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上小学,初中乃至高中的时候我们被无数次的要求写关于自己的爸爸的文章,于是就有了无数篇天下学生都相识的爸爸们。无非就是关于歌颂父爱如山之类的云云。每当这个时候我都是会拿起作文书模仿别人的爸爸想象着那是我爸爸“该有的模样”。因为从小我就讨厌我的爸爸。
我讨厌他没有男人该有的担当,不能够真是地挑起整个家的重担和责任。他有的只是和妈妈无休止的争吵,有的只是他那“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般的作风。我讨厌他会自甘堕落却依旧不听别人劝阻的自以为是,甚至是他那在别人家有事就一定去出主意的行为在我看来也都是太过自以为是的'白费心。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初三那年,快到期末的时候,他出去办事一不小心出车祸了。然后打电话回家,妈妈和叔叔为了不影响我学习他们说他没事,只是擦破了皮。其实当时我内心的想法谁也没敢告诉,当时真的是觉得和我没太大影响,没太大关系,甚至是根本没有如果他没了,我们家就没有了天的那种天塌下来的感觉。我依旧是很安然地去上学正常地去。即使是后来他出院,我也是没有怎样去照顾他依旧是我玩我的,吃的好睡的好。
直到后来我才渐渐地明白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里面父作文亲的那个背影给他所带来的那份触动,也才渐渐地了解了父亲这个词的分量和含义。才明白原来我一直是被疼爱的世界里成长的。
他会在听别人说我中秋节可能要一个人吃饭而让母亲中午就打电话给我陪我聊天,他就在旁边静静地听着。他会因为怕我一个人上大学不安全孤独而不辞辛劳地坐40多个小时火车送我上学,回去却依旧跟我说他没事。他会因为我一句想吃辣条了而买回来一大包辣条,他却执拗地说是因为自己想吃了。他会在我坐上出租车后而专门看一眼车牌号,他原本可是一个十分粗心的人啊!他会因为担心我胡思乱想影响心情而报喜不报忧,他原本可是被爷爷说说话从不经大脑思考的人啊!甚至是有时候他觉得可能是把不好的消息传给我了就岔开话题,话题岔的是那么地生硬,那么明显。我却猛然觉得这样的父亲好可爱,他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啊!
是啊!父亲是第一次做父亲的啊!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是父亲学好怎样去做好一个父亲的过程啊!我们都是第一次呢,许多时候我们朋友之间会讨论以后自己做了父母会怎样,每个人的答案可能是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大家却都赞同那就是,无论怎样我们无法做到像自己父母那样的无私。那是一群简单而最可爱的人啊!
雷锋,这位从湖南来的穷人,这位负有正义感的汉子,这位为国为民的好英雄,在他这一生中,可是战功累累,助人无数!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干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抖,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你看,雷锋叔叔虽然自己也是一个穷苦之人,但是强烈的同情心让他“不得不”再次伸出了援助之手。
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待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捐献给了辽阳人民。在我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已的全部积蓄,却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雷锋啊!你是天使的化身!你就是国家的自豪!
在我的脑海里从小就有这样一个印象深刻而又抽象的人,关于他我听说过很多很多。他是我心中近乎完美的人,他的爱憎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奋不顾身、艰苦奋斗、助人为乐,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崇高精神,他热爱集体,关心战友,关心群众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并身体力行,认真实践,“他谦虚谨慎,从不自满自炫,受到赞誉不骄傲,做了好事不留姓名。他常说:“革命需要我去烧木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黄继光。”他干一行爱一行,他就是我心中一位可爱的人:雷锋。他的事迹在我的脑海生了根,在我心里发了芽。3月21号,院团委组织参观雷锋图片展,历史的一幕幕再次展现眼前,当我看到这些历史图片不禁感叹:光辉的历史是用血和汗水来写的,世人心中的`伟大形象是用生命塑造而成!通过观展,雷锋精神再次回响耳畔,告诉了我弘扬雷锋精神是必不可少的。新一代年轻人更不要忘了老一辈的辛勤血汗,我们要有雷锋的使命感,责任感,要有他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观展结束后我不禁感想:他那不可磨灭的美好形象将永远活在我心中。“白衣天使”更要有雷锋精神,更要懂得奉献,懂得关爱!因为我的工作心系生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