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没有定义,但对于我而言,美的定义就是心。心,是无法看见的;但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喜欢看人的眼睛,虽然这样做看见的不一定是一个人真正的品质,但一定有一瞬间是他最真实的一刻!
美,有很多种:静物凝固的美,动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蔚蓝的天空是单纯的美,深蓝的大海是磅礴的美!
美,多么美好的词,说一个人美,可以用各种华丽、虚夸来赞美!说一个样东西美,可以用各种各样的言语来夸耀!美,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词。
对于美,我有两段文字来表达(是我好朋友写的的,我比较喜欢的):
1、乡下的月光是很难形容的,它不像太阳的投影是从外面来,它的光明犹如从草木、从街道、从花叶,乃至从屋檐、墙面内部微微的渗出,有时会误以为万事万物的'本身有着自在的光明。假如夜深有雾,那么会发现:到处都弥漫着清气,当萤火虫成群飞过,仿佛是月光里掉落出来的精灵。——《月到天心》
2、她很美,脸腮绯红,像月季花瓣。一对深深地酒窝随着她那从不停歇的笑容跳动着。她的柳叶眉细而长,一对明亮的大眼睛像能说话似的闪烁着快乐的光芒。端正的鼻子下面是一张樱桃似的小嘴,一头乌黑的长丝在风姑娘的“指挥下”如同蝴蝶飞舞那美丽的姑娘》
对于美,我最深的体会是:我最最最要好的闺蜜兼姐妹——“露莉”(笔名)她长的不是特别美丽的那一种,但是她的行规却是最好的;她的成绩或许对于一些学霸(年级前十)的人来说是属于“下游”的,但是对于我而言,她是最诚实的!她的美第一不在外表,第二不在成绩;她的美第一在行为,第二在诚实!我喜欢这个好姐妹,不管她做了什么,她在我心目中永远都是曾经那个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帮我的女生,我希望她可以永远像现在这样,美在内心,而不是美在外表!更希望她能够两者兼得(内外兼美嘛~)
美羊羊是村子里最美丽的羊,可是她总被灰太狼抓回家,不过它每次都安然无恙地回家。
有一次,美羊羊和暖羊羊一起去摘花。美羊羊对班长说:“班长,我去别的地方摘吧”!班长说:“好吧,不过你要小心一点”。美羊羊走呀走呀,突然灰太狼扑地一声从草丛里跳出来,向美羊羊走去。美羊羊见了,大声喊:“班长,班长……”可是班长离它太远,无法听到它的喊救声。美羊羊只好自己想办法了。
回到家里灰太狼说:“老婆,你知道我给你带了什么吗?”红太狼说:“什么啊?”“美羊羊”!灰太狼兴高采烈地说。“老公,你太棒了”!过了一会儿,这件事让喜羊羊知道了,他连忙去向慢羊羊村长汇报,慢羊羊村长叫来村里的其它羊,叫它们去救美羊羊。聪明勇敢的喜羊羊想到了一个办法说:“让我来引开灰太狼夫妇,你们趁机把美羊羊救走。
就这样美羊羊有惊无险地回到了羊村。她还谢了谢大家呢!
有些同学们认为“时髦就是美”,常常把“时髦就是美”这句话挂在嘴边。
环肥燕瘦”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在过去曾经时髦过的事物中,有些真正美的,保存了下来,而其中一些则由于没有美的价值而被岁月无情地淘汰了。“文革”期间许多青年人头戴军帽,身着绿军衣,手捧红宝书,腰扎武装带,这也是当时风靡一时的时髦,但这就美吗?你也许会笑着摇头。同样,如今那些从“南风窗”吹来的时髦也未必见得就美。当前有许多同学们盲目追求时髦,一味效仿港台、国外的着装,分不清糟粕与精华,常把腐朽当作时髦,把颓废视为新奇,结果是弄巧成拙,反而丢掉了自身原有的美。
法国作家、政治家卢梭在他的《爱弥儿》中这样写道:“真正的美,是美在它本身就显出奕奕的神采,爱好时髦是一种不良的风尚,因为她的容貌是不因爱好时髦而改变。”他的话很值得我们思考。
那么,在形形色色的时髦中,究竟哪些是美呢?我认为,美应该是朴素自然,落落大方的,那种矫揉造作、奇形怪状的装束是称不上美的。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朴素是美的必然条件。在他的力作《安娜·卡列尼娜》中有一个情节表现了托尔斯泰对美的看法:小说中吉蒂和安娜一同参加宴会,吉蒂为了使自己的光芒盖过安娜,连裙子上的每一个褶都进行了仔细研究。她自以为美,可无人理睬她;相反,身穿一袭黑衣裙的安娜却使满座为之倾倒。这就是朴素的美感。李白有这样两句话:“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赞美的也是朴素的美。我认为我们中学生应该追求这种朴素美。
“时髦就是美”的看法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和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我们应该在外来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本民族的传统,创造出一种朴素、健康,具有时代感的美。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而正确的审美观是和人的文化修养、思想水平分不开的。要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不是—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它需要的是日积月累,对自我的不断完善。当你的文化修养和思想水平提高了,你就会认清形形色色的时髦中哪些是真正美的,哪些是不美的。
何谓美?何谓丑?一直以来我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但读了《巴黎圣母院》后,我终于懂得了美与丑的真正内涵。御前侍卫弗比斯虽然有着英俊的面孔。华丽的衣着,高贵的门第,但却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物。在他考究的军服下,却掩盖者一个无比丑恶的灵魂,他用情不专,具有行伍出身的兵痞习气,酗酒说粗话,粗鄙龌龊,只要探究他的内心,我们就会发现,高大的卫队长只是一个粗俗、卑劣的人。他,才是丑的极致。
而卡西莫多虽然身体畸形,奇丑无比,又驼又瞎,又跛又聋,但他善良而坚强。因为有着养育之恩,他对尊敬的副主教先生几乎是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真是一个典型的愚忠型的悲剧人物,然而,我们至少应该给他以公正的尊敬。他一直默默地爱着爱思梅拉达,那么的纯洁,那么的深沉,一味的奉献没有奢望,甚至献出生命。正是这种无比的爱,使他在世人面前展示了他的美。他独自一人抵挡着千百万流浪汉的进攻,他的形象在那一刻是那么的光辉伟大,他的灵魂是那么的高尚。
一个人的外表并不决定一切,内心扮演着比外表更重要的角色。一个人的外在是无法选择的,但可以追求心灵的真诚纯洁。同样,衡量一个人也要从他的内在品质出发,不能以貌取人。美丽的的貂皮下可能藏着一颗丑恶的心,而丑陋的蚌壳中却含着一粒璀璨的明珠。
我家阳台上有一盆残缺的盆景,残缺的枝,残缺的叶,透着一丝残缺的悲凉。我想,如果我是一位摄影师,我会把这盆景选作最佳景点。就因为它的残缺!
