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中,从道义上来说,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学会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只有这样做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才能在当今和谐社会中形成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生活在这个世界,都源于自己的父母,是他们哺育着我们成长,是他们来成为我们生活之路上的护航者。然而,其实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背上了孝敬父母的这个责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孝敬父母。从古至今,人们都应该明白“百善孝为先”的道理,“子路借米救父母”,“朱德《回忆我的母亲》”“孔融让梨”这些故事都可以充分的证明了,孝敬父母在中国的传统的美德中占据首要位置,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我们应该感谢父母,是他们给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权力。然而少年的时光充满着无限快乐,但是也伴随着求学的喜怒哀乐,其中也包含了父母的多少酸甜苦辣。父母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日夜操劳,任劳任怨。每当看到父母的黑发中增添的银丝,发亮的额头前留下岁月划过的痕迹,就会有一种力量在不断鞭策着我,让我们去认真的学习,用自己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父母,这也是一种行孝之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虽然我们现在还很年轻,有很多事情都还不能顺理成章的去完成,但是我们可以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换位思考。我们每个人以后都将会成为孩子的父母,然而我们孝敬父母的方式也不只是你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是在父母停下来休息时你递上的那一杯凉茶,在他们辛勤劳动流下汗水时递上的那一块毛巾,在你学会第一次做饭时端上餐桌上的那一顿晚餐。父母喜欢的东西,子女要尽最大的努力去为他们准备,父母不喜欢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报答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道不远人,父母面前能尽孝,才符合道义。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孝敬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如果我们不孝敬自己的父母,那就相当于一枝花插在花瓶中,虽然有色有香,却失去了原有的根。养育之恩须图报,望子成龙梦成真,孝顺家风世世传,绵延不绝代代兴。道也,非远人者,孝也,尊父母之所敬也。
都说父母是一片天,是一片遮风挡雨的天;父母是一棵树,像大伞般呵护我们健康成长。他们的付出不求任何回报。小时候不懂事的我总把父母对我的爱当作天经地义的事。现在我长大了,深深知道:做父母的真不容易,为了我们这个家,特别是为了我健康、安全地成长,日夜操劳。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尽自己微薄之力,担当起照顾、孝敬父母的责任,传播正能量!我妈妈今年40多岁了,在银行柜台上班,整天用电脑办,所以腰酸背痛是常犯的\'老毛病。这不,寒冷的冬天来了,这对妈妈的腰背可是雪上加霜。
晚饭后,我又帮妈妈捶背了,我的双手在妈妈腰上、背上来回地捶打着。捶呀捶,不一会儿,手有点酸痛了起来,心里真想对妈妈说“行了吧,我的手都痛了,要不,妈妈你自己活动活动就算了呗”正想打退堂鼓。可是一想到妈妈每天从早到晚都劳累的工作,捶捶打打,或许会减小一些疼痛,妈妈夜晚就睡得更香了,比起我这手酸痛又算得了什么呢?每当想到这,捶起背来更加起劲了,双手像两根插电的小棒槌,“哒哒……”地敲打起来。
妈妈直夸我说快赶上小按摩师了,我听了高兴地笑了起来,心里特别甜滋滋的。我爸爸在乡下上班,我和妈妈在县城读书,这样,每当周末爸爸才回一趟家。每次回来都带来了一袋脏衣服,以前是妈妈帮洗,现在我长大了,就替妈妈帮爸爸洗。我把脏衣服整理好,按深色和浅色归类分次放到洗衣机里洗。先按电源按钮,调节好水位,接着倒下些洗衣粉,最后按启动按钮。脏衣服洗干净了,我就搬到阳台去,用衣架把衣服一件一件挂起来,再用杆子撑到线上。等到晾干了,我又一件一件收下来,一一折叠好,整齐划一装到袋子里,我习惯性把上衣放在袋子的左边,裤子则放在右边,这样方便爸爸选出来穿时省事呢!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细小的事情,微不足道,但却是我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之一。
父母给予我们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从小怀一颗感恩的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承担一份为人儿女的责任。
“夫孝,德之本也”。孝道贯百代,上下五千年。孝道已成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
百善孝为先,尽孝是每个人必须担当的人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起码品德风范。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尽孝是种境界,尽孝是种美德,尽孝是不能等待的,尽孝是天长日久的.只争朝夕。人生不要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尽孝是在洗涤净化人的心灵,这个过程有种美感。
当今社会的人们为了生活和工作,起早贪晚的参与竟争和创业,使对老人们的“朝仰暮敬”成为了一种奢望。其实,尽孝也很简单,有时尽孝并不需要投入太贵重的成本,只需要奉献出那份朴素无华的浓浓的人性的亲情。有些人不孝,说穿了就是缺少应有的人性。
尽孝更是种高雅的快乐,是世间最美的一种享受。不孝之子的灵魂是丑陋的,这种人身边通常没有真心朋友,因为养育他的父母亲都感动不了他,问世间有谁能交下他?不孝之人沒有市场,万人唾弃他。父母善待孩子是人性情感的本能,可悲的是子女孝敬老人却为何成为不了本能?
