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组织篇章造就转折形成波澜的又一重要技法。可以是先抑后扬,也可以是先扬后抑。如课文《琐忆》就是先抑后扬。作者回忆鲁迅开始使用了抑笔,说鲁迅多疑、世故、脾气大、不容易接近等等。文章往下的回忆,则逐一解除了先前的这种误解,推翻了听来的别人的议论。原来,鲁迅对青年平易近人,亲切热情,从不使用教训口吻;而对那些攀附阔老的奴才、伪装的道学者等,那确实是很有脾气、也很爱骂人的。这样,文章前后抑扬的呼应,形成了覆盖全文的波澜,增强了表达效果。
蜘蛛网上的小精灵
晚上,张盟盟正在家里写作业,突然,窗外传来呼救声:“你能帮我脱离蛛网么?”
张盟盟探头窗外,原来一个小精灵被粘在蜘蛛网上了:“当然能,但是,要看你值不值得帮助。我读几篇作文,你如果能用设问的方式说出结尾来,我就帮你。”
“嘻嘻……不就是结尾段里要有设问句吗?或者说,就是用设问句写结尾。小菜一碟,开始把。”
张盟盟阅读的作文题目是“气喘病”,内容写一个得了气喘病的人与病魔抗争而终不见好转的故事。
小精灵马上说出结尾:
我也想早日把气喘这一魔鬼从我身上赶走。这个世界上难道就没有驱赶气喘病这个魔鬼的仙术吗?
“不错不错,请听下一篇。”题目是“我不再是小姑娘了”,内容写一个胆小的小姑娘,平时连发言都不敢大声,见了虫子都要吓得大哭大叫,如今,在老师的培养下,已经有胆量了,不再是那个胆小的小姑娘了。
小精灵马上说出设问式结尾:
在老师的培养教育下,我的胆量大多了,再不是那羞答答的“小,姑娘了。爸爸妈妈也夸我有出息。我想,这难道不应感谢我的班主任——王老师吗?
“你真聪明。我再考你一篇”
这是一篇将老师比作“妈妈”的作文。
小精灵马上就说出了设问式结尾:
怎么样?认识我们的“妈妈”了吗?我们的“妈妈”可爱吗?反正在我们哥几个心中“妈妈是太阳”,我们是太阳底下最幸福的人。
“哦,果然很精彩!”
张盟盟用一根木棍将蜘蛛网缠下来,小心翼翼地将小精灵从蜘蛛网上摘下来……从那以后,小精灵和张盟盟成了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
“作文结尾案”侦破记
夜里,牛牛正在写作文,可是,该结尾的时候,却怎么也写不下去了。老师要求用“总结”的方式来结尾。牛牛还记得老师说过,总结式结尾,就是对正文的内容进行概括式的总结,并且紧扣中心,还要突出主题。可是,他就是写不出来。
此时,他已经困了,只好放下笔上床睡觉,留着结尾明天早上再写。可是,早上起床一看,结尾写完了:
电视台到队上去采访的记者要给爸爸照相,可爸爸却只让他们把他的'车照了下来。照片带了回来,妈妈看到照片流下了眼泪,将照片压在玻璃板下面。我和妈妈理解他,他爱他的工作,爱他的车……这就是我“陌生”的爸爸。
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总结式结尾,可是,这个结尾哪来的呢?难道妈妈偷偷写的?不可能啊,妈妈从来不替自己写作业。牛牛要弄个明白。
当天晚上睡觉之前,以《我的外公》为题写了一篇作文,故意留下结尾不写。然后躺在床上,打开暗淡的壁灯,半闭着眼睛,克制着困意不睡觉,等着看古怪。
12点时,突然,有一股风吹了进来。牛牛悄悄睁开眼睛一看,竟然有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坐在写字台前,正在写作文。
“天啊——”牛牛惊叫起来。
正在写字的牛牛一惊,回头一看睡觉的牛牛起来了,吓得他一下站起来,身子突然变小,接着变成一只燕子,顺着窗户飞了出去……
牛牛起来看作文,结尾已经写完了,而且还是总结式结尾:
外公没有说什么,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又背起邮包,向另一家走去……我的孙公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敬爱的人。外公每次下班回来,我总是迎上去,取下他的邮包,深情地叫一声:“外公!”
