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端午节的风俗作文(家乡的风俗作文端午节广东)

客家端午节的风俗作文(家乡的风俗作文端午节广东)

首页话题更新时间:2023-11-16 14:57:41
客家端午节的风俗作文(家乡的风俗作文端午节广东)

客家端午节的风俗作文【一】

今天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介绍流传较广的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客家端午节的风俗作文【二】

你们好!我是河南省开封县袁坊一中的郜静怡,看到这封信你们也许会感到惊讶。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我们还是有血缘关系的。

听老师和长辈们说,早先,你们的祖先也曾生活在我们这里,因为战乱,我们这个大家族的人走散了。硝烟弥漫了大地,战火飞满了全城,战争,让我们的很多同胞都失去了生命。一想到这里,我的心不禁被攫住了。当初,你们的祖辈们背井离乡的时候,一定很舍不得吧!一定还希望再回来看看真正属于自己的故乡吧!我们随时欢迎你们的到来,这些年,家乡发展得可好了。

经常听老人们唠叨,说以前村子里的人们住的都是低矮潮湿的\'草房和瓦房,都是吃红薯叶子和杂粮,一年到头都是咸菜。一件衣服,老大穿过改改老二接着穿。整个村子只有一条小土路,晴天的时候尘土飞扬,可下过雨后又泥泞不堪,用村里人的顺口溜来说就是“雨天似胶,晴天如刀,走路闪腰,骑车摔跤”。听爸爸说,不光村子里,连我们的县城——开封县也很落后,整个县城都是低矮破旧的平房,只有县政府门前的一条主干道。路上的摩托车大都是公安局办案用的,小汽车更少见。街上商店稀少,商品匮乏。每当夜幕降临,街道很是寂静,人们都早早地上床休息,街上漆黑漆黑的,更谈不上什么夜生活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在党的惠农政策的带动下,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开展得红红火火,家乡的面貌也焕然一新,下面就让我来给你们讲讲吧!

首先,在住房上,家乡有了很大的改善。走进我们村,一座座小洋楼鳞次栉比地矗立在村子里,是那么美丽而神气。我们村还修建了生态小区——袁坊雅苑,每套都是三层的别墅式小洋楼,屋内统一配备有自来水和宽带。小区里有活动广场,还有各种健身器械,人们闲的时候过来锻炼身体,可方便了。另外,在开封县城,一个个新建的小区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有带电梯的小高层,还配备有天然气、暖气和地热水等。有不少农民都在县城买了房安了家。

其次,在生活上,人们购物是越来越方便了。村里大大小小的商尝超市开了十几家。有专门卖服装的,有专门卖家电的,有专门卖家具的,也有专门卖自行车电动车的。各种生活用品在超市里更是应有尽有,甚至连配电脑,都不用往开封跑了,在村子里都能买到。家家户户几乎都用上了空调、冰箱、洗衣机、彩电、太阳能热水器,城市里有的,我们农村几乎都有。

近些年,农民种田不但不缴公粮,而且每年还有补贴,村里人都说,这是历朝历代从来没有过的好事。我们村里现在搞特色种植和养殖。在村西头,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齐地排列着,一年四季源源不断地产出新鲜蔬菜。另外还有养鸡尝养猪尝养场等,村里有技术员帮助提供技术支持,只要好好干,一年可以收入十来万呢!

在物质上家乡不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精神生活和思想面貌上,家乡同样与日俱新。

现在,我们每几个村子就修建了一个文化大院,平时人们都去跳跳广场舞、锻炼一下身体。逢年过节的时候,村里还会请来豫剧团给村民们唱戏。这时候,老人们都会聚集在这里,来饱餐一顿精神的盛宴。每个小学都新建了幼儿园,孩子们到幼儿园里又学唱歌又学跳舞,可高兴了。我们村里出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了,随着河南人刘洋成了中国第一个女航天员后,大家的学习热情也越来越高了。近些年,我们河南出的人才可多了。有乒乓球冠军邓亚萍、感动中国的洪战辉、人们公仆任长霞等等。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亲爱的客家同胞们,每当我牵挂你们时 ,就会抬起头望着天上的月亮。如果你们能来的话,我很乐意做你们的导游,带你们重新认识咱们的故乡。我会带着你们到我们村里、我们县城和我们古色古香的开封去看看,带你们尝遍家乡的小吃。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我们的家乡一定会发展地更美好。热情地欢迎你们回故乡恳亲、旅游、考察、兴办各种事业。

祝你们

身体健康

天天开心

客家端午节的风俗作文【三】

下车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粉红色的樱花,漂亮极了。我们慢慢地走,边走边照相。正在我们照得高兴时,一棵大榕树映入眼帘。“哇!”我不禁赞叹了一声,这棵榕树非常高大,看起来至少也有一百来岁。叶子密密麻麻铺满了树枝,树干比爸爸的胳膊还粗,“胡须”一绺一绺地往下垂,很是好看!

