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从西宁到拉萨坐了一天的火车。
在车上,我们看到了昆仑山上千年不化的雪,在可可西里看到了可爱的藏羚羊,在路上,我们看到了满地的梭梭。最后还看到了牦牛、羊和马过马路呢!
今天,我去了两个地方(雅鲁藏布大峡谷和南伊沟)。
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吧,雪山有好多啊!最高的就是南迦巴瓦峰了,它高7782米,是世界最高山排名第十五的一座大雪峰。他还有两个名字:"木桌巴尔山" "羞女山",还是世界上最美的山呢!
南伊沟的湖水很蓝很清。但小鱼可不少,不过水草很少,它们找不到吃的,好多鱼一年才长一斤,虽然小,但很好吃。山上的树上挂着龙须草,它是一种会飞的植物,靠风把自己吹走,然后吸掉树的'养分,他还能做枕头和药呢!
明天就要回家了,要早点睡了,不然明天就起不来了。
有些天的日记没写是因为只有8天时间,又是11点睡觉6点起的。
六月的雨,时而飘飘洒落的小雨密集,编织着离奇曲折的传说。时而万里无云朝阳如血,时而倾盆大雨进而暴雨,好比命运不幸的莫侧。哗啦啦下着十几天不停歇,阵阵雷雨倾诉着不尽的悲苦情怀。呤泣一曲凄惨的曲调!
远处的山村,近处的花草在雨雾中朦朦胧胧的,给人雾里看花的享受。夏日小树已经郁郁葱葱了,没有冬天的沧桑和秋天的萧条,取而代之的是代表生命的绿色。柳枝在风雨中独自的舞蹈着,有些孤芳自赏的感觉,曲线幽雅,随着那偶尔飘过的风轻轻的摇摆,看似零乱,却又错乱有致。那种妩媚却不沾俗气,高雅得像纯洁的少女。
六月的花儿开了,开的红火。姹紫嫣红的花朵装扮着城市的风景,绿意深深的叶子,掩映初夏的风情。蚊虫和小鸟,都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着夏日美好的时光。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到了冬天,雪就飘飘扬扬地落下来了。雪,是冬天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雪,是一个个调皮的小精灵。它们从天上跳落下来,有的轻盈地落在人们的手上,立即化了,成了一滩雪水;有的留恋天上的生活,不愿离开,在空中舞来舞去;有的顽皮地停在人们的头发上,跟着人们来了一段长途旅行。
雪,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风是他们的号兵,“呜——”冲锋号吹响了,他们便一齐冲了下来,整齐划一地站立在大树上、屋顶上、地面上。一时间,白雪皑皑,天地之间只剩这一片洁白,世界瞬间被雪统治了。
雪,是温柔的妈妈。似乎怕世间万物受凉,她轻轻地给大树围上白围巾,温柔地给大地披上一件白棉袄,悄悄地给屋子戴上一顶白帽子。被雪妈妈抚摸过的地方都瞬间换上了暖和的白色新装。
雪,还是冬天小朋友们最好的朋友。他们用雪堆成雪人,给它刻上精致的五官;用雪搓成雪球,互相扔来扔去;还躺在雪上,印出一个个生动的图案……雪地里回荡着爽朗的笑声,似乎在给漫天飞舞的雪花伴奏。
雪,是那么神秘。有时调皮,有时温柔,有时训练有素,还是我们小朋友最好的朋友。我真希望每天都是雪天!
