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材料分析必不可少,如果我们能在分析中肯的基础上,做到形象贴切,那么文字的表现力说服力一定会更强,还是2012年的高考优秀作文《我爱这时代》:“我爱这个时代,因为我的根在这里。我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电视、电脑、洗衣机,习惯了和好友在电话上的闲聊或讨论,习惯了家门口的菜市场,习惯了人满为患的公交车。更多的,已经融入血液,成为深深的依恋。”作者形象地搜取了“电视、电脑、洗衣机、电话、菜市场、公交车”等意象,直观而生动地传达了“这个时代对我的滋养与教诲”,富有时代气息和画面感。
由此可见,平时的作文训练除了思想的彰显,语言的积累外,画面意识的加强是不可缺少的,陈妙云教授在广州市高三语文尖子生培优班就提醒大家,高考作文想获得高分,除了做到思想深刻,思维清晰外,还要注意表达的优美。思想决定文章的深度,表达决定文章的高度,表达流畅优美,在理性的认识上加上形象的表达那么就更加能够增加别人阅读的渴求了。
清人唐彪在其《读书作文谱》中说道:“文章既得情理,必兼有跌宕,然后神情摇曳,姿态横生,不期然而阅者心喜矣。”这里的“神情摇曳,姿态横生”就是说的文章的生动和画面感。当然,表达要与思维同步发展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能“为表达而表达”。
全国十佳文学少年谢然的作品就很有画面感,她在高二时,曾在40分钟内写下《回到原点》一文(当年的高考作文题),灵动的文字、深刻的思想备受陈建伟教授等专家们的好评,笔者觉得承载着文章活跃的思想的是其中的词彩,文中论据顺手拈来,形象思维让画面依次呈现,如:“李清照也是一个,她所寻寻觅觅的是一个原点,一个安恬的午后或与沙鸥争渡,或与丈夫情话。就连号称“词坛飞将”的辛弃疾也在此列,他于灯火阑珊处看见的,也是一个原点,一个当初的自己。”
文中各种画面有层次地呈现,有拓展的、立体的、多层面地反映了生活,精练而生动的语言裹挟着思想的力量,文字的张力延展着深邃的思想,在谢然的新作《不读论语枉少年》中,到处可见这样鲜活的文字,到处可见这样灵动的画面,孔子及其弟子们在她的笔下就这样穿越千古,生动地站在你面前,那么的亲切,你可以观其颜,可以听其音,可以与他们一起周游列国!
无疑,优秀的作文需要做到表达优美,而文字的画面感是表达优美的体现,那在实际操作中怎样才能做到呢?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就是说,文字深刻的表现力和画面感不仅来自于大量“观千剑”式的阅读,更来自于“操千曲”式的实际写作中。在我们的训练中,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表现生活,思考生活,做到用词新鲜生动,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借助联想和想象,化用一些古典诗句,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假以时日,一定可以妙笔生花,文字丰盈,画面精彩。
人生中,有着许许多多的一幕幕,而对我来说,唯有那一幕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那是六年级寒假的一天,我和父母去饭店吃饭,吃完饭后,爸爸喝了一点洒,醉醺醺地。过马路时更是迷迷糊糊,看不清路。我与妈妈扶着爸爸一步一步地走着,突然,一辆白色汽车像脱缰的野马冲了过来,我们赶忙拉住了爸爸,汽车仍然速度不减地掠过爸爸的身前,爸爸被吓得捂住胸口说:“哎哟,吓死我了,这车怎么回事,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还行驶得这么快,真危险!”“呯!”一阵震耳欲聋的声音从十字路口传了过来,我们好奇地走了过去,原来是刚才那一辆白汽车出车祸了!
眼前的这一幕令我大吃一惊,那辆白色汽车的车门飞出了十几米之外,车底全是破碎的零件,车头撞得深凹了进去。那么受害者呢?只留下一辆破碎不堪的摩托车,人已经飞了出去,留下一条鲜红的血迹,我们找到那人时,发现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头脑溢出了大量的血,一动不动,看起来已经奄奄一息了,但肇事者好像已经逃走了,车里并没发现人。听人说,这位司机喝醉了酒,看不清路上的人,肇事后,因为太胆小而慌慌张张逃走了。
第二天,我发现马路边有一男一女两位老人,痛哭流涕,这应该是受害者的父母吧,我不禁叹了一口气。
这一幕使我永生难忘,请大家记住这血的教训,千万不要让司机酒后驾车了!
