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拜读了吴非老师的《一盏一盏的灯》这本书,书中讲述了六十多个朴实感人的教育教学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盏一盏的灯,以小见大,深入浅出,提炼美丽隽永的教书育人精神、教育教学常识和教师职业道理,展现一线教师的思考与智慧。每个故事以叙述为主,还原现场或情境,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教育的美、爱、责任。
六十多位老师从自身实际出发,演绎了一篇一篇精美的篇章,演绎了一位位老师的风采。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所担任的不单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是他们的引路人和精神的支柱。一个孩子的成功与否可以说和我们有很大的关系。黄雅芸老师写的《我想听你把话说完》,黄老师遇到的这个问题——是否拖堂?不拖堂我们平时认为应是教师的好习惯,但当一个孩子正在努力组织语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教师该怎么办?是立刻打断孩子的发言,结束这节课的内容,还是坚持让孩子将要说的话说完?在一次明确规定拖堂就扣分的大奖赛的课堂上,黄老师坚定地选择了后者,继续给这个孩子一分钟的时间,鼓励他把话说完整。她坚信,只有今天让孩子慢慢地把话说完整,将来他的发言才会准确简练、既精彩又睿智。是否获奖已变的不再重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信心成为我们的应该去面对的事情。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是我国几千年以来的一句话,一个孩子喜欢上一个老师了,相信这个孩子这个学科不可能会差,甚至是这个学科的佼佼者。每位教师,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当然,我们并非是为了照亮别人而生存的,教师先得照亮自己,审视自己走过的路,让心我们自己的中充满光明。
在我的成长中路途上有无数人历经于此,他们会留下烙印和一览而过,而我的成长中正因为有了她让我从此改变了我自己。
是他教会了我什么是诺言,从那一刻起,他说的话成了我成长中的一盏灯。驱散了我心中成长中的黑暗,他那一句我都知道了没想到你这么不遵守诺言。让我顿悟,原来诺言如此的重要,渐渐地理解了,原来这就是诺言。
诺言是两国军王煞血为盟的气魄。诺言是苏小小一生的.期盼,诺言是林则徐的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走诺言是掷地有声的千金诺言,轻的如若从未洗过,一般诺言有无数定义,却又有多少人会遵守诺言,做到第二个苏小小,第二个林则徐。诺言建立在信任上,只有互相信任才会许下诺言,不是吗?而我和他的故事也是建立在他信任我的基础上。
我和他是同学,但他比我大一岁,我叫她姐姐,可他却叫我的小名,我与他很少说话,直到那一天忘记因为什么了,好像是要开新课边找人和他约好了放学,我来拿笔记,直到放学的时候,突然被通知要留下来值日,当时心里便起了他放学较晚一些,而那时正好我只是偏偏今天老师让大扫除,要把教室里外擦一遍,需要很长时间这样中途要到啦。合计换水时间更长了,让他尽快找到他,我很快地扫完了地,顺便通知还留下来擦教室,心里十分着急,便匆匆忙忙,差点就出去找他,找到他时已经放学后一个小时了,他依然在校门口等等着我。没想到你这么不守信。我便急着跟他解释,我不是我,我说值日,然后要大扫除,可无论如何,你也没理由不遵守你许下的诺言。
那天下午天黑了,我的心却亮了,我跟他道了歉,并说明原因后,他虽然说了我的,却没有责怪,我是他教会了,我要遵守诺言,以诚信为本。
诺言究竟是什么呢?诺言是,我今天成为一名团员,我发誓爱党爱国,爱人民,诺言是张仪的划地600里为楚,诺言已经成为了我心中的灯,成长中的灯。
这是一部关于苦难抗争和灵魂救赎的为主题的小说。在复活节放假的时间里,我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有人说,能引起读者共鸣,并留下长久思考的书就是好书,李佩甫的《城的灯》无疑是一本好书。
在我用急行军的速度读完了整本书,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感受着冯家昌带领着冯家的其他几个 蛋 在与命运苦难抗争过程的那种内心的痛楚、情感的撕裂、人性的无奈、心灵的扭曲……直至丧失自我,同时也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从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他自己不仅提了干,转业后还成了副厅级的干部,同时还成功的将几位弟弟除了拒绝离开的冯家老四都 日弄 出了上梁村,培养成在各自领域里的精英,从结果来看,冯家昌无疑是成功了。但在在这个过程中,他背叛了自己的爱情,摒弃自己的良心,放弃自己的尊严和底线换来了所谓的 成功, 并时刻接受着灵魂的拷问,那么,他真的成功了吗?
