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低年级
低年级,学习是一场场游戏。我在这头,操场在那头。
一、二年级时,我们学习的科目很少,课本很薄。一写完作业,操场就是我们的天堂。跳绳、跳皮筋、 “小河流水”、“开火车”、丢沙包……游戏项目,各式各样。
记得一次跳皮筋,大家正玩得开心时,一位小朋友不留神,被又细又长的皮筋绊了个四脚朝天。按照习惯,接下来本的场面应该以大哭开场,没想到的是——我们听到的却是他的哈哈大笑······
英雄!英雄!这就是我们一年级小同学心目中的英雄呀!
“继续跳!”他振臂一呼,我们又投入到操场欢乐的海洋中······
中年级
中年级,学习是一条条公式。我在这头,难题在那头。
三四年级,感觉到学习的科目突然间多了,作业也多了,各种练习题也是花样翻新地考验着我们的思维。练习题、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题题都要绞尽我的脑汁,还好,我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公式来把这些“怪兽”制服。
一次数学课,老师又一如既往地带着几分轻蔑地出了几道奥赛题。同学们一听到“奥赛”两字,有的像被施了“定身法”,有的像是中了“迷魂汤”,有的则眉头紧皱,头皮紧挠,脸皮紧搓,像是害了“瘙痒症”。而我,不慌不忙地请出笔记本,拿出一条条公式来对付这些“奥赛怪兽”。
什么轮转数求和公式,什么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什么分组求和公式······一条条在我手里就像西部牛仔手中的套索,让一道道恼人的“怪兽”乖乖就范。
大功告成,我得意洋洋地向老师交令,老师扬起的嘴角让我心头的石头落了地。我刚想到操场上去快活一下,没想到老师一本正经地对我说:“熟能生巧,这还有几道,看你能做上不······”
哎!
真是“一山放过一山拦,赚得行人空喜欢”!
五年级
五年级,学习是一本本厚书。我在这头,父母在那头。
年级升高了,父母的期望值也好像更迫切了。学校的各种教科书、练习册、习题集自不必说,家里的各类图书也是成山成海。
过去色彩缤纷的插图书,变成了规规矩矩的黑色铅字;过去薄薄的小册子,改成了厚厚的大布头。
一次,妈妈突然给我拿来一本叫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我很奇怪!这本书原来没有这么厚,没有这么大,没有这么不好读,这次怎么这样了······
父母似乎看了我的难处,每天晚上七点半过后,他们总是和我一起阅读,读完再和我分享一下心得。原来,这书里不只有故事,还有我成长旅程中不可或缺的意志和精神。
和父母的共同阅读,似乎也让我明白:学习也像钢铁,不炼,是不成的!
六年级
六年级,学习是一张张试卷,我在这头,初中在那头。
“冲刺、拼搏、抓紧”是老师挂在嘴边的常用动词;“紧张、焦虑、无奈”是父母写在脸上的常态表情;“做题、做题、做题”是我们坐在教室的常规模式。六年级,小升初考试,都已经变成了压在老师案头,家长心头,我们笔头的一页页无边试卷······
距离小升初考试还有十天,晚上五点半放学,又到了留作业的'时刻。
老师走上讲台,一脸倦容,她清了清嗓子:“今天就不留什么额外作业了!”
“啊?这是真的吗?”晴天里响了一个霹雳!欢呼声,喝彩声,叫好声,好像点燃了八百九十万响鞭炮······
老师不动声色,又清了清嗓子:“下午发的五张数学卷子!”老师顿了一顿,“还有三张语文试卷!”
同学们的眼珠几乎掉了出来,下巴差点砸到了脚面!同学们的兴奋似乎一下子凝固,那眼神好像是在乞求佛祖、真主、耶稣等等能够阻止老师谕令的神。
老师使劲咳嗽了一声,彻底清理了一下嗓子。
“没做完的必须做完!”
谢天谢地,我都做完了!
“已经做完的,语文试卷后面的那三篇作文······”老师清亮的嗓子好像还有后文!
“难道要全写完?不!不!这不是真的!”我的心一下子痉挛起来。
“只要简单地列一下提纲就可以了。”
“啊!这是真的!”我一下瘫倒在座位上······
卷山题海,压力山大!
初中,我们每天打你门前经过,现在,我怎么觉得你那么遥远?······
六年,我们匆匆走过。现在,我倒想问问你——“学习是什么?”
的开学故事······
你好,最近学习好吗?我很想你,咱们离开差不多年了,你想我吗?你还记得在一年级咱们俩一起去宋村同学家吗?你还记得我常叫你张中美吗?不,你一定不记得了,而我却记忆犹新。你可能不知道吧?我天天想你,睡觉时,梦里梦见你那甜密的笑声,梦见你那来去匆匆的身影......
咱们俩通过一次电话,还是让胖乎乎的郭瑞轩才好不容易连上线的。通话的那一天晚上,我因为要接你的电话,坐在电话旁边等着,盼着你的电话。终于,一阵悦耳的电话铃声传遍了整个房间,我非常高兴,但是想:接还是不接?想起你那可爱的`面庞,我鼓起勇气:接!电话里,我想把我想念你的感受请倾诉给你,可是,由于我胆小如鼠,把想说的话咽回了肚子去。
美美,你现在是否知道我是怎样想念你?希望你也给我回一封信,我等着你的答复,赶快吧!
祝你
学习进步,笑口常开,岁岁平安,吉祥如意!
