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回老家的时候,顺路去了西安游玩了两天,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骊山和兵马俑。
一早我们跟导游乘车来到了位于临潼的骊山。距离还有很远的时候,就可以看到连绵不绝的山脉。导游介绍说,骊山又称为“郦山”。是秦岭北侧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20余公里,最高海拔1256米,远望山势如同一匹骏马,故名骊山。
我们在上山途中就隐约能看到一片建筑。下车后就看到一个很大的广场,右手边有很大的一面墙,上面写着“德贵道尊”四个大字。石墙正对着石阶,石阶两侧各有一个威猛的石狮子,之是茂密的林木。顺着石阶仰望上去就看到了宫门,近百级高耸的台阶让人第一眼看到就为明圣宫的宏伟而惊叹。
我们拾阶而上进入宫内参观,才发现各处都种植了松柏、竹子等多种植物,让整个明圣宫好似隐藏在茂盛的森林中,身处其中很容易忘却烦恼,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顺着山势不停地走,三清殿、仙祖殿、灵官殿、慈航殿、财神殿……,每次都以为是参观完了,但是,再向上走却发现之后还有大殿,让人有寻幽探秘的冲动!我不禁感叹古人的建筑是如此的充满智慧。各个大殿中分别供奉着道教的\'三清始祖、四御天尊、三宫大帝、谢映登仙祖和护法神王等雕像,神态逼真、形态各异,不觉就感受到庄严肃穆。宫中各殿以红墙白栏、凉亭回廊等相连接,很多墙壁上都有石刻、字画,充满了文化气息,不少游人在此拍照留念。
参观完各个大殿,我们顺着小路往回走。从宫门出来的一刻,我被眼前壮阔的景色震惊了。站在门口向下俯视,石阶下的游人仿佛缩小了一般。极目远眺,只看见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峰,满眼的翠绿和薄霭搭配,让人不由充满激动地心情,想要通过什么方式抒发出来,却又因为不知道怎么表达而只能发出“哇”的惊叹。
流连很久,因为行程的原因,我们还是离开了明圣宫,去往下一个景点——华清池。
教学目的:1、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3、培养学生动手查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
1.学生以读报或上网的方式收集一些关于世博会的资料,准备世博会知识问答。
2.出一期宣传板报,以世博会为以主题,并用于主题班会课的场景布置。
教学形式:竞赛、讨论、老师讲解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主持人:上海申博成功,是每个炎黄子孙的骄傲。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一个主题班会,首先请我们的政治老师何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开展世界博览会的起因。
何老师:自1851年英国首开世界博览会至1999年,在近一个半世纪的风雨岁月中,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残酷的现实和血的\'教训,唤起了人们对和平的期盼。伴随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三次科技革命蓬勃兴起,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长足进步。
时至今天,国际商品交换的扩大和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使世界博览会这一国际经济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显得举足轻重,除发达国家外,发展中国家也纷纷要求举办世界博览会。在走向新世纪的行列里,中国正以她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和在世界政治、经济、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令世人所瞩目。和平与发展、互促与共进,不仅是12亿中国人民的理想和信念,也是全世界的永恒主题。
面对世纪之交,举办世界博览会的意义更显得尤为重要。能否成功举办世界博览会,不仅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建设成就和综合国力,更显示出主办国迈向下一世纪的决心和信心。
二、世博会知多少
学生活动:分四个组,每组必答4题,抢答10题,评出优胜组
三、世博会带给中国什么
主持:其实中国已经举行过一次世博会,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主办的高等级世界博览会,也是二十世纪举办的唯一一次大型国际性盛会。那么大家知道这次的世博会对于中国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活动:根据课前所查资料分小组讨论回答
第三组组长马敏芝:
这届世界博览会,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促进我国园林园艺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云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承办的决策,是高瞻远瞩的重大举措。举全省之力办好'99昆明世博会,既是时代赋于云南人民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也是云南经济腾飞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对于云南这个内陆边陲省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积极作用。
1.扩大了云南的知名度。通过世博会的申办、宣传,通过各个国家的参展和游客的参观,使全国乃至全世界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云南,这对于云南的改革开放、吸引全国的投资和外资有着巨大的推动力。
2.促进了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为了迎接世博回的召开,云南共投入183.6亿元用于全省的机场、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和昆明城区的改造。其中昆明机场改建花费10亿元,缜池治理一期投入35亿元。可以说,世博会使云南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十年,昆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
3.带动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由于云南本身旅游资产丰富,来参观世博会的游客,一般都要到石林、大理、丽江、中甸(香格里拉)和西双版纳等地游览。云南达到了“世博会搭台,旅游唱戏”的目的。
主持:国际展览局第132次会议确定中国举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消息传至上海时,这个幸运的东方大都市立刻沸腾了。大家认为这次世博会将给中国带来什么?