西藏的风景很简单,就山水而已,西藏的山水很美,美就美在纯粹这两个字。山就是山,不会有哪个高僧在上面盖座庙,(盖了也白盖,没几个人能爬上去,水就是水,不会有哪个名人在那修个堤,(修了也白修,没几个人住在湖边。山除了苍云白雪之外,再无任何装饰;水更绝,就像突然从地底冒出来似的,一泓碧水就那么光秃秃的卧在荒漠中,甚至没有一棵树陪伴。
简单纯粹反而塑造了绝美的景色。傲然耸立的大山披着一袭雪衣,半隐于白云之内,似隐似现中透出一股子雄壮;碧蓝纯净的一池清水,安然藏身高原一隅,波澜不惊的展示着一丝柔美。
我们拜访的山叫圣母峰,湖叫天湖。
为了到珠峰,我在丰田陆地巡洋舰上蜷缩了近50个小时,快到目的地时,我们的老丰田开始不断的在羊肠小道办的盘山公路上盘旋,转到后来,别说司机,我都开始晕了。到山脚下的小镇吃饭时,碰到一位刚从珠峰大本营下来的游客,他沮丧的说,他在大本营苦耗了两天,可云雾缭绕,珠峰硬是连影子都没漏一下。看着这个倒霉蛋一步三回头的远去,我们也开始担心起来。导游开导我们,一切都是缘,缘分到了,自然能一睹芳容。
到了珠峰的第一个观测点,缠绕了珠峰好几天的云雾竟然一下散了,珠峰终于羞答答的露出芳踪。
珠峰没我们想象的那么高,那么巍峨,看起来,它甚至没有泰山、华山那么险峻。他就像个巨大的钝角等腰三角形笨拙的立在那里,与周围的群山连成一片,没有丝毫一览群山小的气势,(也难怪,世界超过8000的山一大半都在珠峰身边,自然显不出了。厚厚的白雪把珠峰染的一片银白,在高原期强烈的阳光下甚至显得有些晶莹。
很难用一个词形容珠峰,山的雄浑、壮美,云的飘逸、秀美,雪的纯净、洁白,再加上天的湛蓝、剔透,组合在一起,色彩绚丽却却又气质宁静。仿佛天堂。
离开观察点,老丰田吭吭吃吃的一路狂奔,终于在半夜11点赶到了珠峰大本营,这时气温已降到0度左右。我们跑进事先定好的藏民的帐篷,把带来的衣服全都在裹身上。又冷又饿,我狂喝了7、8碗酥油茶(很奇怪,一点都没觉得难喝,后来到了拉萨,又点过一次,结果还是一口也喝不下,估计那时真的饿坏了,哈哈,还吃了一块藏民地递来的风***生羊肉,(羊***死后不放血,放在阴凉的地方风干,吃得时候直接用刀割下来生吃。那肉的味道奇香,很酥又很韧,嚼在嘴里口感很不错。后来我还买了点风***牦牛肉带回来,可再也没勇气吃了,你们谁感兴趣,我可以提供。
吃饱喝足,身体也暖和起来,被同去小丫头拉出去看星星。我不愿离开暖和的帐篷,边走边嘀咕:“多大的人了,还看星星。”结果刚一抬头就被惊呆了----太美了,我一辈子从没见过那么多星星。成千上万颗星星就那么晶莹的镶嵌在墨蓝色的天空中,连闪都不闪,它们离我们那么近,那么清晰,放佛一伸手就能摘下来。我甚至还看到了银河----无数细小如恒河之砂的小星星组成一条灿烂的星带。我从没想过星空会这么美丽,它比最美丽的烟花还要绚烂,又比烟花永恒。在高原寂静的夜里,头顶着那么璀璨的星空,我突然理解了庄子说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么美的星空,谁都想融入其中。
盖着厚厚的被子,在红红炉火旁,我美美地睡了一觉(很奇怪,我在西藏只睡过两个好觉,一次在这里,还有一次在纳木错湖边,都是在帐篷里。
起来后,又坐车来到海拔5200的珠峰脚下。那天天气晴朗,天空连一丝云彩都没有,珠峰也彻底的脱下了云衫,赤裸裸的把他身躯展现在我们面前。有过前一天的震撼,我可以平静的欣赏这个雪白巨大的金字塔。这大家伙那么高,又披着冷艳的白雪,但很奇怪,他没给我一丝盛气凌人感觉,就像个憨厚的大白熊,亲和力十足。让人忍不住想去抱一抱他,呵呵。
