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你总是浅浅的微笑,有点小羞涩的模样,也传达了你的善意和温暖。
和你的相识定是因为缘分,也许是前世几千次的擦肩,然后终于在今生换来了并肩。和你同行一阵子,我倍感荣幸。
有些人明明从未见过,却在第一次见面时,有一种“似是故人来”的感受。
你的身上有一种很奇怪的亲切感,第一次见你是在高一,你不生硬,不疏离,恰到好处的姿态,让我卸下防备。
高一,来到陌生的学校,内心胆怯而不安,只是怯怯的瑟缩在角落,从不轻易与人招呼。你也是,我在最开始的时候,给我带来好感的人。
你的性格独一无二,从来,你都是说话细声细语,吃饭小心翼翼,走路优雅,待人和善,脸上永远是云淡风轻的表情。一个朋友形容你特别准确,她说,你就像是一碗平静的水,让靠近你的人都可以保持一种安静的状态。
你的善良真诚,乐于助人,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前一个星期,我心里一团糟,物理很差,数学也没把握。高一期末考,文理分科,我想选理科,心里很慌。听说你理科还不错,我赶忙找你补一下物理和数学,不会的题目问你,你都会悉心解答。许是有了你的帮助,物理及格了,数学也还不错。你的温婉如玉令我难以忘怀,心里很是感激。
有句话叫做,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高一下学期,我分到了理科2班,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发现你也在这里。
而因缘际会之下,我还和你成为了同桌。我发现,你实在是一个很棒的同桌。你功课很好,很多我不懂的你都可以教我;你性格温婉,而我性子总是很急,你可以在旁引导我。其实啊,我还是一个,很活泼开朗的妹子,只是,只有在熟人面前才会露出我疯癫的一面。记得你总是被我逗笑,记得你对我的要求向来有求必应记得你总是告诫我不要心急。。。
不过,聚散离合皆是缘,半点勉强不来。后来,我们还是被“强行拆散”了。我有了同桌,而你身旁也充满欢声笑语。其实,我一度很不适应,我一直是个依赖性很强的人,也很难快速的融入新环境。恍然间,我可以依靠的人离我那么远,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还是会经常找你聊天,跑去问你问题。可是,你也有同桌,你也有新的朋友。故而,你时常顾及不到我。我不喜欢那种若有所失的感觉,很难受。
一次,在操场上体育课,我一个人默默的走着,你和你的现任同桌在追逐嬉戏。我半开玩笑的说了声,你个没良心的,喜新厌旧,这么快就忘了你苦逼的前任同桌了吗?当时,心里满是苦涩,你似乎也感觉到了,你走过来认真的看着我,说,XX,你不要这么说,你一样也是我的朋友。我摆摆手,笑说,我开玩笑的,你还当真了。其实,我都明白的,只是,有时候,我的占有欲比较强,没有控制住自己。
时间果真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不知觉间,已来到被称为“高山”的高三。记得在离高考不到一百天时,我心里特别慌乱。我找你聊天时,也总是悲伤的神情。但你仍在鼓励我,同时也在感慨自己,你说,不知道你自己高考会怎么样?你说,你也有点惶恐。
不过,真正到了那天,反而看开了。考完以后,我心里已经有底了,我知道,我没有考出正常水平。虽然,心里有苦说不出,但已经没什么关系了,总算是结束了每日的煎熬,终于可以结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迈步。
后来的后来,我们竟然在同一座城市,而且相隔不远。更为戏剧的是,我差几分就可以进你的学校了,果真是一分甩人十万八千里呢!不过,也没关系,能够相隔如此之近,已是恩赐,不敢再苛求。
距离远了,心相隔不远。心远了,近在咫尺亦无用。
国庆中秋长假,我们俩都没回家。和你一起度过了两天的假日,一起玩耍一起闹腾。
中秋节那天,在某公园散步,弯弯曲曲的小路,烟雾迷蒙的江水,我们一起唱《岁月神偷》,一起听《房间》,一起细数过往,回首来时路。那天晚上,我们还一起吃火锅,提前庆祝即将到来的生日。
第二天,我们又去了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景色倒没看到,假山的泉水叮咚,高楼的望断天涯,江边的濛濛水气,游客的兴致勃勃,置身其中,也感染了那一份热闹的氛围。
只是,过程再美终究迎来了分离。那个路口,我们互道再见,各自缓慢的移动步伐,回学校。似乎有一种生离死别的韵味,可我是真的舍不得你。
现在,还是会偶然想起你,也会给你发发信息,聊聊天。我相信,友谊可以保存良久,我们曾经一起走过很长的路,所以我不担心中途我们会分离。君子之交淡如水,莫过如此。你曾是我的同桌,而现在你是我的朋友。
一个人的生命中会遇到多少人,说不清道不明。可我却偏偏和你有了牵连,偏偏喜欢上了你的笑容。
真的很高兴遇见你,与你同行过一阵子。也希望温文尔雅落落大方的你,可以拥有明媚人生。
愿你岁月无波澜,敬我余生无悲欢。
春风十里不如浅浅微笑的你,要记得一直微笑哦!爱笑的女孩,运气都不会太差。
清人唐彪在《谱》中说:“世间文字,断无句句看题、句句不看题之理,其法在于离合相生。”又说:“离合相生者,谓将与题近,忽然扬开;将与题远,又复掉转回顾是也。”对于记叙文来说,就是在处理场面和情节的过程中,不必处处死扣主旨,而应采取“若即若离”的方式灵活安排,掀起文章的波澜,避免单调呆板。如季羡林的《马缨花》,文章用了几乎一半的篇幅回忆过去所住的大院,对这院子的人事沧桑、遗存古迹等等描写得十分具体细微,初读会以为这是回忆往昔居室中闪现出“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以为主人公马缨花登上了文章的中心位置。往后就写马缨花的“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正是这马缨花的“影”与“光”的对比,“带给我无穷无尽的力量”。至此,文章完成了对马缨花的全面的描绘和赞美。原来,前面部分是写马缨花的“影”的广阔社会背景,没有“影”的对照,就不能衬出“光”。影中的马缨花值得留念,光中的马缨花则更可爱。这不正是“离合相生”吗?