残缺也是一种艺术美。
在古希腊雕塑中,断臂的维纳斯以充分的展示了女性特有的温柔、美丽、永恒、青春著称于世。人们感叹这巧夺天工的杰作,她那残缺的双臂,使人们浮想出多少曼妙的身姿。许多大雕塑家都试着给维纳斯添加双臂,可结果令世人大吃一惊,无论哪种姿态的双臂都使维纳斯不再拥有那种含而不露、神秘而脱俗的气质了。人们不得不承认,正是她的残缺给人以广袤的想象空间,正是她的残缺造就了永恒。
记得有这么一个小故事:一群学生到教授家做客。教授的阳台上摆满了花盆,教授说:“这里有的是真花,有的是塑料花。你们能认出来吗?”学生们朝阳台望去,同样的鲜红,同样的嫩绿,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大家茫然了。许久,一位学生说:“那几盆是真的。”教授问:“问什么?”“因为这几盆有枯枝败叶。而另外几盆则完好无损。”众人恍然大悟。这盆景就像生命一样,不可能尽善尽美,反而,当它变的完美时,就不真实了——这便是残缺的艺术美。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面对红颜老去的残缺,李熠看到了亡国的忧思;“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面对故国落寞的残缺,刘禹锡看到了国家不再凄楚;“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面对枝头花落的残缺,李清照看到了心力交瘁的无奈。学会用那双欣赏残缺之美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那能接受残缺之美的臂膀来拥抱世界。你会发现,并不只有十全十美的人生才会迸出绚烂的火花。
残缺也是一种艺术美。
那天,我坐在长椅上吃冰棍,欣赏古城墙下的黄昏。身旁,几位环卫工人正说着笑着,清扫树叶与游人遗留的零食袋、废纸团。我偶然听见了一问一答:你说,咱每天这样是为了啥?”“图个乐呵。街干净了,自己和来玩的游客看着也舒服。我心中有什么忽然为之一动。
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美。它们无处不在,正等着人们去发现;它们闪烁着金子般耀眼的微光,温暖着人们的心灵。
画家梵高说:“没有一种蓝色不含有黄色和橙色。”正如他所言,即使蓝天大海也不是“纯蓝”的。不过,正因为有了那一点杂质,才成就了它们的美丽与壮阔。
就像没有完全纯正的蓝色一样,人生也没有完全圆满的。缺憾,总是有的。
王昭君容颜绝世,倾城倾国,她是和平的使者,为汉与匈奴的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她的人生是民族团结的象征,但她的人生圆满了吗?没有缺憾了吗?不,她在异乡孤苦伶仃,不能与亲人故友相见,思念的痛楚是她的一大缺憾。
苏东坡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自由而潇洒,游五湖四海,着诗文词赋,对生命的乐趣的确感受丰富,但他的人生圆满了吗?没有缺憾了吗?不,他受世人景仰,千古传扬,但是他面对与爱妻的生离死别,也无可奈何,诀别的痛心是他的一大缺憾。
成吉思汗东征西讨,国家领土空前扩大,亿万民众归附顺从,广阔土地物产丰饶,生命中的追求早已成为传奇,但是他的人生圆满了吗?没有缺憾了吗?不,他的追求没有止境,然而生命的短暂让他未能完成全部宏愿就匆匆离去,力不从心的遗恨是他的一大缺憾。
可是,有缺憾并不代表失去了美。
正因为有了王昭君的孤苦,才使世人记住了她,使她从历史上众多美貌女子中脱颖而出,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被时光匆匆地掩盖。为此,历代文人墨客怜惜她,仰慕她,为她写诗填词。
正因为有了苏东坡的痛心,才使他才思如涌泉,挥笔而成《江城子》。凄美动人的文字,真实悲凉的怀念,几百年后人们仍在诵读思索,并为此而深深感动。
正因为有了成吉思汗的遗恨,才让后人将他神化,认定若他活着,一定可以成为亚欧大陆的霸主。
从古至今,从未有过完全圆满的人生,缺陷、遗憾,也能为人生添彩甚至成为人生的亮点!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