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中原腹地一个历史悠久、环境优美、宜居的城市--许昌,作文 美丽的许昌我的家。他给我的感觉一切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清新、那么悦目。
许昌是整洁的:望,无论是大街还是小巷,在环卫工人的辛勤工作下,处处都体现着一个城市肌肤的干净和卫生。许昌是绿的:瞧,街道两边处处是花园,一条条绿化带层层环绕着城市主干道和社区的广场的花园,河边游园绿树成荫,花团锦簇、四季常青。许昌是舒适悠闲的:看,老百姓有了众多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春秋广场、帝豪广场、文峰广场、许都公园、双龙湖游园、千亩游园等都在张开怀抱迎接着那些来休闲娱乐的人们。许昌是古老又是年青的:说古老因为它是三国文化之乡,保留了众多的三国文化古迹,说它年青是因为:街道道路宽阔、交通便利,还有:原来破旧的建筑和窄脏的街道,已被或正被一个个布局合理的小区所取代,原来又窄又乱的小巷变成了干净宽敞的街道,小学四年级作文《作文 美丽的许昌我的家》。许昌是文明的:公交车上让坐的少女,搀扶着老人过马路的小伙子和带着袖章的青年志愿者……
东城区各个主干道路中间绿化带里的鲜花和霓虹灯组摆加上路边一些迎宾的标语,为许昌谱写了一个美丽、和谐、文明的乐章,这一切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朋友你愿意来我们家做客吗?
“孝”是一种伦理思想,一种道德准则。“孝”从最初的敬奉祖先发展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孝文化”,其间,历经了几千年悠远而又缓慢的演变和完善过程。
许昌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土地上讲孝敬、遵孝道,为博大精深的孝文化增添了许多值得后人传颂和借鉴的正能量。
《二十四孝》是古代各种孝的故事的集大成,个个都是孝的经典,其中有两个就与我们许昌有关。一个叫《扇枕温衾》,说的是汉朝江夏安陆人黄香,9岁时,母亲不幸去世,安葬母亲后,黄香在母亲坟前盖一草庐,坚持为母亲守孝三年。黄香对母亲是这样,对父亲也同样孝敬。每到夏天,他为父亲摇扇驱蚊解暑,直到父亲入睡,方才回墓庐学习;严寒冬日,黄香总是先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焐热后,再请父亲入睡,唯恐父亲受凉。黄香的孝行感动了朝庭,后来,被皇帝重用为官。据说,黄香的官一直做到魏郡太守。其子黄琼在他的影响下,后来也成了一个大孝子,做官后,在许昌还有封地。黄香死后,被他的儿子葬在许昌的孝山岗上,也就是现在禹州市郭连乡的黄台村。今天,人们还能在黄台村的孝山岗上见到黄公祠以及二十四孝洞。当地人还把流经黄台的两条河,分别叫做孝父河和孝母河。
另一个叫《拾葚异器》,讲的是汉代汝南人蔡顺,少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为了活命,蔡顺带着老母逃荒到了许昌椹涧,住在一个寺庙里,由于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熟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生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被蔡顺的孝心所感动,不仅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只牛蹄子,让他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而且,许多赤眉军还纷纷洗掉赤眉,仿效蔡顺回家孝敬爹娘。后来,蔡顺母亲死后,被葬在了所住寺庙的外面。蔡顺死后,也葬在了当地。当地人为纪念孝子蔡顺,在许昌县椹涧乡的北头村建有一座蔡公祠,人们还把蔡顺母子住过的寺庙改称为等子寺,把流经当地的那条河改叫洗眉河了。
孝不只在民间,一些古代君王孝敬父母的故事同样感天动地。
相传,春秋时期,郑国的国君郑庄公,名寤生。他出生时,母亲难产,其母姜氏为此十分厌恶他。后来,姜氏又顺产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段。其母十分喜爱段,并一直想立段为太子,始终没能如愿。后来,郑庄公的父亲郑武公去世,郑庄公继位时,姜氏与段密谋起兵篡权,后被郑庄公及时发现并平息,段也兵败自***了。郑庄公对母亲姜氏的做法十分恼怒,于是就把姜氏软禁在颍地,并发誓“不到黄泉,绝不相见”。时间一长,郑庄公孝心萌动,又想念母亲了,但又不好违背当初的誓言,于是就安排软禁姜氏的地方官颍考叔掘地见泉,使母子于地道相见。姜氏见到儿子,对自己过去的做法也深表后悔;郑庄公见到母亲,亲情也融化了过去的'恩怨,从此母子和好。后人在称赞郑庄公的同时,对颍考叔把孝敬自己母亲的孝心,推及到郑庄公,并帮助郑庄公母子和好大为赞赏,于是在当年挖地道的地方建起了颍考叔庙。今天,我们来到长葛市董村镇的吴岗村,还能见到颍考叔庙和地道等遗迹。
“百善孝为先”。从以上故事可以看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身为平民,还是位居高官,孝都是大家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当前,我们正在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愿我们每个人从有孝心、讲孝顺、遵孝道开始,让尊老敬老蔚然成风,为家庭的和睦、为社会的和谐做出我们自己应有的贡献。
进入大门,我们看见一组石雕,展现了关羽和曹操辞别时的情景。
从一条小路进去,可以看见一座假山,我兴奋极了,钻到山洞里去玩。穿过假山,就到了河边。看!河边有一只大船,船上站着一头大象!别怕,大象是石头做的,简直太像了。旁边还站着一个孩子。我看了激动的.说:“这不是曹冲吗!《曹冲称象》的故事我一年级学过!”
