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一种良好的品德,自律让人走向成功,自律让人生更美好。
以前,我不自律,总是边玩边学。考试来了,我十分紧张地做完了卷子,在收完卷后,我才猛然发现,我有两道计算题和两道应用题做错了。“完了,这次肯定考不好了。”我心里忐忑不安。果然,我这次没考好。发考卷的那一天,当考卷发到我桌子上时,我用那颤抖的手去翻开卷子,80分,“天啊,这次考得真差,下次我要加油,考得更好!”我下定决心。
回到家中,我将成绩告诉了家人,爸爸对我说:“看到了吧,这就是你边学边玩的结果。你要学会自律,专心学习,这样你的成绩绝对会有很大的提升,你会发现自律是那么得好。”于是,我决定试一试,看一看自律是不是真的那么好。我把学习和玩耍分开来,专心致志地学习,认真地玩耍,互不干扰。我每天晚上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先做作业,每天都读30分钟英语,再研究一下没有弄懂的数学题,背一背语文书,然后再放松一会,看看课外书。在以前,每当父母不在家时,我总是想溜到电脑前,偷偷地打开电脑,玩一会儿。可是现在每当我有这个念头的时候,总会提醒自已:我不能玩电脑,我要自律,我一定要自律。就这样,果然我的成绩有了提升。考试又来了,我仍然十分紧张地做完了考。第二天,考卷发下来了,我看了一眼考卷,90分,我十分高兴,决定继续来发现自已的不足。我发现每当父母不在家时,我还是会偷偷地去玩手机,就算父母在家,有时我做作业时也会分心。于是,我便下定决心,要改一改这些毛病,我每天都认真地坐在书桌前,集中注意力,做着作业。
快到期末了,我把每天看一小时电视的坏毛病给戒掉了,我每天都沉下心来认真地复习,数学做了错题本,看英语单词、语法,背语文课文……。没有玩别的东西。我发现我的生活很充实,我不再因为没事做而感到无聊,我变得自律,并把自律看成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是啊,自律真好,自律,能让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自律,能让我认识到自已的不足;自律,能让我的生活更充实;自律,能让人生更美好。
自律,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养成,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自律,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优秀,是自律的结果。
自律不易,这个加长版假期里,它恰恰是我们最需要的东西。身边有形形色色的诱惑,无论是早起晨读,在家运动,亦或是上网课,看似简单,但一不小心就被诱惑打败。
曾经,我并不是自律之人。一段时间的懒惰与放纵后,我吃尽了苦头,也就痛下决心,立志变成一个自律的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人。
有时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我时时对自己严格要求。渐渐地,自律甚至为我带来了愉悦。晨光熹微,不待闹铃欢唱不等妈妈唠叨,我便起床。有时看见朝霞,无比绚丽;有时吹着微风,裹着花香的熏风让人心旷神怡。我读书的声音和窗外的鸟鸣似乎在唱和,这大概要算清晨最美的天籁了吧!以这样的方式开启一天的生活,我充满活力,效率也更高了。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晨的自律让我清醒。
喜欢安静的我,跳绳是短板,可这是中招必考的内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不能到了九年级才抱佛脚,我决定跳起来,每天进步一点点。当绳子舞起来,当我纵身跳起又轻盈落下,当额头汗涔涔跳绳的数字却蹭蹭上涨,我发现,锻炼也很舒服。与其“瘫”在床上,不如拿起跳绳,虽然大汗淋漓,但身心都得到了放松。生命在于运动,锻炼的自律让我健壮。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宅家学习更是拉开距离的时候,我让自己静下来,把以往的浮躁抛开。原来自律的学习也是如此简单。听网课时,专注地听讲并认真地记下笔记;写作业时,心无旁骛一丝不苟地留下字迹;课后,再多刷几套题,整理错题……畅游在学海,我的心中也有着很大的成就感。
