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一封信》第一课时学习《一封信》生字词,熟读课文,书写生字。第二课时我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先对比两封信,换位思考,读懂人物内心的想法,明白露西改变写法的原因。然后共同阅读绘本故事,练习从不同角度了解人物的行为和动机。最后连结生活,学习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的教学尝试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在备课时觉得文本浅显,学生很容易读懂文中两封信的不同。初定以“以读代讲”的方式阅读,学生通过阅读,比较两封信的不同,弄懂露西改变信的写法,体会到信中表达的亲情。无意中看到曹海棠老师的教学设计,她采用“站在别人角度去思考”的.方式阅读、理解、区别两封信的不同,理解主人公露西改变写法的原因。这样的处理方式给学生的思考指引方向,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方法,也给今后的阅读提供了方法,乃至影响到生活,学会站在别人角度去思考,理解他人。
不论是生活,还是阅读,我们往往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也许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比如,我们会理解对方的想法,我们会从不同角度了解人物的行为和动机。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既是一种理解对方的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这种“换位思考”阅读理解文本的方式,其实人人在读书中都在使用,我们常常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在课堂中常常让孩子站在文中角色的角度去思考,这也是“换位思考”。我们常常在使用这种方法而不自知,什么是学习方法?就是先发现学习中的认知规律,从而理出的广泛适用的手段或方式。它就藏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一封信》这一课在我备课时觉得“让学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这种方法本身在生活中常用,只是把这种方式运用到了阅读中,学生很容易学会,把重点放在了学习方法上,教后我认为重点应该是通过这种方法理解课文。对于现在特别“自我”的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首次了解这种思维方式,只需让他们知道,初步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即可,主要是让他们通过换位思考理解人物行为转变的原因。相信在今后的生活和阅读中他们一定会把此法运用得炉火纯青,自如得法。
初次尝试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我感动于自己的勇气。这将激励我在教学中继续大胆尝试。教无定法,在语文教学中不论什么方法,让学生爱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就是好的教育。
您好!
人们都说老师的奉献是最无私,您们用自己的一生培育了祖国的下一代。六年时光稍纵即逝,若白驹之过也,忽然而已。而您,伴我们度过小学六年的您,也将要成为我们小学生活中无法忘却的回忆,无法忘却的身影。
是您,让我们这些童稚的雏鸟在您谆谆的教诲下展翅翱翔于蓝天之间;是您,用您甘甜的雨露无声的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若我们是那鲜艳的红花,您便是那无私的緑叶。若我们是那翆緑的青草,您便是那温暖的`阳光。也许终有一天我们在大千世界走累了,脑海会闪现出您的身影。
您,那个时而严厉,又时而温柔的您;您,那个面对调皮孩子,悉心教导不愿放弃他们的您;您,那个挑灯备课到一两点钟的您;您,那个每次发火说要狠狠罚我们却又心软的您。您是我们永远忘不掉的您。
您,时常会鼓舞那些上课不太会发言的同学,让他们站起来自信发言,也许他们因为紧张憋红了脸,但是在您的循循善诱之下,他们总能平静下来,完美的回答问题。从那以后,他们在您的锻炼下,渐渐举起了自己不曾在课堂上出现过的手,变得自信起来。也许您也曾训斥过我们,但谁又能明白,您那严厉的背后满满的期待呢?在你的训斥过后,我们也许会埋怨,也许会烦闷,但无论如何,最后心中万分的不满,都会化作对您的理解。都会化作对你一片苦心的理解。在别的班正在拼命时,您却花费一整节课的时间去讲述您自己经历中深刻的故事,但我们总能够在您有趣的故事中去明白去理解它其中包含意味深长的道理。但无论是哪一种性格的您都是让我们无比尊重的您。
我也许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但您一定是我心中最感激不尽的老师。您带着我们告别昨日的幼稚,编织辉煌的明天,您是我们心中一颗永燃不灭的启明星,照耀我们前行的路途。
祝您工作顺利!