学生回答:
刘洁莲:这将是世博会举办151年以来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综合类世界博览会,国际展览事业由此开启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继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又赢得有“经济奥运会”之称的世界博览会主办权,中国的发展又多了一个“加速器”。
李赞波:我认为世博会是各国展示和交流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成果的盛会,对新技术、新概念的推广发挥了巨大作用。把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授予中国,是国际展览局成员国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认可,是对中国经济实力的认可,是对上海举办大型会展能力的认可,必将对中国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危玲玲:中国申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国更深地融入世界,进一步扩大开放。中国申博和筹办世博会是一个向各国学习的国际化过程,是一个提升中国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素质的过程。
黄颖凯:据权威人士预计,在未来的10年中,中国经济仍将以每年递增7%的速度向上攀升,
成为全球最具有发展潜力、最具有增长活力的国度,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17万亿元。神州大地上持续、快速的发展,为申办世博会增添了巨大动力。
李研:中国又将迎来一个建设高潮,一个发展的高峰!
主持: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份异彩———这句朴实的申博标语,道出了普天下华夏儿女的心声。人类历史迈入了21世纪,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中国经济与社会的稳步增长,为人类历史进程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目前,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9万亿元,并且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正以前所未有的快速度,奔驰在经济与社会同步发展的新世纪跑道上。
四、班主任寄语:
中国如果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份异彩———这不是一句空泛的标语,它激励着华夏儿女化满腔的爱国之情为努力拚搏的动力。世界博览会已经申办成功,刚才大家对于这次博览会的意义谈论得很精彩。到2010年时,大家都已大学毕业,正是风华正茂时,正是为国家做贡献的时候,那么现在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五、我们该做什么?
学生活动:参与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作为未来祖国的建设者,现在的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学好知识,将来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六、集体签名
主持:为了纪念这次世博会的成功申办,为了表示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为了表示我们努力学习的决心,我们在这面鲜红的国旗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吧!
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纷纷签名
主持:“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举办2010年世博会,必将成为推动中国加快发展的又一强大引擎,而2010年世博会,也必将成为世界各国展示各自文化、交流最新技术、分享发展机会的一个大舞台,它将是世界大家庭一次其乐融融的团聚,一次各方多赢共享的盛会。让我们期待精彩的2010!让我们创造精彩的2010!
七、结束:全班同学齐唱《歌唱祖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嘹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此走向繁荣富强??
人的情感为什么总要经历这么多的坎坷呢?不过,真的很长时间没有一部电视剧让我有这么大的情感波动了!《宫》这部戏告诉大家的是——珍惜,期待续集!!!
《宫》的第二部八阿哥将不适应现代的生活,于某天失踪,晴川赶往热带雨林寻找生死之谜,意外地又一次穿越。来到五代十国,意外地发现自己成了周家千金周嘉敏,而她心爱的八阿哥居然是她的姐夫,也是历史上很有名的李后主,而李后主的好朋友赵匡胤居然是四爷,明知道历史不可改变,她该用什么方法救他呢?她跟他还能继续他们的一世情缘吗?还有千里送贞娘,那个后世的素言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宫心计》故事的历史背景设定于唐代在安史之乱之后三十年到五十年之间,已到唐朝晚期,也就是牛李党争、藩镇割据、宦官专权一片混乱的时候。所以我们能看到宦官也能封为马大将军,虽然与史实有小小出入。史书上有记载的历史人物仅有太皇太后郭氏、武宗、王贵妃和宣宗李怡等,武宗并不像描述得这么坏,但确实因丹药而死;宣宗也没有傻,只是略有韬晦之计;而太皇太后是升平公主与郭暧的长女,少有才名,太子妃时颇受重视,《新唐书》有载“礼之异诸妇”了;但何故一直未封皇后,至今还是谜。
由于《宫心计》的剧本写的比较严谨,所以在其间,可以看到唐朝时候与其他电视剧上看不到的东西。
看到一个电视节目,讲的是中国法治理念几十年来的变化与进步,有案例,有访谈,倒也精彩。只是到了节目后半段,一个小细节很突兀地“跳”了出来,令人遗憾。
同期声中,专家重点介绍了一点:以前,我们是“疑罪从轻”,怀疑他有罪,但证据不足,从轻处理;现在是“疑罪从无”,如果只是怀疑,没有确凿证据,就要做无罪处理(大意)。
专家口口声声,从“疑罪从轻”到“疑罪从无”,说得清楚,因为这是他谈话内容的主题,刻意加强了语气。一眨眼,镜头切换,变成了主持人的总结讲话:从“疑罪从有”到“疑罪从无”,体现了我国法治的巨大进步……
专家“疑罪从轻”四个字说得那么清楚,怎么转眼之间,就变成“疑罪从有”了呢?主持人是把观众当聋子呢,还是没拿专家当盘菜呢?
