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湖的水湛蓝湛蓝的,水浅的地方有小鱼,水草清澈可见;水深的地方,像一大块蓝宝石,深不见底。灿烂的阳光照射在湖面上,那边闪着鳞鳞波光,像无数的钻石落到了湖面上,这边的湖水晶莹剔透,犹如一块块,一颗颗的玉石。水波荡漾,涟漪阵阵,湖里的浪花一会高,一会浅,像个调皮的娃娃,时不时向人们招手。
湖美,树也美。湖边散落着一片片的红杉林,远远望去,像一片片红云,连接着湖面和蓝天。又像蓝宝石旁边镶嵌的红宝石。走近,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红杉树,像是在玩游戏,他们在水中嬉戏,有的还在岸边观望,真象一群爱玩的孩子。树下的草一团团的,又如一层绒被铺在大地上。往里走,你会看见火红而发亮的叶子飞落下来,有的落到柔软的草被上;有的跳跃了一下,落到松软的地上;还有的像红蝴蝶,在空中“飞”了道弧线,掉在地上。我的脚踩在湖边树林的地上,就像走在海绵垫上,土软软的很有弹性,不小心踩上了落叶,还会有“嚓…………嚓”的声音呢,伴着湖水浪潮拍岸的声音,特别的静谧,动人。
围着湖的三面黛山,因为水汽氤氲,云雾缭绕,像蒙着一层面纱,更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几朵云飘在空中,拱形的浣水桥像一条彩虹横跨在湖中连接湖中的两座小岛,湖边的渡口旁还有一艘小小的船停泊在那里,真像诗人说的那样“野渡无人舟自横”。岛上的小路蜿蜒曲折通向前方,弯弯曲曲的象一条绑在蓝宝石上的银丝带,湖边的小亭子,雕檐画栋,精美无比。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余姚,四明湖,一个雅如诗,美如画的地方。
蜗牛的壳薄薄的,上面有一圈圈的波纹,那就是蜗牛的小房子。无论走到哪里,蜗牛都要背着它的房子,一年四季也不嫌背负的辛苦。它的眼睛小小的,如果不细看,很难发现。在眼睛的上方有一对细细而光滑的触角,这对触角是用来探路的,蜗牛出行总是谨慎小心,先看看周围有没有危险,如果没有,它就缓缓爬出来。
我取来一片菜叶,开始观察它怎样吃食物。蜗牛好像很胆小,久久不肯出来,当我等得不耐烦的'时候,我把蜗牛拿起来,却意外地发现菜叶上有一个很深的缺口。小蜗牛吃东西十分挑剔,有时我把发黄、腐烂的菜叶给它吃,即使饿了,它也不会吃一口。
我用纸板做了一个盒子,把蜗牛放进去,让它自由自在地爬来爬去。蜗牛爬过的地方有一条白色的痕迹,痕迹上有一些粘液,我一摸:咦,好粘啊!就像透明的胶水。有空的时候,我就趴在盒子边,静静地看着我的蜗牛,有时忍不住用手轻轻的去碰蜗牛的眼睛,它就把眼睛缩回去了,过了一会,又伸了出来,啊!这太不可思议了,蜗牛的眼睛竟然可以伸缩。我于是去问爸爸,爸爸说:“这是蜗牛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而且它的触角还能辨别道路和声音。”
在潮湿的土地上,蜗牛只要看见有洞,它们就在那里产卵。过不了多久,小蜗牛就在温暖湿润的土壤里孵出来了,又开始了新的生命。
听妈妈说,蜗牛是野生的,它们有自己的生活规律,不能家养。虽然不舍得,我还是听从了妈妈的安排,把小蜗牛放进了菜园的草丛里。
小时候,爸爸带我去爬蒙顶山,正是在这次爬山经历中,我学会了坚持。
暑假里,爸爸提出要带我去蒙顶山,我兴奋得彻夜难眠。 第二天一大早,我便收拾好包袱,与爸爸出发了。 经过一路的颠簸,我们来到了蒙顶山脚下。我站在山脚下,抬头朝山顶望去——蒙顶山,满山树木葱绿,山上还开着鲜红的山茶花。花,芳香四溢,深吸一口气,全感觉到一种说不出的舒服,既使人沉醉、回味,又让人神清气爽。
通往山顶的是一条石头砌成的小路,我拉着爸爸的手问:“爬山是不是很累呢?”“不累,等你爬到了山顶,爸爸带你看更美的风景。”爸爸摸着我的头回答。
“那我们就比赛看谁先到山顶,好不好?”爸爸笑着说:“好啊!”见爸爸应战,我高兴得手舞足蹈。
我们来到了通往山顶的小路。“预备,开始!”我一马当先超越了爸爸。可我越往上爬,脚就越来越重,汗水打湿了我的衣服。我刚准备打“退堂鼓”,爸爸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鼓励我说:“加油,胜利就在眼前!”是啊,胜利就在眼前!我怎能轻言放弃呢?于是我一鼓作气爬到了山顶。
站在山顶眺望,远处风光无限,重峦叠障,云雾缭绕,仿佛人间仙境。
这一次爬山经历,给我上了一节宝贵的课——遇到困难,不能轻言放弃,要坚持下去!
