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了,又长大了一岁,又离高考近了一步。从小就受到高考的压力,如今离它这么近也不禁有了些紧张,两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两年后的我们是否也能像那些学长学姐一样,出现在学校的横幅上;又或者能像王向锋博士一样,能作为学校的骄傲回到学校演讲。这一切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未知数。正因为是未知数所以才更加值得我们去拼搏。但我们没有经历过高考,仅凭老师、父母的.不停灌输中我们不到高考的严峻残酷。很多人毫无紧张感、浑浑噩噩地度过每一天。这也侧面应证了人生目标的重要性,正是因为没有人生目标,学生们没有冲刺的动力来充实自己的生活。抽烟、打架、喝酒等坏习惯接踵而来。于是就成了老师父母眼中的坏小孩、坏学生。没有谁愿意一开始就成为那样的人。孟子说过“性本善”,他认为每个人的天性是都是善良、美好的。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相信高考就不会成为我们眼中的梦魇。
暑假的某一天,我躺在床上,脑子像发抽般蹦出一个念头,我今天做了什么。我不停的回忆想要说服自己今天做了什么事。但我还是无奈接受我什么都没做的事实。一种无聊的心态充满了我的内心,甚至最后我对自己产生了一种否定。我想要去除这个荒谬的念头。忽然我想到了同升湖学校,那梦一般的地方,我多么庆幸当初我的选择,正是这个选择让我来到了同升湖。
我们都想要成功,没有谁想失败。那么就抱着愉悦的心情来同升湖吧,来到这个让梦想启航的地方。
同升湖梦开始的地方!
描写细节要逼真,刻画人物形象要丰满。比如说,描写一个人的动作,要让读者读过之后就像亲眼见到了一样;叙述某一事物,要让读者一看就立刻产生似曾相识之感等。但是,有的考生在写作时主观地认为读者一定会知道他写的事,认识他写的人,因而细节一带而过,丝毫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这些问题也不难解决,只要作者增强描写意识,写作时时刻刻想到要把一个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别人,这样,写起来就会做到生动形象了。
文中要有“点睛之笔”。记叙文的主体是记叙,但也需要适当的议论和抒情,因为这种议论(抒情)如处理得好,就成了文章中的“点睛之笔”,使文章的内涵增加了韵味,即增添了记叙文的“文采”。
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真实地记叙了对外公的种种不良印象。可是一旦外公去世,这位学生又不禁悲伤起来。为什么作者的态度会有如此转变呢?作者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回答了这个问题,但并未就此停止,又在文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这一夜我没睡,就这么呆呆地坐着。
为什么在一个人的垂暮之年,我们还不能原谅他,而让外公在惋惜、悔恨、孤寂、彷徨中撒手人寰呢?
这时,我望着外公的遗像,好像看到他的嘴角边挂着一丝解脱和赎罪的微笑。轻烟袅袅地升起变幻,纯真质朴的香味仿佛充斥整个天地间,让我们每个人都得到心灵的净化,得到真与美的人间亲情吧!”
这段话融描写与抒情、议论为一体,发出了对人生的感叹,特别是最后几句,不仅升华了文章主题,而且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内涵丰富的美,打动了每个人的心。
“哇”的.一声,其他的室友被惊醒起来,纷纷像窗外望去,叹息道:“为什么要下雨啊!”“怎么去教室啊”“待会肯定要打湿,我没有伞,谁有?谁有?”。
但是我却没有跟随叹息,而是整理好一切,向门口走去。雨很大很大,大树伯伯都被这暴雨捶打着弯下腰去了,但是这瓢泼大雨不能阻挡我怀着惊讶。激动。
开心的心情,我走到来雨下,去感受,去享受夏雨。
雨滴在身上,凉凉的,浇去了夏日的闷热,带来了夏日的另一番清新。暴雨扑打着树木,树木树木却没有因暴雨凶猛的扑打,而随之放弃,反而是抬起了头,抵御着它,反抗着它。
叶子在狂风中,紧紧地抓住了树妈妈伸出的手,抵御着狂风暴雨。暴雨也随之敲打着小草,但小草把根深深地伸入了大地中,不愿屈服于暴雨,更显新绿。
我走进教师,才发现衣服已打湿,头发正滴着水,便拿起纸开掉了打湿的地方。我坐在椅子上,又听见了同学的抱怨“我的一份全被打湿了”“我全身都湿了,好冷啊”“外面的雨好大啊!”