“克制住自己!”我曾不止一次地在心中对自己说道,闲暇时间,克制住想玩耍的心,去看一看名著,便会被深深吸引;睡前时间,克制住想去拿手机的手,钻进被窝,然后沉沉睡去……自律,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精彩,也变得有规律。
当自律成为一种习惯,优秀还会远吗?明天的你会比今天更优秀,到那时你一定会感激今天自律的自己。
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萧伯纳
话说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关系,那么自律就是那座桥梁,是一切的根本。所谓自律,就是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遵守法律,是内心自愿的,记得《哈佛家训》上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警察他在检查违规停车时,发现自己的车也违规了,当时没有其他人在场,但他依然按法律给自己开了一张罚单,这是自律的一种表现,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自律应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自律的人也自主。清晨,伴着悠扬的铃声,我们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学习生活:梳头,叠被子,刷牙,洗脸,样样不落,收拾得井井有条,住校生活让我们变得自主起来了,对一个想变得优秀的学生来说,不迟到,不违纪便是基础,朗朗晨读声,让我们充满了新一天的活力,成为了我们学习的动力。数学课上,我们全神贯注,学习解题思路;语文课上,我们传承中华文化;英语课上,我们探究语法,思维在字母间跳跃;政史地生,我们了解自然人文;体育课,我们奔跑在梦想的道路上。想要成就梦想,学习固然重要,当然文明习惯也少不了。
鸟语花香的校园里,我们不要大声叫嚷,楼梯间,放慢脚步,向老师主动问好;不随手乱扔垃圾,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用语文明,不与同学发生语言、肢体冲突。这样,才能营造良好风气,也只有这样,人才会自律,变得优秀。
说了这么多,自立的人还有一个特点:言行合一。就《说和做》中闻一多先生说到就做到,这样,才成就了这位严格自律,大无畏的民主战士。我有时反省自己,总还发现有些事情上不够自律,不够自主,有些好的习惯还待养成。可是我有时就是下不了决心,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导致半途而废,恶性循环。说明我与真正的自律的人还差得很远,还需不断努力。
你看历史上那些名人,有多少不自律的呢?有志者,事竟成,对于现在的我,不必“头悬梁,锥刺股”,只需要把身边的每件小事做好,争取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成功的道路上贵在坚持。我相信,心中有梦,在自律中付出行动,梦想不会遥不可及。
自律者,天不负!
“阿玲,房间怎么又这么脏?!还不赶快来收拾收拾,真没个女孩样!”爷爷一进我房间就横眉怒目地训斥。
听惯了爷爷这贯耳雷音,正在写作业的我不以为然道:“您瞧,今天作业太多啦,我忙都忙不过来了……”
“奶奶,奶奶——”
“什么事?”奶奶应声从客厅疾步进房关切道。
“您帮我把房间打扫一下。”
爷爷一听立马火了:“老太婆,不许插手!都上初一了,让她自己收拾!”奶奶诧异地瞧了一眼爷爷,叨叨道:“这老家伙今天怎么了,吃枪药啦?!”
爷爷说完便转过身来训斥我:“今天若不把房间打理好,就甭想去上学!”我吓得不敢直视爷爷那怒颜,一刻也不敢怠慢,立马丢下作业起身收拾。放眼环视自个的窝窝,真是不注意不知道,一注意吓一跳啊。桌面上书本凌乱无章,地板上纸屑散落鞋袜四窜,床单和棉被皱成团,衣服也左挂右披,整个房间犹如台风过境一般。该从何处动手收拾呀?真不想干!
可,一意识到爷爷随时会来检查,我便立马行动了起来。先把凌乱的书本整理叠放到书柜里,又将床单拉平直并叠好被子,再把地板清扫干净,最后还把桌子擦得油光发亮。
耶!好了,终于好了!放眼四射,房间真是焕然一新啊,我不禁感叹道:“真是判若两房啊,看了真舒畅!!”