山脚下有个许愿的尼玛堆,我捡一块小石头小心的摆上去,心里暗暗的许愿:“大家伙,我还会再来看你的。”
下山时大家都疲惫不堪,都缩在老丰田里打瞌睡。一路又路过一些景点,大家都没力气下车玩。直到路过一个藏獒养殖基地,我们才又提起了兴趣。来西藏之前,想着西藏一定遍地都是藏獒,可没成想,藏獒这几年价格飙升,稍微有个獒样子的,就能值个五位数。所以市面上根本看不到藏獒。在拉萨唯一次见到藏獒是在一个别墅的阳台上,我当时问主人,为什么把不把狗养在院子里,他笑道:“真养到了院子里,隔夜就被人偷走了。”还真没想到,这年头看门狗到成了梁上君子们偷窃的第一目标。在景区,也有人牵着一些所谓的藏獒和人拍照,那些狗倒是长了一幅吓人的样子,但看着它们比羊还温顺的被人摆弄来摆弄去,就不像藏獒。
一进獒苑就被一阵沸腾的狗叫声吓了一跳。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狗中之王,没想到那些家伙比我还兴奋,隔着笼子就像我扑过来,说实话,那一瞬间,我都吓傻了。最大的一只黑獒立起来比我还高,西瓜般大脑瓜,水桶般的身躯,四只爪子比人的手臂还粗,看着它们流着口水伸着血红的长舌头咆哮着朝你扑过来,那感觉,真是相当的刺激。
獒以头大、胸宽、爪粗为好,黑色较为常见,金色次之,白色的最少,这家獒苑的镇苑之宝是一只巨大的铁包金,据说价值300多万。大獒一个个凶神恶煞般,可小獒却很可爱,我们看到几只三个月大的小家伙,见我们来了,傻乎乎地盯着我们看,让人忍不住想抱一只回去。
到拉萨休整了一下,我们就朝纳木错进发。纳木错在藏语里就是天湖。平时在藏民的聊天中,感觉这个湖在藏民中有极高的地位,得知我要来纳木错,一个藏族朋友叮嘱我千万不要做出任何对湖不敬的事,如扔垃圾,洗脚等,“否则会遭报应的!”他一本正经的说。
赶到纳木错已经是8号的凌晨1点,同去的朋友得知当天是我的生日,就找了个小蛋糕,插上几根火柴当蜡烛,为我庆祝生日。在高原上、天湖旁、星空下、朋友中间,这个生日过得别致又不寻常。
第二天早早地爬起来看湖,纳木错和我以往看过的任何湖都不同。她没有绿树掩映、没有鲜花点缀、湖面没有飞鸟掠过,湖里也没有游鱼嬉戏,更没有一丝人工痕迹,没堤岸、没栏杆、没小桥、没凉亭、没小舟,除了远处的雪山,没有任何装饰。就像一块巨大而纯净的蓝宝石被佛祖凭空的扔在了这荒漠上,就那么孤傲的躺在那里,不粘一丝人间烟火。
可即使没有那些点缀,纳木错依然美得惊人。湖水碧蓝清澈,几可见底,湖面平静无波,仿佛一方明镜。举目远眺,极远处湖水与雪山连成一处,满眼都是冰蓝和雪白,冷到了极点,静到了极点、也妖艳到了极点。在湖边站久了,会有一种此身已不在尘世的错觉,果然不负天湖的美名。
站着看累了,索性半躺在沙滩上。有近水远山陪伴,真有点乐不思归了。直到同伴等不及,拽着我上了车,我才怏怏而返。
在拉萨最后的日子里,没逛什么景点,一个人到街上闲逛,在树阴下发呆,喝喝青稞酒,尝尝牦牛肉,过了几天神仙般的生活。
可我知道,西藏我还有好多地方没去,没看过阿里的荒美;没见识过骷髅墙和天葬台的诡异;没到哲蚌寺听过高僧的`讲经;没在风雪中泡过羊八井的露天温泉,没…… 不过没事,我还会再来的。
近几日也不知道怎么了,天气干热干热的,外面骄阳似火吧,但一点风都没有,又闷又***,这几天我开空调的频率都高了不少。可能这一上午我都是在空调屋里呆着的,倒不觉得外面有多热,直到妈妈让我下去拿东西的时候,打开门,就立马生出一种燥热感,大中午的太阳又大,还没有风,仅仅出去几分钟,我都觉得我要被烤熟了,回到家后,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把东西随手一放,马上往空调屋里钻。啧,我算是见识到外面天气的狠毒了。
