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在读《教师如何做研究》一书时,书中谈到当今我们的课程改革正逐步走进校园,新课程理念正日益走近教师的时候,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更新,不应该追求教案的精心设计,有条不紊的实施,以期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不应该怀旧在讲台上动情地直抒情怀、指点迷津。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我们是不是一次次千方百计地把孩子们引领到自己设计的教程;是不是通过循循善诱地启发把孩子们的思维束缚到自己预设的标准答案中;是不是通过让学生一次次地复述,把教师总结出来的条纹纲要搬运到他们的脑海;是不是经常科学、艺术地设计并控制课堂的密度、节奏、气氛和情绪,有没有把孩子的已知设想成难点,而扼***了孩子出乎意料的未知,作者举出一系列不适合的现象后,提出数学课堂只有坚持动态生成式的教学,才能使课堂真实地充满生机,让师生切实互动发展,这一观点引起我浓厚兴趣。
动态生成的观点是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提出的,她指出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设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教师随时灵活地调整教学过程,设计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体现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动态生成式的课堂,不图省事和形式,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放手,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使师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能再现师生真实而自然的生活情景,成为师生互动发展的天地。
就是说在现实教学中,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千差万别,一旦放开便难以收场,难以控制,顺着学生思路去做,有时很难确保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积极应对的策略之一就是对课堂教学进行“二度设计。”所谓的“二度设计”,就是指第一种教学设计之外的教学设计,它是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等新课程理念为依据的新型构想,是面对新课程动态变化的课堂教学情况的一种积极应对策略。我们要变已成不变的教学设计为计划与动态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改变传统教学教案牵着教师走,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努力实现新课程促进学生、教师发展的目标。教师上课时必须根据学情对备课中的教学设计及时作出调整,故其教学设计只能是“大体则有,定体则无,随学而改,因学而变。”作者认为先确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课前实际教学过程只要求写出个大体轮廓,教学环节简化,但学案有多种或多个,舍弃过去那种亦步亦趋的“小步子”做法。这种弹性化的多重的教学设计能为课堂教育留下不确定性的空间,让教师在课堂上能把主要精力用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上,而不是记忆教学预设的推进过程上,有利于教师在复杂多变的教学中捕捉新的契机,在课中进行“二度设计”。课后写写教学反思,再一次改进教学设计,那就是课后的“二度设计”。
进行“二度设计”的好处,具体表现在:
1、摘录式读书笔记
摘录式读书笔记,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精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摘录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比如你自修文科,便可摘录有关的学习资料、重要文章、警句格言、词语典故等。如果学理工科,就得摘录有关文献、重要的结论与证明、独特的技巧,等等。这样便可备你不时之需。
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1)索引读书笔记
在读书学习中可能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看到某些东西感到十分有用,但内容却太多,其它读书笔记法又都不易采用.自学成名的史学家陈垣曾说:“教学和研究要从目录学入手”,“目录学就好象一个账本,打开账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所以,平时应把所有的资料,按照内容本身的性质搞出一个索引来,以备查用之便。因此,做索引读书笔记就非常必要。索引读书笔记是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谈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史学〉》
(2)摘录原文读书笔记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列宁的哲学笔记,有很多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如《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等著作,《如何做读书笔记及其形式》。而且他对摘录内容,还往往写出自己的意见、批评或注释,以及自己独创的符号和评注。比如“注意”“说得对”“辩证的精华”等提示性简明字样。明确地表明了列宁对某段论述的意见或批评。
2、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
评注式读书笔记常用方法有书头批注。即在书中重要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也可用提纲方法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还可用摘要式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或全文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
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
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4)评注读书笔记
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其中有种质疑式笔记,即阅读中的重点准点,自己不能解决或理解不深、模棱两可时,把这出一问题先记录下来,暂时搁置起来。随着知识的丰富、思维能力的提高,再回过头来学习,或是请教他人加以解答。例如鲁迅读《蕙櫋杂志》中的一段:清严无照《蕙櫋杂志》:西湖有严嵩和鄂王《满江红》词石刻,甚宏壮。词即慷慨,书亦瘦劲可观,末题华盖大学士。后人磨去姓名,改题夏言。虽属可笔,然亦足以惩奸矣。
(5)补充原文读书笔记
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原文不是随意地加以补充,而是要围绕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发挥。
3、心得式读书笔记
心得式读书笔记也叫读后感,即记下对某一问题思考的心得,即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对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或某一章节、定理等,进行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把其内容、要点写出来,并加以评述。如李贺的《史纲评要》,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皆是这样的著作。心得也可以是礼记、体会。札记多为旁征博引,辩证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借题发挥。沈括的《梦溪笔谈》,茅盾的《读书札记》,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就是用的这种方式。
其形式有如下几种:
(1)札记
札记,是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这种札记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可长可短。
(2)心得
心得笔记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这些读书笔记,可以写读书时的,也可以写对原文的某些论点的发挥或提出批评、商榷的意见。写这种笔记,一般是以自己的语言为主,也可适当地引用原文。
(3)综合读书笔记
综合读书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笔记。
原以为“教育教学科研”离我们教师很远,是一件难以逾越的事情。然而当我拜读完了郑金洲教授著《教师如何做研究》的文章后,感触颇深。原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可以做的,教育教学科研并不神圣,只要用心和坚持,掌握方法,同样也可以搞出名堂来。这无疑是给了我们信心和力量。
文章中提到叶澜教授说的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一句话提醒和警醒了我,难到自己就一直默默无闻地做一名普通教师吗?我不甘心,教书育人是我们的事业,我们应该有事业感,必须干点名堂出来,也要成为名师,至少要让众多的人在谈论的时候和学生回忆的时候:你是一个非常优秀和令人尊敬的教师。
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感受和心得。
教师如何做研究,说到做研究,总觉得是件很抽象的事儿,貌似和我这个只有三年教龄的年轻教师没有太大关系,就像优质课评比一般都有几年以上教龄的限制条件一样,资历尚浅,没有做研究的资格。认为现在应该做的就是熟悉日常的教学常规,把精力放在教法和学生身上。
然而,郑金洲老师的《教师如何做研究》让我改变了这种看法:教师的研究可以是对自身实践所作的持续不断的反思,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受到的启发、获得的经验也可以看做是教师的“研究成果”。书中所说的“做研究”不是专业研究者的研究,不需要研究多么高深的教育理论,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反思,这样说来,教学研究是为日常的教育教学服务的,年轻教师恰恰需要做这样的研究,才能使自己尽快成长。
书中介绍了五种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学课例。我们对这些形式并不感到陌生,我会把一天中发生的有启发的事情以博文的形式记录在博客中,这不就是书中所说的“教育日志”“教育叙事”吗?看来,做研究是件很具体的事,它离我们并不远,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做,“从你清晨跨进校门起到傍晚离开学校,都会有一些值得你回味的事例”,这些“事例”都是我们研究的素材。当然这是最最基本的研究形式,然而刚刚接触教学研究恰恰应该从“教育日志”“教育叙事”这种基本形式入手。
对教学研究有了新的认识,也从书中学到了教学研究的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这就是我读此书的一点收获吧!教师做研究并不难,难在坚持,我希望我能坚持下去,在这里记录下我的所思所想。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