我总也忘不了那句话
这口大水塘是1958年大跃进时家乡人挖的,连同我以前曾经写过的两口水井一并挖的,开挖的目的有二:一是作为灌溉周围农田的水源,为农业的丰产提供水利命脉;二是为所建新庄提供生活用水和发展渔业提供养鱼的必要条件。那时挖水塘做土方工程不像现在有挖掘机等农业机械,人工只是辅助,相反,全部是人力畜力,靠人挖肩挑牛拉,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锹一锨一抬筐一架子车土挖出堆积起来的。水塘挖好后,右边是新建的16户人家的村庄,左边堆积成高高的黄土堆,再左边是一条通南北的宽大道,分别连接前后两个村庄,也是全村人外出的唯一出路。靠村庄的水塘岸及南北头栽植有一行杨柳刺槐香椿树等杂木,高高的黄土堆的一岸没栽树,而是经渍实后被社员们各家各户挖一至两口圆圆的红薯地窖,几十口地窖从南至北排开,很是壮观,也是当年我村的一大特色。大集体时代小麦玉米大豆高粱不够人吃,生产队春夏季就大种红薯,因为红薯高产,除晒过红薯干后哪一家,还会有几千斤的晚红薯需要窖起来过冬吃,甚至吃到次年春,下过红薯母子(春红薯就是头年的红薯作母育秧生长出的)才算完毕。那时社会上有几句顺口溜:“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红薯白薯吃全年,大米白面只过年,养鸡喂猪管花钱,年吃年干叫社员”就是当年社员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事实上,这口大水塘给我留下了儿时的诸多记忆,成为我对家乡无比怀念的窗口,给我们家乡人带来了无穷乐趣和效益。
春天,在阵阵春风的吹拂下,水塘岸边的一棵棵杨柳吐翠,枝条摇曳婀娜多姿;一束束槐花洁白盛开,芳香四溢温馨扑鼻;一株株香椿树嫩芽绽放,引得乡民们争相攀枝弄叶,采摘回家可以做成香椿炒鸡蛋、也可以做成麻油调香椿的美味佳肴,连同素面拌槐花,都成为农家就地取材待客的可口饭菜,至今回忆起来还让我直流口水!村里姑娘媳妇们,会手拿棒槌,端着脸盆,在春水荡漾的池塘里洗衣服,捶被单,嘻嘻哈哈说说笑笑间把活干完了;也有懒男人牵着老黄牛,让干完活刚卸套的牲口们到池塘边饱饮一肚子,然后,咩咩叫着心满意足地离开啦。为了到过年能吃到鱼,春天社员们还对份子买鱼苗几十万尾,固定专人定期往水塘下饲料,给鱼儿追肥。
夏天,我和小伙伴在水塘里消暑嬉戏。有时,我们在水里拿自制的水枪你射我、我射你打起了水仗,谁把谁打败了都乐得屁颠屁颠;有时,我们在水里起猛子(头朝下扎到水里)你追我赶,玩起“追逃犯抓凶手”的游戏,谁把谁抓到了,都高兴得手舞足蹈;有时,我们在水里用手摸鱼捉泥鳅,逮点水的蜻蜓扑鸣叫的青蛙,真是童趣盎然,其乐无穷!每到夜晚,忙碌了一天的大人们也会在水塘里洗澡,一般是男人们在水塘的这头,女人们在水塘的那头,高兴的时候还有人像狗刨式,打起砰砰,整个水塘都喧闹起来了!
