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过年放鞭炮习俗由来已久,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从“年”的来历上谈起了。
民间的一种说法: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挨门窜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年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放鞭炮是源于驱除鬼怪的行为的,但是今天人们过年放鞭炮是为了喜庆,因为鬼怪被赶跑了,晦气也被赶跑了。
邻近年关,四处炸响着鞭炮声,我们教育住宅小区的小伙伴们相约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在院子里一起燃放鞭炮。
“孟祥成——孟祥成——”听,还没吃完晚饭,伙伴们就在楼下呼唤我了。想起伙伴们的约定,我狼吞虎咽地吃完馒头,粥也顾不得喝了,就跑下楼和伙伴们汇合。
我从仓库里拿出老爸给我买的鞭炮、礼花。跟小伙伴们把鞭炮堆放在一起。其中有“二踢脚”“小蜜蜂”“钻天猴”……应有尽有,让我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我们选中了一个名字非常好听的“二踢脚”叫做“天女散花”。这个“二踢脚”不光名字好听,还非常好看。经过一段讨论。将由我去点燃他,我心惊胆颤地慢慢走到它跟前蹲下。我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胆战心惊地用香头去接触“天女散花”的引火线。
只听见“吱”的一声,引信冒出火星,“天女散花”被我点燃了,我迅速向后退,捂住耳朵。它在地面“咣”的一声巨响,“天女散花”随着一道光飞向了天空,那道光好像要把漆黑的天空划破。紧接着的又是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在夜空中盛开了一朵巨大无比的“鲜花”,“鲜花”带着七彩光辉四散下来,真像传说中的天女散花。“哇,真美啊!”“神奇啊!”我们鼓掌欢呼。
我们又选中一个“小蜜蜂”。“小蜜蜂”小巧玲珑制作的非常精美。成达是一个身体胖大胆子却不大的男孩。我们让他点这个“小蜜蜂”。老天似乎在戏弄他,成达第一次点“小蜜蜂”的时候,先是慢慢走到“小蜜蜂”跟前,慢慢地蹲下,颤抖着香火去点燃引信,但是香头还没有接触到导火线,别人的一声咳嗽就吓得他躲得老远。我们都笑他胆小。于是第二次他便大摇大摆地走到“小蜜蜂”跟前,可是到了跟前他就又跟变了一个人一样,变得小心翼翼了。终于“小蜜蜂”“嗖”的一声“起飞”了。它喷射出的火花不停地变换着颜色,它飘忽不定,一会儿飞到上空,一会儿从我们头顶闪过,不停地炫耀着自己。
一会儿,外面又响起震耳欲聋的礼炮,美丽无比的礼花。整个天空成了一个五彩的世界,四面更是鞭炮声声。我们在礼花、礼炮的照耀下欢呼着、跳跃着。
盼望着,盼望着,我朝思暮想的春节终于来临了,不仅结束了辉煌的虎年,而且也迎来了金色的充满希望的兔年!
我就像一只雀跃的小燕子,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嘴里还不停地唧唧喳喳地叫着,整天笑哈哈,不知笑的啥,在大人的面前跑前跑后,兴奋极了。我们来到大街上,只见倪虹灯闪烁个不停,到处张灯结彩,一副副的贴上,上面写着吉祥的话语,门上倒贴着一个大大的“福”字。正在这时一个小朋友大声呼喊:“福倒了!福倒了!”奶奶乐了:“对!对!福到了!福到了!”大家都笑了,笑得合不拢嘴,那个小男孩恍然大悟。我们买了很多很多物品,满载而归。
我们吃过晚饭,等待着这激动人心的时刻,“3--2--1”瞬时,烟花四射,仿佛如惊雷般的响声出现,我忙出来观看,这一看可了不得,天空呈现迷人的黑色,再加上灿烂的烟花,让人目不暇接,红的,紫的,蓝的,绿的,金的……五彩缤纷,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高,就象在比美似的`,只见一个金色的点,高高的飞起,然后只听见山呼海啸般的响声,空中散发出彩色的烟花,美极了!
我一看,这么好玩儿,让我也来试试吧!于是我拿起彩珠筒放了起来,可是我根本没有看说明,把它像枪一样,拿在手中“砰、砰”的发射,旁边有几个小朋友,眼里流露出羡慕的神色,我得意地放着,不料“嘣”的一声,彩珠炸了,把我脸上炸了一个黑黑的痕迹,眼泪不由自主的在眼睛里打转,因此,我在这里对大家说:鞭炮虽然好玩,但随时会出危险,请大家玩的时候要特别小心,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千万别出事。
今年的春节十分热闹,家里来了许多客人,叙叙旧,聊聊天,真是一个愉快的新年!让我回味无穷。
“爆竹声中一岁除”。又到了除夕了,我和爸爸妈妈又回爷爷家过年了。
到了爷爷家,我第一件事就是放炮仗。放炮仗的方法很多,方法一:我找了一个八宝粥的空罐子,弟弟先把一个擦炮放在地上,再拿另一根擦炮先点燃,然后用点燃的擦炮去点着地上的擦炮,把两个放在一起,我再用罐子扣在它们上面。“3、2、1、0,炸!”毛毛喊到。随着“嘭”的一声巨响,罐子像火箭一样冲上了天。这时,地上的另一个擦炮也“啪”的一声炸响了,我们叫它为“迷你震天雷”。方法二:我擦着一根擦炮,对着冒火花的地方吹一下,扔进小河里。大约三秒后,只听“啪”的一声,接着响起了“哗啦啦”的水声。我们叫它“水面浮雷”。
上面介绍的是我常用的两种方法,还有好多方法我就不说了,大家也可以自创哦!但是我要特别提醒一下大家:一定注意安全!
