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是?打我记事起,买房子、搬家、卖房子就成了常态,少说也换了四五个地段。若家底殷实犹可说,可咱家却刚达小康。几番折腾下来,已经举了不少外债。
爸爸和财务打了几十年的交道,跟客户谈账目时几百万的数目也得精确到个位,如此细致的人儿怎会连家中的存款、经济状况都不清楚?莫非真如“清官难断家务事”,对外精细了,对内就糊涂?我有些不明白。
不过细细想来,爸爸几次一意孤行决定买下的房子,其位置都有点名堂。譬如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我家的房子择在镇中心,虽然位于中心,却拥有罕见的静谧,大概是与喧嚣马路隔着几幢楼房和一片树林的缘故吧。看着远处人来车往纷杂不已,耳畔却时常闻见群鸟啁啾似在欢腾。年纪尚小的我,不懂得“大隐隐于市”,却在这明媚的阳光中领略到静的美好,收敛了顽皮和野性。
上初中时,爸爸看上了一处邻近学校的房子。地理位置虽然不错,价格却出奇地高。大概把家里百十平米的老房子卖了,再垫点钱,才换得那六七十平米的新居。那关口,爸爸打开家里的存折算了一下,又带着笑容对外借了点钱,就轻飘飘地将钱交给了房主,全然不顾一旁闪着噬人目光的妈妈。后来的日子,我们一家度着有史以来最难熬的时光。但多亏了这一决定,每逢冬季,我不必在寒风中赶远路,缠人的`支气管炎不再发作,平安地度过了初中三年。整整三年。
唯一一次让我不满意的新居,便是高中时代的房子。为了延续初中的传统,父亲仍在学校旁边找了间房。但我搬进去一看,却比初中的更狭小、更简陋,网络、电视全没有,平日用来消磨时光的手机也只好交出。高中三年的色调,变得乏善可陈。听着我倾诉满腹牢***,爸爸只在一旁呵呵一笑,说:“现在啊,还是艰苦点吧。”说来也怪,一些过去的朋友遇见了我,却惊讶往日颇为散漫的我多了些沉稳,啊,兴许真的长大了呢!
高中的生活,终于迎来尾声。一日,我与爸爸闲聊:“爸,以后还搬家么?”爸爸意味深长地答道:“你走了,就不搬了。”我默然。忽地明白,父亲的多次搬家或许仅仅是为了我吧。
我想,妈妈评价爸爸“花钱发昏”,可能有些道理。但是,这种行为如今看来却蕴有某种智慧。只不过,这智慧被爱包裹起来,深深地、悄悄地藏在这房间里的某处罢了。
第二天,我就满怀希望地带着一些必用的工具和彩纸来到小敏家,向她请教折星星。我刚说明了来意,她就欣然同意。她让我先把纸条裁成一条条宽约五厘米、长约二十五厘米的长方形纸条。这些纸条裁好后,小敏就开始向我传授折星星的方法了。
只见她拿起一个小纸条,从一端打了个结,就像我们平时打死结一样,只不过这个结没有拉得太紧,穿过结的纸条长约九厘米,要拉的使纸条穿过的那条边长约五厘米。这时要呈现出一个五边形。五边形的边长正好是长方形纸条的宽度。然后就把打结后剩下的纸条一圈圈地缠在五边形上,不一会儿,纸条只剩下三厘米那么长了。她把这剩下的纸条插进了层与层的空隙里。看看着她那娴熟的动作,我有些眼花缭乱,心里也痒痒的。她把纸条折好,然后用两个手指在五边形的每个角落一捏,一个活灵活现的小行星就做成了。
接着,她就让我试着做一下,有不会的地方,她好再教教我。我照着她的'样子,先折一个五边形。不过,折五边形的时候,由于穿过结的纸条留得太短,所以纸条的结总是打不好,更别说拉成五边形了。小敏就告诉我应该留多长。这一次,用力一拉,一个五边形便显现出来了。
该折星星的最后一步了,折叠了。我本以为这一点儿很简单,不会出什么差错。小敏看了却说折错了。我还一头雾水,不知道哪儿错了。她忙指导我,说:“应该交叉着折。这次往左边折,下次就应该往右边折了。”我按她说的去做,果然没有再出错。一会儿,一个稍厚的五边形就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照着小敏的样子在五个角一捏,结果出现的五角星竟然是扁扁的。小敏又告诉我,捏的时候应该用两个手指在角上约二厘米的地方使劲一捏。我又照这个方法重新折了一个。果然,一个有棱有角的五角星便在我的手下诞生了。
我折了一个又一个,折的速度就大幅提升了,相对熟练多了。并且,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有棱角。不一会儿,我就折了几十个,越折兴致越高。后来我又把它们串起来,一串串五颜六色的小星星鲜艳夺目,可漂亮了,我把它们装饰在床前。
夜里,我梦见天上的星星被这些小星星吸引到我的房间,它们在一起快快乐乐地玩耍呢!
