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还没有转学的时候,我和方朋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我们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一起做作业,一起玩耍,很快乐。但是,因为一件小事,让我们变得形同陌路。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有一天,老师布置了许多作业之后,就离开了教室。我有几道题目做不好,看到方朋做出来了,由于急着出去玩耍,于是我就想照葫芦画瓢,一抄了之。结果,还没抄完,被方朋发现了。他很生气,说:你怎么能抄作业呢?做不好我们可以互相探讨我虽然口头上答应了,但心里还是有一丝不爽:不就是看一下作业吗?至于这么小题大做吗?还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看到他还在说,我就不耐烦的打断了他的话:拉倒拉到,不必这么麻烦!我自己做去。我扭头就走,不给他再说话的机会。
放学了,方朋跑过来跟我说对不起,我很想说一声没关系,但因为我还没有消气,还因为面子,没有搭理他,就气哄哄地一个人回家了。
从那以后,我们上学谁也不等谁了,有时在学校还发生争吵。
现在,我转学了,离开了以前的学校、老师、同学、还有曾经的好朋友,方朋。我现在非常想念他们,更怀念与方朋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我好想对他说一声对不起!可惜说不上了。我心里很自责、很伤心,怪自己当初为什么那么要面子!现在我希望能有一个向他道歉、与他和好的机会。
方朋,我很想念你,我想对你说对不起!
02 与“商业”合流“书法”有价格,无艺术?
或许,在创作的话语领域中,“书法”与“当代艺术”的联姻,目前为止还摆脱不了“包办婚姻”的生硬性质,但传统书法在当代社会中重现生命力的尝试,却在商业领域中获得了重生,近年来,一波接一波的商业书画拍卖活动相继掀起“书法热”的高潮。在各地“春拍”、“秋拍”现场,一些历史悠久的名家书法作品,常常成为拍出天价的“香饽饽”。而“书画收藏”也随着民众消费力的提升,从最初的小众高端情趣,变成了参与受众更多、更广的民间潮流。“书法”这厢被不少当代艺术从业者视作“弃儿”,束之高阁,另一厢却被披上“商业”、“时髦”的华丽外衣,以更加“前卫、摩登”的姿态进入人们的视野。
“书法”的受宠,首先体现在商业拍卖领域,嗅觉敏锐的艺拍从业者、经纪人、商人自然不会错过。2010年“春拍”时分,黄庭坚的《砥柱铭》以4.2亿元落槌,这被业内人士视作“天价书法”时代的启动序幕。正如深圳365艺术超市创始人、资深艺术品经营人黄泷对南都记者所说:“以前,艺术品拍卖更多将视野集中在‘书画’上,‘书法’却是一个易于忽略的领域,实际上,书法具有很强的交易价值和收藏价值,按照艺术品市场‘朝三暮四、轮流坐庄’的规律,也该轮到‘书法’走红了。”
但一个悖论也随之而来。“书法”的“牛市”,更多属于先贤名家的墨宝名作。今人的作品却难登大雅之堂,只能在中低端市场苦苦徘徊。春节、喜庆时节是“书法”暂时井喷的时刻,但满满当当地堆放在热销摊位的字帖、对联等,却只能在几十元的价格上浮动,问津者并不多,而最致命的是,它们的作者仅仅是一些技艺熟练的“写手”,任凭字迹再光鲜漂亮,这些应节作品根本也达不到“艺术作品”的水准和要求。
一面是古代书法披上商业外衣后的“增值”,一面是“今日书法”的门可罗雀,这些现状无疑都宣告着,书法的“现代化”之路,如同将它嵌入“当代艺术”中的尝试一样举步维艰。
成熟是什么?有人说“年龄是一种成熟的标志”。而我却认为“年龄只是一种生理成熟的标志,而不是心理成熟的标志”。正如余秋雨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逆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的高度。”
“戒急用忍”是成熟的标志。韩信受胯之辱,后来衣锦还乡,使当年侮辱自己的人受刑身死,何得过瘾,何德快意!但韩信助刘邦成就帝王大业,李广却终逃不过“气度狭窄”的评价,终其一生不过是带兵打仗,用于一方。“忍”字说起来很容易,但要真正做到“戒急用忍”的确很难,尤其是在身掌重权或处险境时,一个人能理智处事往往使得他超越常人,取得成熟。
善用理智和情感也是一种成熟。古人评价某位理智沉稳的人时常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周亚夫之军遇夜袭而不惊,用理智驾驭了惊慌,这样的军队才临危不乱,百战不殆。诸葛孔明闻五路齐进,却坐稳空城,用理智驾驭了紧张,这样的人才处变不惊,而安居平五路。康熙若不是自控感情,恐怕早就像梁帝、魏帝一样被权臣害死而换大清年号了。何得静气?其实就是理智,善用理智驾驭激情的人,才是真正的成熟者。
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勾践被释放回国,立志雪耻,越王勾践发愤图强,后终于使越国兵精粮足,繁荣昌盛起来。当时的勾践因亡国而产生冲动那是历史是否将会重写?于是,我便想用理智来控制感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熟。