这天变得如翻书一般快,上午还是个大晴天,下午就已经变阴了,天阴的让我感觉闷闷的,这种阴天啊,八成又要下雨了。过不其然,再大概六七点的时候雨就下起来了,听声来辩的话,雨下的倒不算很大,应该是阵雨吧,这场雨下了一会儿便停了,本以为下过雨的天气会凉爽一点,不过,我完全想错了……
由于房间里开过几次空调,而我也不怎么开门,屋子里还是蛮凉快的,直到我迈出房间门的时候,这家里什么时候这么热了?跟我今天出去的热度不相上下,不过今天中午是燥热燥热的,而现在是闷热闷热的,唉,我还指望着下场雨,能让外面凉爽一点呢!家里现在都是这个温度了,那外面的温度,可想而知。
进藏之前,我一直是个无神论者,还深以此为豪。但进藏之后,我有些动摇了。别乱猜,我没见到任何神迹,而且因为去的时机不对,连个活佛都没见上。让我产生动摇的就是那些普通的藏民。藏民对佛教的虔诚是出名的,每一个寺庙前,你都会看到无数磕长头(五体投地那种磕法的信徒;每一座寺庙里,都有信徒奉献的数以吨计的黄金和无数的珍宝;每一座高山上,都有信徒们拉的经幡(西藏的山大多无路,想在两个山头之间拉经幡,是要冒生命危险的。
而且藏民名对佛的信仰是无所求的,(这不像内地,要出了什么事了,才想到寺庙烧香拜佛,然后对着泥胎们提一大堆要求。所以内地的寺庙除了如来、观音之外----这两位据说可保家宅平安,就是财神和送子观音的信徒多了。念经、拜佛似乎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除了心灵的安慰和心理上的被庇护感,我实在看不出他们还能得到什么。
我们的教科书往往把宗教形容成麻醉人的玩艺,把信徒描绘成愚昧无知的弱者。事实上,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觉得那些整天对着泥胎一本正经跪拜的人真傻,把身心完全寄托在一种虚无缥缈的事情上更是不可想象。可现在想想,在全无外力胁迫下,要一个人对某种理想全身心的付出,而且只有奉献,毫无回报,这种理想该是如何的伟大。再说,佛教影响的不是某几个人,而是在千百年间影响了无数代人。
那么佛真的是虚无缥缈全无痕迹的吗?先不去理那些怪力乱神的神话和深奥难懂的经文,其实佛的印记已经烙印在每一个信徒的身上了。反映在人身上就是藏民的善良、质朴、平和、乐天知命,每天面对他们真诚和善的笑容,我真有种如沐春风,身心皆放松的感觉。这难道不是宗教的魅力所在吗,它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人的心灵,从而净化环境,给我们一个全无压力,怡然自乐生活。
憧憬归憧憬,可惜我只能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而已,佛虽伟大,但我现在的首要目标还是先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宗教这种高级玩意,还是等我满足了低等需求再追求吧。再说,我翻了翻戒律,发现目前能做到的没几条,而且,说实话,到现在为止,佛法还暂时没办法完全说服我。哈哈。最多等我累了,烦了,再去西藏沐浴佛光吧。
说说走的寺庙吧。
第一个去的事大昭寺。
相传建大昭寺时,几次均遭水淹。文成公主解释说,整个青藏高原是个仰卧的罗刹女。这个魔女呈人形,头朝东,腿朝西仰卧臂,大昭寺所在的湖泊原来正好是罗刹女的心脏,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说大昭寺必须填湖建寺,首先把魔女的心脏给镇住。然后文成公主还同时推荐了另外十二个小寺院在边远地区,镇住魔女的四肢和各个关节,共建了十三座寺院。