孝敬老人就要“劳而不怨,又敬不违”,孝顺,孝顺,顺者为孝,尽孝首先应包容和尊敬老人所有的生活习惯。两代人成长在不同的社会环境条件下,沉淀后也必然存在不同的思想和文化烙印。不能以你的观点去硬性改变老人的意愿,更不应该以你的观点,拒绝给老人在物质上的投入与精神上的安慰。
尽孝的本身是一个道德范畴,尽管也有物质的属性,但更重要的是思想感情上的表达与满足。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尽孝,重在看心意,而不在于你奉送的物质多少。所以,尽孝与贫富没有必然关系,其实,奉养父母亲不论是一处豪宅,还是一间茅屋;不论是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不论是远隔千里迢迢的牵挂,还是近在咫尺的问候;不论是数以万计的金钱,还是端到手边的一杯清水,在老人的心目中,晚辈的尽孝心意都是等值的。
孝心也是生活中看似平常的点点心意汇聚而成的。而有的家庭在赡养老人时,大多只关注他们的吃穿,陪老人说话的时间很少,往往是东西送到就走人。更可怜的是有的住在一壁之隔一周也不探望一次父母亲,有的居住一个城区,一个月也不相往来一次,有的居住在一市区县内,甚至几年都不回去一次与家乡父母亲团聚。
尽孝是情感与艺术的综合体现。让我们更好的去多了解老人的心情和想法,保证让他们生活衣食无忧,精神有依靠。尽孝不分男女,因为父母亲养育儿女的投入成本和心血付出都是一样的。相对而言,尽孝事宜女性好于男性,难怪女儿被比喻为父母亲的贴心“小棉袄”。
尽孝是一种情操,尽孝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和精神的无私投入,父母健在时应多给予他们笑声,百年之后少给予他们哭声。尽孝不是作秀,尽孝是永远的百尺竿头,需要的是终身的更进一步。尽孝是默默无闻的耕耘,它不需要贺彩和掌声,尽孝没有最好,只有不懈的努力争取做的更好。
尽孝是什么?其实,尽孝是人性良心的一个形式表现,是人性坦诚对恩情回报过程的一个诠释,尽孝是人生通往幸福的快乐驿站。孝道之义,贵在体贴,感恩之心,重在行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行孝道,知感恩!
是谁,让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是谁,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快乐的成长环境?是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到今,有多少感人肺腑的孝心故事在民间流传着——“缇萦上书救父”、“花木兰替父从军”、“伯愈敬母泣杖”等等。他们这种行为、精神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吗?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娇生惯养,象一个个小公主、小王子似的,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平常对父母呼来唤去,自己的事情都等着父母来做,父母跟仆人没什么两样了。
你应该很小就听过《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吧,它反映了母爱的可贵,有妈的孩子象块宝,有父母的孩子最幸福。在你伤心的时候,有人替你擦眼泪;在你高兴的时候,有人比你还高兴;在你不顺心的时候,有人鼓励你要坚强;在你不痛快的时候,有人承受着你的发泄;在你生病的时候,有人半夜起来为你喂药……然而,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我们又做过什么呢?好好反思一下吧!现在有一些孩子,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渐渐学会了抽烟、喝酒,甚至打架、偷窃,父母常常碍着面子给别人道歉。电视上也经常看到儿女成家后就把父母赶出家门的例子。其实,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女能健康、幸福、快乐。
父母的生育之恩和养育之情是我们一生都无法偿还的。因此,借此书信文化活动,我希望所有的小朋友,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儿女。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孝”做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影响着每一位炎黄子孙。
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字经》里有一句“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汉代因孝敬长辈而流传千古的小黄香。他九岁丧母,这使他更懂得了孝敬长辈。
夏季,他帮父亲把床席扇凉,赶走蚊子;冬季,他用自己的身体把父亲的床席睡暖,再让父亲睡到床上。小黄香学习刻苦勤奋,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相传在汉代有一个叫郭巨的人,家里有一个九旬的母亲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由于家庭贫困,他只能选择赡养母亲或孩子。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郭巨和他的妻子连夜将孩子抱到山里,埋于山中。
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像小黄香和郭巨这样的孝子不计其数。我们对“孝”并不陌生,似乎从懂事起,我们就常听长辈们教育道:“要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可事实并非如此。
上小学时,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帮父母洗脚。可现在的孩子多为家中的“小皇帝”,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受累。只是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个字应付作业罢了。
不仅是孩子,歌曲《常回家看看》更是体现了现在人们的生活特点。不停的找个种不回家的理由,空巢老人变得越来越多。老人们不图儿女回家做很多事,只希望儿女们回家看看。
前段时间电视上常播放这样一个广告:一位老母亲忙碌了一天,做了一桌饭菜,满心欢喜地等儿女回家吃饭。可她却陆续接到家儿女的电话,都说有事,不能回家吃饭。老人放下电话,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直到深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我不由得问:“这是怎么了?”
现在,我们不需要孩子像小黄香一样为父母温席,也不需要成年人像郭巨一样为母埋儿。那是不是说,我们可以把“孝”抛弃了?
不!不是的!孝不只表现在这两处。孩子听从父母,少让父母操心;大人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常回家陪伴父母……都是孝的表现。
为人父母更应该孝顺于自己的父母,不能总为自己找任何不回家的理由。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赡养父母,常回家看看,不仅仅只是尽孝,更是给孩子做出榜样。
若连大人都不尽孝了,孩子念再多的“香九龄,能温席”也是无用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孝敬父母。
“孝”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五千年,我们都应该发扬和传承下去,不能让“孝”消失在21世纪。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