牝鹿之所以会误人狮洞,是因为它一心要逃避猎人的追捕,“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成为它心中惟一的目标,所以一人狮洞,连闻闻嗅嗅的自卫本能都失去了。
人在慌乱时是不是也是如此呢?一失去冷静,判断力、警觉力便会降低或消失,把敌人当救兵,把陷阱当避风港,由此可知冷静在危急时刻的重要。
父母常教育孩子要听大人的话,然而孩子过于听从大人的摆布,往往也会失去自己的判断力。
母亲最常叨念的一句话就是对孩子说:“听话”,甚至认为听话的孩子乖。其实这种认识不够全面的,有时父母迫使孩子听话,是在扼***孩子的创造力和判断能力。
中国的传统道德文化是孩子要听老子的话。如果是因为孩子小,不足,有时他的认识和行为不正确,而父母给予指导,让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也是正确的。
但是,不能认为什么事情都听父母的话孩子就乖。因为孩子小,他对世界上的许多事情都很陌生,因此,时刻都想去探索。
这种探索有时候便给父母惹了麻烦。例如,把刚买来的玩具拆了,把爸爸的录音机弄坏了,有时候会用沙发垫子在卧室里垛高楼,把家弄得一塌糊涂甚至把彩色油漆往脸上抹……这些行为便会使父母不能容忍,只能迫使孩子就范:听话!
孩子不是机器人,需要父母给他安上电脑,随着父母的设计程序去活动。他本身就有自己用不着父母设计的思维,他的语言和行为是要自己大脑独立自主支配的。如果父母进行了干预,就抑制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有些所谓文明的家庭,连孩子说话也教成了现成的“套路”。例如,孩子离开家上幼儿园,要说“再见”。回来时要问“奶奶好,”或者说“我回来了”,家里来了客人男的叫“叔叔”,女的叫“阿姨”。要是这些话让孩子变成自己随时能用的礼貌用语,那倒是太应该了要是程式化,也没有多大意思。特别是当来了一个比妈妈大一倍年龄的女人,也问“阿姨好”。
你瞧,这种“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吗?
要是你的孩子什么事情也不想弄清楚,见了陌生的事物往后躲。如果孩子不拆布娃娃,孩子就不动手,这样“听话”的孩子不是变成呆子了吗?
所以,父母不要认为听话的孩子就乖,因为真正的乖孩子大都不是在“听话”中学乖的,“听话’’给孩子成功多放了一道篱笆。
父母要培养有创造能力的孩子,就不要时时都迫使孩子“听话”。因为孩子什么事情都听父母的,他就失去了自己。
在一个人呱呱坠地时,父母便成了他的第一任良师。到了幼年,亲戚朋友又成了知心伴侣。上学之后,老师又成了成长道路上的指引者。但你可曾想过,倘若有一天得不到这种帮助,你会怎么办?
独立自强造就成功。明代的蓝玉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蓝玉从小出生在将帅之家,还是名将常遇春的内弟,生活可谓衣食无忧。然而不同于其他纨绔子弟,蓝玉勤奋好学,且不断磨炼自己。终于,他在捕鱼儿海战中大败元军,使曾经纵横天下的蒙古骑兵彻底覆灭。蓝玉由此一战成名,在明代名将的行列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通过蓝玉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想要获得成功,首先要摆脱依赖心理,其次培养独立能力,最后在自己的执著之下,才能够顺利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人尚且如此,一个国家更要独立自强。上世纪60年代,著名科学家邓稼先接到周总理的指示,要想尽一切办法制造出原子弹。然而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理论基础和基本条件,造原子弹无疑比登天还难。可邓稼先却带领一批科研人员,坚持走独立自强的道路,经过刻苦钻研,仅用了两年便模拟出了原子弹的爆炸过程。在此后的六七年中,我国先后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为抵御外国的核讹诈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邓稼先也因此被誉为“两弹之父”。
反观今天的我们,不少人缺乏的正是这样一种独立自强、艰苦奋斗的精神。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我们必须告别依赖,发扬独立自强的精神,才能够脱颖而出,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花,因独立自强而绽放美丽。
人,因独立自强而实现理想。
国,因独立自强而繁荣昌盛。
学会独立自强吧,愿你我在成长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向成功。
英国作家伍尔夫曾说:“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中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作为当代青年,我们不应该局限于狭隘的自我“花瓶”之中,而应树立“无穷的远方与我有关”的担当意识,才能奏响青春的华章。
