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幸福记忆
时光匆匆,流年似水。不知不觉中,我已是小学毕业生了。还记得,文明岗上值勤的我和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分站在校门的两旁,向每个经过的人们送上一个灿烂的微笑,给大家带来一天的好心情,同学们见面亲切地打着招呼,见了老师热情地问个好……美好的一天开始了,那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总爱张开快乐的眸子向大家问好,平安和谐的校园是多么美的一幅画卷,那时的我徜徉在微风中,真的很幸福。
今日的幸福相随
寒冷的冬天已经悄悄地走了,春天的脚步已纷至沓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模样,欣欣然张开了眼,太阳的脸笑起来了,大地发出了韵律,听――山水声也朗润起来了。在这片纯净的天空下,我们走进校园这个快乐的地方,在平安校园里愉快歌唱;上课了,我们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老师给了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我们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师生之间互敬互爱,我们在文明和谐的课堂里像海绵一样地汲取知识的营养。花开的日子我们遨游在校园这个知识的海洋,和老师一起编织梦想;我们真幸福!
明日的幸福继续
“幸福是什么?在我眼里,幸福,应该是心灵深处微妙的感受,是一个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在你颓丧无助时,同学的一个微笑,老师的一句问候都会带给你幸福;幸福是你口渴难耐时一捧甘甜的泉水;幸福是你学习筋疲力尽时一张松软的大床;幸福是你噩梦后一张慈祥的笑脸。我想只要找到了人与人间那份友善、真诚、宽容,我们便会看到幸福的继续。
采撷幸福,因为生活的美需要它的汇集,老师说过,“和谐的画面是无远弗届的,感受到它,就是最美的生活!”我想是的。
我们班的高明又矮又胖,理着一个小平头,圆圆的苹果似的脸上镶嵌着一双黑宝石般的大眼睛。小巧的鼻子上架着一幅深蓝色边框的眼镜,还真有点小博士的样子。再加上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总能说出些奇方妙法来,因此我们都称他为“智多星”。
有一次,李芳正在倒开水,“调皮鬼”小军拿着一条仿真蛇从李芳背后轻轻绕过,“哇!”的一声把蛇在李芳面前晃了两下。李芳吓得惊叫一声,热腾腾的开水应声泼洒而下,一下子洒在李芳的脚上。望着疼得坐在地上的李芳,大家顿时乱成了一团,成了没头的苍蝇——到处乱窜。有的同学去叫老师,有的同学说要把李芳送到医疗室去,还有的同学不住地安慰李芳。这时,高明不慌不忙地指挥一旁的同学:“快,提一桶水来!”,不一会儿,凉水提来了。高明把凉水浇在李芳受伤的脚上,又拿起身边的剪刀小心翼翼地将李芳的袜子剪开,这才对围观的同学说:“好了,这下可以把她送到医疗室去了”。看着同学七手八脚地把李芳抬走,小军忍不住问:“高明,你为什么不直接把她送到医疗室去呢?”,高明滔滔不绝地说:“先用凉水降温,再把袜子剪开,一是可以防止伤口毛细管破裂,避免伤口扩大,二是可以检查伤势。如果把袜子直接脱下,容易使粘在袜子上的皮肤一起撕下来!”小军听完,对高明的高招佩服得简直是五体投地。
高明不仅解决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问题妙招多多,而且对于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也堪称一流。
有一次,高明代表我们班参加知识竞赛。主持人的问题他对答如流,博得了全场观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为我们班夺得了第一名,就连其他选手也对他刮目相看。
高明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虚传的“智多星”,真所谓:“高明,高明,真是‘高明’!”,我打心里佩服他。我以后也要像他那样平时就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做生活的主人,像“智多星”高明那样拥有聪明过人的金钥匙。
有人说:寒冷时雪地里一件温暖的棉衣是幸福;有人说:疲惫饥饿时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是幸福;还有人说:灰心失落时一个鼓励的拥抱更是幸福!我是善于捕捉幸福的人,要问我最幸福的是什么时候,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听到朋友给我肯定的时候。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的语文课,我们的语文老师在班级上举行一项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其中有一项活动是“谈谈你最想和班上的哪一位同学成为朋友?”我有点漫不经心,因为轮我们小组上台展示还要很久。“同学们最想结交的朋友肯定是班上成绩最好的或者老师面前的小红人——班干部。”我想:“谁也不会想到我这样的小角色?”突然,一个洪亮而清晰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最想交的朋友莫过于我们的翔哥了!别看他外表普通,长得既不高也不帅一张脸笨笨的肉肉的,笑起来还露出缺了大门牙,但是他做起事情来可认真啦,有一次......”听到这里我的内心起伏着,眼睛也慢慢的湿润了。\"
是呀,最普通的人也有自己的长处,坚持最好自己总会有人欣赏的\"我在心底对自己说。然后又有一个同学上台了,他大声地说:“我想交的是真正勇敢,在一起是有共同话题,能够共同进步的朋友,这个朋友就是——何宇翔。”同学还没有说完,我眼泪已经像瀑布一样流下来了。我趴在桌子上,不敢抬头,怕同学笑话。内心被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着:有被认可的喜悦,有发自内心的骄傲,更有无法言说的幸福,也有一丝丝惭愧,我还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够好,我要努力做得更完美......我在心里暗暗发誓:我要加倍珍惜这种被认可的幸福!