可不是?打我记事起,买房子、搬家、卖房子就成了常态,少说也换了四五个地段。若家底殷实犹可说,可咱家却刚达小康。几番折腾下来,已经举了不少外债。
爸爸和财务打了几十年的交道,跟客户谈账目时几百万的数目也得精确到个位,如此细致的人儿怎会连家中的存款、经济状况都不清楚?莫非真如“清官难断家务事”,对外精细了,对内就糊涂?我有些不明白。
不过细细想来,爸爸几次一意孤行决定买下的房子,其位置都有点名堂。譬如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我家的房子择在镇中心,虽然位于中心,却拥有罕见的静谧,大概是与喧嚣马路隔着几幢楼房和一片树林的`缘故吧。看着远处人来车往纷杂不已,耳畔却时常闻见群鸟啁啾似在欢腾。年纪尚小的我,不懂得“大隐隐于市”,却在这明媚的阳光中领略到静的美好,收敛了顽皮和野性。
上初中时,爸爸看上了一处邻近学校的房子。地理位置虽然不错,价格却出奇地高。大概把家里百十平米的老房子卖了,再垫点钱,才换得那六七十平米的新居。那关口,爸爸打开家里的存折算了一下,又带着笑容对外借了点钱,就轻飘飘地将钱交给了房主,全然不顾一旁闪着噬人目光的妈妈。后来的日子,我们一家度着有史以来最难熬的时光。但多亏了这一决定,每逢冬季,我不必在寒风中赶远路,缠人的支气管炎不再发作,平安地度过了初中三年。整整三年。
唯一一次让我不满意的新居,便是高中时代的房子。为了延续初中的传统,父亲仍在学校旁边找了间房。但我搬进去一看,却比初中的更狭小、更简陋,网络、电视全没有,平日用来消磨时光的手机也只好交出。高中三年的色调,变得乏善可陈。听着我倾诉满腹牢***,爸爸只在一旁呵呵一笑,说:“现在啊,还是艰苦点吧。”说来也怪,一些过去的朋友遇见了我,却惊讶往日颇为散漫的我多了些沉稳,啊,兴许真的长大了呢!
高中的生活,终于迎来尾声。一日,我与爸爸闲聊:“爸,以后还搬家么?”爸爸意味深长地答道:“你走了,就不搬了。”我默然。忽地明白,父亲的多次搬家或许仅仅是为了我吧。
我想,妈妈评价爸爸“花钱发昏”,可能有些道理。但是,这种行为如今看来却蕴有某种智慧。只不过,这智慧被爱包裹起来,深深地、悄悄地藏在这房间里的某处罢了。
人们用它来告诫自己:言多必失,少说多做,祸从口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总之,能闭嘴的时候就闭嘴。
但是马丁·路德金说: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
“房间里的大象”,在英文里,意指所有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者感受,就是那些“我们知道,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该知道”的事。“皇帝的新装”是个典型的“房间里的大象”,但“皇帝的新装”只是个隐喻。在一个电视相亲节目中,嘉宾们七嘴八舌地分析某个相亲失败的男人哪句话说错了、哪个表情不当,却绝口不谈他的职业是厨师或者鞋匠的事实,这时候,电视屏幕里站着一头大象。成百上千个人坐在一起煞有介事地开会,但谁都明白这个会只是个橡皮图章而已,在那个会议厅里,同样站着一头大象。
有些时候,沉默也许是起源于善意和礼貌,比如在临终亲友面前,我们不愿意谈起他们的病情,比如和一个口吃的人聊天,我们假装注意不到他的口吃。但是另一些时候,沉默源于怯懦。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升官发财的机会,害怕失去房子车子,于是沉默成了自我保护的机制。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沉默是沉默者的通行证。
另一些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者肉体上的暴力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群体孤立。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温暖的“合群”。对认同感、归属感的强烈需要,大约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密码,这个密码有时候会成为勇气的源泉,有时候却让我们蒙上了自己的眼睛。