离开大榕树,我们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座大宅子面前。听介绍说这座宅子叫“将军堂”,是原来赖传珠上将的旧居,后来改成“将军堂”。别看这宅子外形不大,但里面却很大,分了好几个房间。主要是介绍赣州籍将军的详细资料。

离“将军堂”不远,有一座“进士堂”。“进士堂”里面虽然没有“将军堂”那么大,但也有好几个房间。“进士堂”主要讲赣州各个朝代的状元。有南市街出来的南宋状元——池梦鲤,还有声名远播的相国状元——戴衢亨。看来,我们赣州还真是个人才辈出的好地方啊!

出了“进士堂”,就看到一座像八境台一样的阁楼,但似乎又比八境台大一些。走近一看,才知道这像八境台一样的阁楼叫“文昌阁”。我们踏着大步走进“文昌阁”。第一层是庙宇,里面供奉的是一个拿着文房四宝的.塑像,妈妈说:“这是保佑学习优秀的文曲星。”听后,我和妹妹赶紧拿着香拜了拜,请文曲星保佑我们学习进步。第二层摆的全是剪纸。这些剪纸都是一位名叫“曾晓梅”的阿姨剪出来的。一张张红纸,经过曾阿姨的巧手,有的变成了活泼可爱的孩子,有的变成了可爱的动物,还有的变成了喜气洋洋的大街。第三层全都是画。这幅是仪态万千的荷花,那幅是栩栩如生的姑娘,可把我的眼睛给忙坏了。第四层不仅有原来客家人用的盘子,还有人在刻章。第五层都是书法,写得十分漂亮。

参观完“文昌阁”后,大家都走累了,也饿了。这时爸爸指着一处地方说:“那有小吃!”我们到那时已人山人海,我们各自挑到好吃的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客家端午节的风俗作文【四】

“民以食为天,柴米酱醋盐”。客家菜是广东三大菜系之一,而传统客家三大菜分别是:盐焗鸡、梅菜扣肉以及最传统的酿豆腐。

客家酿豆腐久负盛名,鲜嫩滑香,营养丰富,是我们客家人的头道送酒菜,也是过年时必须上的菜式。

酿豆腐有两个传说,一说为(酿豆腐)源于北方的饺子,应岭南少麦,思乡的中原客家移民便已豆腐代替面粉,将猪肉塞入豆腐中,犹如面粉裹着肉馅儿。因其味鲜美,于是成了客家民菜。

另一说,很久以前,有两个好兄弟,因在一次点菜时发生矛盾,一个要吃猪肉,一个要吃豆腐,后来,聪明的店家想了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制作出酿豆腐。

正宗酿豆腐的豆腐一般是由黄豆做的,无任何添加剂,一般是用刚从自家田中摘的黄豆,新鲜,再把黄豆,放进石磨子里,与水一起磨,直至把豆榨出浆水,而剩下的豆渣可做粥等食物,再将豆水,倒入大锅里煮,豆腐也算成形了,但还是个半成品,把豆腐放在个容器里,用大石头压,压出剩余水份,然后,把豆腐成品切成一块一块,接着,便是重要的“酿”。

把一块半肥半瘦的大猪肉挑瘦去肥,剁成末,这剁肉也是我儿时的游戏,再依个人喜好,放入香菇、或虾米、或大葱等,再使双筷子,,把猪肉“戳”进豆腐块正中处,这“戳”肉也有一定技巧的,不能将整块豆腐戳戳穿来放,不然煎出来的就孬了,最后,把所有酿好的豆腐放入锅中小火慢煎,火要适度不可大或小,豆腐煎至两面金黄,此时的豆腐可是香喷喷,金黄耀眼,但还在煲仔里焖一下,煲锅底可放大蒜苗、芹菜,全依据个人喜好,可在豆腐上放几片香菜,用来点缀所用,即可上桌。