我成为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其实只要你用心去捕捉,你会发现幸福就在我们周围!
心中有一些触动需要借一个窗口来抒发。这部电影的影评千霈の華山蝶同学写的甚是出色,看过影片之后看了他的文章,让我不住深深地感叹。
可以这么说,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带着很浓重的时代气息,特别是80年代,美国人在对自由狂放的人生的追求过后,开始重新正视和思考传统和社会的伦理。当时的社会风气趋近于保守,人们开始重视家庭并重新拾起那些传统伦理赋予人们的道德,权利,义务以及枷锁。这个时期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可谓说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抛弃了以往对于边缘的聚焦,再一次的对准了每一个在现实中奔波的平凡人。《克莱默夫妇》,《普通人》,《母女情深》,《雨人》,《为黛西小姐开车》无不是一副平淡舒缓的模样。就像涓涓的细流一般,缓缓的流淌着平凡百姓的辛酸苦辣,没有了大场面,没有了放肆张扬的题材,有的只是关乎于人们的生活,人们的家庭,人们心中的危机和恐惧。
诚然这个时期的影片在艺术性和与时间的对抗能力上是不可能胜过《教父》那般宏大的影片的,但是他们所具备的社会价值以及对当时百姓的抚慰能力或许是要胜过《教父》的。人们开始从电影里看到了自己,从每一个悲伤中看到了自己处境,这样一种贴近内心的共鸣让重新重视家庭,努力适应社会责任所施加的压力的人们来的说,实实在在是一锅心灵鸡汤。
所谓时代造英雄,所以我不难理解《现代启示录》败给了《克莱默夫妇》,《愤怒的公牛》和马丁败给了《普通人》,《母女情深》《雨人》毫无悬念登顶,《为黛西小姐开车》宛如超强黑马一般优雅平和的接过最佳的奖杯。他们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拿的奖都不多,有的甚至没有一个技术奖,却大多都把很吃重导演奖,剧本奖以及表演奖收入囊中。或许这就是一部社会剧的最高标准吧,好的导演,好的表演,好的剧本。
这部影片和导演罗伯特雷福德一样,都是当年的一批黑马。获得了第5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以及最佳改编剧本。影片平缓内敛,就像是平静蜿蜒的河流一般,水底暗藏着汹涌。导火索是家中长子的去世,克制干练的母亲在最爱的孩子死去的那一刻也放逐了自己的心灵。她将爱同孩子一同埋葬进了阴冷的地里。没有了爱,没有了真情,有的只是对一切社会应酬的面对自如,有的只是例行公事一般的对丈夫次子的问候,冰冷虚伪的只剩下一副虚假的平囊。她对外人,对家人都伪装一切正常,甚至无视正在一步步分崩离析的家。次子活在了哥哥死亡和母亲冷漠的阴影中,年轻敏感的他甚至尝试过自***。父亲,一个家庭中的主心骨,为了平衡维持一个家,他要面对虚伪无情的妻子,出现心理障碍无法沟通的孩子,撑其实只是他不愿承认那些裂痕无法弥补的一种挣扎。
影片格局虽小,却深的很彻底。它深入每一个人物的灵魂,剖析他们的心理状况,赤裸裸的为我们拆解出一个满是伤痕的家庭。影片中的一些情节或是细节甚至会让人脱口而出,对的,这就是我的生活。平稳雅致的`格调 ,舒缓的音乐,完美的表演,聪明的深刻让这样一部完全没有王相的影片显得那么动人,以至于让人情不自禁的为他投上自己的一票。罗伯特雷福德对这部影片的指导赢了看似不可征服的马丁,如今看来是那么让人动容。