梅花忍受住了寒冬风雪的侵袭,才换来独立枝头的傲然绽放;雄鹰搏击长空,才换来了在蓝天的怀抱中释放生命的振奋;艰辛今天的承受是为了迎接明天的朝阳,才是真正能以理智控制感情的人,才是成熟的人。他能在自己的人生道理上克服各种困境,为自己闯出理想的蓝天。
惯于接受喂食,动物就会丧失觅食本领,连生存、成长都做不到,何谈发展、繁衍?要知道:真正的生命是从经历磨难开始的,没有自立自强,就没有美好的未来。
体内突然进了沙粒,珍珠贝遭遇了磨难。这个磨难刺激它分泌出一种叫珍珠质的东西,将沙子层层包裹起来,经历无数艰辛,最后孕育成一颗璀璨的珍珠。沙粒变为珍珠的奇迹,应该是磨难造就的,这是珍珠贝生命的升华。同样,由蚕到蛾的蜕变,由蛹到蝶的飞跃也是如此。贝、蛾、蝶的真正生命,成长壮大,无疑都是从磨难开始的。
低等的动物如此,高级的人类也是这样。
三岁就被高压电夺去双臂的雷庆瑶,她不甘于亲人、老师、朋友的关爱和无微不至的给予,从不觉得自己可怜,不企求别人的怜悯,而是毅然决然地与命运抗争。她学习用脚刷牙、骑车、打字、绣花、书法等,并以优异成绩读完了小学、中学、大学,还在体育运动、影视、唱歌等方面有所发展。她热心慈善事业,做了许多感人的善事,人们尊敬地称她为“断臂天使”。试想,以雷庆瑶所遭遇的巨大不幸,即使生活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似乎也不为过,但她没有。她拒绝“喂食”,鄙弃寄生,不仅能够自食其力,还凭借自立自强去帮助别人,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为生活带来诸多的幸福和欢乐。这正如大作家茅盾所言:“必须在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生命才具有伟大的价值和意义。
成长,是一种抽丝剥茧;成功,是一场破茧成蝶。没有苦难的生命是幸运的,但它更是单调的、苍白的、空虚的、脆弱的;经历了苦难的生命,才是丰富的、多彩的、充实的、坚强的。就像冬天里的松树、柏树、梅花一样,它们的生命是充实的、旺盛的,同时也是异彩的、绚烂的,因为苦难不仅是苦难,它还孕育着希望和崛起,孕育着创造和升华,孕育着快乐和幸福。
法国大作家莫里哀说:“磨难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苦难是天才的垫脚石。”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也说:“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的最高学校。”是啊,痛苦磨难堪为季节的冬天,一旦经历并战胜了它,那么生命的春天就会如期而至。经历过磨难的生命,才是自立自强的真正生命。
一个不常读书的人,语言必呆板,思维必迟缓;反之,经常读书的人,思维敏捷、情感丰富。这,就是书的作用。
作为自己生命的主导者,自己命运的掌握者,没有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心灵、坚毅的灵魂就等于失去了一切。但这一切又从何而来?从书中来。匡衡凿壁借光与车胤萤囊映雪的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他们本都出身贫寒,却用在书中找寻到人生真谛,前途大放异彩。李嘉诚说“知识改变命运”也成为老师们鼓励学生勇往直前的话语。
作为一名学生,不能仅仅知道教科书上有限的内容,而要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正如诗人郭沫若所言“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大量的课外阅读,既可以丰富语言,又可以培养语感。
我们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而积累语言材料是语言表达的基础。苏轼道“腹有诗书气自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还可以发展智力,提高我们的素质,即益人心智,又让人成长,在写作当中就会有较深刻的见解和思想。”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永无止境的积聚过程。《劝学》指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语文不是一日之功,但不可一日无功。今日学,明日学,日日学,才能成其渊博。积累,不仅是知识的堆积,更是人生智慧的增长,是精神的更高体悟,是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宋太宗赵胤义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尽管国事繁忙,宋太宗还是坚持每天阅览《太平御览》中的三卷。有时因事耽误了,他还要在闲暇时再补上。一朝天子尚且如此重视从书中积累知识,更何况我们呢?
与书为友,与书结缘,综此上述,不得不说一句:读书真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