酿豆腐一上桌,便“顾客盈门”,我家吃酿豆腐时,喜好沾上蒜末和酱油,这酿豆腐便有了些辣味和咸味,豆腐滑嫩,净白;猪肉味鲜,硬中带柔,柔中带刚,豆腐送入嘴中,滑溜,再咬一口猪肉,美味无比,真乃最佳搭配。

豆腐营养丰富,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律止渴、清洁肠胃,是儿童、病弱者及老年人补充营养的食疗佳品,素有“植物肉”之美称。

猪肉用途多,用于温热病后,热退津伤,肺燥咳嗽,干咳痰少,咽喉干痛;补虚、润燥、润肌肤、止消渴。

豆腐的平淡,显出了客家人的淳朴,朴实,客家人不求于功名利禄,勤俭持家,这也是酿豆腐在客家文化上长期保留的原因之一。

客家端午节的风俗作文【五】

我的家乡在梅州,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说起家乡的美食那可是让人数不胜数啊,但一想起就让我流口水的还是这道菜——酿豆腐。

这可是客家人人人皆知的一道名菜呢!大家都经常做,那味道可是赞不绝口的!我的材料是豆腐、猪肉、香菇。如果是想让酿豆腐更加美味,放点大葱是最好的选择。别看材料这么简单,它的营养价值可高着呢!吃了酿豆腐能补身体较虚的人,还能养身和调理骨质疏松。但它的口感有些咸,但有鲜味。它的汤汁醇厚,鲜嫩润滑,口味十分鲜美。

这道菜据说源于北方饺子,因为南方缺少小麦,所以客家人就用酿豆腐寄托对北方的饺子、中原文化的感情。不管是节日的时候,还是平常的时候,它都是客家人的最爱。酿豆腐虽然香气馥郁,但要注意不要吃与豆腐、猪肉相克的是食物。与豆腐相克的食物有蜂蜜、茭白、竹笋和猪肝。吃完猪肉后最好不要喝太多茶。

听完我对酿豆腐的一番介绍,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尝一尝着美味佳肴了?我的家乡还有许多的美食在等着你来品尝!

客家端午节的风俗作文【六】

“‘崖’(就是‘我’的意思,是属于客家人的一个字。它体现了客家人的勤劳……”随着讲解员姐姐的声音,我们小记者来到了位于客家公园内的中国客家博物馆参观。

博物馆共有五个展厅。在“客从何来”展厅,陈列了许多物品,这些物品有农耕工具、瓷器等,而且都具有“历史味”。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客家风情”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几个庞然大物:前面是几匹马,后面有一根类似柱子的东西,柱子上缠着一条龙。

这些东西都是竹子做的,可见客家人的手是多么地巧哇!让我迷惑的是,这些东西都是干啥用的呢?讲解员姐姐介绍:“这些是旧时客家人跳舞用的工具。”在展厅,我看见了以前客家人的生产生活工具,有蓑衣、风车、石磨等。

在“地标围屋”展厅,最吸引我的是三围的围龙屋模型。这个围龙屋是半圆形的,屋子前面是一个长方形的禾坪,禾坪右边有一口井,最前面是一个半圆形的池塘。围龙屋的每一围都有防御功能,而屋前的池塘则主要用来养鱼虾、浇灌菜地、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仓库,又是污水自然净化池。

这次来博物馆参观的收获很多,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让我赞叹。这次参观活动真有意义!

客家端午节的风俗作文【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特产。我家乡梅州那里就有许多著名的风味小食,如梅菜扣肉,让苦瓜,仙人板,煎圆……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酿豆腐。

你们知道酿豆腐的由来吗?让我告诉你们把:相传很久以前,一个五华人和一个兴宁人是结拜的好兄弟,后来因为在点菜的时候出现了矛盾,一个要吃猪肉,一个要吃豆腐,后来,聪明的饭店老板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制作出了酿豆腐。

