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身为中国人不仅应该学习优秀文化,还要传承传统美德。
中华上下五千年,通过这五千年的延续和发展,我国形成了泱泱大国的民族精神。我们也要学习这种民族精神。
我们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
中国神话,中华文化与历史的瑰宝,通过口耳相传或书面文字记载等各种形式流传在寓言,小说,宗教,舞蹈,戏曲中。某方面而言,上古神话会被假定是历史真实的一部分。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也是作为中华民族信奉的图腾,龙身上寄予了美好的品质和神奇的传说。在龙的身上集中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
无论是什么中华文化,我们都应传承下去,从现在开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要行得正,坐得端。”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境界。努力学习优秀文化,传承传统美德。
相传很久以前,北方平原之地,袅袅炊烟小村庄里,有一户远近闻名的人家。其所以远近闻名,并非因其家财万贯、佣丁无数,亦非因其功劳显赫、祖辈贤德。而因为夫者勤劳肯干,为妇者贤惠灵巧,虽起初日子贫苦,但夫妻二人恩爱有加,相敬如宾,精心生活,日子日见起色。
二人育有一子,乖巧活泼,甚是惹人怜爱。自小父母授其尊师敬长之道、慈老扶幼之理,虽未博览群书,亦懂是非善恶、黑白趋避。七八岁时,小儿已然可与香、融相比较,其孝敬父母之举动,亦得远近乡邻所知。
怎奈天妒,好景不长,两三年月后,父亲患病卧床。虽有其妻精心照护,亦有其子床前孝敬,不及病来如山倒,多日病痛,日渐折磨,父亲不堪,抱憾早逝,留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伶仃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母亲含辛茹苦,只身撑起重担,幸而其子初长,孝顺懂事,困难之处,多见帮扶孝敬。每餐前,总是先敬送母亲用餐,每餐后,多是抢夺收拾,唯恐母亲劳累;每外出,必告母亲归来时辰,每归来,必先面见母亲;家中事务多抢先母亲一步而做,田中活计,必起早贪黑料理。不但孝敬母亲,远近亲邻来往,依然十分孝敬。小儿深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凡见长者,一定毕恭毕敬,彬彬有礼。其孝敬老人之名,远近乡亲,悉皆知晓,并多以他为榜样,来教导自家儿女。
然而好景不长,母亲罹患怪病,终日乏力卧床,周身疼痛不已。儿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四处求医,均不得方。儿子不肯放弃,毅然变卖家产,多地求药,日夜守在床前,时而煎药喂服,时而换衣擦拭,时而言语宽慰,一心只求母亲康复。然多方并举,母亲未见好转,反而病情渐重,儿子心急,一夜白头。
一日小憩,恍然眼前出现一位仙风道骨长者,简言良方可治母亲重病。儿子大惊,猛然坐起,心中惶惶不安,不知何处寻得此良方。原来梦中长者所谓良方,不是其他,而是人心。只有取得人心一枚,劝母亲服下,才能保证母亲痊愈如常人。儿子深知人心非同寻常,不能轻易得来,十分忧愁。思来想去,决定将自己心剜出来作药,只求母亲能够痊愈长寿安康。决心既定,儿子走访四邻,谎称远处寻药,可能多日不归,请求代为照护。儿子持刀剖开胸膛,自取其心,忍痛煎心作药,强颜欢笑,来到母亲床前,劝母亲服下此药。怎奈母亲每服下一口药,儿子胸中就绞痛不已,疼痛难忍,几欲昏厥。母亲见状问询,儿子只是搪塞,好言相劝,亲眼见母亲服下此药。
怎知此药奇效,母亲服下后立刻容光满面,精神矍铄,眼神明亮,通身有力,轻盈坐起,犹如常人。再看儿子此刻,面色苍白,胸中疼痛,周身无力,却言说休息不足,笑迎母亲身体康复。母亲正要详细问询,儿子实在疼痛难忍,夺门而出,一路跌跌撞撞,疾走至村外荒野,跌倒再难起来。但想到母亲从此康健,福寿绵长,心中无限安宁。
恍然间见梦中长者,长袖垂下,轻抚其面,直言儿子自小孝顺,亲邻受益,而又剜心救母,此乃大孝大义,感天动地。遂摊开手掌,仙光闪闪,恍惚之间,儿子重新长出人心。再看儿子此时,通身有力,疼痛全无,神采奕奕,竟比先时更觉清爽。跪地拜谢长者,长者却言说这是孝心所至,足以自救,此举大义,应为后人所敬仰。
返回家中,母亲忧虑询问,何事至此而夺门而出?儿不敢再度欺瞒,全盘脱出实情。母亲大感慨,与儿从此相依为命,更加慈爱。
中华传统美德是历史悠久,传统美德有中秋之夜,既是对亲人的思念,也是对中国的传统美德赞美。
传统美德是美好的,有尊敬师长的,中国古代经典,《礼记·礼运》描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有,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描写表达了古人对社会和谐的憧憬,对人的良好生活的期待,在生活中,我们尊老爱幼,在车上看见老人上车要主动让座,这是对老年人的最起码的尊重,看见长辈最起码要对他们一声称呼,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当今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现实,不同国家的文化要以平等的态度、开放的胸襟去尊重、学习其他民族的传统:对待不同性质的文化要弘扬先进文化和传统美德。
中秋之夜是对家人的思念,每年中秋都是团圆的节日,也有许多人在节日连夜赶车排很长的时间才买到票,为的就是能和家人团圆,说到团圆。我不禁想起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邪恶诗句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别人都说月亮代表我的思念,其实在外面要回来跟家人团圆。这就是传统美德。
尊老爱幼是每个人必须尊重,特别是青少年要对老年人的尊,在路上,看见老人着扶着,在老人推车时,要主动帮着推,时时要帮别人,别人也会帮着你的。在学校里也要尊重老师和同学,在老师面前不能顶嘴,要服从老师的意志,不能随意的,要在学校有纪律,在同学面前要同学之间互相尊重。
建设和谐文化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对社会的传统美德,对家庭的传统美德,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时间在飞逝,人类在进步,在历史的长河上又多了无数深深的烙印。这其中就有令我们无比自豪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老祖宗在那无比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那么多奇迹,那么多财富,令全世界都无比震惊,名声响彻云霄,虽然他们的肉体已灰飞烟灭,但是他们的灵魂依然存在,精神不可磨灭,并且还在一代一代的延续,更加的发扬光大。
