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留意,窗外的樱桃树已结满了红红的樱桃。只是爷爷某一次从树上摘下几颗樱桃,我才惊奇地发现:它结果实了。咀嚼着酸酸甜甜的樱桃,我悄悄靠近了樱桃树。树上的红果实许多肉已没了,只留下一个个空空的核;有些只留下半片肉,另一边如削掉了一般,连接处已经有了黑色;有些还完整的,青青的小小的,像是害羞的小孩,半躲在树叶后面。是谁吃樱桃不摘下吃,竟直接吃完将核留在树上。是鸟吧,人总不可能。我一边胡乱地猜测着,一边退入了楼梯,站在窗台处,等待着真相浮出水面。
不一会儿,飞来了一只白头翁。要不是它头顶一抹白色,我还真发现不了。只见它藏入了一片绿色之中,一抹白色怱高忽低地跳跃着。透过树缝,我看见它脖子一伸,一缩,一伸一缩,正啄着一颗樱桃。尽管樱桃小,它却啄了几分钟才罢休,一点也不觉得累,还满满地透着快乐。我一直凝神着这一全过程,突然觉得,阳光好美好!
是呀,好美好,好快乐!似乎在这里,我放下了全部,烦恼也烟消云散了。生活夹带着酸甜苦辣,你要学会换个角度凝视生活,那生活更多的就是甜,是一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自在与快乐。
一顿饭,包含了爷爷对我在锅碗中的.爱;一个红叉,是妈妈在墨水中对我爱的独白;捡起一支笔,更是同学们从内心欲呼而出的友谊。而这,都需要凝视的。
这凝视,是心灵与心灵的告白,是爱与爱的激烈碰撞,更是不能用言语来形容的。它不是单纯的看,仔细的看,而更要用心地去体会。凝视,凝视生活,以及生活的角角落落。
我很喜欢丁立梅在《风会记住一朵花的香》中写到的:生活,原是马不停蹄的奔跑,其实停下来,才是生活最美好的诠释。是呀,现在,我们总会以太忙自居,去草草扫视生活,却渴望得到生活的快乐。殊不知,,停下来,凝视生活,去闻一闻花香,用心听一听书的心跳,才是生活的最高境界。
沿岸种着许多我们的市树——榕树。每一棵树都是那样茂盛,浓密的枝叶,送来无边的青翠。近看,它不仅是绿,还有嫩绿、翠绿、墨绿,只要细心寻找总会找到你心仪的绿色,层层叠叠的树叶,密密麻麻的树枝,总是透着那份古老,晚霞透不过它,风儿也拂不出它。清风只能拽着那一根根细长的气根随风舞动,一会儿右,一会儿左,一会儿狂舞,一会儿慢摇,像是跳起优雅的华尔兹……风停了,靠在粗壮的树干上,尽情遐想……
“叽叽喳喳!叽叽喳喳!”清脆地鸟叫声结束了我的遐想,几只黑乎乎的小鸟停歇在了榕树上,好似在呼唤我的名字,邀我加入它们的队伍。经过一番讨论,它们飞走了,这儿又变的十分安静。漫步湖畔,闻着植物们散发着独特的气息,发发呆,聊聊天,多么惬意啊!忽然,眼前一黑,再聚睛一看,原来是它们呼朋引伴招来成千上万只小黑鸟一起翱翔。青一色的飞鸟越过湖面,冲上枝头,瞬间来个俯冲,在天空画了一道优美弧线,又一次冲向河对岸的枝头,享受着飞行的快乐。行动是那么的整齐划一,让人由衷敬佩!我飞奔到树下,想来个亲密接触,浓密的榕树上,只见各种小鸟,有三五十只排成行像列队的士兵;有比翼双飞的像小夫妻,落满枝头述说彼此的快乐;有鸟妈妈亲昵的叫唤,雏鸟会心的应和;有成群贴近水面疾飞的,冲向天空,使劲展开双翅,演绎自己的'高超的飞行技术的艺术家。它们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慢忽快,忽远忽近,让我体验了那份应接不暇。翻飞过后,凑近一听,那种愉悦而起伏的鸟鸣声另人羡慕,一点也不比巴金笔下《鸟的天堂》逊色!
秋风习习,倚在湖边的栏杆上,目睹夜幕渐渐织上天空,回忆那一刻,那一瞬间……那不正是我们美丽的汇昌湖畔最迷人的景象吗?那不正是美丽温州唤来水鸟精灵们的青睐吗?
万事变迁,随着新中国的纵深发展,文村已然焕然如新。从前的竹篱茅舍,现在的青墙白瓦。绿水青山,层染叠翠,隐密在山树丛林之间,一户人家的瓦砖前,几许翠竹随意摇曳,落下两三片叶,好似一幅水墨画。
风的爽朗使再躁乱的心也会平复,村民们晾晒着衣物,面对来往穿梭的客人,也从容不迫。短短几年,他们也渐渐富裕起来,从小寸电视机到全彩智能电视,从水泥地板到实木地板,从自行车到电瓶车乃至小汽车。这边是具有极致现代感的文村。
粗一粗望去,文村似乎少了些一江一南水乡一温一柔妩媚的韵味,更不具繁华都市那般雍容华贵的气势。但古宅新楼错落有致的文村,远离了尘世的喧嚣纷扰,仙气佛照,遗世而独立,似乎在诉说着它的前世今生,当真是风景之外的风景!是啊,王澍大师泼墨如兰下的作品承前启后,文村村民以老屋换新房之举,既保留了文村400多年的历史文化古村落,又让祖祖辈辈一直生活在这里的村民离屋不离村,依托本土文化搬进了注入乡村新元素的小别墅,也难怪我们看到的'文村人没有一个不洋溢着一脸的幸福和自豪感的。
为寻找古韵,我们穿行在老民居一逼一仄的巷道中,古朴的青砖、生锈的挂锁、泛黄的春联、墙面的时代标语和鹅一卵一石铺就的路面,这些痕迹仿佛在娓娓说道着这里曾经的喧闹时光。40余幢古民居建造于明清和民国时期,形态各异,凹凸有致,一条玉带似的小溪从村庄前从容走过,这边的老宅几乎都空置了。难得有一家开着门,我们冒失走进,大一妈一热情地拿出一些热气腾腾的红印章酒酿馒头,我们美美地品尝……正是这片老民居,曾经打动了我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中国美院建筑学院院长王澍:“这些老民居才是中国的,也是我们要传承下去的文化。”如此,才有了眼下新老文化一交一汇融合、相互映衬的新文村,村中傲然挺一立的百年老杏树也在向世界人民陈诉着这美丽的文化传承故事。
建筑师的梦想,总是不容忽视的,一代一代人的努力,一辈一辈人的探索,终于有朝一日横空出世了诸如文村的一件件作品,打造了标新立异的新农村模一式,乡亲们安居乐业,恬静地一操一守着这片不同于城市人生的一方乐土。
徜徉在文村村口那似乎飞天的路,红日悬挂西天,金色的余晖倾洒无遗,我的建筑梦此时侵入全身每个细胞:假以时日,“村村如文村,文村更文村”的风貌一幕幕扑入眼帘,那时自是沉醉不思归处了!
逐梦路上,我们同行-----看我乡村“七十二变”!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