所以,沉默的人数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漩涡,从这个漩涡中挣脱出来需要的力气就越大。历史上的先知,往往命运悲惨。面对第一个站出来大喊“屋子里有大象”的人,人们往往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有没有一头大象,而是怒斥他为什么吵醒了自己的好觉。甚至,他们会因为那个人的勇气映照出自己的怯懦而恼羞成怒,你那么大喊大叫干什么?哗众取宠、爱出风头、不识时务,神经病。“沉默如癌细胞般分裂生长”,房间里的大象就这样在“合群”的人们的相互拥抱中越长越大。
好在随着大象越长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因为随着大象越来越大,掩盖这头大象所花费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并且,目击者的增多也意味着出现“叛徒”的可能性在增大。最终,孩子小声的一句嘟囔“皇帝没穿衣服”,就可能使这头充气大象瞬间瘪下去。
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
直视沉默也就是抵抗制度性遗忘和集体性否认的压力,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被压迫者的痛苦和我们自己的软弱。
人们习惯于用政治或社会的压制来为自己的沉默辩护,却往往忘记了正是自己的沉默在为这种压制添砖加瓦。
我们尽可以堵上自己的耳朵或者捂上自己的嘴巴,但是当房间里有一头大象时,它随时可能抬起脚来,踩碎我们天下太平的幻觉。
我们都在一路相遇,一路告别
再也不会为突然有人离开而痛苦不堪,也不会再为突然出现了某个人而欣喜若狂。有些人总是突然就从你的`身边消失了,然后慢慢从你的生活中淡去了,不是你们之间出现了某种问题,也不要总觉得他的离开就一定是自己什么地方做的不好,其实这都很正常。因为本来我们都在一路相遇,一路告别,你来到我的世界我离开他的世界,然后你离开我的世界转身又去了他的世界。
一年一岁,你我同赏多少日出黄昏,人活一世,又能共度几个春秋。很多时候我们还没来得及相遇就已经错过了,还有一些人我们遇上了可忘了彼此打声招呼,后来也是匆匆而过,最终还是谁也没能记住谁。那么那些相遇后的意义又该是什么?
当初我们一起看过同一部电影,一起哭的稀里哗啦。当初我们一起听过同一首歌,一起学会了它的旋律,后来却再也没有一起合唱过。当初我们一起走过某些街道路过某个超市,当初我们一起坐在树荫下谈天说地,讲着自己给自己规划好的未来,可是后来未来永远都没有来,而身边听的那些人却早已换了一批又一批。
以前爱听的《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依旧还存放在手机里面,只是现在谁也想不起来了。有些歌是随着某个人带到你的生命里的,有一天那个人转身离开后这些歌却永远留在了你的生命里,轻易就生了根再也无法彻底根除。一旦你用一点情绪去将它们润湿它们就能马上发芽长大开花,这些花有好看的不好看的,也有香气怡人的同样有恶臭无比的。后来开什么花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你还愿意让它们发芽。
恋爱过的我们曾经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就相遇在了一起,一起走过一些夜晚彼此取暖,一起靠嘴里的那一点液体互相解渴,一起走过一段路,然后一起还没有挥手告别就又相互离去,消失在彼此世界的最边缘。
本以为会记住很久,久到自己都记不住到底有好久了才会忘记,可突然发现有些夜晚早就想不起。一开始记住了一些人的正面,到最后却连他们的一个背影都忘掉的一干二净。
每天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应该睡觉,然后不知道应该什么时候起床,走在街上不知道哪是方向,在人群中不知道你们都去了哪里。在另一条街上还是会在另一个人群里?是睁着眼睛在休息还是闭着眼睛在思考?这些都是告别后的你我之间的距离,很近却又隔着千万沟壑,你不需要过来我也不用过去,因为我们在告别后都还在等着自己下一次的相遇。而在那些相遇里再也不会出现你的名字。