高中生作文常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所举事例一般要概括化,如果这种概括化的论证能做到场景化,会使论证有画面感,有更强的说服力,请看2012年广东高考的一篇高分作文,作者在文中阐释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用的生活”的基本观点时,举例就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在现代,二十一世纪的伊拉克,我仿佛又看到了这种力量——那个生活在巴格达的八岁少年卡马尔﹒哈希姆。他行走在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那片土地,有这么一句诗歌形容这个时代的中东,“山坡上的灵车来来往往,日以夜继。”没有少年的玩乐,没有吃得饱的热饭,只有硝烟与战火,明灭不熄,多少人在贫民窟、难民营里祈祷,来生不要生在这里,可是卡马尔并没有,他拿着相机记录伊拉克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温情的画面:有老人坐在书店的门口阅读,太阳从棕榈树后徐徐升起,咖啡馆的门外摆着一杯免费饮料。这算是一个糟糕的时代,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孩子愿意生活的时代,然而卡马尔用自己的微薄的力量去记录那些爱与温暖,鼓励每一个伊拉克人勇敢地、努力地活下去,这是在最不适合的时期里最合适的救赎。”通过作者的描述我们仿佛看到一个行走在苍凉的暮色中却在用心记录着生活的阳光与明媚的乐观少年,而从作者的文字里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论证的力量:在任何时代,“拿出自己的力量”,都可以说是“生逢其时”,在任何时代,即使你只能做一朵默默无闻的花,你也能摇曳你的美丽温暖旅人的心房。这样画面感极强的举例论证,比那种泛泛而谈的文字无疑来得更有力量!同样是举例论证,有的文字就如清风拂过不带走一片云彩,有的却能如鼓槌击打在心脏上,激起你的共鸣。
所谓“画面感”就是用语言文字描述一个画面,通过一定方式的描述营造出一个意境,取得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感同身受的效果。元代马致远的《秋思》最能说明画面感在文学作品里的强大感染力。全曲分三组罗列九种事物:“枯藤老树昏鸦”深秋肃***氛围画面呼之欲出;“小桥流水人家”充满江南温暖风味,与上句之肃***形成强烈反差;“古道西风瘦马”主人公始出场,却是风尘仆仆人困马乏孤苦伶仃的感觉。三个画面的营造,犹如蒙太奇镜头大手笔的组合,视觉冲击力强劲无敌。至于后面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就不用再多说了,也唯有“断肠”二字可以形容此情此景了。古人极度推崇此曲,还将此罗列景物营造画面的修辞方法称为“列景”,中间无一虚字联接,堪称意象集中的极致写法。其实,我们随便看哪一首唐诗宋词,都少不了画面之美,尤其是素有“诗中画画中诗”之美誉的王维的诗,画面感营造之妙处俯拾即是。
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记叙文(或更广一点说文学作品)所运用的形象思维,其实就是用画面来思维。在记叙文教学中抓住“画面感”这个关键词,可谓切中肯綮、抓住了记叙文的命脉所在。
记叙文主要用来写人记事。写人,要让人在一定的环境一定的事件中去表现性格展现精神;记事,事中总少不了环境的渲染人物的交代,这其中少不得要描写的文字。所以,记叙文要生动起来,要营造画面感,只要抓住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这两大类描写技法,通过描写来创造画面感,应该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谈到人物、景物描写,为了行文的`方便,也为了内容的准确表述,我们首先有必要对“描写”进行一下界定。按语文教学界一般的说法,从描写内容来分,可以把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其中人物描写又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类,还有人多分出一个神态描写,其实我们可以认为人物的肖像描写包括了静态的外貌描写和动态的神态描写。)从描写的范围分,可以把描写分为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分,可以把描写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把一个人物写活,无非是让他又说又动又想,还要让他所说所做所想都独具特点。不同的人物就将语言动作心理外貌描写按不同比例配合。这么一说好像很简单。只是让人担心的是:好像一篇好作文可以像配比药液一样按处方配备,有亵渎创作高尚的嫌疑。不过,话说回来,让初学写作的学生,知道写一个人是这样写外貌,这样写动作,这样写语言及心理,把各种人物描写方法烂熟于心,甚至哪一类人说哪一类话做什么动作也来一番研究,未尝不是一个简便经济的做法。大可不必有陷入八股文窠臼危险的担心,或扼***祖国未来人才想象力的忧虑。
