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的由来和演变过程作文

月的由来和演变过程作文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2-28 12:02:52
月的由来和演变过程作文

月的由来和演变过程作文【一】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上旬间。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今年伏天为40天的情况。

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加之精心选取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经及督脉腧穴进行敷贴,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因此“三伏灸”经常被用作冬病夏治,防病治病的好方式。

月的由来和演变过程作文【二】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7月7日节气是小暑,古籍《群芳谱》中说:“暑期之此尚未极也。”因为小暑过后,全年最热的三伏就到了。伏天是雨水集中,全年最热的日子,又是阴起阳降的时候。《汉书·郊祀志注》中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夏至这天白昼长,太阳角度最高,但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夏至后日照时间一天比一天少了,气温却一天比一天持续升高,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的时候开始入伏,俗话说:“小暑大暑紧相连,气温升高热炎炎”。这段时间叫数伏天。

数伏天气要一个多月,古人把这段时间叫“三伏”,由初伏、中伏、末伏组成。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是初伏的第一天,10天后是第四个庚日叫中伏,如果第五个庚日在立秋之前,那么中伏就需20天,俗称两个中伏;若在立秋之后,中伏就是1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叫末伏。例如:2007年初伏第一天是庚子日,时间是7月15日、中伏庚申日,7月25日、末伏庚辰日,8月14日。8月23日是末伏第十天,以后就出伏了,随着日照时间缩短,天气也一天比一天凉爽了。

“伏”,乃是藏阴气于炽热之中的意思,具有警示作用。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与五行搭配中属金。金怕火,在数伏天气中逐日消减,因此古人以庚日来计“伏”。入伏以后,暴雨易形成洪水,称为“伏汛”。农谚说:“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福雨淋淋农民喜,小暑防洪别忘记”。因此,数伏天气既要防暑,又要防汛。我国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互搭配,六十天为一周期的纪日方法,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据甲骨文研究是在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2年元月二日已巳日开始,至今从未错记,是中国历法史上的一个奇迹。由于干支纪日与农历各月无一定对应规律可循,除推算个人生辰八字有用外,在其他领域目前很少使用,只有在推算“伏日”、“出梅入梅”、“分龙”等杂节气时才使用。

伏天的说法据说历史相当久远,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中云:“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古代伏天时跟其他节令一样,民间传承着很多食俗。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小暑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月的由来和演变过程作文【三】

通过观摩学习虞永平教授的《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报告,明确了新时期幼儿教师的角色已悄然发生了转变,由以往的“灌输者”“说教者”转变成了课程方案的制定者、设计者。

不应再是过去孩 子的“保姆佣人”,抑或是苦口婆心的怨妇,或是怨声载道的受累人,而应摇身一变,成为顾全大局、统筹帷幄的大将军。正如虞教授所说,教师应学会做该做的事,“不是老师话说多了、事做多了就优秀,但却是与教师的脑力成正比的。”也就是教师应该学习做个“智慧者”。

一、学做“引领者”。

现在的知识不再是静止的,而是生成、变化的,流动的。虞教授指出知识就是经验,是过程性的经验。这注定了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我们幼儿教师把知识转化成一个过程,引导孩子去体验,通过操作体验、观察感受这种“接地气”的方式来学习知识。

这就需要教师首 先来学习做课程方案的“制定者”,“引领者“。如准备让孩子干什么,在哪里干,如何干等。从整体上把握,从细节上引领。如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并且紧紧围绕通过这个活动,孩子去体验、思考,获得新的经验,得到发展的目标进行一系列有价值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根据需要适时调整方案。

二、学做“发现者”。

“生活中缺少的 不是美,而是发现。”“生活即教育”。需要教师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的需要。教师应该发现生活中有益的资源,并巧妙地利用。如虞教授举了个幼儿园的例子,通过观察、分析等记录虫子的成长规律,让不喜欢虫子的小朋友在那个氛围中也喜欢观察起了身边的小动物。看到孩子们专注地观察的神态,真心地认为做生活的发现者 是件有趣的事。

如我们社区内就有水果超市。在给幼儿讲授各种水果、蔬菜时,我们园有的教师就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引领孩子到就近的水果店去亲自感官认识各种水果,如看一看,摸一摸等。孩子在直接经验中获得了发展。

如有的孩子在玩区域活动时,为什么不想玩?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发现背后的原因。是否是因为材料太过陈旧?还是材料缺乏层次性,让孩子缺少挑战的***呢?等等。发现、了解了孩子动机背后的原因,就真正读懂了孩子。

三、学做“创设者”

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有价值的“情境”活动。虞教授提到幼儿园的特点是“游戏化”、“情境化”。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孩子直接参与,从中反思,做有意义的事,进而获得成长。

利用节日民俗这 一特别的生活资源,让孩子在做中学。如幼儿园在过“腊八节”时,有的班级通过自己动手制做“腊八粥”,品粥等活动。让孩子了解节日的习俗,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端午节,自己亲手尝试“包粽子“等,了解节日的风俗习惯,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体验了民俗的独特魅力。

通过学习,处处提醒我们教师需要在生活中积淀,学做教育的制定者、发现者、创设者。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将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新型的“智慧型“教师,关注过程,聆听生命,用生命唤醒生命。

月的由来和演变过程作文【四】

龋病、牙周疾病是损害我国人民群众口腔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更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

据调查,中国约有6-7亿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病,其中以患龋病为最多,人均有2只龋齿以上,全国约有20多亿只龋齿;牙周疾病患病率高达80%。

又据1982年全国中小学生龋齿与牙周疾病调查数据显示:

(17-9岁乳牙患龋率城市为79.60%,农村为85.50%乳牙龋均城市为3.8只,农村为2.7只。

(27岁恒牙患龋率达21%。

(312岁恒牙龋患率城市为45.90%,农村为31.60%,恒牙龋均城市为1.04只,农村为0.65只。

(417岁恒牙患龋率为41%。

(515岁牙龈炎患病率70-90%。

(615岁牙石检出率50-90%。

(7小学生刷牙率城市为50-90%,农村不足10%。

(8学生口腔卫生不良率城市为65-85%,农村为 70-90%。

月的由来和演变过程作文【五】

我国从2000年开始,将每年9月命名为“脑健康月”,规定9月16日为“全国脑健康日”。在“脑健康日”来临之际,北京三博脑科医院首席专家于春江教授为我们解读了脑疾病和脑健康的相关知识。

“大脑是由100亿个神经元构成的,全部脑血管连接起来的长度接近17万公里,大脑是人体各个生理活动的最高调节器官,是心理思维活动的中心器官,对人体发挥着整体性的调节作用……”

大脑是一台高精密且每天都在高速运转的“机器”,随着使用年限的累积,它也会出现老化、故障、“死机”甚至彻底“报废”的危机,一旦这些情况出现,人的正常生理机能就会失控,甚至危及生命。

“大脑是人体最特殊、最重要的一个器官,它的健康是不可逆的,一旦出现问题就是灾难性的。”陕西康杰医院李新华教授强调,尽管脑健康至关重要,但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还很不够。

发达国家早就认识到脑的重要意义,美国和日本都相继提出过“脑的十年”、“理解脑、保护脑、创造脑”的口号,国际脑研究组织在第四届神经科学大会上,也将21世纪定义为“脑的世纪”。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