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写到家乡,总觉没什么可写的。
一切都那么平常,又是穷乡僻壤。
家乡的东西也都常见,没什么稀奇。
莫说景象,连像样的地方也没有,这样的地方,到底可以写些什么呢?
思来想去,惟有附近的山还可以写两笔,说是山,实际上不过是个小土丘子,或者说是小石岗,用书面语说就是培嵝。
但是,那山是我的灯塔,一看到山,我就明白自己离家不远了,望着山,也望着家,一股暖流就涌上了心头。
那山矮矮的,是地图上找不到的一个小不点儿,我们叫它“旗山”,听说有几十米高,可我觉得只有几层楼的'高度。
旗山本来并不小,连绵一大片,可人为的开山采石挖空了它,如今它只剩了一副空架子,中心的洞像怒目而视的眼睛,直直地瞪着苍穹。
从北边看,旗山倒还中看些,像一个标准的三角形,可当你登上这三角形的顶点时,你会发现,另一侧是切削整齐的石壁,削壁百仞,形容它还算合适。
旗山上很少有树。
山脚下有很多桃树,还有一些柳树,那是种在坟堆旁边的。
山脚往上也有坟堆,但由于土壤贫瘠,所以无法种树。
现在往山上看,坟包一个连一个,十分有趣。
山上没有树,所以山显得更加矮。
春天,山上有的地方冒出了绿芽,有的还是不毛之地,到了夏天,山下一片青,一片黄,青黄相交,错综复杂,就像《白杨礼赞》中描写的黄土高原一样。
秋冬时节,那仅有的草也枯萎了。
说“衰草连天”吧,它没有那么大面积,说“草木凋零”吧,它上面并没有树。
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现成的词语来形容它。
只记得那枯萎的草横七竖八地躺在那里,有些不屈的还站立着。
早上,有时还有霜结在草上,显得山也有了几分白了。
跑到山上,看着那凝霜挂露的草,也算一种悠闲的方式。
冬天,一场小雪过去,山更显得白净了。
走在盖着草的枯草上,那声音是与普通雪地上不同的。
当然,肯在冬天跑到山上喝风的人并不多,所以雪在山上能待很长时间,那是山最长也最好的妆束了。
等到雪化了,露出红褐色的土壤(平时是很难看出来的,因为那时大多是灰褐色),那柔软疏松的土壤是很有意思的,以前我们常用红色的细土捏泥巴玩,晒干了很硬,不易变形。
不过那是七八年前的事了。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
以前读赞美故乡的文章,总觉做作,自己写来,也不免同样做作。
其实,故乡是那种你不觉得美但又任何美景都比不上的地方。
生在苏杭的人未必认为苏杭美,生在大漠的也未必割舍得掉大漠。
故乡的胸怀像山一样广阔,它能包容你的全部情感。
物以万状,人有七情,生活拨动我们的心弦,有多少美景浮现在眼前。
来到长城,眺望长城建筑在连绵起伏的山梁上,蜿蜒盘旋,高大雄伟,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我登上的是八达岭的一段长城。长城顶上铺着方砖,但是这些方砖已被千千万万的人踏得凹凸不平了。城墙外侧砌着一个个城垛,上面有燎望孔,居高临下,不论谁站在上面,都会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每隔几十米都有一个烽火台。我沿着忽高忽低的城墙,经过一番努力,攀上高处,走上城楼,迎着烈日,放眼莽莽的群岭,长城蜿蜒的山脊之上,犹如一条探首天际的长龙。它仿佛有生命,正在奔腾似的,雄伟而潇洒,庄严而矫健。远望长城内外,林木耸翠,紫烟笼罩。长城脚下的广场上,许多汽车好像甲虫那样麋集一起。而城之上的城道上,中外旅游人群又仿佛在赶集似的,形成了人的巨流,它涌动着,奔腾着,不断掀起人的浪花。
我伫立在宽阔的城垣上,极目远望:在光阔的天宇下,这古老的城墙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宛如横卧在华夏大地的灰色巨龙。那高大的城梁,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是像沉思的巨龙,默对苍穹,长城啊,生命的记录,历史的见证,是我高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我站在高大的长城上,望着祖国的山山水水,心情无比激动。
我国的首都北京是一个古都,也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这里还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历史遗迹。如: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我最喜欢的地方是气魄雄伟的长城。长城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的建造是中国人民智慧的象征。
那一次我到北京,刚好是春天。我来到长城脚下,第一眼印象就是长城很长,一眼望不到尽头,也分不清哪里是头,哪里是尾。
我怀着兴奋地心情,爬到第一个烽火台,站在烽火台上,我看到长城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大山公公的怀抱里,多么壮观啊!我鼓起勇气,继续爬到第二个烽火台。长城两边的树木长得非常茂盛,好像给长城穿上了一件嫩绿的新衣。站在烽火台上,看着绵延不绝的山,感觉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壮丽的画卷,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啊!
长城,我爱你!
