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在第二届东莞市名校长,名教师的培训办开学典礼上,我有幸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的讲座。他语言风趣、生动,不时赢得我们的掌声,我们在享受他语言的乐趣中受益不少。
最近在书店里无意中看到了肖川教授撰写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这是他历时10年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重要领域和主题,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师生关系、教师的学习和成长等等。在他的演绎下,教育理想与信念竟然如此异彩纷呈!激发我们去实践、完善和升华。
阅读完这本书后,使我对“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书中写到:“《学记》有云:‘能为师然后能为才,能为长然后能为君。’由于这种文化逻辑,教育只不过是师之恩惠、师之恩荫,学生只有对教师崇拜,敬仰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师为其服务。
今天,人们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费”的概念。显然,消费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众。作者认为,教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员,并非教育尊严的失落,而不过是培养、造就能够“建国君民”的“君子”“士大夫”“接班人”的教育真正成为“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因此,我认识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应该摆出“居高临下”“师道尊严”之态,而要牢固树立“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本书使我体会到在教育上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书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
作为教师的我们,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熏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这都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
果虽没有花斑斓多姿,却更馥郁,更甘甜,比花更成熟;果的一番话,更显出它的成熟。果知道,相对于花的单纯的、表面的美,成熟的秉性和丰富的内涵更有价值,更珍贵。同样,一个人在表面的美与成熟的心之间,应该更注重后者。
成熟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完善,成熟的人明白自己在生命中该实现什么,该为他人实现什么。随之,成熟也就意味着懂得承担责任。成熟意味着看清自己,认清他人,意味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些都是果意识到而花却从没有想过的。关注表面的美是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而成熟却是目光长远、心胸开阔而头脑深邃的。成熟也许表面看去平平淡淡,然而却是成为一个更完善的人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表面的美与成熟之间,我们应该选择成熟。
果从前花谢的时候,必定心如刀绞过;因为果在花谢之前,必定也像花一样,曾将自己的美引以为自豪过。人也一样。从幼稚的对视觉美的向往,到对品质和内涵的注重;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以自我为中心,到心怀广远,兼济天下;从朝气蓬勃的青年,到形容枯槁的老者……人在时间的磨砺和不断地失去中不断获得;在童年不再、韶华逝去中遗憾和心痛,却一天天变得更成熟与平和。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人悟到了人生重心不在表面的美上,不在花所在意的肤浅的悲喜妍媸上,而在于人的内核。花会谢,人的容颜会变,但坚定的信念、人生的准则等却可以不变质,人的内在价值可以不贬值——这就是人的成熟。犹如花变果,人的成熟必定会遭遇痛苦,但正因痛苦人才更坚强,更淡定,生命才不会如薄纸一张。由此看来,如今很多已过成熟年龄的人内心却不甚成熟。在盲目追求“花”的同时,失掉了“果”的深厚内涵和智慧。
果因成熟变得更甘甜,更芳香,因此,成熟本身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成熟的美更慑人心魄,更有力量。它是一个人生命本真的馨香,是宠辱不惊的智慧光芒,也是勇于承担、坚强隐忍的心灵力量。正如一个国家,它表面的山清水秀、地大物博,最多只能成就一个旅游胜地;真正让世界记住她名字的,是她的人民和文化;是她在磨砺与苦难之后所显现的民族性格;是她应对危难的.成熟,还是她穷不笑人有,富不笑人无的胸襟——这是一个成熟的国家,这是真的以美震撼人心的民族。也正如昭君,她的容貌只是她美的附属,美的外套;她心中为国担当的成熟,她眷恋回望的眼神和坚定前行的脚步,她那遥远的、朴素的青冢,才在后人心中美得永恒。
花与果,我们更喜爱果的成熟。但是谁说成熟了的果,她的美不如花呢?
近段,再一次拜读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灵魂又一次被彻底地洗染,这种轻快兼并沉重的崭新感觉是如今流行的碎片化阅读无可比拟的!
“生命教育”的方向与方法,诠释当前教育中的困惑,用智慧幽默的语言阐述生活中的一个个哲理:让课堂充满关注的气息,让生命活力充分地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地绽放——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追求;贴近生命的需要,揭示生命的真相,引领成长的方向,探寻生命的意义,成全生命的价值——这是课程目标的追求;尊崇生命的在场,点化生命、润泽生命,你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孩子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这才是教育,生命的教育!
老子曾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能胜,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水,天生丽质,柔弱多情,可以成江河起波涛,可以冲土决堤,涓滴石穿。肖川教授的文字正如这水,每一个社会中人的感动正如这水——甘美而清澈!没有这水浇灌的土地,注定会寸草不生;没有感动滋润的人,心灵注定会干涸枯竭。感动如水,普通而又伟大,平凡而又崇高。相信我们自己也可以把这份感动赋之于行动。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字字句句皆经典,时时处处有感动,折射着一种灵性。他说的高考制度是“全面的丰收,导致全面的平庸。”“大考小考的排队分等,使学校成为造就败者的场所,进而导致厌学和恐学,导致内心的畸变和人格的扭曲。”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教育到底给了人什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教育呢?我曾看到自己小学时威风凛凛,才华出众的班长,经过无数次教育的“洗礼”,高中过后,简直判若两人,人不但变得傻呆呆,连基本的人际交往也不会,面对昔日的老同学居然一句话也不会说。难道这就是教育的影响吗?难道这不足以让我们去重新审视教育目标吗?难道这还不能引起教育者的深刻反省吗?
多年的教育生涯让我知道了:负担过重会使得一个人忙忙碌碌,疲于应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深化、细化所获得的知识,去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去建构属于自己心灵财富的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变得内心麻木,机械呆板,未老先衰,暮气沉沉。教育是什么?是“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是“养成博雅君子、独立精神和健全人格的一种文化过程,向人类传送生命气息、心灵转向的神圣生活。”但现实生活中,发现了一种现象:教师一方面用重复训练、机械记忆束缚着学生,另一方面还抱怨学生只会死记硬背,遇到开放性的题不知该从何下手。突然顿悟这样的学生竟然是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遗憾之时,亦为之汗颜矣!
痛定思痛,解决的方法有吗?应该,还是有的!领导顶层设计多元化评价,评价老师的方案不唯成绩,更加看重课堂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一旦学生创造性思维有了,成绩的提高是自然而然的。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如果只会做题,怎能接力中国兴盛中华复兴的重任?
曾记得,一位北大毕业生洋洋洒洒写了几万字控诉父母只关心自己的成绩,包办一切,结果自己只会学习,其它的什么也不会,进入工作岗位后,任何事情处理起来都很吃力,多次萌生轻生的念头……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这难道还不能引起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深思吗?
是啊,“不要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种意志把人塑造成为‘标准件’和‘工艺品’”,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既然当下的生活也是生活,有什么理由为了明天的生活而牺牲现在,使现在的生活变得索然无味,苦不堪言呢?
但愿肖川教授的警世之言能唤醒每一位沉睡和装睡的教育者,减轻心理和精神负担,去掉沉重的枷锁,步入正能量的轨道,用真爱和诚意循序渐进地唤醒、激励、影响、引领,让学习成为每个人的本能和兴趣追求,成为终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