您的学生
20xx年9月29日我校开始了新教师教学视导,我在二年级6班进行了《一封信》的课堂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写“封、新、今、写”等10个生字,并且会认读“削、锅、朝”等17个生字。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预习,学生对认读的生字基本都会读。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学段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再加上篇幅较长,而且改编自外国文章,语言风格和叙事结构不同于母语课文,给教和学都增加了不少难度。
我首先从课文的生字入手,解决了基本的生字才能够读通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生字教学我一部分采用了随文识字的办法,另一部分采用了集中识字的方法,让学生注意字的读音、笔画顺序以及书写等问题。接着我让学生初步朗读课文,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是围绕露西给在国外工作的爸爸写的两封信展开的,我首先从为什么要写信给爸爸的问题引导,接着让学生回答文中主人公写了几封信,从第一封信开始讲解。我让学生分析第一封信的内容,并试图让他们总结出露西写第一封信的心情——伤心、难过。学生们可以从文章中的话语感觉出主人公的心情,然后我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们谈一谈如果自己的爸爸不在身边心情会怎么样,学生们积极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出现曾经学习过类似的句子,我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内容,并进行口头表达练习。
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较为集中,回答问题积极,但也还是有个别同学有坐姿不端正的问题,我也走到身边进行了提醒。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也留下时间让孩子们进行生字的写字练习。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在黑板上用田字格写生字的时候,板贴的高度不够,可能后面的学生会看不到。另外在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没有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我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语还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弥补不足,积极向各位前辈老师求教。
记得有一次,我、妈妈、姐姐一起去爬山。在山底下的时候,我就看到花海了。扑面而来的桂花香让我认为是在幻境中……“走啦,你在想什么呢?”一句话把我从幻境中叫醒了过来,原来是妈妈说的。我应了一下。
爬了大概十分钟。妈妈问我:“怎么样?累不累?”我说:“才爬多久!不累。”看到小草和花儿在一起嬉戏,真让我觉得面前要一幅画,不过应该加点别的`。
又爬了大概十来分钟。我看到风吹过的柳条,蝴蝶和蜜蜂你不让额,我不让你的抢花粉,小鸟叽叽喳喳的声音像一曲美妙的音乐。让我对这依依不舍。
我们终于爬到山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高贵的紫荆花、热情的红桃花、纯洁的白桃花……它们被风一吹,各各都摆动着,像是对我招手“欢迎你来到美丽的世界,”我兴高采烈地跳了起来,我觉得我跳的比树还高。我躺在草上看着天上的云。在一片湛蓝的天空上,浮着一片孤云,像一个被丢弃的孩子。转眼间,看到另外一快天空,那里满是云朵,长长的云似一条绦带围绕着、飞扬着,看着看着,我都感觉自己飞了起来。再看远处,重重叠叠,像山恋,绵延不绝,浮着。还有散的,像是炊烟,袅袅。
“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下雨了。我只好躲在树底下,我看雨细细的、密密的,犹如千针落下来躲都躲不了。这时让我想起一句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停了,也回家了,但那么美丽的景物我是不会忘的。
现在想起来,真有点流连忘返。
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还有小朋友去青城山避暑。
到了青城山,我们先找到了喝茶的地方,爸爸和叔叔们在打牌,我和妈妈、阿姨、小朋友去爬山。山上的空气真清新,我们做了深呼吸。青城山的树又高又密,从山上流下来的水又清又凉,真美啊!
下山后,我们看到山脚下有一个水潭,我们就在水潭里滑竹筏。我看见了许多可爱的小蝌蚪,小蝌蚪有着黑黑的身子、大大的脑袋、长长的尾巴,在水里游来游去,有些都长出后腿来了,多可爱啊!我们抓了一些小蝌蚪放在瓶子里。
我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周末,我想再去一次青城山。
星期天,我和妈妈去太子山公园里玩。公园里的小朋友可多了,她们有的在套圈,有的在看猴子,还有的在开小车……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
其中我最喜欢的项目是玩蹦极。蹦极就像蹦蹦床一样,不过用两条绳子把你吊着。我来告诉你,那种感觉可舒服了!我用力地蹦着,想蹦得比杆了还要高,越蹦越高,我觉得我想得太美了,因为那样我就可以看到太子山的全景了。但我从蹦极上下来后,才看见上面有很多树枝,吓的一身冷汗。我要是跳到杆子上的话,恐怕会被树枝打到头哦!
我们还去猴山那儿看猴子。那些猴子很可爱,于是我们就给他们吃的,妈妈还在附近菜地里拔了两根青菜给猴子吃呢!今天过得真快乐呀!
这篇课文,对于此年龄段的学生来说,存在相当难度。再加上篇幅较长,而且改编自外国文章,语言风格和叙事结构不同于母语课文,给教和学都增加了不少难度。
课文主要讲了两封信的故事。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同时鼓励孩子们只要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就会有收获。还让同学们在第二封信中采用了分角色朗读,一人读妈妈想说给爸爸的话,一人读露西想说的话,这样孩子们就能深入文本,体会当时的情境,把露西当时写信的心情表达的更准确。最后,在出示阅读《信》这首诗时,孩子们从读中感悟可以给小鸟写信,可以给花儿写信,可以给云、树写,当然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写信。从而告诉孩子们在生活中要用自己的眼睛看,脑筋想,用心去体会,创作与大家不一样的东西既是最好的也是最独特的,更是最有价值和个性的。
不足之处:课堂设计内容过多,不利于学生吸收;缺少“读”,孩子读得少;在课堂上没能教孩子书写。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精简课堂,删繁就简,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