影片的表演是不得不说的一个方面。影片当年获得了一个最佳女主角,两个最佳男配角的提名。影片中次子,母亲,父亲,次子的心理医生四人都为我们共同送上了毫无疑问可称为精准的表演。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甚至是情到深处的哭泣或是愤怒都被演员处理的克制内敛。这样的表演使得影片真实得极具说服力。
蒂莫西赫顿对次子的诠释让人拍案叫好,细腻,敏感,恐惧,自责,纠结,一切的情绪都在他欲言又止的每一个凝视里得到了完美的释放。只是让人小小意外的是,应该是主角的他却得到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不过想来也是,那一年影帝注定是《愤怒的公牛》中的德尼罗,倘若也将他提名男主,真的是会让人痛惜这样一次完美的表演。
影片的结尾真实的让人叹息,没有什么所谓的破镜重圆。倘若彼此相处会刺伤对方,那么注定要有一方离开。倘若彼此都对对方有亏欠有爱意,那么也许有一天会重新拥抱彼此。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生活,不是么。
影片落幕,生活却仍要继续的过。有些伤痕我们无法弥补,但是当我们正视之后,当我们承认之后,他们或许就真的会成为那些凌乱在心中的碎片。只要还有爱,总有一天,我们会试着忍受彼此带来的痛,热烈的拥抱在肃***的寒冬中。
生活,叹息过后,继续用爱行走。
一般家庭片总会带着些许说教的意味,有关人生的意义,有关对待亲人的方法,“应当”做和“可以”做的事被各种或感人或的方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却没有哪部电影像《普通人》这般将巨大的力量蕴育在平淡之中,这只是个平凡的世界,更没有那么多惊涛骇浪的悲伤和曲折离奇的失而复得。
影片在美妙的卡农中开始,绚烂的枫叶和静谧的园景正是很多人追求的岁月安好,似水流年,而一个男孩却在这和谐的景色中在噩梦中满头大汗的惊醒。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和子女无法沟通,孩子的平凡和父母几十年建立的人际光鲜很容易让人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青春期和叛逆期突逢大故的男孩失去了生活下去的信心和信任的能力,他将兄长的死以及家庭的不和谐完全归咎在自己身上,独自承受着孤独和自责让他渐渐容易暴怒,为此疏远了关爱他的人,唯一给予帮助的只有他的心理医生。而这一切终于在他旧日的病友自***告终,男孩狠狠的发泄了一次,决定让自己的人生重新开始,放过自己,放过压抑。而他的父亲却悲哀的发现自己无法继续接近冷漠自私的妻子,在妻子离家出走后,父子紧紧的抱在一起互相依靠。
男孩哥哥的死亡成为被打乱的画面时不时出现在男孩的记忆中,那是一个噩梦也是一个毒瘤。我们知道他迟早可以放下这个包袱,却没想到这并不是一个快乐的结局。母亲对儿子甚至家庭的冷漠是显而易见的,她所渴望的是展现给外人圆满的幸福,可以说她是在苛责家人的前提下快乐的活在别人的眼中,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她便彻底失去存在感,只能采用离家出走这种幼稚的方法,甚至不愿意花精力解决也不愿意在家人面前暴露脆弱。所以丈夫无法再爱她,她将生活的面具带到了家里。
影片中的每一处快乐的笑脸背后都充斥着冷漠和无力深度沟通的痛苦,朋友与朋友、家人与家人,这种跨越年龄的悲伤正如男孩发现看似正常快乐的病友竟然会选择自***那样令人震撼,每个人都在承受着别人难以理解的巨大压力和痛苦,每个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