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每节语文课前,大家都要紧张一下。教室里到处都是叹息声,“完了,这次考砸了!”、“我彻底完蛋啦!”的声音不绝于耳。还有几个胆大的男生溜到后门口探头探脑,看看柳老师手上有没有“可疑物品”——卷子。反正一种期待但又紧张的\'气氛充满了整个教室。
我也一样,其实我很清楚自己的成绩,默诗会错很多。但我一般对成绩都比较乐观,考过了还能怎么样呢?我想的时候,往往已经上课了。老师说:“我们齐读一下……”或是“今天我们学《皇帝的新装》”。这时,我们都会长吁一口气,再抱怨一句:“怎么还不讲卷子?”
这样平安无事的度过两天。
第三天,我有一种不想的预感,再加上别的班已经讲卷子了,钱老师也告诉我们语文考得很不好,我更加确信今天是我的“受难日”。
果然,悲剧发生在今天。柳老师先和我们讲了一个好消息,说是调剂一下。我从柳老师的脸上看不出一丝“考得很差”的样子,越卖关子我越着急。真正报分报到我时,我却没有了先前的紧张,反而有点烈士赴刑场的感觉,坦然地走了上去,拿了卷子,大步流星地又走回座位,把卷子塞进抽屉。
旁边的人都没有拿到卷子,于是急切的问我分数。我不太敢看,我知道我不敢看是因为我没有底气,我没有底气是因为我没考好。果然,我才考了87分,很差的成绩。往前一看,冯考了95分。过了一会儿,咪成绩出来了,97分!她基础都没错,果然厉害。
我看了她的卷子,没有一点点嫉妒,我自己都奇怪我怎么会那么不上进,考了一个没脸见人的分数却不难过。我开始一遍一遍地看我的卷子,发现至少有10分是不该丢的,大多数是基础。这要放在小学,老师要把我骂得狗血喷头了。现在老师没有那么严格,一切靠自己,自己不能懈怠。想到一切都是自己不努力,开始后悔为什么之前不背诗,之前不复习。
不知不觉,下课了。我对这个成绩有点伤感,想忘掉它。这是20xx的最后一场考试,让它过去吧。罗来了,从她无助伤感的眼神中我知道她也考得不好。她开始发泄,对咪。咪很无辜,所以也哭了,因为莫名其妙的发泄。因为她们哭了,我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哭了。
我想哭是对的,发泄情绪,总比闷在心里好。冯一直在安慰我,叫我往好处想,2班老师上数学课,灯火晚会,元旦……更何况细胞会癌变,会减短寿命!我不想哭了,静静准备数学课。
妈妈不会骂我,顶多说上两句,“啊?怎么那么差?以后要努力了啊!”是啊,要努力了。语文考之前我都没怎么复习,现在想来复习是必要的。那些书本知识一定要掌握牢固,否则考试就会原形毕露。
又考砸了,我为什么每次都记不住教训?每次成绩出来都会斗志昂扬,我每天怎么怎么认真学习,给自己做多少作业,但一旦真正行动的时候就懒惰了。考砸了就要吸取教训,下次努力!
