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的星空还是那么繁华,一道流星划过无边无际的星空,我默默地许下了一个小小的心愿,愿世界和平。——题记
是谁在那硝烟中哭泣——哦,是伊拉克的小女孩!你为什么一个人在硝烟中?你的眼中噙满了泪水。
是在痛恨你的爸爸妈妈丢下你了吗?不是的,可恨的是那一枚枚罪恶的子弹夺去了他们的生命,他们何尝愿意飞去天国何尝不愿意和你在一起呢?
是在想念那只小狗吗?它刚刚出生一个月,是你最好的.朋友,可前天,它却在炮火中灰飞烟灭了。
是在想念家乡的美丽吗?那金贵的流水?那在风中翩翩起舞的花吗?是那枝头歌唱的鸟儿?现在,树木烧焦了,美丽的家乡成了一个废堆,没有了花儿,没有了鸟儿,没有了……
你哭了,你哭得那么伤心,令人心碎。
哦,伊拉克的小女孩你别哭,我一个十四岁的中国女孩连同你的同胞们都在关心你,因为我们都热爱和平,憎恨战争!
哦,伊拉克的小女孩你别哭,抬头望星空,今夜的星空还是那么繁华,流星划过无边无际的星空,我们来默默许下一个心愿,愿世界和平。
手捧一本《战争与和平》,仿佛置身于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以往总是崇敬拿破仑的勇敢和智慧,从未想到从俄国的角度去看这一段历史是如此不同。托尔斯泰以其深刻细致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宏大壮阔而又生动逼真的历史画卷。我从中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看到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探索。其中安德烈的形象最让我印象深刻。
安德烈一出场就是一个看似随和而又傲慢、冷漠的年轻公爵形象。他厌倦上流社会的虚伪、无聊,不愿意被这种生活所束缚,因此他积极参军作战,期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功成名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他却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统治集团的虚伪、无能,当他死里逃生回到家中又眼睁睁看着妻子难产死去。这一系列的打击使他灰心丧气,使他感到了生命的虚无。曾经渴望建功立业的他隐居农村,只想独善其身。
在皮埃尔的热情劝说下,他渐渐振作起来,在自己的领地上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成功,但他仍然决定自己“应该平静而安稳地度过后半生”。直到遇见美丽的少女娜塔莎,娜塔莎的美丽和无忧无虑激起了安德烈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于是他再次走进了彼得堡的喧嚣之中,加入了当时俄国的社会改革热潮。他赢得了娜塔莎的爱情,然而两人订婚后,娜塔莎的背叛又让安德烈落入了生活的低谷。战争再度兴起,安德烈身负重伤,最终在娜塔莎的看护下死去。
安德烈一生都在追寻着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在起起落落中,他苦苦思索,寻求着一种超脱世俗生活的价值所在。安德烈的思索也启发我们读者的思索: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应该怎样生活?
这样的问题我想每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人都应该曾经想过,也很可能像安德烈一样经过了一个反反复复、时而兴奋、时而落寞的痛苦的内心挣扎过程,甚至很可能到现在都没有找到能够真正说服自己的明确答案。我想,这个我们苦苦追寻的、左右我们的生活态度的东西就是我们常说的人生哲学吧。每个人的人生哲学都不尽相同,然而每个人追求人生意义的过程却颇为相似。是也?非也?哪里有衡量的标尺呢?
千百年前,屈子立于汨罗江畔叹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直到现在每个人都还是一出生就在不断追寻,并且在这个追寻过程中成长、老去、直至死亡。或许,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就在于这如同夸父追日一般永不停歇的追寻吧!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然而人类怎能停止思考呢?虽然奥斯特洛茨战场上高远的天空依然飘浮着宁静、镇定的白云,老榕树依然岁岁枯荣,安德烈的心灵历程却不会停止。
这户人家的男主人公弗兰克在一家公司当职员,这是他父亲曾经工作过多年的地方,弗兰克的收入够全家人生活还略有盈余,只是工作重复单调,让人生厌,弗兰克甚至与办公室的助手发生了婚外情。
女主人公艾波尔在家带两个孩子,操持家务,偶尔出去参加演出,即使演出成功了也高兴不起来。两口子常为一些小事争吵。
艾波尔觉得婚后的生活太平常了,与她以前的憧憬大不一样,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她希望生活有所改变,便鼓动丈夫将家搬到法国巴黎去,换一种生活环境和方式。
她丈夫在犹豫之后接受了妻子的建议。就在她们办理手续和准备搬家的'时候,一系列的事情发生了:丈夫准备向公司提出辞职时,公司因业务发展,拟调他到更重要的部门去工作,其收入也将高出许多;房东家的精神病儿子(数学博士)来家作客时,直言不讳地说出他们搬家是为了逃避空虚;妻子艾波尔意外地发现自己***了……
夫妻俩为这些事情又发生了几次冲突,双方为此闹得筋疲力尽。在一次平静的早餐之后,丈夫去公司上班,妻子在家自行坠胎,因流血过多不幸身亡。
在这之前,夫妻两人给房东和邻居们的印象一直都比较好。男的工作体面,女的漂亮贤淑,有儿有女,与人交往有教养。在邻居男人的心里,艾波尔还是他暗恋的对象。
为何被人羡慕的人家却落得家破人亡?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不会过平淡的日子。