过年喽!过年喽!因为过年能尽情的放鞭炮,所以我特别喜欢!
今年过年,我们全家都去二奶奶家——三界招士湾,那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那里有开阔的田野,放鞭炮是最好的地方。小村里面有一家小店,里面各色的鞭炮、烟火吸引了我,有许多各色的烟火、鞭炮,有希奇古怪的恐龙蛋、小调皮、小水泡、美好时光……真是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
在这些烟火、鞭炮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恐龙蛋了,因为它的导火索比其他的要长一些,所以点燃后,我有足够的时间撤离,这样很安全。我以为放鞭炮是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给我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然而,了解鞭炮的起源,就会知道古代人放鞭炮的历史。鞭炮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工具,这就使得燃放鞭炮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其实,这完全是由古人的误解所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
人们为了对付这种动物,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它逃远的办法。古人说它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它,即驱逐瘟邪,才可得到吉利平安。到了唐初,瘟疫蔓延,有个叫李田的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制止了瘟疫流行。
这便是装硝鞭炮的最早雏形。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以及浙江温州等地是著名的“花炮之乡”,而且还远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燃放鞭炮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人们除了辞旧迎新在春节燃放鞭炮外,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婚嫁、建房、开业等,也要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这都是爸爸妈妈告诉我的,原来放鞭炮有那么多知识啊!放鞭炮!放鞭炮!我更喜欢了!嘣……啪……劈哩啪啦……劈哩啪啦……
今天是除夕,不用说,大家也知道要放鞭炮吧!我们今天就买了许多鞭炮,等待着夜幕降临……
“天黑了,天黑了,可以放爆竹了!”我高兴地喊着。“有什么好的,小心爆竹把你的衣服给烧坏了”妈妈不太高兴地说。我可不管三七二十一,穿好衣服拿好爆竹就立刻冲到楼下。爷爷、爸爸、妈妈、叔叔随后也都下来了。当然,我们是分工好的。爷爷、爸爸、叔叔分别放二踢脚、鞭炮和礼花。我和妈妈也就放一点手里拿的花。我再说一说那些包住放出后的效果吧!先是爷爷放的二踢脚,二踢脚不想理化放出的那样漂亮,可是,单单是那两响就已经让大多数人感到害怕。再说说礼花吧!礼花的声音不太响,却因为色彩鲜艳而讨人喜欢。现在,礼花已经成了大热门。最后说说鞭炮吧!它既不像二踢脚那样响亮,又不像礼花那样颜色鲜艳。可它却比礼花更响亮,比二踢脚更持久,绝对是过年的必备产品。
不知不觉中,爆竹都被我们放完了,可是,这过年的情景却被我深深地印在脑海中。
过年那天早上起,小村鞭炮声此起彼伏。早上起床要放两个二踢脚。中午祖宗被请回家要放两个二踢脚。午饭前要放两个二踢脚。而大规模的放二踢脚是在夜里十一点多。大人叫“发纸”,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两个字,我觉得应该叫祭祀诸神。那时候,小村里家家户户都在院子里点燃一大堆篝火。长长的木杆吊起鞭、地上摆放几盘礼炮,我戴着骑摩托时候用的头盔,躲在大门洞子里,在花墙上点燃一个二踢脚就躲进门洞,孙公子偶尔放两个擦炮,也制造点声响。鞭炮放完后,一般将近十二点,春节即将来临。即便不到十二点就燃放完,也要等着,到新年联欢晚会主持人报时的时候再放两个。
接下来各处烧香各处磕头,各处倒饺子。
我们村子很小,以前十几户人家,现在老的老,搬的搬,只剩几户人家,一直以来,小村里人心都很齐,干什么都齐心协力,除夕夜鞭炮也一起燃放。十一点左右,家家升起篝火,都站在墙头观望,好像在等一个命令。有的人家耐不住,第一个燃放起了鞭炮,如果这家人缘好,其它人家马上跟上,鞭炮齐鸣。人缘不好就惨了,其它人家都等着,直到鞭炮稀稀拉拉地响完,其它人家再一起燃放。
一年初一村里人聚在一起互相拜年,先燃放鞭炮的那家男人想讨个吉利,笑着问:夜来个哄上是我家先“发”的吧?一德高望重者马上应答:是你家先“放”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