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身材比别人庸肿了些,许多第一次见到我的人,都会对我的身材有异样的眼光,甚至就对我很有距离感,但往经过相处后,都会和我相处的非常融洽,也不再对我排斥。因为他们认同了我,不再把我当成一个胖子,真诚的跟我交心做朋友了。
想要获得别人的认同,我的态度决定了一切。应该要先培养自己的同理心,能拥有一份宽容的胸襟,能够接纳别人,懂得理解别人,别人才会用同样的'态度来回应你。不懂的站在别人的立场,就更不用说别人会认同你这个人了。
我有一个同学,只要别人有困难时,她一定会出手帮忙,反观另一个人,非常的不合群,做什么是都独来独往,想当然没有一个人想跟他做朋友。
想让别人认同自己,不二法门就事先了解自己然后善待别人。自己只是一个渺小的人物,微不足道,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同,就要对别人有所奉献,让别人看到你,你就当然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同。
所谓“整体烘托法”指的是作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从整体上定下了全文的情感基调,或定下了故事的发生氛围,或作为一个重要要素参与了整个故事的发展。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第一,将同一环境描写作为某种氛围的.衬托放在文章开头,并在接下来的叙述中仍不时提到。这个环境描写通常定下全文的情感氛围或交待整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如一篇满分作文《较量》,写“我”作为班干部与班里恶作剧同学的一场较量,突出“我”的勇敢,在文章开头即写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环境描写不多,但从整体上给文章定下了一个紧张的环境氛围。
第二,将一两个环境描写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在这种情况中,须在开头即涉及这处环境描写,以此形成线索的始端,然后各段或关键段落都要写到这个或这些环境,文字可长可短,位置可为段首,亦可段末,这样会使人对这一自然环境产生深刻印象。具体可分成两种情况,第一,自然环境在文章事件发展过程中是变化的,如一些文章要写某事从不好变到好,便会使用雨过天晴的环境描写,在开头写阴雨连绵,文中雨慢慢变小,文尾则变成阳光灿烂。第二,某一自然环境在文中反复出现,但自然环境本身变化不大,只是承载了某种情感或主题。如一篇北京中考满分作文《凝聚》,其中“阳光”作为一个环境描写,在文中反复出现,但内容上并无很大变化,因为阳光承载的是同样一份“亲情”。
点评:
所有环境均服务文章主题,故写环境时,需注意环境描写并非文章主体。也即一篇作文中描写自然环境的文字不一定要多,但要“得体”。所谓“得体”即是说文中描写的自然环境须与其记叙的事件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或对其要表达的情感,主旨或其中的人物形象能起到烘托,突出的作用。
音乐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全体学生多方面的协调发展,而不是培养音乐家。在这大目标的前提下,由此决定其性质是音乐艺术普及教育,而非专业的音乐教育。教师必须开展强化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最终达到培养审美能力,发展高尚情操,提高人的素质。美育能培养人的高尚情操,鼓舞人去为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斗。
教师可根据小学学生这一年龄段他们的生理、心理、知识结构、综合能力、人格等越趋成熟的特点,结合本学科优势,教育学生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学生和谐的发展,以达到提高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心等素质的目的,培养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艺术教育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以“善”为美,以“有德”为美,以“爱科学”为美,以“爱国”为美,以“好学”为美。在我的音乐欣赏课上,如何来培养孩子们对音乐情感的敏锐的洞察力,是非常有趣的的过程。记得有一次我在没有出示课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说说听了《野蜂飞舞》后的感受。学生有的说听到了洪水暴发的声音;有的说听到了骏马在奔腾……其中有一个学生还描述得很生动:“音乐时而低沉有力仿佛一头凶猛的'老虎,音乐中时而跳跃的感觉又如同一只可爱灵动的小鹿,音乐中飞快的速度仿佛是老虎和小鹿互相追逐的场景,音乐大气恢宏的感觉又带人进入了宽阔的原野。”我被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所折服,我不禁问他:“为什么你会想到这个场景呢?”学生回答我说:“前几天我在《动物世界》节目中看过老虎追赶小鹿的场景,今天听音乐的时候我不知不觉地就想到了。”是呀,不管是“老虎追逐小鹿”还是“骏马奔腾”或者是“洪水暴发”,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在聆听音乐时思维想象的成果,教师怎能轻易否定呢?更何况音乐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没有标题的提示前任何感受是成立的。我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与赞赏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性也得到了肯定。
那么为什么会没有学生联想到野蜂飞舞的情景呢?于是我问学生:“你们看见过一大群蜜蜂飞舞的场景吗?”学生说没有。怪不得,没有生活体验,哪来的意境?为了让学生能到作曲家最初创作此曲的本意,于是我在课后寻找了一短有关于野蜂的视频。通过观看,让他们了解到野蜂喜欢群聚的生活、它们抖动翅膀时发出的声音,还有他们攻击敌人时的凶猛场景。有了这个的铺垫,再去欣赏《野蜂飞舞》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听着音乐时而抖动翅膀、时而感觉危险、时而手里划着野蜂飞舞的路线。
任何精彩的一瞬间不是在课前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从思与思的交流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生长出来的。尊重学生对音乐的独特诠释,就是尊重我们的音乐,这正是音乐欣赏课的独特魅力所在。大度,应容纳各种不同的声音;异声,可能造就异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