人们在恋爱时,情感充沛,花前月下,一般都会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对婚后的生活也充满期望。婚后的一段时间也甜蜜快乐。一旦***生子之后,虽为人父母也带来了喜悦,但很多麻烦事情也跟着来了,尤其是妻子,既要带孩子,又要做家务,成天琐碎重复,与婚前的生活及想象形成了巨大的落差。这本是一种正常的家庭生活,如果不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很容易陷入烦躁不安之中。
人生是一个过程。恋爱虽然甜美,一旦过去,可以回忆,可以怀念,但再也回不到二人世界了。未来还没有到来,可以想象,可以憧憬,可以作为生活的希望,但未来毕竟不是现实。我们面对的,就是日常的生活,一日三餐,锅碗瓢盆,熟悉的配偶,重复的工作。如果以一种不存在的美好,给本来就有压力的生活再增加负担,日子将会更加难以承受。
我们得学会与平淡的生活相处。养家糊口需要工作,生儿育女需要付出,人生的大好时光,就是在这种不起眼的平淡日子中度过的,没有什么可惜的,也谈不上什么浪费生命。我们需要的是接受,是承受,是在过好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去、寻找和制造一些快乐,珍惜现有的时光,安抚自己的情绪。
与平淡的生活相处,需要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实在的事情上。关心配偶的身心健康,关心子女的学习成长,关注自己的工作事业,摆平工作与家庭的关系,这些会让自己感到踏实和心安。那种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婚姻关系上,认为对方能帮助自己实现美好的理想,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头来只能是希望越大失望越深。那种觉得生活平淡空虚无奈之后,便到外面去寻找补偿和刺激的做法,似乎能获得一时的快感,但接下来会觉得日常生活更加无趣,或者是对家人感到愧疚,让平淡的日子也过不下去了。
更别说与人生中的病痛、困苦、灾难相比较,平平淡淡的日子会显得更加难得和幸福。
安于平淡的生活,并不是说要放弃人生的梦想和追求,只是说,这种追求不能过于执着,不能超出日常的希望,而是将平淡的生活作为梦想实现的平台,让自己的目标有个坚实的基础。
革命的本意是改天换地,家里的日常生活不需要翻天覆地。
用人间的爱去爱,我们可以由爱转为恨;但神圣的爱不能改变。无论是死还是什么东西都不能够破坏它。它是心灵的本质。这一句话,是《战争与和平》中的经典句。列夫·托尔斯泰的这本巨著,用极其平和的语调,流露出了对时代和人们的悲悯。
“我倒下了么……我只知道,我再也不用举着旗子奔跑……再也不用为战争而烦恼了……”安德烈公爵静静地躺在地上。这是战争,为了信仰而有的战争,也许帝王以为这只是一场有关荣辱的如同过家家般的战争的话,那么就错了。如果只是认为受了屈辱,而不和拿破仑议和的斗争,就不是战争了,别人在战场上流血牺牲,而帝王却很无耻的说上一句,“我将准备酒肉。你们准备战争。”这一点,是最令人痛惜的。帝王——是历史的奴隶。那么,真的是吗?别人在牺牲,他可以说出这种话。
“桥炸掉了吗?”军官发问。“当然。”另一个军官洋洋得意地说。“代价是多少?”“不值一提,两伤一亡。”军官无所谓的耸耸肩。看到这里,不由自主地捏紧了拳头,有这样把生命当做是儿戏一样吗?但是转念又想,这不就是战争吗?死伤是肯定要有的,可是,这种将生命当做儿戏,漠不关心他人死活的事情,不就是只有军官阶级的人才做得出来的么?今日,在战场上,你冲锋陷阵,明天的今时,你就有可能沉睡在这个洒满了鲜血的修罗场。
战争本就是丧失人性的最野蛮的行为,为何还要想到什么爱、诗、哲学等人类最文明的东西呢?我认为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有错。已经是为了信念组成的不是战斗的战争,再谈到美好的东西,正是抵触的东西。但是,我又认为,在这时候,谈谈这些美好的东西没有错。说实话,本人是很佩服彼埃尔的。在任何情况下,温和却不懦弱。他看上去,是一种美好的结合。在最危难的时候,想到的不是绝望,而是美好的余辉。摇身一变成为别霍斯夫公爵的他,人生充满了戏剧性。
本书让我们更深入思考人类饮食文化、饮食传统以及与此关系的经济、宗教、科学、医药、贫困、环保、核武、恐怖主义等诸多方面。人类文明到了该转型升级的时候了。
这本书是围绕保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华西里四大贵族的家庭生活展开的。记载了18__年至18__年拿破仑统治的法国与亚历山大统治下的俄国之间发生的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取得的震惊世界的伟大胜利。
书中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性格内向、意志坚定的安德烈,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的彼埃尔,缺少实际活动的能力,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精神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其中,有两个人物特别耐人寻味,他们的性格变化得非常快。彼埃尔——别祖霍夫伯爵的私生子,在一夜之间变成了百万富翁和社交界的宠儿。获得遗产后的彼埃尔一开始贪图享受,后来献身于慈善事业,最后又想当兵打仗。娜塔莎——罗斯托夫公爵的女儿,她起初喜欢保尔.康斯基的儿子---英勇善战的安德烈,后来又爱上了阿那托里,最后又跟彼埃尔结婚。
《战争与和平》里面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我们咀嚼回味,如罗斯托夫一家因战乱迁出莫斯科时娜塔莎与皮埃尔告别的场景。娜塔莎从车窗里探出头来,看到穿着邋遢匆匆走过的皮埃尔,就向他打招呼。他们简单聊了几句,皮埃尔因为痴恋娜塔莎又考虑到自身的处境而显得漫不经心,最后他向娜塔莎挥手道别:“明天,不!再见,再见了。”随即停下脚步落在了马车后面。娜塔莎则好一阵子还把头伸出窗外,对渐渐远去的皮埃尔露出亲切、快乐的微笑。
《战争与和平》让我第一次感悟到:生命是多么宝贵!和平是多么重要!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多么得幸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