这种手法的运用,主要是在组织篇章的过程中,有意将文章的主旨或感情潜藏起来,积情蓄势,就像水库蓄水一样,积蓄到一定程度,行文到适当的时候,突然间将隐含于文中的主旨或感情爆发出来,如水库之开闸放水。如毕淑敏的《儿子的创意》,作者以特有的清新、细腻的文笔,给我们叙述了“儿子”参加一个宗教博物馆建筑创意征文比赛的故事。通篇的构思十分精巧高明。儿子一心一意想拿金牌,妈妈气急败坏地阻止非难。儿子严肃认真,把参加课外活动看成是培养自己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妈妈则千方百计地引导孩子重视课本。多么尖锐的矛盾!然而,在文章的最后,当儿子拿到金牌,妈妈问他为什么想得金牌到日本去时,儿子的回答却是“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啊”。原来儿子的“一心一意”、“严肃认真”竟是为了一台游戏机!这里,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蓄放”的手法。如果说全文的母子之争是一种“积情蓄势”,那么结尾的陡然一转,则是开闸放水了。
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通俗地说,它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谜面,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课文《一碗阳春面》就是范例。文章开篇,写大年三十深夜十二点,母子三人来到北海亭面馆吃面。这么晚了才来,而且是吃一碗,这一情节足以引起读者的好奇。接下来写一年后他们二吃阳春面,作者仍然没有揭开谜底。再写一年后他们三吃阳春面,时间、地点、人物依旧,阳春面变成了两碗,这又是为什么?读者的好奇心被作者撩得按捺不住时,小说恰到好处地通过母子三人的对话交代了他们所遭遇的厄运。但作者还嫌悬念设置得不够充分,往下是写母子三人十年没有来吃面,由此设下了新的悬念:他们为什么没来?他们的命运怎样了?直到篇末,读者紧悬的一颗心才放下,为主人公战胜厄运而欢欣。由于悬念扣人心弦,全文显得曲折有致。
“相错成文,则语势矫健”,就是说写文章要相错成文,才能避免平板、单调。在记叙时,时而顺序,指明事件的发展方向,时而插叙,交代事件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关系,使文章有进有退,有起有落,有逆有转,变幻多姿,活泼有致。如课文《第二次》,首节倒叙,概述苏教授在招生考试中发现一件奇怪的事:陈伊玲初试时成绩优异,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接下来五节文字补叙这件奇怪的事情的原委。而第十三节作者运用插叙,叙述苏教授从陈伊玲的弟弟口中了解到他姐姐由于抢险救火、整夜不眠而影响了嗓子的真相。这里的插叙与前面的倒叙、补叙结合起来,在结构上形成摇曳多姿的态势。
惆怅,悲痛,心中的那缕波澜开始泛滥,一涌一涌的开始嘀咕起来。随后一阵埋怨淹没了这小的几乎听不到的嘀咕声。
埋怨什么?怨谁呀?难道是怨那个拿着百分的孩子?难道是怨那可恶的判卷老师?还是怨自己这可怜的命运?
对,怨就怨自己吧!整天就知道傻不拉几的不务正业,经过这场大风暴雨,从此在我心里就立下了一个誓言,战胜自己的那一面吧!
每个人来到这世间,都有上帝所安排的各个任务。
春天的阳光是温柔的,她尽情的洒落的三月的大地上,而在那阴凉的一角,一只只绿色的蚕儿放肆的做着运动。而有谁知道这就是那美丽蝴蝶的化身,可又有谁知道在这途中它是多么艰难,可它成功了,它战胜了自己,它从不与那些美丽者相比。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破茧而出,一个美丽的化身,浮然而现。
对,而人在面对这一切新挑战的激动时刻,释放出与其可相媲美的人的'力量。
心的那一角波澜已开始平静,诉说出心中的话语:与其与别人比,还不如跟自己较量。等到较量的高峰时刻,胜利与鲜花只离你一步之遥。
跟自己较劲儿,战胜自己那颗时时动摇的心,这岂不是一个很没意思的事?这个观点也是错误的,就正如我前面所说,蚕,一个极其普通的事物,通过无数次的于自己命运较量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有谁何曾不想成为那只美丽的蝴蝶?
心是一个不安分的孩子,时而好,时而乖,时而妒忌。总之,我们只有一个目标,让他乖巧,正确面对一切。其实,放下那一身重的皮囊,开始与自己相比。比比以前的你,现在的你。让自己那颗心从容面对事物把自己战胜了,才有资格去战胜别人。反之,则误入歧途。
心中总有那一缕想抓而逃避的波澜,在提出战胜自己这口号后,他平息了。缓缓流向远方。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