专家的“疑罪从轻”,说明“疑罪从有”的情况虽然存在,但一般不会“疑罪从重”。换句话说,那些年代虽然法理不先进,但也不是无法无天,怀疑有罪但证据不足,也会处理,但“从轻发落”者居多。
而主持人的“疑罪从有”,概念一下子扩大了。“疑罪从有”,既包括“疑罪从轻”,也包括“疑罪从重”,当然还包括“不轻不重”的正常处罚。如果说专家认为那个时代的法治并不是一无是处,那么也可以说主持人认为那个时代的法治几乎都是缺点。“疑罪从有”,说明怀疑有罪就一定会处罚,而且正常处罚或者重罚的`概率较高。
不能说主持人的说法就是错的,因为“疑罪从有”毕竟涵盖了“疑罪从轻”。但毫无疑问,主持人犯了媒体人容易犯的职业病――人为把新闻价值拉大了。
从黑的变成白的,新闻价值最高;从灰的变成白的,新闻价值就会“缩水”。一个案子以前是“疑罪从重”,现在同样的案子变成了“疑罪从无”,显然具有更高的新闻价值;如果是“疑罪从轻”到“疑罪从无”,“新闻价值”自然要打点折扣。
所以,我内心对这位主持人的篡改还是颇为同情,毕竟这是每个媒体人都容易犯的毛病。但如果从新闻伦理的角度来分析,这样的做法,显然不可取。
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一个比较典型也曾引起广泛热议的话题,就是对新闻照片的剪裁。新闻照片和其他新闻样式有着很大不同,它的核心特质在于“瞬间性”。人的表情、动作千变万化,新闻摄影所能抓取的只是千分之一秒甚至更短的瞬间。这些瞬间镜头,未必能代表当事人当时的表情和心情,很容易产生误读。比如前阵子安倍晋三面对美国特使时点头哈腰的照片,给人一种强烈的“卑躬屈膝、讨好主人”的感觉,但如果看了两人会面的视频,就会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一个连续的场景,在截取了千分之一秒的瞬间之后,被人误读的概率就会增加。这是时间上的“瞬间截取”。还有一种,则是对完整图片的“空间剪裁”。有个典型的例子,是两个大兵搀着一个伤员的照片,完整地看,其行动是善意的搀扶。但这幅照片被人剪裁了,三个主要人物留下了两个,一个大兵和一个伤员;大兵在搀扶时,肩上的枪管恰好靠近了伤员的脑袋,而大兵一脸焦躁、伤员一脸痛苦的表情,会被读者误读为“大兵用枪挟持伤员”,与完整照片的本意完全相反。
这些照片,你能说它完全虚假吗?至少,它来源于真实的照片,正如主持人的话部分来源于专家。但你能说它真实吗?至少,它传递的含义,是不真实的,是虚假的。这种“局部造假”导致“引申意义完全虚假”的照片,这两年没有减少,反倒有增多的趋势,因为照片越来越多了,能被轻易固定的“千分之一秒”越来越多了,能随意截取、剪裁的工具越来越多了。
用枪管指着伤员的照片,显然更具张力,更具“新闻价值”,但它违背了新闻的初衷。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媒体人都应该意识到,媒体的存在,是为了让这个社会更好,而不是更糟。媒体如果为了自己的张力、为了所谓的新闻价值,肆意抹黑这个社会,那最终将会降低这个社会所有成员的责任尺度。很多受众会以为:本以为我够狠了,没想到媒体报道的这个比我还狠,好,下一次我也这么办!媒体渲染、炒作一个扎车胎的,下一次就有砸车玻璃的;媒体渲染、炒作一个砸车玻璃的,下一次就有烧车的。渲染、炒作太多,就把社会的责任感底线压低了。这是不应当的。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