想你的任超
xx年4月15日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假期里,闲来无事时,我喜欢拿《小学语文教师》杂志细细品读。其中有一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给我流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收益非浅。开展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
当前,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大多由老师自行组织安排,由于缺乏统一组织规划,难免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学生在阅读的质和量上都难以得到保证。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思索过,什么是奋发向上?什么是崇德向善?直到后来,我看到了两句,苏轼在一次殿试的文章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自古以来想成就一番大事的人,不仅要有超世之才,更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这就是奋发向上。莎士比亚说:“一颗好心,可比黄金。”没错,一颗善良的心,黄金都换不来,这就是崇德向善。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奋发向上是我们的祖先在顽强拼搏中树立的宝贵精神,给予一代又一代人们生存的力量和启迪。作为学生的我们,虽然如今生活水平已经得到极大的提高,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摒弃奋发向上的精神。这种精神将一如既往地引导我们更上一层楼。每当我消极懈怠时,我总是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来勉励自己认真学习。只有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坚定不移的信念,我们才能真正将知识学透,灵活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当然,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我们更应该拥有崇德向善的美好品质,因为这种品质是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根本。在我们的身边,也不乏崇德向善的事例。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发烧头昏连眼皮都睁不动了,是我前面的同学帮我跟老师说明情况,让我得以休息一会,下课后她还帮我补习功课。当今社会,由于受到一些负面报道和个别案例的影响,人们曾一度质疑向善的行为。而一位扶起跌倒老人的小伙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时情况紧急,什么都来不及考虑,只是本能地扶了老人。是呀,简单的一句“本能”,却道出了人性本善的真理。尊老爱幼,遇上别人有难就帮一把,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吗?这种人类与生俱来的真善美从未走远,始终在我们身边。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关注课堂的同时,对课外阅读一直都十分有兴趣。在我看来,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要依靠大量的课外阅读。从教多年来,我也一直致力于探索对我们学校孩子来说行之有效的课外阅读方式。但遗憾的是,在课外阅读这条道路上,虽然我学习了很多大家、小家的经验,并力求自己进行创新改革,但每每总是以失败告终。在我印象当中,只有一次让我觉得课外阅读成效特别大的,是我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带了四年的一个班,四年的大量阅读、坚持阅读,那时候刚上班,其实并没有什么方法可言,但却使得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都达到了一定水平,在期末当中,成绩也是不断向第一名冲击。而剩下带的班级,只带一年,最多两年,总是感觉不到课外阅读对孩子带来的太大的进步。
开学伊始,我毅然决然地继续在让我不停摔跤的课外阅读的道路上前行。由于网上购书无法翻看书籍内容,我利用开学前的时间,特意到新华书店,浏览了书店中的各种教育书籍,而其中一本《书语者》,让我特别感兴趣。《书语者》,美国的一位普通教师米勒老师所出的书,副标题是《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这真的是一个极其吸引人的标题,尤其对于我这样渴求课外阅读的老师来说,宛如闪烁着耀眼光芒的宝藏,不用翻看我就决定要买这本书。
利用闲暇时间,我已经和《书语者》二分之一的内容进行了充分交流,浅显易懂的文字,贴近现实的实例,再次让我感受到,选这本书没错。在书的前半部分,米勒老师给我们了这样一个概念:“无时不能读,无处不能读,无书不能读。”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自由的阅读。在米勒老师的书里面,课堂时间、等车时间、等拍照的时间,所有的时间都可以阅读;教室里、操场上、甚至马桶上洗澡间,所有的地方都可以阅读;文学书、科学书、还有漫画书,所有的书籍都可以阅读。这,就是阅读的自由。而我现在所缺的,恰恰就是给学生阅读的自由。
现在回想起来,很多学生爱读的书,都被我列入黑名单,像是漫画,《查理九世》等等,我总是认为这种书没有什么营养价值,学生读了没有什么好处,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精挑细选为学生制定一份阅读清单,而这些图书学生究竟喜欢不喜欢,真的不好说。我想,我这种行为,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呢?学生爱看的书,在我看来是杂书,但是对学生一点用处都没有吗?是否可以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真正喜欢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我记得我小时候,是一个特别爱看书的人,每学期订报纸,家长都特别支持,我总是订好多份,《小学生学习报》、《小学生故事报》、《故事大王》等等。《小学生故事报》《故事大王》每次都能被我翻烂,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看,而《小学生学习报》,往往是草草翻过就算完事,只恨当时能订的故事类报纸太少。想想为什么,当然是故事比学习有意思多了,换做任何一人,恐怕都会和我一样。故事开启了我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外阅读成就了我对文学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我最终选择中文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我在学校喜欢看跟教育有关的书籍,但是休息时间,说实话,我是真的不愿意再费心费脑,往往会选择一些休闲类的小说、散文来看,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审美水平。即使是休闲类的小说,文笔不好的我是一定看不下去的,长久“正经的”“不正经的”阅读加起来,造就的不仅仅是我文学素养的提高,也是我对所观赏文学水平要求的提高。
由己及人,我现在对待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是不是有点苛刻呢?也许我可以像米勒老师那样,再多给学生一些自由,和学生一起看一些《查理九世》之类的书,说不定我也会沉迷其中呢!以此为起点,慢慢地使学生爱上这样自由的阅读,我再逐步地推荐一些我认为好的书给他们,也许他们更容易接受,也才能更高质量地阅读。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