我们边走边看,发现有几个亭子:“煮酒论英雄”“践行亭”“望梅止渴”……爸爸告诉我,这里的每一处亭子,都是一个三国的著名故事。
过了瓶子型的小门,来到一座大桥上。这座桥非常雄伟。它就是“霸陵桥”。抬头一看,桥头上有一尊关公的石头雕像,高度大约五米。关公跨着马,提着刀,好威猛啊!看完刻着“神勇”的牌坊和关公庙,我们便离开了。
游了霸陵桥公园,我想读“三国”故事。
“历史使人聪明”。这是历史学家庞朴先生的一句。
因为历史是前人成功和失败的记录,由成功而失败,由失败而成功的教训的积累。无数英雄呕心沥血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形成了厚重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积淀,
这种积淀是无形的,无处不在的,无处不起作用的。它们有关于友情亲情的忠诚,也有关于臣子对国家的孝忠。这些优秀的文化无一不深深的薰陶着中华民族的每一位炎黄子孙。
厚重的优秀的三国民族文化积淀便是这历史长河中灿烂的一幕。它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更是我们应大力发掘,大力弘扬的民族精神。三国文化重在“信义”二字。诚信、仁义、道义自古至今都是应当作为人生的准则。刘关张兄弟三人也都是凭此信念才结下了“以天下苍生为已任,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人生信条。
现在已进入21世纪,在知识爆炸、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发达的今天,“诚信”二字尤为显得重要。如果你是企业家,你要靠诚信来树立国打造你的品牌,纵横商场。如果你是处交家,你要靠诚信来树立国家形象,驰骋列国。诚信,在人们生活中无时无刻起着重要作用,纵观历史,古人尚能做到,更何况我们呢?
在三国历史文化积淀中也涌出了许多优秀的人物,他们在推动历史进步方面也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虽然他们各自也有性格上的弱点。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看待一个人应当像苏轼看庐山一样,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评价,才能跳出历史看历史。
读史使人明鉴,也正是历史上这些优秀的.文化和崇高的精神不断的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我们才更近于完善,我们的社会才会不断进步,开启美好的明天。
镜头一
上午9点30分,我们的学生准时排着队伍来到操场,准备做操。按照惯例先举行升旗仪式,整好队,耳畔便传来“升旗,敬礼,奏国歌”的口令,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晨风冉冉升起。“哈哈----”是谁在说说笑笑,我转过身一看,几个孩子指手划脚说得正起劲,因为在升旗,便压住火气,轻轻地说了句“站好,别动来动去。”
做完操回到教室,我开始教育孩子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在升国旗的时候,不能说说笑笑,要严肃,认真,保持立正的姿势。孩子们似懂非懂的看着我点点头,为了加深他们的印象,我让他们练习立正。以后,每逢升旗,我总是走到队伍的前面,端端正正地站好,孩子们看着,不用我说都知道该怎么做了。
镜头二
晨会课时广播里开始播放国歌的伴奏,学生们一听马上像模像样跟着伴奏大声地唱起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唱完国歌,我问:“小朋友,我们刚才唱的是什么歌?”“国歌。”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道,“什么时候要放国歌?”学校里升旗时。”一个学生回答。------接下来的一片安静,(看来我们的小朋友平时没有注意,只好启发他们“电视里有没有看到什么时候要升国旗,唱国歌的?”几个反应快的孩子举起小手,“在天安门广场上要升国旗的。”(大概这个孩子看了国庆阅兵式。我接着提醒“有没有看北京奥运会?”“有的。”“当我们中国的运动员获得冠军时,也要----”“升国旗,唱国歌。”学生接着说。“是呀,只有获得冠军时,才会升我们中国的五星红旗,奏我们中国的国歌。还有我们国家的'***出访别国,人家也要奏中国的国歌。”
我们的孩子不懂得爱国吗?我们的孩子不爱自己的国家吗?其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需要我们老师做的有很多。
一点感想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对于培养二十一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观性、形象性为主,因此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应尽量使他们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得到。正像赵于红老师所说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就让孩子从爱家,爱校,爱同学做起。除此之外,我们也看到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贯穿于语文教材中,也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它像一根红线将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爱鲜艳的五星红旗、爱祖国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等内容串在一起,一点一滴地沁入学生心田,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打下烙印,汇成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感。作为语文老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素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因素,让学生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