我像外面望去,雨不停的滴在那形成水坑的水里,溅起水花,泛起波纹。
夏雨总是来得快,去的也快,整个天空只剩下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小雨是多么温柔,它抚摸着被暴雨吹打的树木,花草,洗涤着暴雨带来的凶猛。
但仔细看看,树木在狂风暴雨的吹打下,显得更笔直了,更有精神了;树木在狂风暴雨的吹打下,显得更笔直了,更有精神了;树叶在狂风暴雨的
吹打下,更坚强了,更绿了;小草在狂风暴雨的吹打下,更顽强了,更绿了。我明白了。暴雨妈妈是善良的,她为了使树木。小草。花儿。树叶。
拥有更坚强的毅志,它背负着侮名。
夏日的雨,又温柔,有凶猛,但它是为了一切的一切好啊,为了使大自然的生物在多天的时候抵抗严寒,不惜背负侮名。暴雨之后带来的则是顽强的生命,便是另一番天地。
林则徐曾说:立国望西。意思是站在中华的土地上,远望西洋。
近日,xx将校训中的“家乡情怀,世界眼光”改为“家国情怀,世界眼光”,这更改,在强调爱国情怀的同时,也在提醒广大xx学子由乡及国,拓展视野,立足祖国。“达,则兼济天下。”约是如此。家国情怀,要求我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成才与否,都要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而世界眼光,则要求我们投目世界,目标远大,争创一流。两者互为补充,相互增进。
泱泱中华,历经无数风霜雨雪,几经沉浮却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五千年。而今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直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国。这正是无数爱国仁人志士献出心血的结果。古有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登岳阳楼,乐以天下,忧以天下;陆游,疾笔书,北望中原气如山。今有罗阳、航母试验为国捐躯;莫言,追求文学,根植乡土;屠呦呦,探寻青蒿,呕心沥血。正是这些仁人志士的心血奉献,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才孕育了中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铸就了中华千年一脉的民族传奇,创造了中华巨龙腾起的民族奇迹。也正是他们的他们的爱国情怀,滋养了中华人民五千年,使之渗入每个中国人灵魂最深处。
斑斓世界炫彩夺目,风云变幻,机遇与风险并存,唯具有世界眼光,才能与时俱进,引领世界潮流;林则徐,海国图志,打开中国近代化大眼。钱学森,出国深造,为国防现代化装上虎牙。***,改革开放,为经济现代化添加引擎。正是这些伟人的世界眼光引领了中国的发展,为中国源源不断地注入活流,也正是这些活流的注入,使得中国在现代化舞台上大放异彩,也正是他们对卓越的追求,塑造了他们。
古人曰:“自古忠义两难全。”今人云:“爱国与追求两难全。”最近,传出李嘉诚撤资大陆,高考状元转籍国外,科研人员大量“外逃”,不禁令人发问:在具有世界眼光。追求卓越的同时,是否还能保持家国情怀?在我看来,两者并不矛盾。爱国情怀,可以说是一个人的根。有了根,才能在人世浮沉中保持一份本我,才能在世间磨难中保持本初,在尘世迷茫中保持一份本心。一个有根之人,方能披荆斩棘,直至彼岸。世界眼光是枝叶,只有枝繁叶茂,才能从“世界”吸收养分,壮实自我,进而反馈祖国母亲这片沃土。我相信,举国13亿人的力量,足以撑起一片供中国人民发展的舞台。
扎根祖国,以望世界,成就自我,铸就中华!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