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有微小、微博、温暖、底层之意。(1分一个要点)…点此查看完整答案(答案页第5页)…⑶草根民众的传递感受的需求;⑷快节奏社会的需要;⑸“生命本微”等哲学理念被很多人认同。等等(说出3点即可)4.例:更近:一个微小的力量的推动就会使更多人关注与参与;可以让有才的人都成为老师,获得知识更贴近;温暖可以让人与人之间互享,让远在天边的人觉得就在身边。例:更远:沉浸在网络中却无视身边的人(包括最亲的人);缺少实际生活中的互相联系。
“微文化”,包括微博客、微支付、微公益等各种附加产品集合起来的微力量已经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微时代已然来临,将网络和现实生活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更好地连结了起来。微文化的创始人麦子说,从哲学角度来谈论微文化,其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微即温暖”或“生命本微”等哲学理念被很多人认同。“当人类觉察到‘微’的时候,‘微’便在行动——传递温暖、爱、纯真,驱散孤独、恐惧、不幸”,正是这样温暖的诗意的阐述和对生命的关爱,才书写出微文化的本质。
1.通读上面四则材料,写出题目中“微”的不同含义。(3分)
2.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材料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再小的力量通过微博也能发挥最大的力量。
B.微文化的本质是传递温暖、爱、纯真,驱散孤独、恐惧、不幸。
C.微时代、微力量,享受着微生活,能使亲友生活充满乐趣和阳光。
D.微博新媒体渠道对知识的传播“功不可没”,科学在小小的发布框中变得平易近人。
3.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微文化”产生的原因。(3分)
4.因参加“微论坛”讨论“‘微文化’到底让人们离得更近还是更远?”话题,请你简要理出几条理由。(3分)
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要求加强教学的过程性、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育方式上,更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思想品德的综合知识和学生的亲身体验为载体,不断地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我根据一年来在政治新课程教材运用过中的经历,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高考,是为高等院校选拔合格的学生,是为国家选拔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考,重在选拔,重在考察,对考生进行德才两个方面的考察。文化素质之外,还要进行政治素质的考察,而政治素质,通过知识性的题目,是很难考察得出来的,也只有少数几科可以进行考察,而语文则能进行较为深入、较为全面的考察。
古人说,言为心声,诗言志。正因如此,我们通过语文考试、作文考试,就可以含而不露,不动声色地对考生进行考察。
在过去的高考中,语文科的题目,尤其是作文题目,对考生政治素质、思想观点考察的分量显得重一些,明显一些,直白一些,机械一些,但是这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在今后的高考中,决不会因为过去的考题中存在着缺点、不足,而放松或者放弃对考生政治素质、思想观点的考察。相反,有关部门、有关人士会对此更加重视,巧妙设题,灵活发问,在不经意中,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对考生全面、综合的考察。
事实上,高考作文考试,强调对考生进行思想观点、政治素质的考察,对考生是有利的。强调,意味着提醒,意味着警示。高考,尤其是高考作文,不对考生进行思想观点的考察是不可能的。如果如某些人言,作文考试就是作文考试,作文考试不是政治考试,也不是伦理道德考试,它主要是检查学生的作文能力,那样,恰恰会害了考生,贻误了考生。在目前的情况下,通过作文对考生进行政治素质的考察是必然的。
当然,一些同志会担心:你要进行政治素质、思想观点考察,考生不暴露他的思想观点,你又如何呢?
在过去的考试中,也确实存在着个别考生揣摩考官意图,隐瞒个人观点,说假话、大话、空话,以华丽的文字取得较好成绩的现象。
但是是,诗贵言志,如果考生隐瞒个人观点,违心按考官意志作文,相信很难作出优秀的文章来。作文是将个人的知识、思想、观点、情绪流注于笔端,物化于纸的过程,一味隐瞒、矫揉造作,终会露出马脚来的。
20XX年,以至于以后的高考作文题目设置,相信在总结往年经验,吸取过去教训的基础上,会更科学、更巧妙、更策略。
所以广大考生在应考的过程中,要审清题目,吃透题意,认真作文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还是要切切实实加强个人的思想修养、品德修养,先做人,后作文,以个人的人格魅力照亮自己的文章,照亮个人的前程。
足球场上,进球是精彩的。但是精彩的进球来自于平日的艰苦训练。没有坚实的基础,娴熟的技艺,一心想投机取巧,相信不会有精彩的射门。
高考备战,备在平时。
作文应战,应在思想。
各位考生,切切!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