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国是一条腾飞的巨龙,那中华魂就是环绕它的七彩祥云;如果说中国是一片深邃的汪洋,那中华魂就是汇聚它的滴滴水珠;如果说中国是一爿辽阔的苍穹,那中华魂就是点缀它的亿万群星……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魂耀五千年。伴着《义勇军进行曲》,站在徐徐升起的国旗下,我开始追溯那一颗颗闪耀中华的星——
我来到战国时期的汨罗江边,看见了站在江边紧紧皱着眉头,怔怔地望着江水的你。三十多年过去了,岁月在你的脸上纵横写意,你失去了昔日风发的意气。你忘了自己曾说过“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了么?我想,你大概是忘了吧,你心中只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了。国破主易的悲哀,民不聊生得凄苦,都在一刀一刀凌迟着你的爱国心!你纵身一跃,带着无穷的恨化作一颗对祖国日夜企盼的星……
踏着历史遗留的足迹,我来到了南宋。营外正在操练军队,英姿飒爽的那个人正是你!记得你曾要求娘亲在你背上刻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你曾高呼“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你曾率领你的岳家军大败匈奴,你曾……然而,如此全身心投入的你,却忽略了背后小人的中伤,“莫须有”的罪名让你含恨千古!可惜了你的一腔爱国热血白白洒在壮丽山河上!于是,你带着爱国的赤忱化作了一颗遥望中华大地的星……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那么多的你,我都听见了——我听见你凄凉地感慨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我听见你坚定地宣誓着“寄意寒心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我听见你豪迈地呐喊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我听见发自内心的独白,歌唱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那么多的你,我也都看见了——我看见了在熊熊烈火中燃烧着的你,为了此次战争的胜利,你一动不动直至烧尽成了焦炭!我看见了有着瞻前思想的你,提出“一国两制”的优秀方针,使得香港、澳门重回祖国母亲的怀抱;我看见了关心百姓疾苦,正乘坐地铁了解民情的你……
这些我都看见了——
是你们,让疲惫不堪的东方睡狮苏醒了!
是你们,使饱经沧桑的东方巨人再次站起来了!
纵使时光流驶,中华魂之星依然闪耀;纵使沧海桑田,不变的依然是这一颗颗夺目的中国星!
走进校门,一个长方形的花坛印入了我的眼帘。花坛的最上方有两颗槐树,因为已入冬,槐树的叶子已是稀稀疏疏,不像春天那么密密麻麻,但颜色依然那么碧绿,它像一个坚定挺拔的巨人,更像一把绿色的巨伞,为我们遮风挡雨,是我们的好朋友。花坛中央无数棵小树拼成了“爱我中华”4个大字,表现出了浓厚的爱国情操。咦!那棵长着刺的树是什么树啊?哦!原来是罗兰松。听说这棵树是今年刚栽上去的,它的样子活像一只绿色的刺猬。我还在书上了解到,罗汉松又名罗汉衫,原产于我国,喜欢暖湿和半阴环境,怕水涝和强光直射,而且它四季常青。哦!怪不得它长在花坛最后面呢。
花坛的右边是两课松树和两颗铁树。那两棵松树如同两棵迎宾树,每天欢迎着我们,每当见到它,就好像见到了老朋友,十分亲切。两棵铁树如同两个卫士:如果有人给它浇水施肥,就十分客气;如果有人伤害它,它就会拔出那有刺的叶子作为武器,毫不客气的刺过去。
松树的对面是一个圆形的花坛。花坛中有一棵五针松,它是常绿树种,针叶五针一束,性喜阴又较耐荫,不畏寒冻,是著名的园林绿化树种,既可作大地栽培,又可作盆景栽培,放置于大堂或会议室,均显得高雅古朴,落落大方,倍添气氛。听说这棵五针松是我们建校时从别的地方移植过来的,已经有好几十年了,是我年龄的好几倍呢!
沿着大厅的路,走到休闲广场。只见一棵雪松挺立在那里。它伴随着我们成长,如今它已长到了四层楼高,真像童话中的巨人。我还发现在它的树枝上,有小鸟在上面筑巢。
突然我闻到了一阵花香,好像是桂花的香味。可是已是冬天,怎么有桂花香呢?强烈的好奇心把我“推”到了桂花园。走近一看,原来是四季桂在开花。只见八棵桂花整整齐齐的排列着:六棵金桂,两棵银桂。还有些桂花已结了桂子,“早生贵子”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校园里的花草树木,一草一木我们都会爱护,因为它们点缀了我们的校园,给了我们生机,给了我们绿色。我爱它们!我爱我们的校园!
柯南的第一集开始,柯南那圆圆的小脸就很可爱啦……后来青山大叔的画技越来越好,把柯南基本上所有的人物都画的惟妙惟肖了,连性格都刻画的十分细致,出现的MSN越来越多啦!
书籍是人类数百年来无数聪明才智的载体,它记录着人类记几十年的知识教训。随着社会发展,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书卷也日益繁多。当我面对如排山倒海般袭来的“书山书海”,不禁会想,我们为什么读书。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为生存,为了考学,拼命的读书,有人甚至说书籍是生计的敲门砖,有了事业即可不要书。对于这一观点,我不敢苟同,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在我看来,读书的目的并不在于为考试,而在读书,若只为考试而读,那变是读死书。我认为,读书的真正目的应是以下四点:
第一,读书让人获得知识。这是最浅显的作用。
我们从小到大所读的教科书目的也大于此。它让获得丰富的知识,获得渊博的学识,也让人们得到学位和工作,这些无足轻重的“副产品”。这一层的读书只是为了生活和学识。不可否认,知识的获得也是十分重要,毕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吗?
第二,读书让人提高修养。
阅读一本好书,正如同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谈话,“他”的语言中无不闪烁智慧的火花,无不传答着高尚的修养,从一本书中学到的修养,提高的品格,远比在生活磨砺中体会的深刻,体会的彻底。正如林语堂所说的如果读者获得书中的“味”,他便会在谈吐中把这种风味表现出来,如果他的谈吐中有了风味,他在写作中免不了会表现出风味来。着此间浅移默化的“味”,不正是在读书中体味的素养吗?
第三,读书让人开阔视野。
人生活的范围有限,限制于空间与时间的连锁中,当他只能同身边的交谈,他的认识是肤浅的,他的学识是简陋的。但当他打开一本书,时间,空间便再不能限制于他,他可以坐在家中看到世界各地,品味古今中外,他可以体会古战场上“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宏大,可以体会大草原上“风吹草地牛羊”的生机;可以体会黄昏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忧;可以体会“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欢喜。在书中人可以翱翔于智慧的天空,他的视野也不会只存在于一省,一市,一县,一国而是整个宇宙整个空间。着也许读书所换来的乐趣吧。
第四,读书让人明白事理。
韩愈曾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或?”我想最大的疑虑也莫过于不明事理吧,读书里的名人,也许刚好可以找到答案,看世界名人的作人处事,从中可以学到许多方法,对于明白事理,应是非常重要的吧。
在书籍中品味知识的博大精神。在书籍中培养修养的文雅得体,在书籍中开拓视野看大千世界,在书籍中学做人处事的方法道理。这也许是读书的真正目的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