有些人就像是手机上无意间推送的消息,有兴趣你会看一下,没兴趣的就直接手指一滑就删除了。但其实不管你看还是不看结果都是一样的,时间一久就忘了,因为你知道明天还会有那类消息出现在你的手机上,也就没有什么好在意的了。
我们相遇后总有一天还是要相互告别,而那些告别后的你们能够比以前过的更好就是那些相遇的意义。自己看过很多故事,有别人的也有自己的,现在可能我们早就没有在一起,而那些故事会永远帮我们年轻着。
我们一路相遇,然后一路告别,一路向前将相遇告别后的彼此推到回忆里。有一天想起,不会悲伤,也不用觉得曾出现的那些人一旦离去就永远不会再出现,其实他们只是在与另一个你相遇,与此刻的你告别。
我知道有一天还会有很多人离开,那就彼此相拥,道一句最后的祝福,我也知道还会有更多的人与自己相遇,那就面带微笑轻轻地说一声欢迎。
一弯新月
时光的缝隙搅动蹁跹的思绪
怀念我们桃花下的相遇
一世情牵
我的爱载不动你的离忧
心的舟子划不到彼岸的美丽
一生叹息
曾想将遍地落英洒满你的衣襟
如今却只拾得一片死去的记忆
老外婆
因舅舅们都外出打工了,母亲和两个姨商量着轮流接外婆到家里来住。
外婆今年87岁,头脑还算清楚,可身体却真的很不好。因了年岁大了的原故,外婆的脑血管收缩的特别厉害,经常性的头晕头疼,每天都得靠药物来缓解。外婆刚到我家时天气正冷,头晕症状严重。我们陪她到人民医院看过医生,医生给开了类似于她以前吃过的药,说不能保证能收到好的疗效。
外婆是从来没有去过大医院的,也从来没坐过小汽车。这次的“享受”让外婆喜出望外,掉得只剩几颗牙的嘴是乐得合不拢:哎呀,看到我的这些后代过得好,我打心里高兴啊,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坐小车子到大医院看病,这是何辈子修来的福喔!随后的好久,外婆都是开开心心的,头晕症状好了很多。
其实,外婆以前就唠叨着到人民医院来看病,舅舅们都觉得这乡下医生看了好几回了,老年病想治好是不可能了,所以没有搭理她。这次我带外婆去人民医院看病最初的想法也只是安慰一下老人家,免得她老唠叨,想不到竟是如此效果。
老外婆是个性子极要强的人,如果不是舅舅他们都外出打工了家里没人照料,她是断不会到这几个女儿家里住的。总记得以前,她只有在女儿们家里办喜事时才过来一趟,而且从不过夜,说自己住不惯——其实是不愿麻烦女儿女婿们。如果哪家留她过了一夜,那绝对是脸上有光的事,其他几个姊妹可是羡慕得不得了。
的确,老外婆可是我们晚辈心目中的女强人。她和外公一起在那个饭都吃不饱的年月里硬是把七个子女拉扯成人,而且每个子女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外婆经常不是接济这家就是安抚那家。
她,就像一把伞,不管是天晴还是下雨,总是那么强大地庇护着伞下的亲人,包括我们这些后代。而此刻,外婆却真的老了,瘦小的身子倦缩在椅子里,深陷的双眼昏昏欲睡,没了神采。
她把坚强和强大留在了生命的过去,而今,“老”,让她有了认命的迹象。每每看到此种情景,我的心里总会涌起阵阵酸楚,这就是生命?这就是人生谢幕的场景?
由于我们都要上班,母亲也是里里外外忙个不停,老外婆经常是一个人呆着,大多的时候总是孤独陪伴着她。只有在双休日的时候,在我们得空的时候,才会凑在一起大声地和外婆说话。
也只有这个时候,老外婆的脸上才会重新绽放出生命的笑容。由于外婆听力不好,所以在交谈的时候,我们更多地是听她说,说她过去拉扯几个孩子不容易,说现在世道咋变得这么快,要过日子还得到外地去找生活,以前可都是外地人到我们这儿找生活……
只要我们随便拉扯上一个话题,老外婆就能连篇累牍地联想过去,抒发感慨,而且是周而复始,不断重复。母亲听烦了,找点家务去做避之;爱人听烦了,约几个好友出去逛去;小女儿是没时间听的,老师布置的作业让她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只有我老老实实地陪老外婆说着话。其实也不用说什么,只要在关键点上大声地应和一声就行,让老外婆知道我在听她说,我在和她聊。
