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诗人席慕容写的一篇散文,全篇仅有二百余字。文章的好坏并不在于长短,它传达的意境,却深邃辽远,令人回味无穷。“山茶花又开了”,忽然其来的第一句,直点所要开展的主题,一个“又”字,证明了作者长时以来对于“花”或者“山茶花”的关注。“洁白”与“开了满树”,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引申了所要展开的内容。“花”,给人以一种愉悦的心灵享受,它是一个画面和时间的定格,它背后的内容很复杂,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有绽放美丽的追求——“每次,我都不能无视走过一颗开花的树”,就是这个道理。
“洁白温润”是温暖明朗润湿而柔弱的,“洁白”象征着纯洁,“纯洁”是一个人的向往和追求(这是文章的文眼。“小芽儿”是口语,读来让人亲切,充满了未知的幻想。“饱满”和“绽放”,是一个成熟的过程,“越来越”、“慢慢的”是一种坚深,有种了然于胸却不愿道出的苦痛。“半圆”、“将圆”、“满圆”,非常形象而贴切,用一种象征的意蕴,同样点明了一种成长的过程。总之,若花儿开了,你认真去体会,你会发觉它的过程有总有无限多的故事。“就因为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就极为小心地绝不错一步。
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的。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地迎接着唯一的一次的春天”,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几句,我的心中特别的感动,她的语言是那样的质朴,却又是那样的深刻;像春日里的细流,缓缓地注入了我的心中。我不得不惊叹于作者的才华,如:“就没有一朵开错的”;试想,花有开错的时候吗?因为对于一生仅有一次的生命,我们才必须要尊重,才不能错过,才不能让无情的岁月悄悄地溜走。我们是“唯一”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唯一的,你没有理由给岁月留下苍白印记,那些长长的拖着的背影,是玻璃般明亮挤过去的岁月,来来去去的路呵。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当我们穿越时空,用“神”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本身时,还有什么可说的?你只有愈加赞叹于生命的美丽,屏心静气地再次感受于一种真切的感动——“所以,我每次走过一颗开花的树,都不得不惊讶与屏息于生命的美丽”这段呼应了第一段,表现的就是这个意思。这是一幅立体多姿的画面,通过对山茶花细致的描写,着色的正是作者那颗多愁善感的心,写出了人生的美好与追求,道出了对自然的崇敬,对生命的热爱与不懈的追求。静下来,我同样惊讶于文字的力量,惊讶生命的美丽与这种明晰的感动。
我还记得,盛夏的夜空,永远不缺明媚的笑容。炽热的阳光下,我们对生活充满了渴望。如今,十一月的天空,只能看到一个季度的最后的老态龙钟。那份美丽的调零,就像在我心中撒下了大片大片的图钉。锋利,刺痛,难受。
在某些不为人知的日子里,还能观察到窗外的玻璃上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水珠——那是雾霭留下的痛楚。
我们都生活在了一个叫做伤感的时代,迷茫的双眼看不到下一个叫咫尺的未来。我们都忘却了那些只属曾经的童真的年代,我们都忘却了那些曾经的快乐的开怀。用感恩的心感恩生活,是时候该卸去这副沉重的伪装,做回真实的自我。许下承诺,抛弃寂寞;感恩生活,热爱自我。
偶然持续的触痛感,以及不经意间看到的阴霾,都过早的消耗掉了心中的那份阳光。十一月的空气似乎一直在扩散着一种叫做伤感的东西,让我们不断地去逃避目光,逃避阳光,逃避悲伤。一个人躲在门后,独自去迎接一片没有光线的黑暗。
我们都忘却了,世界上还有一种叫感恩的东西,能自愈我们心灵的创伤。我们都忘却了,世界上的每一天都拥有着可人的太阳,是它给我们播种下华丽的希望。我们都忘却了,曾经拥抱过的美丽的梦想,我们在不断伤感中退却了那种热切的力量。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生活永远以悲剧结尾?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在这个伤感的时代终日去彷徨?世界上更本没有这么多的悲伤,只是,我们的心态在持续的伤害中变得伤痕累累。为什么不能尝试着换一种心态活着,尝试着拥抱乐观,尝试着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感恩生活,尝试着相信这个世界充满爱。
潮起潮落,世界演绎着新的生活。青春依旧活络,人生几度婆娑。或许,我们本不应该在悲伤或受伤中度过。感恩生活,明媚的阳光会指引我们如何收获人生的丰硕。感恩生活,拒绝掉那满是荆棘的寂寞。感恩生活,让我们都变得开朗,活泼,快乐,阳光。犹如银河系中的那道明媚的`白光,照亮整个宇宙的黑暗。
一位国王要选择继承人,发给国内每一个孩子一粒花种,说种出最美丽的花的人就是未来的国王。到了评选的当天,只有一个端着空无一物的花盆的孩子被选中了。原来孩子们的花种都已被蒸过,根本不会发芽。其实这次测试不是为了发现最好的花匠,而是为了选出最诚实的孩子。既然未来的国王都需要非常诚实,由此看来诚实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三则事例,诠释了诚实的小部分含义,诚实也是力量的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敢,诚实,这个高贵的品质,应该成为我们永久的伴侣。
