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听读(四年级上第1单元作文)

四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听读(四年级上第1单元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4-01-09 16:43:24
四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听读(四年级上第1单元作文)

四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听读【一】

通师一附是我们美丽的校园,这里处处洋溢着艺术的气息,步步都是美景。今天,让我带大家参观学校的东南角——莲池。

从学校南门进去再右拐,一会儿,你就能隐隐约约看到一个小巧玲珑的池塘,那就是莲池。走近了看,啊!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水底铺满了奇形怪状的鹅卵石。一群小红金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嬉戏。它们火红火红的,聚在一起时像红艳艳的朝霞,散开后又像一团团火焰。瞧!小金鱼们三五成群,它们一会比赛游泳,一会儿吐泡泡,一会儿又躲在假山后捉迷藏……水上漂浮着几片莲叶,绿绿的莲叶像一个个小圆盘,我仿佛看到了莲花姑娘正坐在莲叶小船上梳妆打扮,她换上了粉红的裙子,在莲叶间翩翩起舞……突然一阵风吹来,几片叶子飘落在水中,水中耸立着几座假山,假山千姿百态,奇形怪状,有的像飞鱼从水里探出头来捕捉猎物,有的像骏马,有的像猴子……在假山的正中间石头上刻着一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莲”。池塘的四周,绿树成荫,错落有致的竹子笔直笔直的。树叶有深有浅,鹅黄色的,翠绿色的,深绿色的,把莲池装扮得格外亮丽。树丛中还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声。

这就是美丽的莲池,它为校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听读【二】

我的校园是个很美丽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学习,生活,度过了很多快乐的日子。我喜欢我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因为我们校园有很多美景,特别是怡心园。

春天,万物复苏,小草从土地里伸出小脑袋,怡心园里也朝气蓬勃。广玉兰绽开出银白色的花朵,那花瓣底部透出淡淡的粉红色,远远望去,像少女羞红了的脸。桃花也开了,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茂盛。近看,有些花儿还没绽开,只露出了含苞欲放的花苞,有的正争相竟放。凑近枝头,一种淡淡的香气扑鼻而来。园内,松树英俊挺拔,苍翠欲滴,像是一个英勇的战士在保卫美丽的花朵

夏天,这里绿树成荫,同学们在树下嬉戏,乘凉,看书,非常凉爽,让人心旷神怡。

秋天,这里落叶纷飞,地上厚厚的落叶,像是铺上了一层金子,风一吹,满树的“金子”跳着优美的舞蹈轻轻飘落下来。拿一片“金叶”当作书签,永远的珍藏在日记本里。

冬天,这里银装素裹,我踩在厚厚的积雪上,看到树上,石座上,到处都是一片雪白。我感到像是走进了一个童话世界。同学们在这里打雪仗,堆雪人,其乐无穷。

我爱校园的美景,我希望我在这里可以快乐地学习生活,度过我愉快的小学生活!

校园给了我们绿色。我喜欢校园的美景,我爱我的校园!

四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听读【三】

我们的校园一年四季都很美丽。我非常喜欢我的校园,但我更喜欢我们校园里面的美景。

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那最大的花坛,花坛的中间都是花,非常美丽。再走下去,你就会发现就在花坛前面几十米有几棵银杏树,那银杏树的叶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些银杏树以后还可以长出一个个珍贵的银杏果,这些银杏果是我国很稀少的果实,所以这些果实很珍贵呢。

再向花坛的右边看去,是一片绿化带。绿化带里有白杨树,白杨树显得那样稳重。每次看到白杨树,我都会觉得它就像卫兵保护着我们的校园。白杨树的右边还有桂花,秋天的时候,桂花的香气非常迷人。绿化带里还有柿树,它的叶子尖尖的,很锋利,好像一碰就会割着手指。还有梧桐树,梧桐树的主干粗壮,几个同学手拉手才能抱得住。它们的个头很高,说出来你会感到吃惊,有五六层楼那么高呢。树皮摸起来很粗糙,这儿鼓一块,那儿凹一块,看起来很特别,有的像眼睛,有的像嘴巴,还有的像足球。它们的岁数可大了,听老师说它们已经几十岁了。它们的枝干弯弯曲曲,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手掌向四面伸展。它们一棵棵枝叶繁茂,好像撑起的一顶顶绿色的帐篷,给校园增添里勃勃生机。

我爱我的校园,我更爱校园的美景。

四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听读【四】

我们学校坐落在靑屏大街东段。我在这生活学习已经4年了,校园的一草一木,都使我倍感亲切。而那花园般的环境,更给我留下美好的回忆。

春天,校园里鸟语花香,迎春花发芽了,开花了,那金灿灿的小花,好看极了,每当我们去观赏时,小花朵上有好多蜜蜂在忙碌着采蜜呢!