按照文成公主所选的位置,建寺首先要填湖。当时主要的运输工具是依靠山羊背着装着沙和土的袋子。就这样把这个湖泊给填平了,给大昭寺奠定了基础。其实今天的拉萨这两个字就是从大昭寺演变而来的。最早拉萨不叫LASA,古文书上都是RASA,RA是山羊,SA是土地,意思是山羊建的地方。后来因为修建了这样神圣纳佛殿,里面供奉了佛祖的像,有佛经、佛塔,还有四面八方的信徒来这里朝圣,大家都认为这个地方是佛地,所以又改称拉萨--LA在藏语里是佛的意思,SA是地。
(以上文字皆为摘抄,下面的才是原创。
大昭寺的门面极小,要不是门口密密麻麻磕长头的信徒,还有门口树立的牌子,我根本不敢相信这就是佛国圣地大昭寺。或许千年前的寺庙都是这么质朴,不像现在那样讲究门面功夫吧。
进去后排着队顺时针慢慢转,(到拉萨无论是逛庙逛街还是转经轮都要顺时针,你要是反着来,当地人会把你当异教徒的发现庙建得很深很大,却很矮,窗子也不多,出于保护古建筑的目的,里面也没怎么装灯,里面的照明基本上就靠酥油灯和一些手电筒大小灯泡,所以显得有些阴森。一进去我就有些头晕,感觉是钻进了一个大洞里,一些小的佛殿就像在大洞上又打了小洞,里面更是阴暗,佛殿没有门,只在门口挂了些铁链串成的门帘,透着股怪异。里面供奉的佛像在我看来,除了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还有点佛的样子之外,其余的都有些怪异甚至狰狞,在昏暗摇曳的酥油灯光映衬下,显得有些可怖。
在释迦牟尼殿之外,我看到了传说中的神木,就是1400年前大昭寺初建时数在那里的7根檀木柱子,柱身已被信徒抚摸的发亮,呈深褐色,敲之发出金铁之声,我摸了一下,手感极凉、极硬、极滑,仿佛金石。我心里暗想,这几根大木头陪了佛祖1400多年,不知道有没有领悟佛法,得道升天。
随着越走越深,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酥油的膻甜味,我感觉更不舒服了。可庙堂极小,大家只好排队鱼贯而行,想先出去都不可能。郁闷间,看到前面一藏民旁若无人的从案几上拿了一把钞票,还数了数,若无其事的继续走,我大惊。同去的人解释说:“这里供奉不求多,每个佛像只须供奉1毛即可,如果身上没零钱,你可以放张整钱,然后可自己从案几上拿钱找零,刚才那人就是放了十块钱,然后自己给自己找零了9块9。”我大乐,没想到这里民风纯朴如斯。于是也放了十块,抓回一把毛票,拣几个看着不那么凶恶的佛像挨个派钱。
因为走在前面的藏民见佛就拜,见灯就添酥油,队伍慢的像乌龟爬,为排遣无聊,我没话找话和前面的一个藏族小姑娘搭讪,“小姑娘,你给灯里加的是什么?”小姑娘腼腆一笑,“酥油。”“为什么要加酥油?”“酥油最纯净,佛祖喜欢。”“你觉得佛祖会保佑你吗?”“会的,当然会的。”停顿了一下,又说:“我也不清楚,我是跟爸爸学的。”这时,走在姑娘前面的一个汉子回身对她小声嘀咕了几句,似乎是告诉小姑娘拜佛要虔诚,或者要她别理我这个无聊的汉人,于是小姑娘便潜心拜佛,不理我了。
终于走完了大殿,站在门口,回望大昭寺,我总感觉在辉煌壮观的鎏金铜顶之下的寺庙若有若无的有一丝让人恐怖的力量。或许这座寺庙是为了镇恶而建,以恶治恶,所以本身难免带有一些戾气。