14岁的少女苏菲在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没有贴邮票,也没有写寄信人名字的信。苏菲不断收到艾伯特的信,因为他的问题使世界像谜团一样在她眼前展开。后来在艾伯特的指导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从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树立的哲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她在文艺复兴时期这一课主要认识了罗盘、火器和印刷术这三大发明和它们的作用……苏菲运用了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的知识,想要解开这些谜团。可是,事实和真相比她所想的更加怪异、更加离奇。
刚拿到书的时候,我随便翻了以下,整本书都是字,连一幅插图也没有。我心想:这本书怎么可能在欧洲畅销三百万册呢,不看就知道,一定很枯燥。但花时间看的时候,发现书中的话就像动画片一样展示在我的眼前,很多部分我看了一遍又看一遍。在看到苏菲进入少校的小木屋时,我很奇怪一个少校的房子干嘛要建在那么远的地方;在看到汉密士开口祝席德生日快乐时,我感觉非常不可思议;在看到席德的爸爸知道女儿在监视他却仍然给她买东西时,我十分感动,尽管他是一个少校。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既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认识了很多哲学家。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第一个在雅典诞生的伟大哲学家,他和他的两位传人都在雅典生活和工作。他或许是整个哲学史上最神秘难解的人物,他死后很快就被誉为许多哲学派的始祖。虽然他长得很丑,但是非常的和蔼可亲。我之所以认为他是一个很好的哲学家,是因为柏拉图是他的学生,也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苏菲的世界》既是智慧的世界,同时也是梦的世界。
唐太宗时期,有人向他献策以清除那些善于谄媚的臣子,唐太宗问他:“可那谁是善于谄媚的人呢?”道:“您可以考验他们,假装生气来试探他们,那些坚持真理而不屈服您生气的人,就是正直的大臣;而那些看到您生气惧怕您的威声,依顺您的旨意,就是谄媚的大臣。”唐太宗听完他的话说:“国君好比水源,大臣好比水流,水源要是浑浊,要水流清澈,那是不可能的。国君自己作假,怎么能要求大臣们正直呢?我相信用真诚之心能治理一天下,所以不愿意像以前的帝王那样用狡诈的.手段对待臣下,你的法子虽然很好,可惜我不能用。“由此可以看出唐太宗以诚治天下的主张,映射唐太宗的德与仁。才得以出现盛世的局面,也可以看出诚实的重要性。
列宁小时候就是一个实话实说的孩子。俄国伟大的的革命家列宁小时候玩耍是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他的母亲却指责他的姐姐,列宁勇敢的站出来承认了错误,可见,想有所作为的人从小就要有诚实的品质,并且必须要具备具备这种品质。
担当,是一种美德,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会担当,并在担当中发展。
对于个人,担当有利于实现自身价值。每个人,自出生起便在社会中扮演着各自的主角,担当起各自的职责。但仅仅是做好这些还不够,我们还要勇于担当他人不愿担当的职责。支教天使赵小亭,她便是勇于担当的楷模。在大山里,她担当了一个勇敢的支教者,三尺讲台上,用她的担当释放出生命的芬芳。假使她像有些人一样,一味贪图假期的快乐,不愿担当一个志愿者,那么也许她的一生就将平凡地度过。
学会担当起那些艰难的职责,在担当中挑战自我,自身价值就会在一次次担当中得以升华。
对于一个民族,担当同样至关重要。中华民族在重重天灾面前,正是发扬了这种勇于担当的精神。汶川地震虽已过去,但它永远烙在了中华民族的骨子里。灾难面前,整个民族共同抵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家共同担当了苦难。严峻的自然环境,阻塞了的`山路、公路,并没有挡住中华民族担当的脚步。一批批的志愿者、解放军战士,都是担当起民族职责的使者,他们代表整个民族,勇于担当。
如果这种民族的担当失去了,整个民族便会松散、失去凝聚力。所以担当对于名族来说必不可少,它铸就了整个民族的魂。
对于国家,担当更是维持自我在国际间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竞争日益激烈,一个国家要想稳稳立足,必定是需要担当必须职责与义务的。哥本哈根会议中,中国便提出了担当共同而有区别的职责这一号召。这说明中国已理解和学会了担当,并期望各国共同担当起保护地球的职责。从另一方面说,若中国并未提出这一号召,会议必将被资本主义强国所控制,出现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条约。
此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更需学会担当,担当起对内保障民生,对外维系世界经济稳定的职责。
个人、名族、国家三者本身就紧密联系。三者应共同担当,用实际行动诠释担当二字。
也许,看过《红楼梦》的大多数人都不理解黛玉,她也无需别人理解,因为不懂得她的人是不会了解她内心深处的向往的。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通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
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现在所处的现实社会都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
黛玉至死不放弃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获得理解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