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我的朋友是谁吗?是我的姐姐,她叫卢玉柯,在她们班里她是班长,关键时刻都是她给了我力量。比如背书,我有点不想背,或者背不下去的时候总是能听到她那温柔的话语:“加油卢渊宏,你一定能行的!”总是听到这句话,我就背的格外快速。
有一天我正在背书,姐姐就在旁边听,有时候都忘记了写作业,一句一句的指导我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现在想起来还想说声:谢谢姐姐!姐姐在我背书的方面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妈妈一看到姐姐在教我背书,情不自禁的笑了。
不仅在背书上姐姐给了我很大作用,在学习上也给我了很大的帮助,我那天有一个题不会,在打草纸上写了一大片也没做出来,幸好姐姐走过我写作业的桌子,看见了打草纸上的数字,就知道我遇到难题了,她便坐下来问:“卢渊宏,你哪里遇到难题了?”我便把我做不出来的那个题指给她,姐姐哈哈一笑,就几句话把我给教会了。
姐姐还在饭桌上说过:“像卢渊宏这个品质,每个妈妈见了都会想生一个这样的孩子。”又看看我,说:“穿着这么好看的衣服出去绝对迷倒一大片。”原来姐姐的爱是对我的鼓励。
我和姐姐也很亲,比如我买一只小兔子都要和姐姐一块分享,当然不是吃的,而是玩。昨天晚上我刚给我姐姐打电话报告了我买兔子的事,姐姐好高兴啊!
今天中午就要把兔子带到奶奶家和我姐姐玩!
还记得初读这本书时,真正吸引我的并不是作者的下笔如有神,而是小叙中所说的“对我来说,《文化苦旅》就是这个外出的浪子”和“宅,成了一具无主的稻草人,成了一个废弃的箭靶子,破破烂烂地歪斜在田野间,连乌鸦、田鼠都不愿意多看他一眼”,还有“看来,浪子未死,气场未绝,就像笔记中的那个浪子,一路伤痕斑斑,而身心犹健,我离开门缝,许久无语,委屈你了,孩子。”这几句每一个都戳中我的内心,这让余秋雨都感叹的书籍何不引起我的注意,我对这本书充满了疑惑,对这本书的内容更是好奇,“文化苦旅”到底是什么,当时我仍无从得知,它对我来说就是一个谜。
而如今,大树的年轮又添上几圈,再拿起这本放置已久的书,也是别有一番滋味。《文化苦旅》到底隐藏这什么?这个问题深深地扎根在我心中。透过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咱们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大自然的神奇。那千山万水的豪迈在余秋雨老师的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不曾去过他所描绘的任何的一个地方,也从未想过要去摸索、探寻,仅仅是看着这些文字,我的内心就已是无尽的赞叹。
书中写了有着“天府之国”称号的都江堰;那夕阳西下,朔风凛凛而略显凄清的道士塔;接通着中华历史血脉的莫高窟;还有一湾不算太小的沙原隐泉和那风雨中的天一阁。这一切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陌生的、神秘的。它们在各自的地方安静的保持着自己的美好,但当余秋雨老师的笔触摸到它们时,它们又开始活跃起来。通过作者的笔,它们活力四射的出现在人们眼前,让人们再次感受到文化和大自然结合的动人瞬间。
作者余秋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河之子,他生长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他在书中说:“我在山河间找路,用短暂的生命贴一贴这颗星球的嶙峋一角。”他触摸到了我们一些所不能接触的事物,他用一生的时间有劲祖国的山河,纵横华夏的大地,访遍名山大川,书写下这不屈的一笔。他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文化的魅力,见证文化的变迁,欣赏祖国的壮丽无垠。
那段藏在心底的回忆是我永远不能忘怀的。
那是一段甜蜜又悲伤的回忆,那是一段让我刻骨铭心的回忆,那是让我第一次感受到生与死的距离原来只有一不之遥的回忆。
记忆中的爷爷永远都是那么爱笑,他在我心目中的位置是伟大的,因为他不像常人那样用喜怒哀乐来表达感情,而是用笑来表达一切。尽管已经掉光了牙,但永远都是那么的乐天派。我的爷爷,用微笑来掩饰内心的痛苦,用微笑来遮盖心灵的创伤,用微笑来传递心情的豪放,用微笑填补内心的迷茫.
还记得那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任凭岁月的足迹爬上脸颊,一道道深深浅浅的皱纹像是饱经风霜后的伤痕,牙齿一颗颗的往下掉,仿佛要把老字的标签狠狠地贴在他的脸上。
躺在病床上的爷爷,也从来没有落过一滴泪。也许他已经表达不清他的意思,也许他的大脑已经退化。可我知道,他只想和我们多说几句话,他想让我们多陪陪他。或许他自己也知道,他的生命已经开始了倒计时。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爷爷,是那么的安详,脸上看不出一点悲伤。他知道,他要走了,所以,也不再多说什么。他最后再看看这一切,然后给这个世界说再见。
梦中的爷爷,依旧微笑着,张改塔姆满老茧的大手,和蔼的抚摸着我的头,对我说要好好学习,千万不能没出息,长达以后要报效祖国。
如今,爷爷离开我已经两年多了,每次想起他,我的心就不禁泛起一阵酸楚。我不会忘记爷爷的笑容,更不会忘记和爷爷相处的往日时光。
亲情永不下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