既身为教师也身为母亲的我有了重新的思考,让我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我们应该尊重、理解、支持孩子,而不应该灌输与强制,现在的孩子不缺吃穿,不缺玩具,绝大多数孩子也都能上起学,那么现在的孩子幸福吗?我以前给孩子上课时也经常说:“看你们多幸福,有吃有穿,有父母爱,我们小时候——”可孩子们好像不大认同我的观点,有的默不作声,有的直接就低声说:“幸福什么呀,一点也不幸福——”我简直有些震惊,非常意外。后来我问他们向往的幸福是什么,他们七嘴八舌的告诉我:有的说想星期六、星期天的早晨可以不起床,躺在床上睡懒觉;有的说想真真正正的放个长假去海边玩;有的说可以买很多好吃的在床上吃,不要听到父母的唠叨;有的说老师能不能少留点作业,给我们点自己的时间做些我们自己喜欢的事情。
孩子们向往的幸福丰富多彩、五花八门。但深入的想想,他们说的只不过是自己的真实感受,有些事情确实让他们感觉不自在、不舒服,甚至不幸福了,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呢?社会、教育者、老师、家长———太多因素导致孩子没有幸福感。
现在社会独生子女居多,竞争压力大,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便不惜重金、不遗余力地给孩子开小灶,送入各种补课班“深造”,就拿我朋友的妹妹家的孩子来说吧,家在义乌,今年十岁,四年级,除了正常上学外,要学习书法、乒乓球、大桥外语、电子琴,偶尔还要学习游泳。为了孩子学习方便,特意买辆车,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而每个月花在孩子身上的费用一大笔。我以为这孩子各方面都应该是非常出色的,可就在前几天去他家时我才发现,我的想法是错误的,晚上八点时,他的父母开始互相让对方辅导孩子一篇写人的作文(学校留的作业),后来任务落到了妈妈的身上,妈妈开始埋怨:“让孩子学作文你不让,一写作文就不会,我也不会呀。哎呀,正好阿姨是老师,让阿姨教教你吧。”任务又落到了我身上。其实我已经很累很困了,没办法硬着头皮接受吧,这孩子,我给他辅导他不听,一会吹两下笛子,一会摆弄手里吃零食积攒的积分卡,一会又滑两下滑板车(就在地板上),一会又看一眼电视。我又不好意思声严厉色地说他,写的字很毛草,还有很多错字。我让他好好写字,他理直气壮地说:“这又不是在学书法,写那么好有什么用?”后来,几乎是我说一句,他写一句,完全是我的作文他代笔。
一直到十点多才完成这篇作文。躺在床上,我已全无睡意,社会的竞争、家长的望子成龙、老师及学校的追求升学率——这一切都强加在了孩子的身上。其实孩子一点都不幸福,甚至有的孩子说爸爸妈妈把他们生下来就是为了折磨他们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各种补课班里,孩子们学到了什么,补课老师为了能留住孩子,长期在自己的班里补课,绞尽脑汁、想尽了一切办法:凡事哄着孩子,上课时可以吃零食、可以嬉笑打闹、甚至给发点糖和奖品取悦孩子们。结果孩子在学习上没有一点好习惯,学的越多孩子越烦。我们所说的平等自由的爱育,绝不是纵容。今年义乌要求严,假期不许补课,很多家长认为别人都不补我们补,效果会更好,于是补习又转到了“地下”,打起了游击战。就这样大家看你也补、他也补,多数都在补,也就跟着补。
真不知道这样的恶性循环何时是个头?我们的教育何时能走出误区?孩子的幸福何时能还给他们?
零花钱的使用可分为几种模式:第一种:自觉上交到母亲大人处作“长期保管”。第二种:自己留着,当零花钱来使用。第三种:作开学时买文具,交学费时的`费用。小时候的我,总会乖乖地把利是钱交给妈妈,也不知道这些线的去处。渐渐大了,也就懂得一点金钱观,所以那时候采用的是“大元上交制”:50元,100元都要上交。可上到了五六年级就觉得不划算了,害怕妈妈把钱据为己有,就在拆利是之前往枕头里塞几封大的。上到了初中,就会光明正大地拿出所需要用的钱,然后叫妈妈把其余的存入银行里,妈妈也会把存折给我看,这下安心了许多!
以上这几种方式,你觉得最实用的是哪一种呢?根据我多年的,我觉得最不实际的就是自己留住,当零花钱來使用。这样不就等于乱花钱吗?对于我们这些年龄的学生,这沒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还沒到时候掌握自己的钱财,所以我们可以取出适当的钱当作零花钱,其余的存入自己的账户里,这就是处理零花钱的好方法,大家不妨借鉴一下。
让我们更好地保管好自己的零花钱,做个省钱小达人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