果不其然,爷爷真搞突袭了,他四处检查,脸上布满喜悦,眼里闪烁着赞许,欣慰地点了点头,说道:“这才有个女孩样嘛!”我乐了。爷爷又指令:“要保持!我会不时检查的,记住啦。”我刚踏实的小心脏又高悬起来。
从那以后,为了顺利通过爷爷的突袭检查,我把“保持整洁”几个大字贴在桌面上,不时提醒自己随手整理用过的书本,一起床就顺手整理铺盖,及时清除纸屑垃圾……渐渐地爷爷的训斥少了,家人的夸赞多了。我甚至发现置身在整洁清爽的房间里,找东西的速度快了,写作业的心情似乎也轻松不少。如今,爷爷早已不再突袭检查我的房间了,我的房间时刻整洁。因为我不再懒散,早已习惯了自觉整理,还把这份自觉带到了学习上。
这段经历令我懂得了自律,克服了懒惰。我想,就如同保持房间整洁一般,一切好的转变从自律开始。,
首先,我们从最基本的层面即物质意识关系的层面来看,世上任何事物都是客观物质存在,尽管万事万物之间有着普遍的甚而是密切的联系,但是矛盾的特殊性早就告诉我们,世上任何事物由于其结构、构成元素及存在方式等的不同,无一不首先是一种不依赖于它者的独立的存在,音乐尽管是人类的创造物,但在自然属性上它是音响实体,不过是声音的运动 一种独立存在的物质运动,就此而言它是自律的。我们不应忘记这样一个常识,即世界上除了人具有情感和精神内涵外,其它任何事物都是没有情感和精神内涵的,因此,音响实体当然也是既没有情感也无任何内容的。前苏联音乐哲学家玛雷舍夫以符号学的角度考察音乐,认为“音乐符号客体与其艺术意义之间的关系,本质上不同于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符号客体,作为物质构成物,本身不包括,也不可能包括精神意义,而在解释的结果中表达精神意义。音乐表象不寓于声音之中,而是在声音的影响作用之下,形成于解释者的意识之中。即使音乐符号结构体自身,如果避开听众的心理活动,也不可能进入音乐作品的体系。人们之所以会认为音乐具有情感内容,是人对不同事物具有通感或者说是格式塔理论中所谓“异质同构”的原因所致。如果说音乐是他律的或者说具有他律性的话,那是因为人的本性或者说是音乐的社会属性使然,也就是审美主体将审美对象人格化的这样一种本能而造成的。
其次,音乐的情感是独立存在的。音乐自身并没有情感内容,可是它却可以唤起我们的情感,并且这种情感与生活中的情感并非是一回事。我们最初听到某首乐曲时所产生的那种特定的感觉感受,是在生活中从未体验过的,是全新的感受。这种由音乐唤起的人的情感我称之为“音乐情感”。请问有谁在生活中体验过与门德尔松《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一样的感受的呢?贝尔就认为艺术中所唤起的审美情感是一种特殊情感,与生活中的情感毫不相干,在艺术世界里“没有生活情感的位置”。音乐所引发出的人的情感同人在生活中的种种情感确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音乐的话,那么我们至今都不可能体验到这种只有音乐才能带来的异样的情感。尽管音乐有时能够引发或诱发起我们在生活中曾有过的相类似的某种感觉感受,并使我们联想到生活中某些经历体验,但这种共振是不具体不确定的,很宽泛的和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心境而异的。音乐给我们的只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人们认为贝多芬《命运交响乐》第一乐章一开始的动机是命运在敲门,这不过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和表述,我们也完全可以认为它是神的震怒,或是火山的爆发等等生活中一切与此相关联的事物。而在客观事实上,在自然属性的层面上它却什么都不是,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力度较强的,能够使人振奋的声音而已,这才是音乐的最基础的最根本的本质。