那你们还知道酿豆腐是怎么做的吗?再让我来告诉你们把:首先要把猪肉剁成泥。接着,将猪肉泥加香菇泥、葱末、淀粉、盐、酱油、胡椒粉、猪油搅成胶状馅,猪肉泥必须手剁,否则颗粒太小不能塞进豆腐。然后,取大小合适豆腐块(大致长4cm宽3cm厚1cm)放在手心上,用筷子在豆腐中间戳个洞,再取适量馅放在洞口,用筷子把馅戳进洞中,这个步骤是很考量技术的,粗手粗脚的人做不好。加太多馅很容易撑破豆腐,太少不好吃,馅全在表面也不好吃。技巧是以拇指跟,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小指轻轻的围住豆腐,避免豆腐被撑破。如此逐一做好;也有嫌鲜豆腐酿起来太难用炸过的油豆腐酿的。最后锅置中火,加猪油适量,烧至七成热,将酿豆腐逐个放入锅中煎呈金黄色,再加猪油,翻煎另一面。就可以出锅吃了。

不跟你你们聊了我要去吃酿豆腐了!

客家端午节的风俗作文【八】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到端午,全国各地赛龙舟,吃粽子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习俗。而你又知道其实在各地的端午节习俗都有不同呢?

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1.河北省:五毒饼

北平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滦县已许聘的男女亲家咸于端午节互相馈赠礼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2.山东省:端午节

邹平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

3.山西省:艾叶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隰州端午,各村祭龙王,并在田间挂纸。怀仁县端午又名“朱门”。定襄县端午,学生需致赠节礼给教师。潞安府以麦面蒸团,称为“白团”,与粽子一起拿来互相馈赠。

4.陕西省:龙舟竞渡

兴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领僚属观赏竞渡,称之“踏石”。兴平县端午以绫帛缝小角黍,下面再缝上一个小人偶,称为“耍娃娃”。同官县端午以蒲艾、纸牛贴门,称为“镇病”。

5.甘肃省:艾虎

静宁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渍为饴。镇原县端午赠新婚夫妇香扇、罗绮、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请师长,称为“享节”。漳县端午,牧童祀山神。积薪丘,在鸡鸣前焚烧,俗称“烧高山”。

6.江苏省:鸭蛋络子

嘉定县端午,不论贫富,必买石首鱼(俗称鳇鱼)煮食。仪征县也有“当裤子、买黄鱼”的俗谚。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许雄黄,鹅眼钱两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有眼疾。武进有夜龙舟之戏,晚上在龙舟四面悬上小灯竞渡,且有箫鼓歌声相和。

高邮的端午较为特殊,有系百索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等习俗,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就是挑好看的鸭蛋装在彩线结成的`络子中,挂在胸前。

7.浙江省:采药

桐卢县乡塾之学童,端午节具礼于师长,称之“衣丝”。医家则于午时采药,相传此日天医星临空。

8.江西省:端午习俗

建昌府午节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疮,新昌县以雄黄、丹砂酒中饮之,称之“开眼”。

9.湖北省:竞渡

黄冈市端午节巴河镇迎傩人,花冠文身,鸣金逐疫。宜昌县端午竞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称“大端阳”,食粽、饮蒲酒,例同端午。

10.福建省:端午节

福州端午旧俗,媳妇于是日以寿衣、鞋袜、团粽、扇子进献公婆。建阳县以五日为药王晒药囊日,人家皆于此日作酱。上杭县端午用小艇缚芦苇作龙形戏于水滨,称为竞渡。仙游县端午竞渡后,献纸于虎啸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继光于此溺兵。邵武府端午节前,妇女以绛纱为囊盛符。又以五色绒作方胜,联以彩线,系于钗上。幼女则悬之于背,称为“窦娘”。

11.广东省:儿童放风筝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12.海南省:端午节习俗

每逢端午,海南各处都会如中原一般举办龙舟竞渡等活动。在如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县治城垣定安,五百年历史的明成化古城门洞内,仍有两个石阶叠架着两条鲜艳、修长、昂扬的龙舟。海岛先人,端午时节,扛起龙舟,奔向大河,挥汗于南渡江中竞渡……历史就从一个个古色端午,时光交错着流淌到了今朝。素有“椰乡”之称的文昌,是宋庆龄的祖居地,临海傍河。自古以来,当地沿海沿河居民每逢端午,都会举办赛龙舟的活动,祈福求安。海南除了与内地相同的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和艾草,还有一个海岛百姓都熟知的内容,就是洗龙水和洗草药澡。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