秋天,在飒飒金风吹拂下,沿岸的树木纷纷落下了黄叶,漂浮于池塘,构树叶像莲蓬,杨树叶像浮萍,柳树叶像杂草,污染了水塘。大集体时,生产队为了净化水塘,年年都指派专人清塘,站在岸边用漏水的网兜搓水面,捞杂草,中间的够不着,还会找会泅水的到水塘中央打捞, 尽量保持池塘水质清洁,经过霜打的池水更清彻见底,。爱水的动物除了鱼儿等水生物外,老乡们家养的鸭、鹅成群,白天几乎都泅浮于水塘,来来往往,白色的羽毛在秋阳映照下,银光闪闪,一遇到调皮的孩子追赶,或用小瓦片扔到水面驱赶它们,就会下得“嘎嘎嘎”一阵乱叫, 惊恐万状,这才急忙上岸,慌不择路往自家赶。每当看到这样场面,儿时的我都会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 觉得很有意思。
冬天,假如是初冬时分,老乡们会用池塘水淘红薯两遍,再用井水洗最后一遍,然后开始打红薯粉,用罗缸盛粉面,晒干后一部分卖到市场里换钞票花,一部分在冬季下红薯粉条,除自己吃外,也可以卖掉换钱花。假如是干冬塘水少,在快要见底时会有人自觉地甩塘泥,把沤制一年或多年的污泥从塘底甩上岸,再拉回家,掺上麦糠树叶杂草等,合水勾兑再沤制,那流油的农家肥肥力更强,上到地里,改良土壤结构,庄稼苗儿会茁壮成长,胜过化肥,所以,塘泥是庄稼人的好朋友,不用花钱只要稍费力气就可旺长庄稼,甩塘泥、拉塘泥在冬天既干活取暖又能当肥料施用,还拓深拓宽了水塘,一举三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只要不是冰封雪冻,年年冬季水塘里就会有人抢着挖塘泥,主要是为来年庄稼大丰收啊!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老家的'水塘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先是看到水塘东岸的红薯窖不见了,因为当下种红薯的实在太少了,过去的高高的土堆也被拓宽水塘而消失了;后是水塘变得更深水质坏透了,因为没人保护反而村庄的污水都往里面流,过去清澈见底清洁卫生的池塘水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竟然有三分之一的水塘面积被外地拉来的泥土填平了,因为有个临塘住的小伙子把水塘的所有权占据为己有,变成他家的收购粮食的交易场地了,在家的人敢怒不敢言,外出打工的人见惯不怪,所以,昔日的家乡人围坐水塘观景的场面不见了,剩余的臭水熏天玷污了水塘,鱼儿早已销声匿迹了,鸭儿鹅儿不见了, 连水塘岸边的各种树木也少了许多,过去那富有生气的水塘再也见不到了,每当我回老家见到一次水塘,心里就不由自主地难受一阵子,这还是我心目中憧憬的水塘吗?这还是我做梦都想跳进去自由自在地洗澡玩耍的水塘吗?短短几年的功夫,生我养我的村庄在走向进步迈向文明的今天, 生态环境遭到如此的破坏,到什么时候还能恢复往日的热闹与欢乐呢?
家乡的水塘,和家乡的村庄一样,曾经给过我无数次欢乐,曾经让我魂牵梦绕;而今这场面,令我几分遗憾,带着几分忧愁离开了。我盼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速度,我盼望我的家乡还是那鱼米之乡,我爱家乡的水塘,我更爱生我养我的故乡!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