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上,八(2班王军同学练习跳远时,不小心把脚扭伤了,不能动弹……
要求:
1. 根据提供的情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续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脚扭伤之后》。
2. 先确定作文的中心,把和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写具体。
提示:面对省略号,我们可以引发许多想象。可以想象王军当时痛苦的样子,以及师生的关心;可以想象师生怎样送他上医院治疗,怎样送他回家;还可以想象,王军休养期间同学们怎样探望,怎样帮助他补课;还可以想象不知姓名的司机,怎样帮同学们把王军送往医院;也可以想象王军休养期间不忘班集体,为班级出力量……可想象的内容太多了!同学们要抓住“脚扭伤之后”来展开合理想象,续写出一篇好。在想象时,一定要注意“合理”,也就是要切合文中所给情节的实际,切合同学们生活的实际。不合情理地“胡编”,会违背了练习续写的意图。
方法:选择怎样的材料是要以的中心来确定的。是要赞扬同学之间的友情呢,还是赞颂老师对学生的爱,或是要反映改革大潮中人的真情……中心确定之后,围绕中心去想象,把和中心有关的内容想具体,写具体就行了。
让我们先来弄清什么是续写。续写就是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将内容继续延伸,成为一篇完整的。
续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给材料”,是把不完整的故事继续补充写完整的写作。它有助于培养我们合理想象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定义说明法:也叫下定义。有时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例如《统筹》一文中,作者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给统筹下定义:“统筹,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语言简明、扼要、准确。
数字说明法:也叫列数字。有时为了便于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用一些数字来准确地、科学地加以说明。例如《死海不死》一文中说明死海的长、宽、深的文字。《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中,也用一系列数字来说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
比较说明法:也叫做比较。为了说明某些抽象的或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大家比较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往往能增强说明事物的效果。例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中,为了说明宴会厅的建筑面积,作者运用了做比较的:“有五千个席位的宴会厅又是另一番景象。它的面积有七千平方米,比一个足球场还大,设计的精巧也是罕见的。”
比喻说明法:也叫打比方。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可使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形象,有助于人们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比如《中国石拱桥》一文的开头写道:“石拱桥的`桥墩成弧形,就像虹。”这个比喻一下子就抓住了石拱桥的特征。
举例说明法:也叫举例子。就是用列举事实的,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说得具体明晰、通俗易懂。例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就举出了新疆和内蒙古沙荒区治沙成功的事例,说明“沙漠是可以征服的”。
分类说明法:也叫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运用分类说明法,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和事理的不同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引用说明法:也叫引资料。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聪明的古人只用了短短12字就明了地概括出了阅读的珍贵。
然而,“好读书”不难,可“读好书”却不易。
像一些同学,读书不少,积累不多,知识面不广,一碰到写作,除了紧咬笔杆,就是唉声叹气。
这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方法的问题。
那么,什么才是一种好方法呢?
据我看来,像跟着导游旅游一样阅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在陌生景点旅游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跟着导游游走。
这样不但能够更加了解各个景点,还可以选择一条最佳路线,少走冤枉路。
可如果自己一个人参观,只能看个大概,或是绕了一个大圈子又回到了原处。
阅读也是这样,只有跟着作者的思路走,才能真正读好一篇文章。
否则就只能一知半解,阅读无效的同时,又浪费了时间。
不过,除了要跟着作者这个“导游”,还要结合生活实际,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的阅读才会更加有效。
古人大致有两种阅读方法:一种是只做寻章摘句式的。
这种方法讲究细,对每一段,每一句甚至连一些字词都要认真“解剖”。
然而,这种方法忽略了文章的“顶梁柱”——中心思想;另一种则截然相反,是观其大意,不求甚解式的,只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思想,在了解中吸取了营养、知识,却不支寻章摘句。
打个比方,让分别用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的两个人阅读白居易的《忆江南》时,第一个人可能会想: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为什么要用反问的手法?不用不行吗?第二个人则会知道:这着诗是白居易怀念江南而写。
明朝时,有人巧妙比喻了这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就像一个人有一房子散钱,却无一根能把钱串起来的绳子;第二种方法就像一个人有许多绳子,但没有散钱供他串。
这两种方法各有所偏,只有将其合二为一,既观其主要内容,重点的地方又寻章摘句,才是最好的方法。
泛观博取,不如熟读而精思。
朱熹一句,把读透书的好处淋漓尽致地道了出来。
那该怎样才能把书读透呢?那就需要和“感受”。
有时,文章的含义往往藏在文字深处,这时就需要去体会。
一个极其微不足道的细节也许蕴藏着一个大秘密,所以,抓住细节,是体会的关键。
就像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中,李白未曾提到过自己怎么样,似乎只写了景。
其实不然,从“尽”、“孤”、“独”、“闲”几字中,可以知道,李白此时是很孤独的。
感受,则是体会后的自身的感觉,和体会是双胞胎。
如果你阅读一篇文章后没有任何感受,那么你就白读了这一次书。
其实,作文就是感受,能否利用感受,把感受挥洒在纸上,就看你的了!
要爱读书,勤读书,同时,更要善于读书。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