接下来一站是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是松赞干布为了迎娶文成公主兴建的,(估计这位干布先生就是中国最早的为娶老婆而盖房的房奴,不过这老先生真牛,娶个老婆就要造一座13万平米,1000间房间,高117米,13层高,还包括粮仓甚至监狱的宫殿,他难道不知道他这种做法给后世的男人多大的压力吗,哈哈。布宫建成后,几经焚毁,后在五世达赖主持下重建。“布达拉”系舟岛,是梵语音译,又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布达拉宫俗称第二普陀山。布宫分白宫和红宫,白宫横贯两翼,为达赖喇嘛生活起居地。红宫居中,供奉佛像,松赞干布像,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像数千尊,以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整个建筑包括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
站在布宫广场仰望布宫,唯一的感受就是雄伟,别的宫殿是依山而建,布宫却是包山而建,气贯苍穹地把整座山都包裹了进去,霸气雄浑的简直不像人间的建筑。
进了布宫内部,感觉便成了奢华,用珍珠如雪金如铁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一座灵塔要耗费3700公斤(注意不是克纯金,上万颗珍珠宝石,而这样的灵塔大大小小有七八座,其余万余两白银铸成的十一面观音像,数吨重的铜镏金坛城(坛城是佛教教义中世界构造的立体模型,也是佛居住,说法的讲坛,其余金册、金印、玉印、贝叶经、甘珠尔经、金银品、瓷器、珐琅、玉器、锦缎品及工艺品更是多的无法计数,整个布宫就像个巨大的藏宝库,我就像闯入大观园的刘姥姥般咂巴着嘴逛完了布宫。
只是我不明白,布达拉宫虽说最初是皇室宫殿,但到后来,已经转变成各代达赖喇嘛的东宫,一个佛教圣地,干嘛要搞得那么奢华。这不是跟佛法讲求的清静平和相悖吗。同去的一位居士告诉我,俗世中人没办法一开始就领略佛法的精妙,这些珠光宝气的东西就是用来震慑这些俗人,让他们对佛法产生敬畏之心,然后才好教化他们,指引他们入佛门。
没想到几千年前和尚们就懂得了包装学,佛靠金装,倒也不无道理。只是那些喇嘛连生活中也那么奢侈(达赖行宫里的装饰也极为奢华,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了,这一点,那位居士也没给我答案。
最后一个去的寺庙是扎西伦布寺,扎寺位于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听说前几天那里地震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那里是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也是历代班禅举行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与拉萨三大寺并称为西藏四大寺。始建于1447年,由宗喀巴的弟子一世达赖喇嘛根敦朱巴主持修建,寺内有世界上最高的强巴佛镀金铜像。“扎什伦布”藏语意为“吉祥须弥”。
很可惜,到了扎西伦布寺,我对寺庙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而且为登珠峰积蓄体力,我也没仔细逛,就说说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几件事吧。
一是法印,法印似乎是喇嘛配合念经摆的几个手势。例如双手握拳,交叉放在胸前就叫法如轮转等。我在一间大殿的壁画上看到了几种法印的摆法,也就模仿的学起来。学的正起劲,一喇嘛走过来,告诉我,不懂别瞎摆,每种摆法都有讲究,乱摆很容易走火入魔的。我吓得赶忙离开了那个殿。
