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功利有古至今,人们遇到过无数的困难险阻,却无一不是战胜的,再艰难的问题,在时间的堆积下,也会不应而解。唯独自我,有人认为战胜自我就是超越自己以往的\'成绩,但我认为战胜自我就是战胜心中的杂念,不过,做到这一点,委实很难。我曾看到一个故事,有一位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就去学了修鞋,最后这个大学生却照样发财了。这是为什么?他放下了身价,名誉,并没有以大学生的身份自居,这其实就是一种战胜自我,他战胜了所谓的名誉,看清了职业平等的道理。
看起来战胜自我很简单,可是又有谁会如此愚蠢的放弃荣誉和地位呢?人为财死,兔为食亡,这是天经地义。许多人说:没有荣誉和地位何来钱财?没有钱财何来生活家庭?相信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好好学习时都这样说过,但这样却无疑是让学生为财而学了,只要有这种功利心理注定不会成才,哪怕是天才亦是如此。我们可以为理想而学,但不可为功利而学。
我想,这就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吧。有时,放弃,其实也是一种得到。
也许,你会说我
著名的画家毕加索,便是一位不为利而生的人。毕加索小的时候就很喜欢画画,起先,他的母亲认为画画这个行业在未来是很有发展空间的,便大力支持儿子对艺术的.追求。后来,时代不断更新,似乎已发展到凡画家皆为“穷鬼”的局面。就这样母亲在毕加索外出时偷偷的将画具扔到屋外的小溪里。而对毕加索的追问,她也只是随意的说“孩子,或许画画不是你最好的选择,你看,这街道上的穷人占了一半”她摸了毕加索的脑勺,转身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木材,让毕加索将兴趣转为木匠上来,因为当时,木匠这个职业的收入是最高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母亲期望毕加索要舍弃的事物、兴趣不断增加,好在毕加索对画画的喜爱程度已到了无法因利舍弃的地步。这些年,他一方面遵从母亲的安排,另一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深夜人静之际坐在油灯下,手执画笔,谱写着他的未来。
倘若当年毕加索对利的追求高于对画画的兴趣,那么这世界将失去一位举世闻名的画画之匠,艺术的追求者。
魏德友,一位中哈边境的戍边战士,也在用他的一生,谱写“经典”。二十多年如一日,他住在用牛粪砌起的草屋,吃着割喉的野菜,以羊群为伙伴,与野狼作斗争。无所埋怨,无所放弃的念头,在这追利的时代,他将自己与利隔绝,坚守中哈边境,若要说,他与利有关,那对他而言的利便是至高无上的祖国的利益。他用瘦弱的身躯坚守百年的孤独,以高傲的姿态,“谱写”属于自己的经典。
反观当今社会,又有多少人能够看淡功利?满街的人都在寻利,而经典却时常被他们所遗弃。实在是可悲!
捧一本好书,听一首好曲,在经典中谱写人生,莫功利。毕竟所有的翻山越岭都始于经典,而绝非功利。
有人倒地了,你,救还是不救?
这个问题当下已经被无数次谈及、争论,人们害怕的无非就是被救者醒来后反咬一口,自己成为那个农夫或东郭先生。近日,一家医院抢救了一名昏迷者,几天后,却被家庭索赔一千三百多元,无奈,急诊科充当了东郭先生赔偿家属。对于家属,我有句话要问他:是命重要还是钱重要?
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多数都会选择前者。毕竟钱没了还能再挣,命没了,上哪再找一条去?可是,似乎正为患者的家属思想比较独特,坚持认为钱更重要,哪怕自己家里的人命悬一线,也要抓紧那一两千元,利益至上。其他东西通通靠边站!一个典型的葛朗台形象在现实中复活。在此我奉告那些家属一句:死后万事空。
医院接受患者并立即开始抢救,这是值得我们赞扬的。作为一家治病救人的医院。无论患者是贫是富,是好是坏,都不应该以世俗的眼光去过多的评价他的人品:进了医院的人就是患者,就应该像教师对待不同学生一样,一视同仁。这是一种令人敬佩的大爱。是医者仁心之所在。如果每个医院每个医生救人之前都仔细考虑一番自己会不会被患者和家属欺诈,那么整个医疗体系还有没有能力运转?
患者家属索赔,除了利益至上心理作祟之外,还有其感恩之心的缺乏。医院拼尽全力,着急忙慌的把人抢救回来了,你不说声感谢也就罢了,竟然还要求医院赔偿可能不是医院造成的.损失,这难道不是自私自利,不会感恩的人的表现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也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感恩之心,避免了社会成为一个人人都自私自利的地狱。
这件事也折射出了我国医疗制度的不完善。在医患关系中,施以救援的医院往往是弱势的一方,患者家属前去闹事时也常常是以医院的妥协而告终。究其原因,是法律上对医院和医生的保护极为有限。而医院为了维护正常的就诊秩序,不得不以妥协的方式,请走闹事者。久而久之,一部分患者家属认为自己进了医院就是弱者,自己所有的权利——无论是否是合法的——都应当被保障。正是这种思想促使了“医院救人反遭赔偿”这类事件的发生。孰不知,医院也是一个正常的机构,医生也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他们也应当有不低于任何人的正常权利!
莫让金钱冷了人心,莫让自私凉了社会!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