有一句著名的艺术定律叫做“艺术源于生活”,从音乐上讲则是“音乐源于生活”。此观点只能说是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正确性,而并非是绝对的。若将其绝对化便会全然排斥和从根本上否定掉音乐的自律性。对此定律我们一般可以作两种理解,其一,若是作最宽泛的理解的话,那岂止是音乐源于生活,人类社会中一切的一切都应是源于生活的,因为若没有生活,人类社会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存在,这样看来“音乐源于生活”的表述也就显得毫无意义,其二,若是将“音乐源于生活”理解成是音乐的素材或音调、节奏等源于生活中的.事物的话,这便大可值得怀疑。因为没有生活素材的纯音乐只能是源于它自身,比如莫扎特的许多作品,包括 《C 大调长笛奏鸣曲》、《C 大调钢琴奏鸣曲》等便是如此,至于音调节奏方面,生活中原本就不存在音阶、和弦、音型、旋律、节奏等,也没有对位与赋格,列维。 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认为,在艺术作品中并不一定存在着它同现实之间的某种对应关系。艺术作品并不单纯地去“反映”现实或“记录”现实。作为一种结构、形式,它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塑造力量的“现实”。不可否认生活中也确实存在着律动、高低起伏、强弱变化对比、明暗交替等与音乐诸要素相通的因素,但我们显然不可以将“音乐源于生活”理解成音乐依赖于生活,从属于生活,没有生活原型音乐就一定不存在。音乐绝对不是,也决不应该完全成为生活的奴仆。音乐情感不但不依赖从属于日常生活,而且还开拓和丰富了人类相对贫乏的情感生活。
再次,音乐的自律性还表现在现实生活并不能为音乐全面提供素材或源泉,即使有那也只是对生活只鳞片爪的意向性的模仿,如鸟叫、教堂钟声、奔腾的河流等。我们的艺术理论总是近乎本能的习惯于将艺术与生活生拉硬扯在一起,这在某些时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典型的如浪漫派音乐与社会人生等就有较多的联系。这样的联系也确有其心理学上的根据。与马克思所谓“自然的人化”一样,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也是“音乐的人化”。尽管音乐与自然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由人创造出来的,后者是客观存在的。但究其本质不过是乐音有规律的振动,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本质上它与大自然是一样的。两者的区别只是“人化”的程度不同而已。因为音乐是由人创造,深深的铸上了人的烙印,所以,其人化的程度要远远高于大自然“人化”的程度。
音乐的自律性还体现在审美主体对音乐的表层欣赏上。欣赏至少应被分为自律欣赏和他律欣赏两个层次,自律欣赏又叫表层欣赏,它是纯感觉的、纯情感的,仅感受音乐的形式美,它不与生活内容发生任何联系,主体并不思考、联想与回味,属于生理性的物质性的。表层欣赏主要用于娱乐休闲和身心的放松。表层欣赏与我们品尝美味佳肴与身体按摩是属于同一个层面的,在这个层面上我们仅以获得生理快感为主要目的。李斯特在《柏辽兹和他的“哈罗尔德”交响曲》中指出:“情感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既不凭借‘比喻’的外壳,也不依靠情节和思想的媒介。”此话若是就表层欣赏而言是非常正确的。至于他律欣赏,将在下文论述。
另一方面,音乐也应当被分为两种。一种是不足以引发主体思考回味的仅有形式的音乐,也就是所谓的纯音乐,这种音乐是没有内容内涵的。审美主体只能从中获得形式美的感受,莫扎特的《C大调长笛协奏曲》等就属于这一类作品。听这样的音乐恰如品尝食物,没有人在品尝了美味佳肴之后会提出“食物的内涵是什么?”这样一个荒唐而又愚蠢的问题,那么我们又为什么偏偏总是热衷于对仅有形式美的音乐这种精神佳肴频频发问呢?我之所以用食物作为例子,是因为两者都是人的感觉事物,只不过是前者作用于人的味觉,后者作用于人的听觉而已。
自律是一种克制,是一种反省;它更是一种风度,一份超越。会自律的人,一定会进步,会自律的人就会驶向成功的彼岸。人生是舟,自律是水,以水推舟,方能扬帆万里,驶向自己人生价值的彼岸。