根据“画面感”营造的需要,人物描写中外貌描写应突出写该人物最具特点的脸部器官写,按鲁迅的说法,主要是写一个人的眼睛。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集中搜集各种写人物眼睛的名段,分析归纳词语,学习写作的总体方式,如工笔细描、写意速白描、漫画夸张等。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在不同的时期集中学习如何写人的头发、胡须、其它五官,特别还有人的笑脸的写法。经过这么有计划的一番修炼,通过写人的外貌,营造出画面感,使人如见其人。在这里,最需大力批判的学生作文写法是:某某有什么样的头发,头发下面是一双什么样的眉毛,眉毛下面是眼睛……这样的写法不知始于何人创造,流毒甚远。
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如何突出画面感呢?按笔者的经验,人物语言描写中一定要配上人物说话神态的描写,而且人物表情变化的词语一定要丰富多变。至于动作描写,则应注重人物连续动作的描写。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冬天雪地捕鸟一段的动作描写“扫雪”“支匾”“系棒”“牵绳”“拉”“罩”等,无一重复,且精炼准确,让人轻易想见捕鸟之乐趣。再如《故乡》中少年闰土月下刺猹那段的动作描写,也已成效仿的经典。另外,语言动作描写还应学会细节描写的运用,语言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口头禅,动作描写可以写人物的某个习惯性动作,这样人物自然就活起来了。
景物描写应该是最好营造画面感的了,但奇怪的是学生最憷的就是写景的作文了。这其中除了学生情感的调动不足的原因之外,症结就在于对景物描写技法的掌握不到位。在景物描写中,应该要借鉴影视摄像师的感觉,学习摄影师如何运用不同的视角来表现一个景物。迁移到写作中,就表现为对景物层次的安排。摄影有远中近景,有特写,有俯拍有仰拍,写作同样也可以用文字把这样的层次感区分出来。另外,就是强调色彩感在写景中的表现。写景说其实是写颜色的变幻。可以教学生积累与运用表颜色的形容词的使用。
当然,在作文中纯粹的写景机会应该不多,的是有人有景的场面描写,就像我们观看影视片时发现的,纯粹的风光展现确实不多,的是人景物交融的盛大场面。所以学会场面描写对画面感的营造至关重要。场面描写有几对结合要素,一是中心人物和围观群众描写相结合,中心景点和周围环境描写结合;二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三是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相结合。不少古文名篇,比如《岳阳楼记》《滕王阁序》《醉翁亭记》就是写景写大场面之景的绝佳范例,限于篇幅,不作分析。总而言之,营造画面感的首要任务就是研究描写这个表达方式的运用。
在学习如何营造画面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技巧还是次要的东西,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养成一种凡为文必注重画面感的自觉意识。比如学生记事作文中常见的弊病是写一件事(特别是写游记写春游野炊之类的作文)按时间顺序事无巨细从头记到尾,没有详略安排,没有描写,没有个性感悟,只有骨架没有血肉。并非学生不会描写不会抒情,很多时候,是他们不知道要停下来描写一番,要让读者感同身受,如临其境,只求写完,或认为记叙完整就是好作文。假如他们本身已拥有要营造画面感的强烈自觉意识,是绝不可能去写这样流水账式的文字的。
将营造“画面感”这个关键词贯穿于记叙文写作的全过程,确实能树立起学生凡为文必须讲求生动的自主意识,在阅读课中,也能自觉地去分析课文如何营造生动形象的画面。作文之法千千万,抓住肯綮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汹涌澎湃的大海,巍然耸立的山峰,争奇斗艳的花朵......大自然壮丽秀美的景色使我深深陶醉其中。然而,脑海中存储着另两道独特的风景,我用心将它们采撷,嵌进记忆深处,久久不能忘怀......
早春,街头的丁香花舒展着它柔软的腰肢。它粉嫩的花瓣,迷人的香气引得路人驻足观赏。我也按捺不住赏花的心情,拿起相机飞奔到街口。
我不停的按着快门,捕捉花朵娇艳的模样。“咦,这是什么?”在我欣赏我的“佳作”时,我发现一抹不和谐的色彩,抬头望去,原来是一位捡废品的老人。他破旧的衣衫、粗糙的手掌、花白的鬓发无一不是在诉说他是一位贫穷的老者。我瞥了他一眼,小声嘀咕:“真是破坏了这么好的风景。”突然,手机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母亲提醒我早点回家。我看了看时间,“可不是嘛!已经过去了一个下午了。”我匆匆赶回家,脑海中闪现一幅画面:我在手机响起寻找手机时,把相机放在了一旁的石椅上,我心中大呼“不好!”,立刻冲出家门,奔向街口,此时街道上的行人已经变得稀少,我在心中不停默念“一定还在,一定还在”。抬眼看去却是让我失望的一幕:石椅上早已没有相机的踪影。我气愤地坐在椅上,懊悔、自责的情绪一齐涌上心头,眼泪在眼眶中打转。
“小姑娘”,一个苍老沙哑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来人正是那位拾废品的老者,“这个是你的吧”,他从他蓝色的蛇皮口袋中拿出相机,小心翼翼地递给我,“这么贵重可要放好呀”。他笑着提醒我,脸上的沟壑更深。“谢谢,谢谢......”,我用颤抖的手接过相机,不知说什么好,只能不停的道谢。他摆摆手,背上口袋,缓慢地向前走。望着他的背影,我心中感慨万千,举起相机,按下快门......