其次就是醍醐灌顶,这词儿我很早就听说了,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这次真的领教了。在一大殿里,我看到很多人都排队到一老喇嘛面前,从他的大壶里用手接一点液体,然后喝一点,再把剩下的涂抹在头顶。我好奇,也跟着做,没想到那液体不是水,而是生酥油,喝进嘴里,油腻腻的直犯恶心,把那酥油抹在头顶更难受,头发变得粘粘的,还满头的油腥气。回去后一查字典,原来醍醐就是酥油的意思,不知道我被灌顶之后,会不会交点好运。呵呵。
还有就是辨经,辨经是喇嘛学习经文的一种方法,辨经时两个喇嘛一组,一立一坐,立者向坐者提各种佛学问题,由坐者回答,每问一个问题,提问的人都要拍一下巴掌。几百组人同时问答,场面很壮观。据说,每年西藏的几个寺庙都要联合举行大型的辨经大会,胜利者成为格西(相当于佛学博士,地位仅次于活佛。看着热火朝天的辨经场面,突然想到我小学老师曾经说过,真理是越辩越明的。估计,藏传佛法就是在这千百年来的辩论中不断的去芜存菁,逐步完善的吧。
逛的累了,我就找了个偏殿坐了会,在我旁边,是一个小喇嘛和一个藏族少年正在擦洗酥油灯,他们擦得十分仔细,每一盏灯都被他们擦得亮闪闪的才仔细的摆回去。我闲坐无聊,和他们聊天,原来那少年是小喇嘛没出家时的同学,今天是特地找老同学来玩的。闲聊了几句,那藏族少年突然问我:“你觉得做喇嘛好嘛?”“这个,”我一时无法回答,“不知道,不过至少对我来说,做喇嘛太辛苦了,你觉得呢?”“我想做喇嘛!”“为什么呢?”“因为做喇嘛自由,”少年稚气的脸上一脸向往,“除了念经的时候,其余的时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躺在床上吃饭也没人管。”呵呵,这个理由新鲜,和我小时候因为不愿做功课而渴望上班一样。我问小喇嘛:“做喇嘛真那么舒服?那你怎么还要干活?”小喇嘛不好意思地说:“我还不是喇嘛,我现在只是跟着师傅学经的学徒。”“那要怎么才能成为喇嘛?”“要的。”“怎么考?”“背经,能背下两部经就可以了。”我呆掉,那么厚的经书,毫无逻辑可言,完全靠机械死记硬背,也真难为他们了。后来我才知道,那小学徒进寺两年多了,一直没通过考核,所以只好一直做学徒。而且即使做了喇嘛,也有一场一场的辨经会等着他们应付。这年头,当个喇嘛也要被考核,看来哪的日子都不好混呀。
说实话,在那些虔诚的藏民身上,我看到了佛大法的伟大,可佛教本身,无论是寺庙、喇嘛还是那些佛经,都让我找不到信奉的理由。或许,下次去西藏,我会找到答案的。
我们西藏的第二站是南迦巴瓦大峡谷。在这里随处可见成群的牛羊和云雾笼罩的山脉,据说南迦巴瓦峰终年被云雾挡着真面目,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带着面纱。这里还有沙山,不可思议的是,它竟然是天然形成的,大自然的力量真强大!
中午,我们去了一户西藏当地的人家作客。主人热情地招待了我们,但他们不太会说普通话,我们是用手势沟通的。他们还特地给我们准备了西藏的特色奶茶呢。可是我有点喝不惯,好咸!我们在主人家吃了中饭,还品尝了藏香猪,味道不错,就是皮硬了一点。
下午,我们来到了下滩本宾馆。这个宾馆真是太酷了,由八个小宾馆组成,每个宾馆有20个房间,而且每个房间都能看到远处的群山呢,太漂亮了!
今天我过得很愉快,期待明天精彩的旅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