和外婆说话成了我得空时的一堂必修课。母亲和爱人问我跟她说话累不累?不烦吗?我说有什么办法呢,总不能让她闷死吧。
坐在老外婆的身边,看着她的眉飞色舞,我明显感觉到老人家的生命凭添了几份活力。这是一种需要在得到满足后的毫不掩饰的释放。我心中的五味瓶被打翻了。我是要腾出更多时间来陪伴老外婆的,哪怕是一种神不守舍的陪伴,都是值得的,珍贵的。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地下人“咚咚咚”的敲门声,吓得总统全身发抖地握着门把,看着窗外大片大片的废墟,总统不禁懊悔起来。原来,在2100年时,一个1米左右的地下人从地底下钻了出来。那个人头上长着一对蜗牛似的角,脸是马脸,身体和我们地球人一样,下身有3条腿。这条新闻登在报纸上,很多人都没把它当回事儿,都觉得是编的,但是,过了几天,又从地里钻出几个,他们有先进的.技术,并且在国里居住,而在其他的国家里,也有地下人不断出现,人们开始关注他们,有些人试图把他们***死,但是显然不是地下人的对手;也有人买了好多精美的礼品送给他们,请求他们不要伤害自己,但是这些东西在地下国是一分不值的。这里面,总统属于后者。地下人是聪明的,他们瞧不起地球人,甚至想占领地球。地下人伤害了好多人,总统却说地下人很好,要保护他们,其他人听后引起不满,所以引起了第28次世界大战。世界大战后,死伤了好多人,全球加起来不过10个人,其中,总统在里面。总统用枪把剩下的9个人***了,因为这时他已经丧失了理智……
“咚咚咚”,依然持续的敲门声,总统不得不颤抖着用双手开了门,如他所想,门外站着的是板着脸的地下人,地下人说:"终于开门了,干吗呢?"总统拿出准备好的枪打了地下人一下,地下人躲过去了,总统打一下地下人躲一下,就这样,子弹全用完了,总统跪了下来,哀求道:"求求你了,放过我吧!"地下人冷冷地说:"我只是要让你去阴间做鬼,这么激动干什么?"接着掏出了武器,一下就结束了总统的生命。
地球上最后的一个人被消灭了,地下人占领了地球,至于他们是怎么统治地球的,谁也不知道......
可不是?打我记事起,买房子、搬家、卖房子就成了常态,少说也换了四五个地段。若家底殷实犹可说,可咱家却刚达小康。几番折腾下来,已经举了不少外债。
爸爸和财务打了几十年的交道,跟客户谈账目时几百万的数目也得精确到个位,如此细致的人儿怎会连家中的存款、经济状况都不清楚?莫非真如“清官难断家务事”,对外精细了,对内就糊涂?我有些不明白。
不过细细想来,爸爸几次一意孤行决定买下的房子,其位置都有点名堂。譬如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我家的房子择在镇中心,虽然位于中心,却拥有罕见的静谧,大概是与喧嚣马路隔着几幢楼房和一片树林的'缘故吧。看着远处人来车往纷杂不已,耳畔却时常闻见群鸟啁啾似在欢腾。年纪尚小的我,不懂得“大隐隐于市”,却在这明媚的阳光中领略到静的美好,收敛了顽皮和野性。
上初中时,爸爸看上了一处邻近学校的房子。地理位置虽然不错,价格却出奇地高。大概把家里百十平米的老房子卖了,再垫点钱,才换得那六七十平米的新居。那关口,爸爸打开家里的存折算了一下,又带着笑容对外借了点钱,就轻飘飘地将钱交给了房主,全然不顾一旁闪着噬人目光的妈妈。后来的日子,我们一家度着有史以来最难熬的时光。但多亏了这一决定,每逢冬季,我不必在寒风中赶远路,缠人的支气管炎不再发作,平安地度过了初中三年。整整三年。
唯一一次让我不满意的新居,便是高中时代的房子。为了延续初中的传统,父亲仍在学校旁边找了间房。但我搬进去一看,却比初中的更狭小、更简陋,网络、电视全没有,平日用来消磨时光的手机也只好交出。高中三年的色调,变得乏善可陈。听着我倾诉满腹牢***,爸爸只在一旁呵呵一笑,说:“现在啊,还是艰苦点吧。”说来也怪,一些过去的朋友遇见了我,却惊讶往日颇为散漫的我多了些沉稳,啊,兴许真的长大了呢!
高中的生活,终于迎来尾声。一日,我与爸爸闲聊:“爸,以后还搬家么?”爸爸意味深长地答道:“你走了,就不搬了。”我默然。忽地明白,父亲的多次搬家或许仅仅是为了我吧。
我想,妈妈评价爸爸“花钱发昏”,可能有些道理。但是,这种行为如今看来却蕴有某种智慧。只不过,这智慧被爱包裹起来,深深地、悄悄地藏在这房间里的某处罢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