那是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我在车站下缓慢踱步,心情抑郁。忘记带雨伞出门,我只好暂时在车站下避雨。冰冷的雨滴不时被风吹进来落在我的脸上。我望向阴云密布的天空,这雨没有半点要停的意思。就在我默默叹气,准备冲进雨中的时候,一把蓝色雨伞映入眼帘。车站旁的一个小摊上的胖胖的中年女人递给我一把雨伞,“快回家去吧,已经这么晚了”。“我......”我犹豫着,因为我看到她似乎只有这一把伞,“拿着吧”,她不由分说地把伞塞入我怀中,而她自己却在收拾好东西后,推着满满一小车的货品冲进雨中。我的眼角微微湿润,在这漆黑的雨夜里,她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耀我的心房......
我心中最美的风景就是他们。他们没有惊艳的容貌,没有挺拔的身姿,但他们有着最纯洁无暇的心灵,这才是最重要的。我想,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做别人心中亮眼的风景。
观点的表述一般比较客观冷静,如何做到形象化呢?多年前,鲁迅先生在他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中生动鲜明地提出:要"痛打落水狗"。他告诫我们,对于落水狗,决不能姑息怜悯,要痛打;不然,狗一上岸,就会继续咬人,而且会置你于死地。形象的表达给人印象深刻!近代***的文章也可以作为很好的典范,1949年,***发表了一篇《别了,司徒雷登》的文章,写道:“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夹起皮包走路。”***用形象的文字将大使老爷大势已去,只能形单影只的灰溜溜的离开的无可奈何的形态尽显无遗。文字生动,画面感强,极富表现力。“别了,司徒雷登”
题目更是语意双关,十分生动、形象、醒目,它尖锐地讽刺了司徒雷登的滚蛋,美帝侵华政策的彻底失败,也洋溢着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自豪感。高考中的一些优秀作文也是如此。今年的高考优秀作文,《生于此岸,心无岸》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含蓄诗意,大气开阔,展示了考生的境界。
平白直抒地表达观点较于形象化地呈现,好比于菜单上几个方块字拼成菜名较于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虽然一个好的菜名也能让人觉得食欲倍增,却远不及一道美味摆在面前让人食指大动。
一霎那,天阴了,草枯了,花败了,我的心也碎了。
望着血红的分数,试卷在指间悄然滑落,轻飘飘的,却令我喘不过气来。
木然伫立,不知所然,不晓何去!凄然一笑,无助就涌上心头,留下一单背影与我相伴,没有丝毫温度。
呵!我自嘲的踯躅。回家吧!要不,何去呢?
街道人影零丁,嘀哒的小雨嘲笑个不停,我无心眷顾。天是灰色的,心也是灰色的,而眼中,全世界也都是灰色的。也许是个偶然,也许是偶然中的必然,我黯淡的眼角看到了它。是一只蚂蚁,一只水洼中挣扎的蚂蚁。大概,现在它也是无助的罢!
于是,我停下脚步,默默地注视它。
它嬴弱的脚不断划动,拼命向上游,争取不至于溺在水里不能呼吸。我看见,周围甚至生起一波波淡微的涟漪,那求生的***是如此的强烈!我被震撼了!很难想象这瘦小的身躯竟能爆发出如此强大的力量。
呆呆的看着,一时怔住了。想来这是一幅生命的奇迹吧!我的心中顿生敬意!寻一根草茎将它捞起。突的,动作骤然一缓,一时恍然大悟。是啊!我无不感叹着。这小小的蚂蚁给我上了一堂课,一堂一生都受用不尽的课!至此,呼一口空气,向蚂蚁深深地鞠了一躬。
一霎那,天晴了,草盛了,花开了。我的心也开朗了。
许多年过去,我仍是深深记得,记得这幅难忘的画面。每当困境无情抨击着我,便就想起当初那只水中挣扎的蚂蚁,那个顽强的生命!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