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说,今天会下雨。
一大早,天上就乌云密布,阴沉沉的。一阵大风吹来,吹的树枝乱摆。远处传来一声声“轰隆隆”的雷声。渐渐的,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不一会儿,真的下起大雨来了。
雨越下越大,铺天盖地的,从窗口望去,树呀房子呀都看不清了。虽然,雨下得这么大,可是仍然挡不住小朋友上学的脚步。你看他们有的穿雨衣,有的打着雨伞,顶着大雨朝学校走去。
大雨被同学们坚定地信念打倒了,渐渐的雨小了,天越来越亮,太阳从云层里探了出来。
首尾式照应在记叙文中的运用,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一是运用倒叙方法的记叙文,必然是首尾照应,这种情况最多,也最典型。例如《记一辆纺车》,它运用了倒叙的方法,首尾照应很严密。请看首尾两段的`有关内容:
首段:“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想起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
尾段:“就因为这些,我常常想起那辆纺车。想起它就像想起旅伴和战友,心里充满着深切的怀念。围绕着这种怀念,也想起延安的种种生活。……”
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感情上、修辞上、时间上、地点上、表达方式上等方面,几乎都是相同的,前者放在开头,领起全篇,造成悬念,揭示主旨,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后者放在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中心,回扣文首。这样,既强调了作者与纺车的密切关系,又深化了纺车的不平凡意义,使文章形成了一个很严密的整体。
二是运用顺叙方法的记叙文,也有首尾照应的,但没有运用倒叙方法记叙文的照应那么周密,那么严整,运用的频率也不高,难度却较大,但如果运用得好,会产生别出心裁的效果,例如莫怀戚的《散步》,是一篇用顺叙方法写成的记叙文,其中就运用了这种照应的方法。
先看开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再看结尾:“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这两段文字的照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节的照应,即“散步”;二是人物的照应,即“我”母亲、妻子、儿子等祖孙三代四个人。而且,照应的顺序很有讲究,开头是“散步”总概,结尾是具体的“散步”;开头由“我”到“母亲”到“妻子”到“儿子”,结尾依然是这样的安排顺序。这样照应,既有序,又有物,既合理,又严密。
首尾式照应是使文章完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运用时,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照应的语句要有所变化,不能简单重复,否则显得呆板;二是开头和结尾的文字,要有明显的适应性,开头只能作开头,结尾只能做结尾,不能互换而用。
早晨,“轰隆隆”震耳欲聋的雷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跑到外面一看,天空中布满了乌云,倾盆大雨像决了堤的`天河水从天上倒下来。(这句是引用她看过的书上的)屋檐上的水像瀑布一样冲下来。
慢慢地,雨变小了。雨水溅在积水上像无数只小鱼儿浮在水面上触动起的波纹。
一连下了好几天的雨,今天也不例外。今天下雨的时候,雷公公又拿起它收藏已久的大鼓,“咚咚咚”的敲了起来,小云朵听到“咚咚咚”的响声,吓坏了,哇哇地哭起来。闪电婆婆去天边的大树那里,折下了好几根树枝,这些树枝都从闪电婆婆的手指缝里掉了下去,树枝落到人间,变成了一道道闪电,这一道道闪电仿佛把阴森森的天空霹成了两半。
刚放学的“红领巾”们撑着五颜六色的小花伞,急匆匆地跑在雨帘中,脸上有掩盖不住的焦急。无数的小花伞形成了一片花的海洋,多么美丽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