原来是一只会变化的燕子!
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通俗地说,它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谜面,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课文《一碗阳春面》就是范例。文章开篇,写大年三十深夜十二点,母子三人来到北海亭面馆吃面。这么晚了才来,而且是吃一碗,这一情节足以引起读者的好奇。接下来写一年后他们二吃阳春面,作者仍然没有揭开谜底。再写一年后他们三吃阳春面,时间、地点、人物依旧,阳春面变成了两碗,这又是为什么?读者的好奇心被作者撩得按捺不住时,小说恰到好处地通过母子三人的对话交代了他们所遭遇的厄运。但作者还嫌悬念设置得不够充分,往下是写母子三人十年没有来吃面,由此设下了新的悬念:他们为什么没来?他们的命运怎样了?直到篇末,读者紧悬的一颗心才放下,为主人公战胜厄运而欢欣。由于悬念扣人心弦,全文显得曲折有致。
一部《三国演义》、一部《水浒传》,究竟写了多少巧合,那是难以数清的。正是这个原因,无巧不成书几乎成了过去说书人的口头禅。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要想引人入胜,设置巧合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技法。如课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安排了许多巧合。篇首写林教头巧遇李小二,为下文写李小二知恩图报埋下伏笔。后写李小二巧遇陆虞侯,牵出林冲上街买刀准备复仇的情节。再写草料场巧遇大风雪。正是风大雪紧,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正是风大雪紧,林冲进了山神庙,才用大石头顶住庙门,从而听到了仇人的谈话,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于是忍无可忍,愤而***敌,实现了性格上的质的飞跃。整篇课文,连设巧合,环环相扣,推动着情节发展。
记叙文在尺水中兴波的方法当然不止以上几种,而且一篇文章中往往也不止用到一种方法。但是我们既要避免平铺直叙,又不能故弄玄虚,否则,过犹不及,甚至会弄巧成拙。
清人唐彪在《谱》中说:世间文字,断无句句看题、句句不看题之理,其法在于离合相生。又说:离合相生者,谓将与题近,忽然扬开;将与题远,又复掉转回顾是也。对于记叙文来说,就是在处理场面和情节的过程中,不必处处死扣主旨,而应采取若即若离的方式灵活安排,掀起文章的波澜,避免单调呆板。如季羡林的《马缨花》,文章用了几乎一半的篇幅回忆过去所住的大院,对这院子的人事沧桑、遗存古迹等等描写得十分具体细微,初读会以为这是回忆往昔居室中闪现出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以为主人公马缨花登上了文章的中心位置。往后就写马缨花的绿云红雾飘满了北京,正是这马缨花的影与光的对比,带给我无穷无尽的力量。至此,文章完成了对马缨花的全面的描绘和赞美。原来,前面部分是写马缨花的'影的广阔社会背景,没有影的对照,就不能衬出光。影中的马缨花值得留念,光中的马缨花则更可爱。这不正是离合相生吗?
这种手法的运用,主要是在组织篇章的过程中,有意将文章的主旨或感情潜藏起来,积情蓄势,就像水库蓄水一样,积蓄到一定程度,行文到适当的时候,突然间将隐含于文中的主旨或感情爆发出来,如水库之开闸放水。如毕淑敏的《儿子的创意》,作者以特有的清新、细腻的文笔,给我们叙述了儿子参加一个宗教博物馆建筑创意征文比赛的故事。通篇的构思十分精巧高明。儿子一心一意想拿金牌,妈妈气急败坏地阻止非难。儿子严肃认真,把参加课外活动看成是培养自己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妈妈则千方百计地引导孩子重视课本。多么尖锐的矛盾!然而,在文章的最后,当儿子拿到金牌,妈妈问他为什么想得金牌到日本去时,儿子的回答却是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啊。原来儿子的一心一意、严肃认真竟是为了一台游戏机!这里,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蓄放的手法。如果说全文的母子之争是一种积情蓄势,那么结尾的陡然一转,则是开闸放水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