夏天,到处都是烈日当头。可校园里却很凉爽。那是因为我们校园里绿树成荫。同学们在树荫下玩耍,一阵阵笑声给校园带来了无限生机。

秋天,落叶飘零。一片片金色的落叶被风一吹,就像一只只蝴蝶飞舞在空中,花坛里菊花开得正旺,把秋天的校园点缀的更美了。

冬天,树叶落了。但这并不影响校园的美。下雪了,树上、操场上换上了银装,整个成了雪的世界。下课了,操场上沸腾了,那笑声吧树上的雪都震下来了。冬天的校园更美。

我们的校园一年四季美如画,我喜欢我们的学校。

四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听读【五】

我爱我们的校园,我更爱那充满美和活力的校园的春色。

我们的校园,座落在啤酒厂西侧,是一所艺术氛围浓郁的学校。走进校门,映入眼帘的是粉色的教学楼,教学楼的东侧,有着椭圆形的花坛。花坛里,四季青松环绕。粉红的月季在春风的吹拂下绽开了笑脸,犹如害羞的少女亭亭玉立,一片绚丽多姿。嫩绿的小草顶破泥土,淘气地摆动着小脑袋,贪婪地吮吸着贵如油的春雨。许多透亮的雨珠在绿草上滚动。草根上,慢慢的移动着不可计数的小蜗牛。“嗡,嗡,嗡”几只蜜蜂在花丛中穿来穿去。白色的粉蝶翩翩起舞,时而停在一朵花瓣上,时而又扑扇着翅膀飞了起来,我正想去捕捉一只,忽听一阵清脆的鸟叫声从我身后传来,喔,原来是几只麻雀,正欢快地跳跃在枝头。我被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地又向前走了几步。它们用惊异的目光注视着我,然后“叽叽喳喳”地叫了几声,不约而同地飞走了。校园两侧,弯弯的垂柳抽枝吐叶,泛出层层新绿。高大粗壮的杨树舒展着强壮的筋骨,枝头上的一个个嫩绿的新芽,喜气洋洋地探出头来,那清新明亮的色调照耀着我的眼睛,似乎在展示它那永不衰竭的生命力。还有些不知名的绿树也挺立在校园中,给校园增添了几分生机。

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找到春天,都可以找到温暖的春意,找到春天的活力。

四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听读【六】

校园的小花园里,一年四季美如画。

春天,粗壮的麻楝和幌伞枫抽出绿芽,树根处披上了一件棕色的大衣,书带草钻出泥土,好奇地看着这可爱的世界,铁树好像更粗壮了,像是守卫一样,站在小花园的入口处,目不转睛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夏天,阳光渐渐变得毒辣。可是,大伞似的麻楝没有放弃,它遮天蔽日,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麻楝下,我们坐着谈心,然而竟感到格外凉爽。

秋天,小花园内飘出淡雅清香。哦,原来是桂树开花了。桂花小小的,金黄金黄的,透着一股浓浓的清香,秋风吹过,清香扑鼻而来,每个人都沉浸在这淡雅的清香之中。

冬天,一阵凛冽的冷风吹过,小花园里的植物渐渐枯萎,但一些叶子仍绿油油的。不过我知道,等到下一个春天,书带草还会探出头,幌伞枫和麻楝还会抽出绿芽,小花园还会变得春意盎然。

我喜欢我的校园,更喜欢校园的小花园!

四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听读【七】

我的第二个家——龙城小学,那儿是个美丽的地方。

在龙城小学的西门,有一些红色的小花争先开放,很好看。再从西门左走几步,就看到一个架空层。架空层中间放了一台钢琴,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弹出悦耳动听的歌曲。那里还有许多的图书,热爱看书的同学和弹钢琴的同学构成了一个美好的场景,好吸引人。

走出架空层十来步,就是我们的大操场,操场是运动健将的福地。我每去那,内心都会很激动,因为我在那夺得过冠军。走出大操场,你会看到五层高的教学楼,假如你在上课的时候穿梭在走廊间,你会听到每个班级里都会传出朗朗的读书声。下课时,你会看到同学们在走廊里走路、谈话、说笑。

在最靠右的楼梯下去,是我们的科学馆。科学馆也是东门的等候大厅,挨着科学馆的东门,是同学们放学回家的门。

如果有一天,我要离开这所小学,我会很舍不得的。因为那里有我上学放学走过了6年的两个校门;那里有我们训练时挥洒汗水的大操场;那里也有我上课的教学楼,还有我看书的架空层和科学馆。

我的学校很美,我爱我的龙城小学!

四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听读【八】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讽刺性或幽默性的图画。漫画,也是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方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而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假文盲”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幅漫画描绘的是一个让人看了生气的景象:一个寒冷的冬天,在一个车站入口处上立着一个醒目的牌子,牌子上写着“母子上车处”这五个大字。但在这里排队候车的却不是母亲和孩子,而是四个西装革履、仪表不凡,很显然是受过教育的男青年。他们若无其事地站在那里,把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挤出了站台。那妇女一脸的吃惊,因为那四个有文化的人不仅站错了地方,而且站牌上醒目的字也认不得。最可怜的则是那位妇女,抱着孩子,只得缩在牌子的一边,对这些强壮的男人,敢怒不敢言。

看了这幅漫画后,我非常气愤。我真为我们社会上有这种不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感到可耻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站在那,这些人,仿佛都是“文盲”。其实不然……就算他们真的上了车,他们觉得这样做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难道画中的男人们是瞎子吗?难道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的亲人出门在外可能遇到的困难吗?他们怎么可以对身旁的母子俩视而不见,荡然无存呢?假若这对母子是他们的亲人,他们又这样忍心吗?

在生活中,假文盲的现象也随处可见:在明明写着老、弱、病、残、孕妇专座的公共汽车上,却见一些高大强壮的年轻人安然自得坐在上面;在医院里,写着“安静”的提示牌边,有些人却在高谈阔论;有些人在一些公共场合禁止吸烟的地方,吞云吐雾;在公园里,牌子上明明写着“请勿踩草坪”,可草坪上还是留下了一串本不该有的“珍珠”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