须知以自我为中心并非自我的真正解放。纵观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之路。普罗塔格拉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言将个人置于宇宙的中心。但是,过分强调个人感觉带来了个人主义的膨胀与对社会事务的冷漠,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亚里士多德因而提出了“人是城邦的动物”的观点。人在注重自我发展的同时,应当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使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随着启蒙运动的开展,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提出了思想的自由。自我意识的真正觉醒其实就在于能够独立思考,接收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但是保留自己的理性判断。
接收来自世界的`各种信息,就意味着我们要保持对于社会的热忱,而不是冷眼旁观,要勇于承担责任,而不是停留于言语层面。而今日之社会,媒介技术的更新与发展为个体表达提供了更为平等的信息输出窗口,这看似使每个人都有了参与社会事务的便捷渠道,实则使社会形成相互隔离的“物理社群”,而不同的社群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冷漠,甚至彼此指责。这种冷漠也是个人主义作用的结果,在去中心化的网络时代,所有人都习惯与从自己的位置发言,真假对错之分在此就成了无足轻重。这种模糊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的做法显然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缺失了对社会的责任担当,人就容易陷入“精致的利己主义”的泥潭中。这种利己主义就表现为冷漠无情。契科夫有言:“冷漠无情,就是灵魂的瘫痪,就是过早的死亡。”冷漠无情有时能保全个人的利益,最终是不利于社会的进步的。我们常常需要思考“从来如此便对吗?”而个人力量的微小不能成为无动于衷的借口,恰如黑人运动之母罗莎帕克斯,她在公交车上以行动反对对社会上的种族歧视,也掀起了黑人运动的热潮。她冒着生命危险,做出了有利于社会公平的壮举。
正如卡尔波普尔所言:“任何时候,我们都是被关进自己认知框架的囚徒。”如果不能从狭隘的自我认知中走出来,又何来对于社会,对于人类进步事业的真正关心呢?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树立“成功不必在我”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还要具有“功成必定有我”的社会责任感,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集体发展中实现自我发展。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写自荐信和推荐信要对自己或者学生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与认识,知道学生的大致情况,比如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兴趣,学习能力等基本情况,同时给出报考该校的原因等。
弄清楚了自荐信和推荐信的作用,就要让自荐信和推荐信充分发挥他们该发挥的作用。这中间就要讲求一定的策略和技巧。在自荐信当中,要把自己做一个全面充分的介绍,不过,对于优点不可过大夸大,以免给老师故弄玄虚之感,让人感觉不可捉摸不切实际,对于切实优秀的地方则要通过语言描绘成自己的亮点,这是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我们需要给老师一个选拔自己的理由。自荐信和推荐信都应当体现这一点。
首先推荐信细节上,一定注意语言的凝练简约准确,不可出现错别字等低级错误。推荐信是由熟悉自己的教师写给高校看的,目的是从一个长期相处的人对学生的看法了解学生的情况。写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自不必说,必要的提到学生的弱点和不足则可以让高校觉得更加真实,对学生情况了解也更全面,高校不会认为这是一封吹捧信,推荐信内容的真实度也大大提高。
自荐信是高校认知学生的又一途径。通过自我介绍可以让高校对自己有个更全面的认识。
对于自己的未来规划,这部分内容很关键,必须提及,但不可长篇大论。目标规划既不空洞,又得让人感觉这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含着一种成熟可行的规划和远见。因为高校很可能会按照你的规划和特长来为你划定几个专业让你选择,故而高校自主招生事实上是选择了一批一直有志于实现自梦想的学子,他们更容易在自己渴望的专业上作出大的成就,也达成了高校打造精英人才的目标。
和推荐信的要求一样,这部分内容也不可以写成自夸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适当的真诚的把自己的缺点表露一下,既体现了自己的博大胸襟,又可以大大提升自荐信的可信度。此外,错别字和成语误用等语病错误一定要杜绝出现,手写的推荐信一定字迹工整漂亮。
学生需要展示全面的自我故而不能只停留在对自己的学习上的介绍,还要通过相关事例佐证自己的性格特点、喜好特长。一旦这部分内容精彩可以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对于自己课外拓展和获奖部分,则要重点描述,因为课外活动是证明自己综合实力的事件,能留给评审教师独特印象的经历,也自己有别于其他同学的独特经历(大凡来参加自主招生,学习效果自然不弱故而要突出自己学习之外的特长,展示综合能力
最后,在千篇一律的自荐信当中,如果能在格式上取得突破,我们必定能够令人眼前一亮。曾经有人用文言,曾经有人用散文手法,也曾有人用小说手法,使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既生动有趣,又体现了作者的功力和良苦用心。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