富兰克林用他的小黑点牢记住了各种做人处事的道理,他每日不忘反省,随时也不忘自律,他将缺点视为敌人并去积极克服它,他随时随地都在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得体,这种做法是否礼貌,于是,他便很能克制和约束自己了,并且在自律的同时他还养成了很好的习惯,那就是无论在做什么之前总会顾及后果不会盲目。自律使他成熟,自律也使他自己更加完善。自律如一个茧,让他在里面慢慢修炼,最后羽化成蝶。自律也是他备受人敬佩,自律使他稳重,大方,行为得体,自律是一列强劲的列车,让他极速进步,直达成功。
人生是树,自律是土,树滋长于土,方能枝繁叶茂,结出人生的果实。
***自制纸镜子,让自己每日记住行必端,言必正,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周总理对自己的高要求使人望尘莫及而周总理这种自律的精神则是更加令人敬佩,自律就如一面镜子,时刻让自己清醒,时刻让自己注意自己的行为,它反映出自己的不足并配合改正,它有如土壤一般,滋养自己,使人生这棵大树枝繁叶茂,也是自己迅速进步,直奔成功的终点。
人生是茶,自律是沸水,茶用沸水冲泡,方能芳香四溢,凸显人格的高洁。《简爱》作者夏洛蒂的弟弟布朗威尔因为无法克制自己,经不起花花世界的诱惑,一度荒废学业,他的失败是因为不会自律,自律是一种对***的控制,是对诱惑的拒绝,自律是一种理智而冷静的思考,多一些这种思考便会使自己更明确目标,让自己展现出全部的价值,让自己少走许多弯路,使自己能更快进步。
自律是金光灿烂的马缰,它让人受到理智的束缚,不偏离轨道。自律是一把心灵的扫帚,它让人深知不足并扫除精神污秽。自律是一个大头钉,它让你的生命之纸时刻坚守自己的本真。自律是一种改造,是最严厉的自我提纯,人格的冶炼。它如同一般使你勇往直前,不受一切阻拦,它使你飞速进步,不浪费一点时间。
让我们铭记于心吧——就如塞尼卡所说的:“能自律的人,就是最强有力的人。”
纪律和规则是我们平时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都应该自己管好自己,自己约束自己,使自己遵照纪律、规则行事,这就是“自律”。今天,我读了一个关于自律的小故事,这让我更懂得了自律的重要。
德国人鲍勃在一个下着雪的夜晚,抱着侥幸的心理闯了红灯。他自以为无人知晓,谁知这一幕刚巧被一个睡不着觉的老太太看见了。没过多少天,鲍勃被他所投保的保险公司通知,自己需要从明天起再缴纳百分之一的保费。“为什么?”鲍勃大惑不解。“我们刚接到通知,您闯了红灯。根据我们的,您这样很危险,所以我们必须要提高您的保费!”鲍勃气愤至极,连忙退保,投保到另外一家保险公司。
但其他公司像串通好了似的,众口一词:“您闯了红灯,所以我们必须要提高您的保费!”――原来全德国的保险公司通过网络都知道了他有一次闯红灯的不良记录。几天后,他的麻烦一个接着一个:银行要求速还房贷;儿子的学校要求用现金来支付儿子的学费;上司也让他换一个工种干活;儿子、妻子都看不起他……这个可怜的德国人最终陷入了困境,只因为他闯了一次红灯!这个德国人的悲剧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律,就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
我们平日里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一定的要求和约束。而我们作为在校的学生,更是有很多的纪律和规则来要求我们。但是,人们不能总是在一种“被”的环境下生活和学习,这样是很难进步的,所以我们更该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守日常行为规范,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律是我们做人的最高境界,缺乏自律的人,终究会付出相应的代价。相信大家都明白了自律的重要,也懂得了如何自律,那么就请你赶快行动起来,做个自律的好公民!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