今天是12月31号,明天是新的一年,20xx年!以前的成绩都不去管它,新的一年我要更加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封信》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一封信》第一课时学习《一封信》生字词,熟读课文,书写生字。第二课时我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先对比两封信,换位思考,读懂人物内心的想法,明白露西改变写法的原因。然后共同阅读绘本故事,练习从不同角度了解人物的行为和动机。最后连结生活,学习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的教学尝试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在备课时觉得文本浅显,学生很容易读懂文中两封信的不同。初定以“以读代讲”的方式阅读,学生通过阅读,比较两封信的不同,弄懂露西改变信的写法,体会到信中表达的亲情。无意中看到曹海棠老师的教学设计,她采用“站在别人角度去思考”的.方式阅读、理解、区别两封信的不同,理解主人公露西改变写法的原因。这样的处理方式给学生的思考指引方向,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方法,也给今后的阅读提供了方法,乃至影响到生活,学会站在别人角度去思考,理解他人。
不论是生活,还是阅读,我们往往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也许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比如,我们会理解对方的想法,我们会从不同角度了解人物的行为和动机。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既是一种理解对方的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这种“换位思考”阅读理解文本的方式,其实人人在读书中都在使用,我们常常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在课堂中常常让孩子站在文中角色的角度去思考,这也是“换位思考”。我们常常在使用这种方法而不自知,什么是学习方法?就是先发现学习中的认知规律,从而理出的广泛适用的手段或方式。它就藏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一封信》这一课在我备课时觉得“让学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这种方法本身在生活中常用,只是把这种方式运用到了阅读中,学生很容易学会,把重点放在了学习方法上,教后我认为重点应该是通过这种方法理解课文。对于现在特别“自我”的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首次了解这种思维方式,只需让他们知道,初步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即可,主要是让他们通过换位思考理解人物行为转变的原因。相信在今后的生活和阅读中他们一定会把此法运用得炉火纯青,自如得法。
初次尝试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我感动于自己的勇气。这将激励我在教学中继续大胆尝试。教无定法,在语文教学中不论什么方法,让学生爱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就是好的教育。
20xx年9月29日我校开始了新教师教学视导,我在二年级6班进行了《一封信》的课堂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写“封、新、今、写”等10个生字,并且会认读“削、锅、朝”等17个生字。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预习,学生对认读的生字基本都会读。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学段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再加上篇幅较长,而且改编自外国文章,语言风格和叙事结构不同于母语课文,给教和学都增加了不少难度。
我首先从课文的生字入手,解决了基本的生字才能够读通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生字教学我一部分采用了随文识字的办法,另一部分采用了集中识字的方法,让学生注意字的读音、笔画顺序以及书写等问题。接着我让学生初步朗读课文,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是围绕露西给在国外工作的爸爸写的两封信展开的,我首先从为什么要写信给爸爸的问题引导,接着让学生回答文中主人公写了几封信,从第一封信开始讲解。我让学生分析第一封信的内容,并试图让他们总结出露西写第一封信的心情——伤心、难过。学生们可以从文章中的话语感觉出主人公的心情,然后我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们谈一谈如果自己的爸爸不在身边心情会怎么样,学生们积极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出现曾经学习过类似的句子,我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内容,并进行口头表达练习。
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较为集中,回答问题积极,但也还是有个别同学有坐姿不端正的问题,我也走到身边进行了提醒。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也留下时间让孩子们进行生字的写字练习。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在黑板上用田字格写生字的时候,板贴的高度不够,可能后面的学生会看不到。另外在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没有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我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语还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弥补不足,积极向各位前辈老师求教。
初中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只要是新奇的东西,就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学生对学习说明文最厌烦的是老调重弹,所谓“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这些套话,他们一点就熟了,何需我们老师喋喋不休!是否可采用生发和拓宽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上《大自然的语言》这一课,在理清该文内容,对物候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所发现的大自然语言或收集的包含了物候知识的农谚,另外还可组织讨论物候学的意义除了课文所介绍的外,还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样便触发学生去思考,去查找资料,激发他们主动研究的`兴趣。在拓展延伸时可以通过课后练习,让学生联系文中的物候知识来谈谈对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的理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了影响物候的一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夏秋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这样用科学原理来解释文学作品现象,打通了课文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兴趣盎然,思路也就开阔了,课后,不妨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或做社会实践调查,如:向有的老农询问农谚知识等,并作好记录,生发和拓宽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读写说明文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篇课文,对于此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存在相当难度。再加上篇幅较长,而且改编自外国文章,语言风格和叙事结构不同于母语课文,给教和学都增加了不少难度。
课文主要讲了两封信的故事。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同时鼓励孩子们只要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就会有收获。还让同学们在第二封信中采用了分角色朗读,一人读妈妈想说给爸爸的话,一人读露西想说的话,这样孩子们就能深入文本,体会当时的情境,把露西当时写信的心情表达的更准确。最后,在出示阅读《信》这首诗时,孩子们从读中感悟可以给小鸟写信,可以给花儿写信,可以给云、树写,当然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写信。从而告诉孩子们在生活中要用自己的眼睛看,脑筋想,用心去体会,创作与大家不一样的东西既是最好的也是最独特的,更是最有价值和个性的。
不足之处:课堂设计内容过多,不利于学生吸收;缺少“读”,孩子读得少;在课堂上没能教孩子书写。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精简课堂,删繁就简,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