祖先们是聪明的,也是无私的。他们把自己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精华毫不保留的传承给了我们。这里面既包含物质方面的,又有精神方面的。然而精神方面的财富才是永恒的。虽然它是无形的,但是它又真真切切的存在。它带给我们的力量是无穷的。真是这强大的力量使我们奋发图强,努力拼搏,进取创新。
显然这强大而又无形的力量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影响了多少有志青年。因为它们是精华,是真理,是大家都承认和认可的。所以它才能世代相传,被子孙后代们继承和弘扬。
那么,作为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我们该如何继承和弘扬这些优良传统美德呢?如何利用这批宝贵的精神食粮呢?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广泛的了解历史,了解我们的祖先做了哪些惊天动地的大事。深刻理解传统美德的本质与内涵,明白他们那崇高的思想。只有清楚什么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们才能谈该怎么做,做什么。
其次,作为活力四射的大学生,我们是祖国的栋梁之才,未来的接班人,承载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应该努力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用不同的方式把传统美德传播发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理应看得更高,望的更远。我们要把自己的传统美德在全世界发扬光大,让世人领悟我们的风采和强大。这样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强盛,民族才会更加团结。
我们都是有知识的青年人,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理应知道这些传统美德对我们一生的作用。我们要时刻把这些传统美德放在心里,作为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总则。继承和发扬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行动中体现的。只是知道而不去实施,那么这些精华是绝对不会被继承下去的,更不能被发扬光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可能被遗忘。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不幸,那是多么的可悲啊。我们绝不能让这种悲剧上演的。
作为志向高远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就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真真切切,实实在在,淋漓尽致的把它们继承和发扬光大吧。
伟大的中华民族,伟大的优良传统美德,将会是人类前进道路上一条永远亮丽的风景线,为了理想,创造奇迹,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如今相对开放的国际环境,使得各种地域文化交汇融合,过各种洋节日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渐渐地不被重视。现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肩负着的使命。
中国的传统和文明需要传承。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和发展的产物。现在的中国人,未来的中国人,若是无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发展,轻视这些传统和文明,那么这样的中国人也就失去了属于自己的特色。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品性的紧密联系,也使得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容被西化。中秋节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端午节展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清明节表达了亲人对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则体现了人民向往和平快乐生活的朴素愿望。这些节日背后所存在的意义,是任何一个洋节日无法替代的。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保护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从原来没有节假日变成了休假一天,电视媒体也日益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提高人们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在这个受到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21世纪,我们太多地关注于西方万圣节的南瓜;情人节的玫瑰;圣诞节的白胡子老人。从而忽略了新年的“福”字,端午的艾草,中秋的月饼,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本土文化的丢失,没有了这些文化和传统,我们也将丢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处于现今社会的我们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国的传统和特色往往不适合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就像君主立宪制不适用于中国;刀叉无法成为中国人吃饭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说话方式无法改变中国人的婉转一样,洋节日也不应该成为中国人的节日。
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长期积淀和凝聚之后又经后人总结和实践而成的,从种种节日风俗里,后世的人们可以清晰地体验到先民生活的历史文化图景。当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节日不再受重视,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被遗忘,中国“文明古国”的盛誉也将不复存在。
我们需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宣传与弘扬,从自身做起,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