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并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有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的秘密何在?对于这一连串的问题,我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也没能把它研究透彻。然而,当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之后,给了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共有100条建议,内容充实,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书中的100条建议,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每条建议像一场甘雨般化解着我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给了我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21条建议“兴趣的秘密何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他的众多建议中,不止一次提到关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他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兴趣的秘密何在?他说,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他们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兴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同时,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终的源泉之一。因此,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动脑探索过程,他认为,离开了脑力劳动,就既谈不上学生的兴趣,也谈不上他们的注意力。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兴趣就像是一条潺潺的小溪,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让他们想学、愿学、乐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
因此,他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努力思考和理解教材中那些结合点和线索。他认为,只有抓住这些思想的交接点,才能在认识周围世界的真理和规律性中解释出某种新颖的、出人意料的东西,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知识的兴趣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
让学生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体验到知识是一种那个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比任何东西都更强有力的一种那个激发求知兴趣的刺激物。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学习和创造、实践的兴趣,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师,我曾做过许多尝试:精彩的课件设计、动听的激励语言、形式多样的课堂游戏、竞争激励等。我自认为做得不错,可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的——兴趣的秘密何在后,我曾经的努力就显得黯然失色了。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所追求的知识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可见,我以前的努力都停留在了对学生表面的兴趣刺激上。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建议中不止一次地论述过“手”对于一个人思维的促进关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朱育文。在第28条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即给我们指出:儿童的智慧是在手指尖上的。在第40条“动手和智慧”中,苏霍姆林斯基进一步阐述了他关于劳动促进智育的观点。
在这一条建议里,他又一次提出了要让孩子多从事一些动手的劳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当然,他在这里的动手可不是一般的、随便的劳动,就像体力劳动不能代替体育锻炼一样,那些不需要任何技巧与动脑的动手劳动,对思维的促进是没有什么帮助的“他们的双手只不过是一种发出体力劳动能量的器官,而远非一种创造的工具”针对许多老师(包括家长)总担心孩子从事劳动而耽误了宝贵学习时间的情况,他说:双手无所事事,像不假思索地随便找点体力负担给学生让他有事可干一样,这两种做法对于少年的智力发展是同样有害的。他说,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把抽象思维跟双手的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离的这些区域就处理沉睡状态。在间年和少年时期,如果没有把这些区域的活力激发起来,那么它们就永远不会觉醒了。为此,他主张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的双手能做出准确的、有成效的动作。手能教给思维以精确性、工整性和明确性。通过孩子们动手,使他们了解了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推测能力。
看完某一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对高中生有帮助的《解忧杂货店》观后感800字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写这篇读书笔记,已经是看完《解忧杂货店》几个月之后的事了,故事情节已经记不太全了,人名也几乎全忘记了,但还是拼命回忆,尽量将全部的感触记录下来。
《解忧杂货店》是一本感动到落泪的治愈佳作。阅读过程中,好几次眼泪都差点掉下来。小说围绕杂货店与幼稚园(原谅我名字记不得了,将跨越三十年的人和物联系起来,感动、温馨的故事穿越时空,温暖了所有人的心。三个逃亡的少年也因此从偏离轨道的歧路上离开,重新步入正轨。小说中,追逐梦想的音乐家、在恋人和梦想之间摇摆的运动员、不得不与全家人踏上逃亡之路的少年……每个人都因为杂货店的“解忧”,抛开迷茫,获得了坚持下去的动力,重新燃起了生活下去的希望。原以为东野圭吾只是擅长写推理小说,读完才发现自己的视野太狭隘了,这本治愈系的社会小说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大师果然是大师,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
小说围绕着与陌生人的联系展开,通过对逆境中的陌生人的鼓励、支持、帮助,自己也获得向上的力量。在如今这个冷漠无情的时代,与陌生人相遇时,我们都无话可谈,仿佛我们生存在了一个冰冷无情、不关心他人的社会中。我们偶尔会认为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没有人关心自己。但《解忧杂货店》向我们传递了没有人是孤独的这样一个主题。在这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陌生人之间的`脉脉温情,看到了冰冷社会中那一股股温暖人心的热量。是的,我们总会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与陌生人相依相伴,相互鼓励,相互安慰,获得坚持下去的希望和力量。
我最爱的推理日剧《相棒》里的主人公杉下警部曾对犯人这样说过:“你觉得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与任何人都没有联系的人吗?有些时候可能就连我们自己也没注意到,我们所有人都在某个地方鼓励着他人,也被其他人鼓励着,人,不就是这样的吗?”这段话用来作为《解忧杂货店》的主题,再合适不过了。五仁君的读书笔记名为“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也正是这样的意思。日剧《为了N》中的一位医生对女主说:“人不可能在不给别人带去悲痛的情况死去,就像人活着不可能不给别人带来痛苦一样。”换个角度说,人只要活着,和他人的羁绊就不可能断开,只是我们可能没有注意到。所以没有绝对的孤独,人和人之间也总会有温暖感人的故事,在温暖着我们的回忆,修复我们那颗在尘世挣扎中变得千疮百孔的心。这些温暖是我们生存下去的动力。就算世界充满荒凉、遍布荆棘,我们也总会在某个地方感受到温暖。
“我从未读过这样的小说。”这是很多看完这本书的人最大的感受。小说的结构和主题都出人意料。读完第一个故事后,我简单地以为后面每个故事都会以和第一个故事相似的模式展开,然后不断地读下去,不断地令我惊讶。每个故事的呈现方式都不尽相同,解忧的人也各不相同,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交错使用,三十年前、三十年后时空穿梭,眼前仿佛铺展开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这或许就是小说的魅力。读完小说,好想自己也写一封信,在那个特定的时间,投到杂货店的信箱中,是不是我也能获得一些鼓舞人心、不断向前的动力呢?
守住心中的梦想,想着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人在牵挂、鼓励着我们,那么无论什么样的风雨,我们都能大笑着奔跑前进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