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叫《阳刚男孩》——男孩不孤单。里面中的一篇文章,名叫“蓝色的.舌头”,但这篇文章却使我终身难忘。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名叫苏迎的很有礼貌的好学生,因为觉得好玩,收下了那个一说话就满嘴脏话的可恶的“蓝舌头”,苏迎一安上它,就变成了一个不能说话的“哑巴”,因为他一说话就出口伤人,无法管住自己的言行。
那个造出蓝舌头的人非常可恶,如果让全世界的人都安上这种“蓝舌头”,那么将会有两种后果。第一种就是全世界人民不摘掉该死的“蓝舌头”,让“蓝舌头”遍布于世界各地,那么每个人一出口就满嘴脏话,而且嘴一不文明,身体也会不文明起来,到时候这个世界将永无文明落脚之地,人们也会越来越懒,懒得喝水都懒得喝,吃饭也懒得吃,脾气也越来越大,心态也越来越不平整。这样,就大大加速了人类的灭亡,真正的世界末日离这时也不远了!第二种后果是人们知道了“蓝舌头”的危害,远远地抛弃了“蓝舌头”,从此用手势来交流思想,这样说话的功能就会衰退,人与人交流思想就会非常的不方便,这样人们不会进化,只能退化。最后退化成了猿人,和世界末日来临有什么区别吗?
于是,我一想到“蓝舌头”,就会非常的害怕。
其实在现实中也有许多“蓝舌头”,比如你对别人的一声骂,你对别人的冷嘲热讽,还有你对别人的形形色色的出口伤人……每当这时候,“蓝舌头”就会突然从你嘴里“蹦”出来,出口伤人。
所以,要想管住“蓝舌头”,必须要用自制力和宽容心才能制伏它,这样,人与人之间说话才会更加文明。
人们常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万万不能。”这句话看起来似乎与现实生活基本吻合,但却暴露了人们只注重物质的弊端,不仅如此,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也存在着这样的弊端,所以我提倡精神应与物质并存。
近来,有这样一则新闻:你名二十多岁年轻漂亮的师范大学毕业生李晓玲,到山村做了一名小学教师。其间,有热心的社会公众捐了一笔款。这名教师并没有为学生增添一些新的教学工具,改善教学环境之类,反而带领学生们去深圳游玩。这件事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读到这里,我不禁有这样的疑问:难道帮助这些学生们,只能单方面的物质入手吗?为什么不从物质入手便是常规的呢?其实,在人们帮助学生时,他们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也恰恰暴露出这个社会过分注重物质方面而忽视精神方面的弊端。因为老师没有从物质方面来帮助学生们,在社会各界引起的争议,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错?
其实在这件事新闻的背后有多少渴望外面世界的孩子啊!我们不应该只从表面来判断孩子们的需求,更应该的是设身处地的为孩子们的精神需求着想。为什么人们往往不能从精神方面入手?难道是价值观的扭曲?对待大山里的需要帮助的人们,我们只能从物质上来弥补生活需求的不足吗?错了,这一切都错了,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需要精神与物质并存的社会,只有精神充足了。人们才会有更积极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不安,才会有更有力的支柱支撑他们心灵的天地。
关注需要帮助的人吗?不仅仅是社会公众的帮助,更是需要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从人们的根本需求出发。没有灵魂的肉体是虚壳,没有精神的生活是虚度,精神与物质应并存。
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给予我们的不公平,我们能做的只是去充足这个不完美。如果我们只从物质方面来帮助山里贫穷的人们,那么结果只能日复一日的物质补贴,渴望外面世界的人们也无法看到这个世界的美好,这无疑是人生的遗憾!
帮助大山的人们走出大山,不要再一味的物质补贴,不要用物质来取代精神,他们需要我们的关注,需要快乐的源泉!让我们去其所谓“物质弥补更重要”的糟粕,迎接象征幸福、快乐的精神生活,精神与物质并存!
那一刻,我知道,生命就在手中。
几周后,小鸟奇迹般的痊愈,它拍拍翅膀,飞向远方。
握着弥留之际的人的手,感受着他的脉搏一点点微弱,一点点低沉,目光不再炯炯有神,喉咙中也只能发出模糊的声音,手还有温度,我感受着他的脉搏若隐若现地跳动。他的`目光流连在他身旁人们的脸上,仿佛在回忆,仿佛在沉思自己的一生,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一切依旧,唯有我手中的曾经强壮而辛勤劳作的手,没有了脉搏的跳动,这只手,再也不能抚摸任何他所爱和爱他的人的脸,也不能扶起需要他帮助的人的臂膀,更不能做他曾经挚爱的体育运动,连墙角的那把拐杖,也再也无法拿起。
我害怕、恐惧、深深的悲哀。
那一刻,我知道,生命在我手中流逝。
生命,既坚强又脆弱。
我们,常常忽视了“生命”,这个宝贵而又神圣的字眼。曾听有人说:“试一试,大不了就是一条性命!”这可能是一种舍生忘死的豪情,这可能是一种不屈挑战的勇气,也可能是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漠视,是对生命价值的不屑一顾。因此,我不愿看到探险者们在没有对目的地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草率探险,为此丢了性命。探险本身,是为了让参与者享受生活的美好,领略自然的造化神奇,而牺牲生命的探险已失去了探险本身的价值。
有的人总用生命去冒险,而有的人总把自己包裹在被窝里,缩手缩脚地说话做事,就怕出什么意外,丢掉了性命。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珍爱生命?
珍爱生命,绝非是躲在温室里,不敢拼搏、不敢奋斗,而是抓住生命中一次次机遇,理性地去尝试、去获得。应当想象,我们是冬日里的种子,在经历了严寒地拷打,满怀着信念与理想,去拥抱春日的阳光。
佛说:“人有两个生命,物质上的我与精神上的我”。当我们酒足饭饱之余,可曾想过给心灵上的我以充实?或捧一本书、品一杯茗茶,古人云:“此生亦足以”;或浏览神州,遍观名山大川,也可在午后,林中散步,鸟语花香;或邀上志同道合之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