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在东北也有谚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的之说,意指腊八这一天非常冷,吃腊八粥可以使人暖和、抵御寒冷。
“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关中一带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锅“腊八粥”,美餐一顿。不光大人、娃娃吃,还要给牲口、鸡狗喂一些,在门上、墙上、树上抹一些,图个吉利。
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我们以这种方式过传统的元宵节。
我迫不及待地去参加社区组织的元宵活动。“哇,真热闹呀!”我激动地喊着。社区食堂里已经有许多人了,他们三个一组,五个一群,谈笑风生,其乐融融。一排排的红灯笼上垂下一张张写满灯谜的纸条。
邻居家的奶奶正笑眯眯地朝我招手,唤我去包汤圆。雪白的糯米粉被揉成软绵绵的面团,黑芝麻馅被搓成一个个弹珠大小。盘中已经有好几个裹好的汤圆了,它们排得整整齐齐。我立刻洗干净双手,卷起袖子,邻居奶奶教我先拿起一个小面团,捏扁放在手心,再放入芝麻馅,包起来把它搓圆。“耶!“我一手拿着成型的汤圆高举着,一手比了个剪刀手。“咔嚓”一声,妈妈用手机留下美好的瞬间。不一会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盘又一盘的汤圆包好了,终于准备下锅了。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跑去厨房,探头探脑地往锅里瞅。呀,汤圆宝宝们像调皮的小孩儿,正泡在温泉里探着头呢!汤圆终于出锅了。大家三个一碗,五个一盘,分享着热气腾腾的汤圆。我垂涎已久,狼吞虎咽地连吃两个,汤圆又软又糯,咬开后,甜滋滋的黑芝麻馅流淌出来,一直甜到心里。
品尝完汤圆,猜灯谜活动开始了。我既兴奋又紧张地看着谜面:“白白胖胖,溜溜滚圆,甜甜五脏,装在中间,吃在嘴里,又软又香,又软又黏。”我左思右想,一拍脑门,这不就是我刚咽下的汤圆吗?我取下纸条,握在手中。“哎呀,这个可把我难住了,‘老牛吃草,打一成语。’”我正百思不得其解,妈妈提示我:“课文中的牛吃完草后会怎么样呢?”我思考了一会儿,“吞吞吐吐!”我高喊着,妈妈笑眯眯地点了点头,我又饶有兴趣地向下一个灯谜跑去。
这个元宵节我过得很快乐,温馨的大家庭更让我难以忘怀。
正月十五是传统的元宵节,今天早上妈妈给我烧了芝麻汤圆,甜甜的、滑滑的,真好吃!
元宵节当然少不了赏灯,下午,妈妈带我到书圣故里看灯会,啊!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四周挂满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花灯,让人目不暇接,有火红的金鱼灯,有公鸡,有蛇,今年是马年,当然少不了马灯了。有不少还是用废旧材料做的,特别逼真。我们一路走一路看,街边还有很多卖小吃的,卖灯笼的。我买了麦芽糖,画的是一条龙,可像了,我还舍不得吃呢!
书圣故里的灯笼数不胜数,我一路走着一路欣赏,仿佛置身于灯笼的世界中,让人回味无穷!我期待着明年的元宵节。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