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喜欢在淡化说教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参与学习活动,而不喜欢刻意呆板的说教,因为这样的说教不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和内化。教学的目标要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实现,在活动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追求“明确目标与隐蔽意图的和谐统一”,努力创设一种真实的和不露痕迹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隐性化教育中心情愉快地感悟道德,将正确的道德认识与积极的社会角色意识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身的行为实践。而不应当由教师讲解枯燥乏味的道德观点和道德规范,不应当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
爱情是浪漫的,友情是纯洁的,亲情是可贵的。
当我们收到一份实实在在的礼物时,我们当然很高兴,但是朋友们,在我们的周围时时刻刻有一份更可贵的礼物,你们有没有意识到呢?也许有人会说这哪算是礼物呢?这是我们人人都能得到的。是的,这的确是人人能得到的。但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也是不相同的。因此它便是一份最好的礼物。
对于小朋友来说,疼爱是给他们的最好的礼物。对于青少年来说,亲人对他们的理解是给他们的最好的礼物。对于中老人来说,子女对他们的孝顺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这也就总结出亲情,是生命给人们的最好的礼物。
亲情的美,在于它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记得在中考时,整天忙于学习,于是妈妈为了给我补营养,每天的午饭是亲自送到学校给我吃,而且每天都是不同的,虽然这并非山珍海味,但在我吃起来,比山珍海味还要美味。最让我感动的是爸爸、妈妈为了不影响我的学习,晚上连最热衷的麻将也不打了,电视也不看了。就陪着我,到我到做完作业,看完书为止。我熄灯他们也熄灯。在他们心里也许他们觉得是自己应该做的。可是,在我心里他们的付出是给我最好的礼物,也是在我人生中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有很多父母都会做,没有什么特别,但是我要说,我们要有满足感,我们是为自己而读书,父母为了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该满足,应该到这是生命赋于我们的最好的礼物。
所以,无论你收到的礼物再好,也不及亲情这份礼物可贵。
是他们让我感受到了阳光的温暖,是他们让我闻到了花的清香,是他们让我看见了草的翠绿。他们——赐给了我生命的人——我的父母。
前不久,我拜读张平老师主编的《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本书,感受颇深。全书分为: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四个部分,围绕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样一个主题问题给出了66个小的教育主题(即本书所说的教育细节)。它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教会学生如何交往四个方面入手,充分阐述了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关注教育细节,如何身体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为出色的人民教师。可以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教师最需要关注的66个教育细节》是我们教师的良师益友。
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本书赵国忠认为“最好的教育”是“无为教育”:它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人心灵的教育。同时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这与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道:“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人的心灵,帮助人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的观点是一致的。我也非常赞同这一观点。那什么是“无为教育”?“无为教育”实际上追求的是种无痕教育、适机教育,重视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方式的认同度和接受度,重视教育本身对人的生存、发展、再学习的持久强烈的影响。是一种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教师的间接教育为辅的教育。
如何做到“无为教育”?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以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接受教育,在获得的亲身体验中领悟道理,在以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的升华和认识的飞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在课堂上,首先而且最应该保持激情的应该是教师自己。有时候,一项原本无甚新意的活动就因为你的激情而带动全班学生的兴趣,一项原本很有新意的活动,就因为老师的心情而影响学生。
习闻常见与保持新鲜是一对矛盾体。若要永久保持学生的兴趣,单靠几种方法是不够用的。如在教单词时,以教水果为例,先一样一样地让学生看过放在桌子上,等全部水果都让学生看过后,把它们罩住,然后让学生一样一样地回忆出来;或者让学生听老师的指令,把听到的东西画在纸上,锻炼学生的听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互相探究,设计出形式新颖的活动,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