在读完《城的灯》以后一个多星期里,我如同经历了段长时间的旅行,思绪陷入深深的倦怠之中,不曾一次拿起书本。如同书中女主人公在最终接受自己深爱苦等的男主人公冯家昌已经抛弃自己跟一个城里的姑娘成婚以后的那种感觉, 命,保住了,心,寒透了。 阅读的过程,感受着别人的悲欢离合,也品味着自己的人生百味。
冯家昌的命运和我们现实中相当一部分人的命运是何其的相似。我们中的大多数,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何尝不是被命运、责任、和各种期许裹挟前行。 家昌 这个名字本来就赋予了主人公太多的责任,承受着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命运并没有给他更多的选择权利。书里面有句话: 有时候,真诚并不是一种品质。在某种意义上说,真诚其实是一种权利, 道尽了现实的无奈。当他只是个穿不起鞋的高中生的时候, 刘汉香 成为了他的一个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在命运的安排下,他参军入伍了。为了那 怀揣四个兜, 娶汉香,他连续五年寄回 优秀士兵 的奖状,并在 奖状 的后边留下三个字 等着我, 这个时候,他是那么的虔诚,努力。而在他具备的能力离实行他的梦想越来越近时,他与刘汉香却渐行渐远了。在他娘临终前,他答应他娘,要让兄弟们都有出息。最终,为了这个更高的 梦想, 把他的四个弟弟都 日弄 出上梁村,进城,他需要更大的能量来实现这个梦想。于是,他放弃了刘汉香,与周主任介绍的有背景的城里姑娘结了婚。这个关键的选择和放弃,让他从此有了依仗,最终通过不懈的奋斗和努力,他把他家的一个个 蛋 都培养成了人才,进了城,改变了命运,换来了城了的 灯。 沐浴在城里的绚烂的灯光里,欣赏着满目的浮华,走在拥挤的大街上,心却空了。对照现实,何尝又只是冯家昌如此,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在追求物质的梦想过程中,能力越来越强,梦想越来越高,责任越来越重,他人越来越多,自我越来越少,这个是现代人普遍所面临而又努力逃离的`灵魂拷问。
从刘汉香和冯家昌的命运发生交集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她悲剧的一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开始一直看不懂这一段所蕴含的寓意。为什么后来刘汉香站在殉道者的制高点重新出现在世人的面前时,书中那段描述她进城梦境的描述中,进城的每一道关卡的收费员,都要求她把心交出来才可以过关,而她却没有 心, 最终也没能进 城。 那么在她 殉道 的过程中,她是如何把 心 给弄丢的呢?
刘汉香在最初的时候,说冯家昌是一个 狠人, 从书中的描述来看,柔弱的刘汉香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 狠人, 这也是她爱上冯家昌的原因。这是一个纯粹的女子,为了爱情,她可以放下对所有物质的索求,不顾世俗的眼光,跟反对这桩婚事的家人断绝往来,毅然决然的下嫁到 夫家, 八年如一日的,独自支撑起这个家。然而,当她得知她苦等八年的 丈夫 已经为了更高的 梦想, 而抛下她,娶了个城里姑娘的时候。面对全村人的愤怒,她又决绝的搬出夫家。在进城见了冯家昌最后一面后,她绝望的选择了原谅、离开。我想就是在她内心受到极度伤害而完全绝望后到完成 重生 的过程中,她把的 心 弄丢了。至此,正如在本书开头作者引用《圣经》中的这句话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仍旧是一粒。若是落在地里死了,就结出了许多子粒来。 刘汉香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会了栽培技术,然后重返乡村,当起了村支书。并通过自己无私的奉献和努力,带领大家脱离了贫苦;通过自己无言的身教,激发了人们的内心的真善美。然后又通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成功的培育出了 月亮花, 而就在功成名就之际,她倒在了血泊里,就在弥留之际,还一直念叨着, 天呐,谁来救救他们……。 她通过 殉道 的方式,成为了人们新的精神信仰和道德丰碑。人们通过对她的缅怀,叩问内心,默默的寻找着自己灵魂深处丢失的东西,她已然成为了人们心城的一盏 城的灯。 当上梁村成了 月亮镇, 当村民成了市民,人们胸前挂着的那条滑稽的白毛巾成为了人们内心坚守的象征。
冯家昌的故事,不免让人心酸绝望。还好有冯家的老四, 铁蛋。 他的担当和良知,如同荒漠中的一抹绿意,让我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他是四兄弟中唯一没有按照冯家昌的安排进城的人,当他用他的方式对曾经的 嫂子 做出补偿的时候,让人心生些许暖意。他记住了他的 嫂子 在冯家的八年时间里为他们付出的点点滴滴。他尊敬她,爱护她,用世人无法理解的癫狂的方式守护着他。也许,在世人的眼里,他是冯家最没出息的,但他却是冯家无兄弟中最无愧于人世间的,因为,他坚守住了灵魂深处大多数人都已经丢失的东西,他的心没有在追逐中丢失。最后,冯家昌在功成名就以后,喝醉了酒,哥四个连夜赶回那多年没回的上梁村时,却在已经成为 月亮镇 的上梁村里兜兜转转了一夜,都没有找到想要回的上梁村,
他们再也回不去了。最后,在冯家老四的指引下,他们哥五个在 香姑 的坟前的忏悔,完成了他们的自我救赎的仪式。
李佩甫说: 这里的城有双重含义,它既是物质的城,也是精神的城。 冯家昌在追求物质的城的过程中,把心丢了,刘汉香在最求精神的城的过程中,心也丢了。唯有冯家老四在追逐的过程中,坚定的捍卫和坚守着内心的底线,所以他的心还在。不管追求是物质的城,还是精神的城,都需点亮心灯,指引前行的脚步,才不至于迷失自我。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