登山可以让人不畏艰险;赏川可以让人勇往直前;望湖可以让人宁静致远;观海可以令人胸襟开阔,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能让你品味人生别样的感受……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八岳。”那年暑假,我有幸来到风景秀丽的黄山,观赏了雄伟壮观的黄山美景。
黄山不愧为“天下第一奇山。”站在高处眺望黄山,只见它们气势磅礴,危峰兀立,高耸入云。它们一排排一列列千姿百态,这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才把黄山打扮得这么漂亮。
每当云雾缭绕时,彼此起伏的山峰若隐若现,景色更加迷人。当你站在山顶向下望时,只见陡峭的悬崖峭壁,不见谷底的万丈深渊,真的令人心惊肉跳。来到山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只见怪石嶙峋,令我眼花缭乱。有的像年过花甲、弯腰驼背的老人在低头沉思;有的像巨大无比的乌龟,伸长脖颈在默默地凝望山谷;还有的像威风凛凛的雄狮,脚踏石板,瞪着铜铃大眼,仿佛是山中之王,别有一番英雄气概。
黄山的松虽然历尽沧桑却依然苍劲挺拔。让我赞叹不已的是,这些郁郁葱葱的.松树都是生长在坚硬的岩石缝中,不怕狂风暴雨依然顽强地生长着。尤其是迎客松,就像位老人伸出手臂在欢迎游客的到来,它是黄山的象征。
最美的是黄山的云海,它们围绕着山无忧无虑地飘动着,或远或近,或聚或散,变幻出各种各样的形状。有时像洁白的雪花,有时像薄薄的面纱,有时像柔软的蚕丝。高山在云雾中时隐时现,仿佛走进仙境一般,令人流连忘返。这真是“云海脚下流,苍松石上生。”
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能让人们抛弃烦恼,感受大自然的蓬勃力量;能激起人们在困境中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和信心;更能激发人们为梦想坚持不懈地去奋斗。
解摸山川湖海的心跳,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通过观看《再造山川》,了解到我州为什么会率先在全国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而在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过程中,我州又面临着怎样的历史环境、面临怎样的困难,又有怎样的历史意义。现将新的如下:
一、历史环境
我州地处黄河、长江流域上游,幅员面积84700平方公里,森林资源就有4665万亩,是全国主要林区,天然林的集中分布区。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森工生产的木材一度占全省交材总量的80%以上,上个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公路上是一辆辆拉满木头的大货车,州内大小河道里大量砍伐的木头顺流而下,这也成为那个时代**州一种独特的景象和时代标志之一。而来自于林业企业,大森工和小采企业的这种税收就接近9000万元,占到全州地方财政收入的89%。在我州森工企业最鼎盛的时期,有自己的医院、学校、公检法,俨然一个完整、独立的社会系统,最高峰的时候,包括森工职工、家属、学生,总人口达到了10万人,在当时号称十万大军。从建国以来到1998年近50年,**林业企业砍伐国有集体森林的蓄积量达到2亿立方米,给国家上交的成品商品达到7000万立方米左右。然而,坐吃山空,长期以来高强度、大规模的集中森林采伐,**州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期的34.4%,下降到80年代的18%。而从1985年开始,给国家上交的商品材逐年递减,到1998年,全州上交商品材仅35万立方米。**州大森工企业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亏损,"木头财政"陷入困境。
二、面临的困难
随着"木头财政"的衰落、终结、财政收入的锐减、全州广大干部的工资发放、大批森工转产工人的安置等问题已经愈发突出甚至尖锐。当时我州的年发财政工资就有13700万元,而随着"木头财政"的衰落,全州的干部、职工、教师、工人的生活来源问题。特别是"98特大洪灾"之后,痛定思痛,1998年8月下旬,(四川省宣布:为了保护森林资源,改善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从9月1日起,四川省**、**、**三州,**、**两市和**地区,立即无条件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关闭木材交易市场。而正是因为我州有了提前进行停止乱砍滥伐和开展森工转产工作,有了坚决有效的措施和对**州长远发展的计划,才会做出了历史性的选择--于1998年9月1日起率先在全国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伴随着森林工人的困惑,一系列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政策措施也随之相继出台。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给森工企业和职工带来了不小的困惑和冲击,他们不知道今后的出路究竟是什么?面对这种状况,重视林业职工的观念转变,让他们正确面对工作的转换,看到未来的希望,势在必行。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开始逐步在全国范围全面铺开。1999年5月7日到9日,全国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现场会在四川省**州理县召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启动,全面停止了木材砍伐,原始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而已经被砍伐了的地方,生态已经被严重破坏,那里又该怎么办?
三、历史意义
1999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亲临**州视察,这次视察,不仅为今后将如何逐步恢复植被、还荒山荒坡为一片绿色提供了新的政策和思路,而最重要的,是为我州今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这就是后来的退耕还林、以粮代赈。随着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我州也在积极寻找自身发展道路,那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电力工业和农牧业。
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为恢复和加强长江中上游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历史性的重大作用,也转变了思想观念、打开视野,为我州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确立新的经济支柱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同时有效地解决了大批森工转产工人的安置问题,减少了社会矛盾。一体两翼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今天的**,就像当年朱镕基总理所期望的那样,到处都是青山绿水。伴随着再造绿水青山的伟大工程的实施,**州天然林资源得到了休养生息,森林质量和覆盖率不断提高,森林的三大效益得到充分发挥,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功能进一步增强。我州也完成了经济转型的阵痛,为今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